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优化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579芽孢生成的发酵条件,提高芽孢浓度。[方法]采用2步控制策略,即发酵的第1阶段(菌体生长阶段,0~10 h)促进细胞生长,发酵的第2阶段(菌体对数生长后期,芽孢生成阶段,10~30 h)促进芽孢生成,分别考察了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发酵pH、第2阶段摇床转速、第2阶段发酵温度对芽孢生成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其水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获得高浓度芽孢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芽孢生成的显著因素,芽孢生成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5 g/L,发酵pH7.0,第1阶段的发酵温度37℃,摇床转速180 r/min,约10 h后进入第2阶段,发酵温度提高到40℃,摇床转速调节为200 r/min。发酵30 h,最终获得的芽孢浓度为(9.43±0.15)×108CFU/ml,芽孢生成率为90.99%,分别是优化前的6.70和2.43倍。[结论]利用两步控制发酵策略可提高生防菌B579芽孢浓度,建立的发酵工艺为生防菌剂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579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对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579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菌体浓度和最终芽孢浓度,为生防菌剂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为获得较高的最终芽孢浓度,分别优化了葡萄糖补加时机、浓度控制范围以及发酵过程pH.利用7L发酵罐,当葡萄糖浓度降至3.0g/L时开始连续补加葡萄糖至3.0-6.0 g/L,发酵过程控制pH为7.0,培养24h菌体浓度达到3.9×1010CFU/mL,继续培养至40h芽孢浓度达到2.8×1010 CFU/mL,分别是分批发酵的7.5倍和7倍.发酵过程葡萄糖浓度对菌体生长和芽孢形成有较大影响,过高的葡萄糖浓度会抑制芽孢的生成,发酵过程控制合适的葡萄糖浓度有利于菌体浓度和芽孢浓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晓曦  李社增  李校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02-9405,9437
[目的]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菌量和装液量的确定出发,针对一株新发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SAB-1进行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从8种不同的碳源和氮源中确定了长效碳源水溶性淀粉、长效氮源棉籽粉与速效碳源葡萄糖、速效氮源酵母浸膏。并优化了基础发酵培养基的发酵条件:温度31℃、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26 h、初始pH值6.0、接菌量1%、装液量50 ml/250 ml。该条件下发酵后菌体产量为46.0×109/ml。[结论]该解淀粉芽孢杆菌在设计发酵条件下基本达到了工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发酵条件,提高其芽孢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碳源种类及浓度、氮源种类及浓度、无机盐种类、装液量、摇床转速、初始p H、温度、接种量,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显著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确定3个因素的最佳浓度。[结果]在玉米粉10.7 g/L、豆粕粉24.4 g/L、CaCO_3 7.4 g/L、NaCl 5.0 g/L、MnSO_4 0.4 g/L、KH_2PO_4 1.0 g/L、装液量50 m L/250 m L、转速为200 r/min、初始p H 7.2、温度30℃、接种量2.0%条件下,芽孢产量达到7.4×109cf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80.49%。[结论]响应面法有效提高了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芽孢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的最优产孢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枯草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基为:葡萄糖1.500%,淀粉1.000%,花生饼1.500%,MnSO4.H2O 0.005%,无水MgSO40.050%,KH2PO40.150%,K2HPO4.3H2O 0.300%,CaCO30.050%;最适培养条件为:最佳移种时间18~20 h,温度37℃,pH7.5,转速250 r/min,接种量10%。[结论]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产量及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生防菌菌株A的培养条件与液体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和分批补料发酵工艺,研究生防菌菌株A的培养条件与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适合菌株A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35℃,摇瓶装量12%,接种量3.0%,初始pH值7.2。20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参数为:种子培养基为YDC培养基,培养时间24h,接种量3.0%;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酵母膏1.0%,CaCO3 1.0%,pH值7.2;流加培养基:葡萄糖1.5%,酵母膏0.5%,制成混合液一起流加,发酵8h开始流加;发酵周期(34±2)h,在以上发酵条件下,发酵液芽孢浓度达(3.410±0.151)×10^9cfu/ml。[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所获得发酵液芽孢数浓度较高,可用于进一步制备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7.
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该枯草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基为:葡萄糖0.5%、淀粉0.3%、豆粕3%、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5%、酵母膏0.02%、氯化铁0.01%、碳酸钙0.01%、3.08%硫酸锰0.2 m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初始pH 7.0~7.2,摇床转速220 r/min,接种量10%。发酵罐放大培养最佳放罐时间20~22 h,获得的菌体数量约为158亿/mL。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3%、酵母浸膏1.5%、磷酸氢二钠0.2%、磷酸二氢钠0.1%、硫酸镁0.1%、酵母浸粉0.5%.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8℃,初始pH7.0 ~7.2,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7%.选择木屑质量与发酵液体积(m/V)的混合比为3∶5,继续高温发酵16 h,芽饱产量可达到5.18×1010CFU/g.[结论]该研究可为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饲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该枯草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基为:葡萄糖0.5%、淀粉0.3%、豆粕3%、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5%、酵母膏0.02%、氯化铁0.01%、碳酸钙0.01%、3.08%硫酸锰0.2m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初始pH 7.0~7.2,摇床转速220 r/min,接种量10%.发酵罐放大培养最佳放罐时间20~22 h,获得的菌体数量约为158亿/mL.  相似文献   

10.
以菌体生长对数末期发酵液OD600值为优化标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前期室内实验筛选得到的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有较高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 A322菌株进行培养基优化,并进行发酵。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0.5%黄豆粉+0.5%酵母粉+0.5%葡萄糖+0.5%胰蛋白胨+0.2%碳酸钙+0.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20 h,初始p H值7.5,发酵温度30℃,摇床转速为200 r·min-1,接种量3%,250 m L三角瓶适宜装35 m L培养基。优化后的菌体生长量OD600值比优化前的提高了44.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方法]利用旋转回归法研究豆饼粉、葡萄糖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液体发酵生产芽孢的影响。[结果]芽孢形成率与豆饼粉和葡萄糖的回归方程为:Y1=35.8-2.185 65X1+0.685 666X2-5.962 504X1X1-1.25X1X2-3.462 499X2X2,其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决定系数为86.21%。豆饼粉为1.2%,葡萄糖为1.0%时,芽孢形成率最大,估计为89%。试验池的COD值从第1天的9.85 mg/L下降到第11天的7.87 mg/L,而对照池的COD值从第1天的8.95 mg/L上升到第7天的9.69 mg/L后再下降。试验池中亚硝酸盐浓度从0.088 mg/L下降到0.059 mg/L,而对照池中亚硝酸盐浓度从0.072 mg/L上升到0.085 mg/L。试验池水体pH值在7.5-8.4的范围内变动,而对照池水体pH值普遍高于试验池,最高达8.7。对照池中H2S浓度在0.008-0.030 mg/L的范围内,而试验池水中H2S浓度从试验初期的0.060 mg/L下降到第11天的0.015 mg/L。[结论]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是芽孢生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贾钧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52-6154
[目的]克隆生防菌芽孢形成关键基因spo0A启动子Pspo0A,并检测其特性.[方法]从生防菌B579 DNA中,经PCR扩增芽孢形成关键基因spo0A启动子Pspo0A,插入载体pGFP,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FP-Pspo0A.[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和PCR鉴定,证明构建正确,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序列同源性为98%.[结论]该方法获得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芽孢形成关键基因Spo0A的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研究生防菌B579芽孢形成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雅琴  乌日娜  段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888-19890
[目的]优化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方法]在筛选出的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基础上,对其培养基C、N含量、接种龄、接种量、初始pH值、摇瓶转速及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龄14 h,接种量8%,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35℃,转速150 r/min,接种菌液量25 ml,培养基中C、N的含量分别为1.0%。[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到31.4 U/ml,比未优化时提高了65.3%。  相似文献   

14.
李妍  杨顺利  周学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40-11642
[目的]优化苏云金杆菌(Bt)工程菌株WG-001的发酵条件。[方法]以产芽胞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Bt WG-001菌株发酵液的初始pH、培养温度、装液量及Mg2+添加量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4个因素对发酵菌数影响大小次序为初始pH>温度>装液量>Mg2+浓度;Bt WG-001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5℃、装液量50 ml、初始pH 7和MgSO4添加量0.5%,在该条件下Bt发酵液中产芽胞量达51.40×107个/ml。[结论]为Bt WG-001的中试和工业发酵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高产蛋白酶棒曲霉Asp-195v的发酵条件。[方法]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培养基成分配比、含水量、初始pH值、培养时间、接种量和培养温度等发酵条件对棒曲霉Asp-195v产蛋白酶的影响。[结果]影响该菌株产酶的最主要因素是培养时间,其次是温度,其他4个因素对该菌株产酶影响较小。该菌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基成分中麸皮和豆粕比例为7∶3(总量为10g),含水量为90ml(250ml三角瓶),pH值为7,培养时间为72h,接种量为1.5ml,培养温度为24℃,摇床转数为120r/min。棒曲霉Asp-195v对盐有一定耐受力,其中24%NaCl中的蛋白酶与空白样品相比仍有47.6%的活性。[结论]该菌株在豆酱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明蜡样芽孢杆菌的液体发酵规律。[方法]以玉米粉+豆粕粉+硫酸锰+硫酸镁+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植物油为发酵培养基,在(30±1)℃、初始pH值7.2、通气量1.5 m3/h、罐压0.04 Mpa、发酵周期54 h条件下,对蜡样芽孢杆菌MYSLY-02进行发酵培养。测定发酵过程中菌体数量及芽孢形成率等的变化。[结果]培养0~6 h时,芽孢杆菌菌体小、数量少,糖度基本不变;培养6~36 h时,菌体数量急剧增多,菌体增大增长,并开始形成芽孢,糖大量消耗;培养36~54 h时,菌体数量基本稳定,菌体基本形成芽孢,糖消耗减慢;培养54 h后,菌体数量减少,部分芽孢开始脱落。反应结束时,细菌浓度达到9.5×109CFU/ml,芽孢形成率达到92%。[结论]确定了蜡样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