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冬小麦钼高效品种97003和钼低效品种97014对钼的吸收累积能力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钼高效品种97003在缺钼条件下钼累积量高于钼低效品种97014.冬小麦钼高效品种97003向叶片中转移钼的能力高于钼低效品种97014,在施钼和不施钼时,97003叶片中钼的累积量分别占整株累积量的86.2%和96.3%,高于97014的78.9%和87.2%.同时,2个冬小麦品种在根系形态上还存在基因型差异.缺钼条件下,冬小麦钼高效品种97003具有较好的根系形态特征,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平均直径分别是97014的1.16、1.41、1.21、1.73倍,在根表面积、根体积、平均直径上差异达显著水平.缺钼时,97003的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平均直径分别为施钼时的1.13、1.28、1.12、1.44倍,且除总根长外,各参数均达显著水平.无论是否施钼,97014的各参数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钼的吸收和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2a的盆栽试验结果说明,分蘖期冬小麦钼含量随着土壤有效钼含量提高而提高,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尽管小麦经济产量与分蘖前期(播后45-56d) 和盛期(播后85d)植株钼含量均有良好正相关,但分蘖前期单株干物重处理间没有差异,分蘖盛期单株干物重则随植株钼含量增加而增加。据此推测,冬小麦分蘖期以前是钼营养的临界期,而分蘖盛期则为最大效率期;冬小麦吸收积累钼的高峰在生殖生长期。  相似文献   

3.
超高产冬小麦铜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超高产冬小麦(≥9 000 kg•hm-2)的铜素营养特点,为确定铜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6年度种植4个冬小麦品种,于各生育时期在田间取植株样品,分器官测定铜的含量。【结果】小麦地上部不同器官中的铜素含量为5.5—18.8 mg•kg-1(DW),器官间比较,叶片含铜量始终较高,但含铜量最高的器官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中期各器官中以叶片的铜积累量最高,孕穗期以前叶片中铜的分配率几乎均占全株总积累量的55%以上;接近成熟时籽粒中铜的积累量最高,成熟时籽粒中铜的分配率达到全株的33.7%—37.7%。全生育期的吸收强度以生育中期(起身至开花)最高,生育后期(开花至成熟)次之,生育前期(出苗至起身)最小。9 000 kg•hm-2左右产量水平的冬小麦全生育期铜的积累量为144.8—163.8 g•hm-2,每生产100 kg籽粒平均需吸收铜1.7 g。成熟期籽粒中积累的铜,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开花后的直接吸收,而来自营养器官中铜再分配的比率仅占17.1%。【结论】根据铜的这些吸收积累特点,铜肥应主要作为播种前拌种或基肥施用,以促进小麦生育前期的生长和吸收。但在早期施铜不足的情况下,还应该采取中后期叶面喷铜的措施,以保证关键吸收阶段充足的铜素供应。  相似文献   

4.
5.
不同小麦品种钾吸收,分配特性及其钾营养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钾效率系数(EI)和施外效率(KE)能很好评价小麦品种在钾缺乏条件下的钾营养效率,钾高效品种能在缺钾条件下区得较高产量;钾低效品种EI值小,但KE值大,施钾能获主产;押高效品种在钾缺乏或充足条件下均能维持功能叶(3~4叶)中较主的钾含量,功能叶中(第3~4叶)钾钾高效品种籽粒中甸积累量及其占总量的自分数较高,钾你效品种植物功能叶中的钾含量低效,茎、叶、叶间钾钾高效品种籽粒中钾积累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缺钼反应的基因型筛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择34个冬小麦品种,研究它们对缺钼反应的差异。在同一严重缺钼酸性黄棕壤上,比较苗期地上部干物重,初筛及复筛中籽粒产量及钼效率系数,最后筛选出钼高效品种97003和钼低效品种97014。缺钼条件下,高效品种97003能获得与施钼处理相当的产量,而低效品种只能获得施钼处理产量的一半。初步研究表明97003钼效率高的可能机理是缺钼逆境下钼的吸收能力和韧皮部的钼运输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高产冬小麦钙,镁元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选用不同类型(大,中和多穗型)品种定点重复3a研究了冬小麦植株对Ca,Mg的吸收积累动态和成熟期的最终分配,并对Ca,Mg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植株对Ca,Mg的吸收强度最高值均出现在拔节-挑旗阶段,且该阶段的吸收比例和每100kg生物产量的Ca,Mg吸收量也最高;各类品种在不同年份间的吸收动态基本一致,成熟期100kg子粒产量需吸收Ca,Mg量分别为799.  相似文献   

8.
钼、硼供给水平对大豆钼、硼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个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的钼、硼水平,研究了4个生育期大豆对钼、硼的吸收和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适量施钼或硼后,大豆钼或硼的吸收量和含量都显著增加,钼高量使大豆钼的吸收量和含量进一步增加,硼高量则使大豆硼的含量增加而吸收量降低;钼适量在生长前期抑制硼含量的上升,在后期则促进大豆硼含量的增加,硼适量在前期有利于大豆钼含量的增加,在后期则产生相反的效果;钼、硼适量使前期大豆钼的吸收量和含量较钼适量高,在后期则较钼适量低,钼、硼适量处理时大豆硼的吸收量在各处理中最高,但该处理大豆硼的含量在整个生长期一直低于硼适量处理;钼、硼高量处理的大豆钼或硼吸收量和含量都介于钼高量和硼高量处理之间;大豆所吸收的钼主要向籽粒转移,所吸收的硼主要积累在叶中;在不同钼、硼各处理下3个大豆品种的钼、硼吸收和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8个基因型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西农2208、矮丰3号、商188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肥量(0、90N kg/hm2)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小麦叶片、茎鞘、穗轴 颖壳及籽粒含氮量、氮收获指数及叶片、茎鞘、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它们并没有显著受到施氮的影响。氮总吸收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单位面积穗数、单株分蘖数、每穗粒数、单位面积粒数、千粒重、每穗粒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施氮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穗数、单株分蘖数、单位面积粒数及单位面积粒重。施氮增加小麦的干物质累积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氮总吸收量,但并没有显著地增加籽粒氮含量。  相似文献   

10.
高产冬小麦对锌的吸收、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高产(9000kg·hm-2)冬小麦的锌素吸收、积累与分配特点,为确定锌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04—2006两年中各采用4个品种,于各生育时期在田间取植株样品,分器官测定锌的含量。结果小麦各生育时期各器官的含锌量为9.5—112.5mg·hm-2(干重),含锌量最高的器官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期叶片中锌的积累量最高,拔节前叶片中锌的分配率占全株总积累量的50%以上;生育后期籽粒中锌的积累量最高。小麦一生锌的总积累量为384.9—475.9g·hm-2,生产100kg籽粒吸收锌4.3—5.2g。籽粒由再分配获得的锌占籽粒总锌量的58.2%—60.3%,各器官对锌的净吸收积累量、转移量及对籽粒锌的贡献均为叶片穗叶鞘茎秆。结论各器官生育前中期含锌量和积累量较高,后期籽粒锌的积累主要取决于各器官锌的再分配。根据锌的这些吸收积累特点,锌肥主要应作为播种前拌种或基肥施用,以促进小麦生育前期的生长和锌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施硒对冬小麦镉吸收、迁移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施硒对冬小麦镉吸收、迁移及分配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镉0 mg·kg~(-1)(Cd_0)、1.5mg·kg~(-1)(Cd_(1.5))、6 mg·kg~(-1)(Cd_6)3个水平和硒0 mg·kg~(-1)(Se_0)、0.5 mg·kg~(-1)(Se_(0.5))、5 mg·kg~(-1)(Se_5)3个水平,研究不同施硒量对冬小麦各部位中镉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随镉胁迫的增加而下降,Se_(0.5)、Se_5处理均增加冬小麦产量。在Cd_(1.5)水平下,施硒增加冬小麦各部位的镉质量分数,降低籽粒及根中镉分配比例,最大降幅分别为29.0%和23.5%。在Cd_6水平下,Se_5处理显著降低冬小麦籽粒、颖壳、茎秆中镉质量分数以及根到茎秆镉迁移系数;施硒提高根中镉分配比例,最大增幅为51.7%,降低茎秆中镉分配比例,最大降幅为52.3%。Se_5处理可抑制冬小麦对镉的吸收,减少冬小麦中镉向籽粒的转运。  相似文献   

12.
低温条件下钼对冬小麦叶绿素合成前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低温缺钼条件下冬小麦叶绿素合成受阻位点。【方法】采用土培试验、微区试验、营养液培养试验,设不施钼(CK, 土壤有效钼0.112 mg·kg-1)和施钼(+Mo, 施钼水平为0.13 mg·kg-1)处理,及δ-氨基酮戊酸(ALA)转化抑制剂乙酰丙酸(LA)处理,研究了缺钼对冬小麦品种叶绿素几种重要合成前体的影响。【结果】低温时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Chla/Chlb)上升,而不施钼时比值不变,表明低温抑制Chla 向Chlb的转化,而缺钼不影响它们的转化。叶绿素合成前体原叶绿素酸(酯)(Pchl)、镁原卟啉Ⅸ(Mg-ProtoⅨ)、原卟啉Ⅸ(protoⅨ)、尿卟啉原Ⅲ(UroⅢ)不施钼时显著下降,其中UroⅢ急剧下降,ALA、谷氨酸(Glu)显著累积,表明从Glu或ALA向UroⅢ的转化可能受阻;加入ALA转化抑制剂LA后,ALA含量逆转为不施钼小于施钼,表明缺钼条件下ALA向UroⅢ的转化受阻。【结论】缺钼影响ALA向UroⅢ的转化,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The objective was to probe the site where the biosynthesis of chlorophyll was blocked under Mo deficiency at low temperature, which led to the decrease of chlorophyll in winter wheat cultivars. The intermediates of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were analyzed in winter wheat cultivars in soil culture, miniblock culture, and solution cultur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o on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without Mo addition (CK, soil available Mo 0.112 mg kg^-1) and Mo addition (+ Mo, 0.13 mg kg^-1 Mo was added). Laevulinic acid (LA), the competitive analog of δ-aminolaevulinic acid (ALA) was also introduc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ratio of Chl a/Chl b was constant between CK and + Mo treatment, whereas it increased at low temperature, which indicated that Mo deficiency did not inhibit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l a to Chl b at low temperature. Under Mo deficiency, the contents of protochlorophyll (Pchl), Mg-protoporphyrin Ⅸ (Mg-Proto Ⅸ), protoporphyrin Ⅸ (proto IX), and uroporphyrinogen Ⅲ (Uro Ⅲ) decreased [Uro Ⅲ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1)], whereas ALA and glutam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1) compared with that of Mo addition,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LA to Uro Ⅲ might be inhibited. The content of ALA reversed after addition of LA,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1) in Mo addition than in CK.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LA to Uro Ⅲ was blocked under Mo deficiency, which resulted in the inhibition of the biosynthesis of chlorophyll and led to the decrease of chlorophyll in winter wheat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光能利用率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郑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4年小麦生育期、叶面积、干物质等观测资料,结合郑州地面气象基准站所观测的逐日辐射、降水、温度、日照等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办法,通过计算得出小麦各生育阶段的光能利用率,并给出了各阶段光能利用率与阶段内大于零度的积温、降水、干物质、叶面积等的相关关系,定量描述了小麦在利用气候资源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提高光能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几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常栽的10个冬小麦品种(陕253;陕229;小偃503;陕农78;陕225-47;小偃22;小偃128;小偃6号;西农1043;西农2208)的氮效率类型划分,从中选择氮高效高响型(小偃22)和低效低响型(小偃6号)2个冬小麦基因型,在高、中、低3个不同施氮水平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进一步研究其氮效率差异,并通过测定关键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光合作用日变化等生理代谢指标探讨了产生这种差异的作用机理,以便为进一步选育氮高效作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小偃22的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小偃6号,施氮提高了其氮素利用效率。同时,比较了引起2个小麦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的机理,发现氮高效基因型在拔节期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高于氮低效型。  相似文献   

16.
硅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采用水培试验,以抗寒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临麦2号(Linmai 2)高抗;扬麦 5号(Yangmai 5)低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硅处理(0、0.1和1.0 mmol/L)对低温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光合作用、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显著受到抑制,扬麦5号的下降速率要大于临麦2号。施硅能够提高低温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率(WUE);蒸腾速率(Tr)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降低,加硅处理后蒸腾速率下降。低温胁迫条件下两个小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的比值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施硅能减缓低温胁迫对叶绿素含量、chl a/chl b和可溶性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钼在冬小麦植株中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严重缺钼时,冬小麦籽粒中积累的钼很少,大部分钼分布在营养器官中;随着土壤有效钼含量提高,穗部及籽粒中钼积累量迅速增加,穗部成为冬小麦积累钼的中心。在田间条件下,抽穗期冬小麦叶片钼含量除高氮缺钼处理外均高于穗、茎含量,其中以第3叶钼含量最高;成熟期冬小麦籽粒钼含量因施钼肥和氮肥而增加,营养体中钼含量因施氮肥的变化与土壤有效钼含量有关,氮肥对籽粒、营养体中钼含量的影响,与以往结  相似文献   

18.
不同滴管带配置对冬小麦干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于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小麦总干物质积累基本呈"S型"变化趋势,离滴管带越近的冬麦,干物质积累越多,且1管4行总干物质积累高于1管5行处理。1管5行边3行花后光合能力最弱,干物质积累最少,总干物质运转主要在花前,其余4个处理则相反,干物质主要靠花后积累。各处理小麦总的干物质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比例基本一致,均为籽粒最高。不同处理对主茎产量性状影响不大,对分蘖穗产量性状影响较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镉在小麦植株体内的吸收、分配和累积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镉(Cd)在麦株中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植株中较易富集Cd^2 的部位是叶、根及废弃物,而籽粒中Cd^2 水平较低;Cd^2 是一种不可移动的元素,在衰老部位累积较多,不能被其他未衰老的器官重新利用:Cd^2 吸收量与植株干物重增加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16^**),吸收速率与植株干物重增加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800^*);灌浆期和拔节—抽穗期是镉污染控制的关键时期,且Cd^2 吸收量最高。Cd^2 吸收速率也最大。  相似文献   

20.
半湿润偏旱区施肥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2~1995年,在半湿润偏旱区进行了施肥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影响试验,获得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范围内,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