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能寄生在多种海水鱼类的体表和鳃丝上,形成针头大小的白点,生产上俗称“白点病”。该病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给我国南方的海水网箱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借鉴了众多学者对刺激隐核虫病的研究,从刺激隐核虫的分类,生活史,鱼体病理特征,该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南方海水网箱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刺激隐核虫感染诱发的免疫应答及其免疫预防的研究现状,为开发阻断或减少刺激隐核虫感染的方法提供参考.研究显示,刺激隐核虫感染可以诱发宿主鱼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利用刺激隐核虫的虫体(特别是幼虫)以及表面蛋白(或抑动抗原)的重组蛋白和真核表达的重组质粒DNA免疫宿主鱼,均获得了一定的相对免疫保护率(40%~~100%...  相似文献   

3.
鱼类"白点病"免疫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和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是两种对鱼类最具致命性的寄生性纤毛虫,分别引起淡水和海水鱼类的"白点病"。多年来,该病给淡水和海水养殖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免疫学方法是防治"白点病"流行极具潜力并且具有诸多优点的方法。目前尚无商业化疫苗出现。从"白点病"可能的疫苗开发方向出发对目前"白点病"的免疫防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验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MHC Ⅰα和β2m基因是否参与诱导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为揭示鱼类免疫系统启动抗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刺激隐核虫感染斜带石斑鱼前后MHCⅠα和β2m基因在感染局部位点和免疫器官中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MHCⅠα和β2m基因在健康斜带石斑鱼的组织中均呈组成性表达,且以在外周血、腮、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量较高.经刺激隐核虫感染后,MHCⅠα和β2m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皮肤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均在感染后第5 d达峰值,其中MHCⅠα基因的最大表达量为2.6倍、β2m基因的最大表达量为6.1倍;在腮中二者呈波动性变化,而在头肾中以显著下调为主.在脾脏中,MHCⅠα基因在刺激隐核虫感染后第5 d显著上调表达,为对照组的2.0倍,至感染后第7 d其表达水平略微下调,为对照组的1.5倍;β2m基因表达于感染后12h即升高至对照组的4.0倍,此后呈下调表达趋势,至感染后第5 d其表达水平再次上调为对照组的3.4倍.[结论]在刺激隐核虫感染过程中,斜带石斑鱼MHCⅠα和β2m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皮肤、鳃、头肾和脾脏中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即鱼类MHC Ⅰ类分子可能参与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在抗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验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MHCIα和β_2m基因是否参与诱导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为揭示鱼类免疫系统启动抗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刺激隐核虫感染斜带石斑鱼前后MHC Iα和β_2m基因在感染局部位点和免疫器官中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MHCIα和β_2m基因在健康斜带石斑鱼的组织中均呈组成性表达,且以在外周血、腮、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量较高。经刺激隐核虫感染后,MHCIα和β_2m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皮肤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均在感染后第5 d达峰值,其中MHCIα基因的最大表达量为2.6倍、β_2m基因的最大表达量为6.1倍;在腮中二者呈波动性变化,而在头肾中以显著下调为主。在脾脏中,MHCIα基因在刺激隐核虫感染后第5 d显著上调表达,为对照组的2.0倍,至感染后第7 d其表达水平略微下调,为对照组的1.5倍;β_2m基因表达于感染后12 h即升高至对照组的4.0倍,此后呈下调表达趋势,至感染后第5 d其表达水平再次上调为对照组的3.4倍。【结论】在刺激隐核虫感染过程中,斜带石斑鱼MHCIα和β_2m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皮肤、鳃、头肾和脾脏中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即鱼类MHCⅠ类分子可能参与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在抗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浸浴硝唑尼特(NTZ)对刺激隐核虫的驱虫效果,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NTZ溶于二甲亚砜(DMSO)制成溶液,探讨NTZ对刺激隐核虫感染幼虫和滋养体的驱虫效果,并分析药物浓度、日换水量、硫酸铜(CuSO4)和渗透剂对其驱除刺激隐核虫滋养体的影响.[结果]NTZ对刺激隐核虫感染幼虫的杀灭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提高,至20.0 μg/L时刺激隐核虫感染幼虫的死亡率达97.33%.经1.0 g/m3 NTZ浸浴72 h后,患病大黄鱼的刺激隐核虫滋养体完全脱落;NTZ与CuSO4配伍能有效提高药物对刺激隐核虫滋养体的驱除效果,以NTZ 1.2 g/m3+CuSO4 0.5 g/m3浸浴72 h后患病大黄鱼体表和鳃部均无刺激隐核虫滋养体寄生,病鱼存活率达100.00%;渗透剂氮酮和换水方式与NTZ驱除刺激隐核虫滋养体的效果无相关性.[结论]NTZ浸浴鱼体能有效驱杀刺激隐核虫滋养体,尤其与CuSO4配伍可有效提高药物对刺激隐核虫滋养体的驱除效果,生产中建议使用剂量为NTZ 1.2 g/m3+CuSO4 0.5 g/m3.  相似文献   

7.
刺激隐核虫是危害海水鱼类重要病原,研究刺激隐核虫的入侵机制及阻断剂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克隆并表达凡纳滨对虾C-型凝集素基因Lv CTL3,然后展开重组蛋白对刺激隐核虫凝集作用的研究。实验结果,获得了Lv CTL3基因重组蛋白r-Lv CTL3,凝集相关实验表明,r-Lv CTL3对刺激隐核虫包囊和掠食体均有良好凝集或抑制作用,推测可能与刺激隐核虫包囊或掠食体表面含有丰富的糖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刺激隐核虫幼虫膜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分析单抗特性,提取刺激隐核虫幼虫膜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O细胞融合,以间接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通过ELISA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的亚类及效价;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单抗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并以串联质谱方法对所识别条带进行鉴定;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单抗的抗原结合位点和特异性。结果得到3株能稳定分泌刺激隐核虫幼虫膜蛋白抗体的细胞株(5D11AG5、5H9BG3、6E11CE7)。这3株细胞株产生的抗体亚型均为IgM,ELISA效价分别为1∶3200、1∶25600、1∶51200。单抗5D11AG5和单抗5H9BG3株能够识别~35kDa的刺激隐核虫幼虫膜蛋白线性抗原表位,单抗5D11AG5所识别的蛋白与数据库中刺激隐核虫表面抗原蛋白、嗜热四膜虫微管蛋白(tubulin)的肽段具有较高覆盖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单抗5D11AG5和单抗5H9DG3识别部位主要在虫体表面近胞口的前端,而单抗6E11CE7识别虫体表面外膜。刺激隐核虫幼虫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刺激隐核虫功能性蛋白的筛选、纯化和功能分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陈添铮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3):174-176,182
2009年对罗源湾主要网箱养殖区20个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病害调查站位和4个海水水质调查站位开展周年监测调查,并将刺激隐核虫检出站位数分别与各水质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刺激隐核虫在1年中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即春夏(5~7月)和夏秋(8~10月),高发期的水温在23.4~29.1℃之间;罗源湾刺激隐核虫检出站位数和水温、弧菌总数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和0.859;刺激隐核虫检出站位数和硝酸盐在0.05水平上呈显著的负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33;罗源湾刺激隐核虫发生状况和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悬浮物、铵盐、亚硝酸盐、异养细菌总数等水质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经形态学观察,初步判断从福建长乐、福鼎和宁德三都澳三地患"白点病"的牙鲆、青石斑鱼、大黄鱼鱼鳃和体表上分离收集的寄生虫为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irritansBrown。提取基因组DNA,对ITS-1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株刺激隐核虫的ITS-1序列完全一致,与广东番禺PYH4.12株(DQ270010)、日本Wakayama分离株(AB608054)、台湾嘉义Chiayi株(AF490381)等序列同源性为100%,与NCBI数据库中其他刺激隐核虫分离株的ITS-1序列的同源性为90.62%~99.22%,可以鉴定3株虫均为刺激隐核虫。进一步对刺隐核虫HSP70基因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株虫间序列差异很小,说明福建省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宿主得到的刺激隐核虫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11.
水滴伪康纤虫为海水养殖鱼类的重要危害性寄生虫。采用SMART技术构建营养期水滴伪康纤虫全长cDNA文库,初始文库滴度3.3×106pfu·mL~(-1),文库容量约为1.5×107 pfu,重组率97%。随机挑取24个克隆,经PCR检测插入的片段长度在0.3~2.0kb,平均长度500bp。挑选文库中的1 200个克隆进行表达序列标签测序,得到1 032条高质量的EST,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后,获得292个同源基因,其中包含190条单拷贝EST和102个重叠群,冗余度为71.7%。有215条EST在Tetrahymena thermophila,Paramecium tetraurelia,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Cryptocaryon irritans,Oxytricha trifallax等自由生活及寄生种类的纤毛虫的基因组中比对到同源基因,其中有134条EST具有功能注释,其余为未知功能的假定蛋白基因。水滴伪康纤虫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测序的完成,为进一步发现和研究水滴伪康纤虫的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刺激隐核虫抑动抗原生物学信息及抗原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刺激隐核虫抑动抗原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利用抗原表位多肽制备了鼠源抗抑动抗原抗体,并研究其抗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表位串联多肽所制备的鼠源抗抑动抗原抗体包含有针对刺激隐核虫抑动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为刺激隐核虫单克隆抗体和疫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硬骨鱼补体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各种硬骨鱼物种具体的补体成分的特点,以及鱼类补体在调理、吞噬、免疫应答、炎症介导及病原体的防御和清除中的作用,并从生理角度评估了影响补体活性水平及其组分的因子,此外,笔者还提出了一些硬骨鱼补体系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免疫佐剂是一种先于或与抗原同时使用,能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相应抗原的免疫原性,但其本身不具备抗原特性的物质.文章对鱼用口服疫苗免疫佐剂的作用机理以及霍乱毒素(CT)、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细胞因子等几种主要鱼用口服疫苗免疫佐剂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发现鱼用口服疫苗免疫佐剂的研究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作用机理研究相对滞后、忽略肠道黏膜免疫机理特殊性、使用成本过高、安全性等问题,建议今后加强对鱼类肠道黏膜免疫机理以及口服疫苗免疫佐剂作用机理的研究,优化口服疫苗免疫佐剂的免疫剂量和程序,降低生产成本,研发出更为广泛、廉价的口服疫苗免疫佐剂,提高其安全性等,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辽东半岛及其沿海岛屿的淡水鱼类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现喀斯特典型洞穴鱼类48种。喀斯特洞穴鱼类研究是喀斯特洞穴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的生态类型,其中以赵亚辉、张春光为代表的生态类型划分较为成熟,将喀斯特洞穴鱼类分为典型洞穴鱼类、非典型洞穴鱼类和偶入洞穴鱼类3种类型。总结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具有种类多、类群集中、分布区域狭窄和种群数量少等特点;分析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适应特殊的洞穴环境而演变形成的适应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视觉器官、侧线器官、头部结构、体表鳞片、鳍和体色等方面。最后,对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进行了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的评价,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现喀斯特典型洞穴鱼类48种。喀斯特洞穴鱼类研究是喀斯特洞穴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的生态类型,其中以赵亚辉、张春光为代表的生态类型划分较为成熟,将喀斯特洞穴鱼类分为典型洞穴鱼类、非典型洞穴鱼类和偶入洞穴鱼类3种类型。总结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具有种类多、类群集中、分布区域狭窄和种群数量少等特点;分析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适应特殊的洞穴环境而演变形成的适应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视觉器官、侧线器官、头部结构、体表鳞片、鳍和体色等方面。最后,对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进行了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的评价,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调查研究,对所得栖息水深200 ̄1100m的鱼类350种(包括50余种我国新记录),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增录182种,共整理出中国深海鱼类532种,就这些种类对中国深海鱼类的区系组成作出初步的研究,并对这些种类的优势种、地理分布、水深分布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