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旱情态势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健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7):154-158
旱灾是威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地域性复杂,旱情变化多样,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分析中国旱情发展态势及目前抗旱减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农业抗旱减灾科技支撑对策、推进抗旱减灾实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加强抗旱管理能力建设及健全抗旱机制体制、完善防旱抗旱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应对中国旱情的防控对策,以期为中国抗旱减灾政策的制订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本报讯6月以来,长江以北大部地区持续高温少雨,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全力推动农业科学抗旱,8月4日,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组织有关专家,会商近期旱区降水情况和未来天气趋势,研究下一步抗旱保丰收措施。会商认为,目前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等主产区大部土壤墒情充足,秋粮生育进程正常,长势普遍较好。但黄淮海及陕西南部高温少雨,部分地区旱情较重,  相似文献   

3.
黎遗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07-4210
通过全面分析广西中部岩溶干旱的旱情及时空分布规律,归纳了可能造成广西中部岩溶农业生产受旱成灾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水源生态环境和增强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能力等措施,以实现该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安定区干部群众抗旱过程中进行流域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所采取的一系列主动抗旱经验与措施,提出了主动抗旱的工作思路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省泸州、宜宾、自贡等市旱情十分严重。为切实做好科技抗旱,确保大春生产抗旱减灾技术培训和服务到位,四川省农业厅组织实施的"千名农业科技人员抗旱减灾技术指导活动"于2012年1月31日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6.
正7月下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和江南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高温少雨天气,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旱情持续发展。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晚稻正值灌浆成熟期,冬油菜播种移栽期,持续干旱对局地晚稻等秋粮生产和冬油菜适期播种造成不利影响。为大力推进科学抗旱,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业农村部于10月13日派出4个抗旱工作组,深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受旱区,督导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工作组将深入重灾区生产一线,督促指导农业科学抗旱措施落实。一是科学研判影响。深入重灾区  相似文献   

7.
<正>本报讯7月以来,长江以北地区旱情持续发展。中央领导同志对当前抗旱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抓好当前抗旱工作,力争抗旱保丰收。近日,农业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国务院会议精神,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科学抗旱工作,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夺取秋粮丰收。通知要求:一是高度重视当前抗旱工作。面对北方部分地区较为严重旱情,各地及时有力有效应对,农业抗旱取得了阶段性成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农业旱灾评估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推广,实现了旱情数据的监测,并结合贵州省灌溉试验修正数据成果,最后依据相关判定指标进行旱情评估和预报,在为贵州省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防旱抗旱效率的同时,农户可以根据旱情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农业生产活动,合理高效配置水资源。基于此,详细介绍该评估系统,为旱灾严重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11月开始,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旱情。从干旱旱情及气象抗旱、电力部门抗旱保供电措施及干旱对电力供求的影响来探讨干旱灾害对电力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干旱条件下电力生产和用电对策。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抗旱节水农业构建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梅 《农业展望》2010,6(2):56-59
文章就干旱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归纳了抗旱技术研究的现状。指出辽宁省旱灾发生比较频繁,抗旱节水的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利工程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旱灾监测预报与评估水平、推广抗旱适用技术(如农艺抗旱、物理化学抗旱、生物抗旱和节水灌溉)和建立防御旱灾技术体系等。提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资源是今后辽宁省抗旱节水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渭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象、农业干旱传播规律,基于研究区1980—2014年的气象数据,使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分别表征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评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和响应关系,并通过游程理论提取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历时、烈度,同时利用 Copula 函数度量气象干旱到农业干旱的传播阈值和农业干旱风险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和泾河流域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为3个月,北洛河流域的干旱传播时间为2个月;2)水热条件变化对干旱传播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沿干燥度梯度呈分段变化;3)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抗旱性不同,其中各子流域的草地及泾河、北洛河流域的林地干旱传播阈值较小,易发农业干旱;4)各分区气象干旱传播到农业干旱后历时延长、烈度增大,泾河、北洛河流域耕地的扩大作用最强。本研究可为评估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流域干旱预警系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灾是河北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灾害脆弱性程度影响着灾情,因此农业旱灾脆弱性的研究对河北省减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农业旱灾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选择降水量、土地质量、人均纯收入等9个指标综合评价了68个县市的旱灾脆弱性。结果表明,全省1/3以上的县市属于强度旱灾脆弱区,脆弱度的高值区集中在冀北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农业干旱简史与政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茂 《古今农业》2021,(1):89-96,115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干旱的人居大陆,澳大利亚联邦建立的一百多年以来,普遍的干旱对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梳理了澳大利亚联邦农业干旱简史及其对农业产生活动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了联邦政府应对农业干旱的政策实践,以及对我国应对农业干旱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植物干旱胁迫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洁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9):154-159
干旱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一个最重要的逆境因子,水资源日益短缺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严重问题.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从植物对干旱胁迫所作出的形态生理反应(植物的根系、叶片的变化、对光和作用的影响)及内部分子适应机制(渗透调节基因、保护酶体系、转录因子等)两方面综述了干旱胁迫下植物的抗旱机理,为我国节水抗旱农业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普遍发生,而农业干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时农业干旱还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基于贵州省2015年不同季节的landsat8 OIL遥感数据,利用影像数据所获取的植被覆盖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拟合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的特征空间,设计得到贵州省2015年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的土壤湿度,将TVDI作为监测农业干旱状况的指标,得到贵州省2015年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与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有关,且TVDI更适宜中等植被覆盖的土壤湿度反演。贵州省2015年全年旱情较缓,各地区均不存在春旱或伏旱,只有冬季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含水率较低,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干旱的发生。因此,对农业干旱的监测研究为贵州省农业干旱的监测管理提供有力依据,为今后减少农业干旱的影响和进一步促进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吉林省长岭县1956—2005年降水量、蒸发量、土壤含水量等气象、水文资料对长岭县干旱特征进行研究。根据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社会经济干旱指标,对长岭县气象、水文资料包括降水量趋势、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降水蒸发比、土壤含水量、水文干旱指数及社会经济需水与供水进行分析,得出长岭县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长岭县干旱以气象干旱为主;1956—2005年共发生6次气象干旱,平均每7~8年发生1次;季节性气象干旱平均每2年发生1次;每3~4年出现1次水文干旱;社会经济干旱决定于用水量的多少,可人为调节。  相似文献   

17.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土壤墒情自动站监测资料等,对2013年6~8月铜仁市出现的特大气象干旱灾害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对干旱灾害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及伏旱总的特点:降水严重偏少;气温异常偏高,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气象干旱出现时间早,发展迅速,持续时间长;气象干旱程度重,范围广;造成的灾害重,影响范围广.此次高温干旱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春,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给全省城乡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对工、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威胁。本文以干旱形势下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服务实践及建议为题,针对云南冬春干旱频繁发生的特点,阐述了农业院校开展科技服务的主要途径和做法,提出了应发挥农业高校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开展主要粮食作物耐旱品种筛选与选育、抗旱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创新、生物多样性间套作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东芳  张飞  周梅  李瑞  李晓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55-5458,5523
随着农业旱灾对农业系统造成的损失日益加剧,增大了对区域资源的压力,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农业干旱风险分析逐渐成为近年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不仅是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农业干旱风险区划和灾前损失预评估的理论基础。目前,针对农业干旱风险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模拟特定干旱指标与作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对作物因旱损失进行微观风险评价,因此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农业干旱、农业干旱风险的定义,以及对基于降水指数的农业干旱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旱灾适应性是当前农业旱灾研究中的重要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适应性概 念及适应性与灾害系统的关系,从农作物、农户和区域三类农业旱灾承灾体的角度,对不同 类型和尺度承灾体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主要 是以承灾体的适应性研究为重点:以农作物为承灾体的研究主要通过评价农作物的农学生长 过程反映适应性大小;以农户为承灾体的研究注重从农户的经营方式以及经济收入情况等人 文因素进行评价;从区域系统承灾体的角度,研究仍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适应模式为基 本思路。目前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从灾害形成过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 加强承灾体适应能力和综合适应模式的普适性等问题的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