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针对当前甘南牧区草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补偿标准,牧民对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的参与度、满意度和知晓度;牧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活条件改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保护与修复要以牧民为项目建设的主体;构建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保护国家补偿标准和补偿范围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饲料广角》2012,(17):3-4
8月30-31日,四川省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在阿坝州红原县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在会上强调,要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为前提,以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现代草原畜牧业产业体系为核心,促进牧区牧民牧业统筹发展、一产二产三产联动发展、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努力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目标,加快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牧区。  相似文献   

3.
游牧民定居推动甘南牧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甘肃省甘南州近40多年来游牧民定居过程的研究,论述了实现游牧民定居的重大意义,指出实现游牧民定居是牧区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是牧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推动草原畜牧业产业升级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深层原因。同时指出了实现游牧民定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草原生态和牧区经济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自治区畜牧业厅曾对自治区的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做过专项调查,今年初又组织调查组就牧区生产、生活以及草原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专题调查。草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实以及由此引发的灾难性的后果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内蒙古牧区又连续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旱灾、雪灾、蝗灾和沙尘暴,其中尤以连年干旱造成的影响最大,甚至到了当地政府不得不考虑进行生态移民的程度,牧业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牧民收入逐年减少,牧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背景下,如何权衡牧民禁牧减畜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提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是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2011-2015年)已结束,第二期(2016-2020年)已经开始,评估牧民对第一期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对完善第二期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甘南、肃南和天祝500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牧民社会经济特征、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3个潜变量,构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牧民受教育水平越高,获得的草原生态补奖额度越高,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也越高。牧民生活与放牧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从侧面反映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情况。因此,本研究从完善牧区教育机制,强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配套措施建设,鼓励牧民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增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背景下,如何权衡牧民禁牧减畜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提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是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2011-2015年)已结束,第二期(2016-2020年)已经开始,评估牧民对第一期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对完善第二期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甘南、肃南和天祝500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牧民社会经济特征、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3个潜变量,构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牧民受教育水平越高,获得的草原生态补奖额度越高,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也越高。牧民生活与放牧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从侧面反映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情况。因此,本研究从完善牧区教育机制,强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配套措施建设,鼓励牧民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增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阿不满  张卫国  常明 《草业科学》2012,29(12):1945-1950
牧区草原承包制从20世纪80年代推广至今,历时近30年。然而,这项旨在根除“草原大锅饭”弊端,激发牧民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积极性,从根本上遏制草原退化趋势的举措,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目前学术界尚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牧户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甘南牧区草原在发展中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牧区草原承包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草原承包到户的实际效果与期望效果相去甚远,有些方面甚至走向了初衷的反面。在深刻分析甘南牧区草原承包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完善草原承包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草地畜牧业家庭牧场优化经营模式,针对牧区所面临改善草原生态、提高放牧管理水平,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问题,通过政府支持、部门资金整合、项目捆绑、嘎查自筹及融资,牧民自筹,企业赞助等形式,在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牧业稳步增效、牧民持续增收的新牧区发展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为总结草地畜牧业家庭牧场优化经营模式打下基础,成为呼伦贝尔市新牧区建设的典型试点嘎查。  相似文献   

9.
<正>甘南州是长江、黄河的水源涵养区,在涵养补给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功能和生态地位,被誉为"黄河蓄水池"、"中华水塔"、"中国气候环境变化启动区"等。甘南为甘肃乃至全国范围内重要的牧区之一,丰富的牧草资源和畜种,为本地牧民生存、生活、发展的基础,由此而带动起来的畜牧产业更是全州的支柱产业。草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牧区民众的增收,关系到甘南藏  相似文献   

10.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做好牧区动物防疫工作,是提升草原畜牧业转型跨越发展和促进牧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酒泉市肃北、阿克塞两个牧业县依靠资源优势和国家草原奖补政策,牧民收入成倍增加,多数牧民实现城市定居,草原实施平衡放牧,城郊开展设施育肥,现代草原畜牧业已见雏形。但牧区动物防疫意识、方式与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极不协调,爆发重大动物疫病的潜在风险在不断增大,必须提升防疫意识、转变防疫方式、消除发病风险,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人工饲草是牧业用地中集约程度最高的类型之一,也是畜牧业发展程度的质量提高标准之一。目前,阿勒泰区的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牧民还是靠传统的大草原上放牧,一年四季在大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收入低,当地政府对牧民定居工作不重视,没有当地草原的畜牧载畜量标准,草原退化现象严重。鉴于此,提高牧区人工饲草料建设对阿勒泰区的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作用大。  相似文献   

12.
甘肃牧区草原生态现状及保护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典型调查和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牧区草原生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逐步构建以多层次、多元化的草原生态牧业、草原生态工业、草原生态旅游业为主体框架的牧区生态经济模式的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四川甘孜、阿坝两州牧区各县的草地承包到户试点工作已经结束,正在总结经验并着手向面上推开。根据牧区情况,提出把草地承包到户与牧民定居结合起来考虑,狠抓落实,以变革落后的游牧方式,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  相似文献   

14.
甘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藏族众生产发展,社会进步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实行牧民定居,即可以避免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又有利于依法保护自然区的生态环境。论述了牧民定居的重要性、前瞻性、必要性、选择性,并提出了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与新牧区建设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据此做了系统分析,从牧民定居工程进展、饲草料生产能力、草场利用制度、牧民定居后的效益4个方面揭示了当前牧民定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乌昌地区新牧区建设的目标、牧民定居点建设、养殖小区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地生态建设方面的建设方案,使牧民定居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甘南牧区,畜牧业是当地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动物防疫工作关系到牧民增收、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甘南牧区动物防疫工作防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针对温泉县草原牧区牧民定居与草料地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对牧民定居建设和草料地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草原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甘南草原面积4084万亩,但近年来却面临不同程度地退化,直接影响到牧民的生产生活和牧区的经济发展,造成水土流失,江河泥沙淤积,草原沙漠化等严重生态问题。造成甘南草原大面积退化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超载过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超载过牧,使草原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4):68-68
据农业部公开的信息,2011年起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今年将扩大。2012年国家将安排150多亿元,将所有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范围。为保护草原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区因自然条件、社会因素(传统生产习俗、旧观念)等原因,牧区经济还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游牧生产经营方式使牧区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牧区牧民贫困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也给游牧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改善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也是牧民的个人需求。定居是为解决游牧民在牧区因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资源等矛盾而选择的一种新型生产生活方式,从游牧到定居就是牧区游牧民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提高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定居在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我国生态保护和牧区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牧民定居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入户调查方式选择沙湾县博尔通古乡哈拉干德村及东湾镇傢什窑村抽取100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在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牧民定居后生产、生活方式现状分析,找出牧民定居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