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节杆菌(AS)能够产生一种β-呋喃果糖苷酶,该酶能以蔗糖和乳糖为底物,合成低聚乳果糖(LS)。这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对人体健康有益,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实验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对节杆菌产β-呋喃果糖苷酶活力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基的配方为蔗糖4%、酵母膏1.60%、牛肉膏0.50%、KH_2PO_40.20%、(NH_4)_2HPO_40.40%。 相似文献
2.
培养条件对节杆菌产β-呋喃果糖苷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温度、 p H、接种量及装液量对节杆菌 ( AS)产β-呋喃果糖苷酶活力的影响 ,得出适宜的培养条件是 :培养温度为 32℃、体系的 p H为 6.5左右、接种量为 2 %、装液量为 12 0 m L。 相似文献
3.
β-呋喃果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呋喃果糖苷酶是一种具有转移活力的水解酶 ,该酶能以蔗糖和乳糖为底物 ,合成乳果糖。这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 ,对人体健康有益。实验研究了不同菌株产β-呋喃果糖苷酶活力的能力 ,确定节杆菌 A为最佳产酶菌株 ,对酶的生成具有诱导作用的碳源是蔗糖 ,培养时间为 4 0 h。 相似文献
4.
糖苷酶在水解/合成生产功能性食品配料(含低聚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提高糖苷酶的重复利用率与稳定性,本文对影响海藻酸钠固定化β-呋喃果糖苷酶(β-fructofuranosidase,FFase)工艺的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响应面法对固定化酶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对所得固定化酶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海藻酸钠固定化FFase工艺的关键因素及最佳条件为4 g/L海藻酸钠、固定42 min、交联温度26℃,酶活回收率为60.95%;在此条件下与游离酶相比,4℃下保存12 d后,酶活力依然有60%以上,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在温度低于70℃范围内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连续使用5次后,其固定酶活仍保持初始酶活的51.71%,具有良好的重复再利用性。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腐蹄病是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其病原节瘤拟杆菌是一种严格厌氧菌.因其生长要求条件高,给培养带来很大困难,原来所用液体培养基细菌生长量少,很难达到增菌及疫苗生产所需的细菌浓度.为此,我们在原来使用培养基(EY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改良制作了一种新的液体培养基--MEB培养基,经过多次试验表明,节瘤拟杆菌在该液体培养基中生长速度较快,菌数是原来液体培养基10倍左右.该液体培养基为节瘤拟杆菌的培养,增菌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液体培养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9.
采用BPY培养基,在最佳培养条件:温度为37℃、初始pH为7.0、溶氧量为40mL/250mL,230r/min接种量为4%下,测定了纳豆芽孢杆菌菌株SFU-18的生长曲线,从而确定了纳豆芽杆菌的最佳接种种龄以及收获时间。然后,在种子培养液其他成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改变氮源、碳源、无机盐、生长因子进行单因素实验(以原种子液为对照),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进行培养基的优化,确定了纳豆芽孢杆菌液体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玉米淀粉1%、豆粕粉5%、玉米浆1.5%、NaClO.2%。 相似文献
10.
纳豆芽孢杆菌SFU—18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BPY培养基,在最佳培养条件:温度为37℃、初始pH为7.0、溶氧量为40mL/250mL,230r/min接种量为4%下,测定了纳豆芽孢杆菌菌株SFU-18的生长曲线,从而确定了纳豆芽杆菌的最佳接种种龄以及收获时间。然后,在种子培养液其他成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改变氮源、碳源、无机盐、生长因子进行单因素实验(以原种子液为对照),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进行培养基的优化,确定了纳豆芽孢杆菌液体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玉米淀粉1%、豆粕粉5%、玉米浆1.5%、NaClO.2%。 相似文献
11.
枯草芽孢杆菌HS-09具备较好益生菌性能,已作为微生态菌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为了提高菌株HS-09产芽孢发酵水平,以芽孢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HS-09产芽孢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进行筛选及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影响枯草芽孢杆菌HS-09芽孢产量的主次因素为玉米粉>硫酸铵>葡萄糖。枯草芽孢杆菌HS-09产芽孢发酵优化培养基为葡萄糖10g·L-1、硫酸铵8g·L-1、玉米粉15g·L-1、硫酸镁0.5g·L-1、硫酸锰0.5g·L-1、磷酸氢二钾1g·L-1、磷酸二氢钾2g·L-1、碳酸钙3g·L-1;以最佳产孢发酵培养基进行200L发酵罐放大发酵,发酵有效菌落数可达4.3×109cfu·mL-1,实现芽孢90%高转化率。该研究结果可为菌株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培养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ES-2菌株产抗菌脂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培养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ES-2菌株产生抗菌脂肽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产抗菌脂肽的培养基提供指导。【方法】通过HPLC技术对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对ES-2菌株抗菌脂肽组分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 改进的Landy培养基抗菌脂肽产量较高;葡萄糖是ES-2菌株产生脂肽的良好碳源,特别是对surfactin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蔗糖和乳糖也是产生fengycin的良好碳源;L-谷氨酸和L-天门冬酰胺是抗菌脂肽产生的良好氮源;而不同的氨基酸 组合并不有利于抗菌脂肽的产生;实验结果还显示,6种脂肪酸对抗菌脂肽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结论】改进的Landy合成培养基是ES-2菌株产生脂肽适宜的培养基,在抗菌脂肽生产中向培养基中加入合适种类的糖和氨基酸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是工业上普遍使用的甾体C1,2脱氢菌株,转化过程中常常需要添加乙醇等有机溶剂增加疏水性底物的溶解性,但高浓度的有机溶剂会对菌体产生毒害作用.课题组前期通过组学技术发现,海藻糖合成过程中的海藻糖合酶(TreS)与该菌株乙醇胁迫条件下的适应行为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 相似文献
15.
芽孢杆菌WY45产β-甘露聚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获得最佳产酶配方,同时获得高活力的β-甘露聚糖酶,经碳源、氮源、碳氮质量比、初始pH和培养温度5个单因素发酵条件的优化,得到芽孢杆菌WY45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以4g/L魔芋精粉为碳源,1.33g/L大豆蛋白胨为氮源,碳氮质量比为4/1,初始pH5.5,50℃培养时间96h。此条件下,β-甘露聚糖酶活性最高可达2800U/mL。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米酒乳杆菌C2发酵产细菌素的水平,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进行研究。采用琼脂扩散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发酵的基础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氨基酸对细菌素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确定最佳的培养基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米酒乳杆菌C 2发酵产细菌素的最佳基础培养基为SL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及补加氨基酸对细菌素产生的影响显著。当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20 g·L^-1,酵母浸粉25 g·L^-1,MgSO4.7H2O 0.38 g·L^-1,L-半胱氨酸1 g·L^-1,柠檬酸三铵2g·L^-1,乙酸钠2.5 g·L^-1,吐温80 1 ml.L-1时细菌素的产量最大,抑菌圈直径可达28.97 mm。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浸种处理方法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β—吡啶基丙醇(商品名784—1)对红小豆苗期至分枝期光合作用有关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能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尤其对RuBP羧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处理还提高了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并使叶绿体基粒片层增多,因此,使红小豆植株光合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8.
枯草芽孢杆菌是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有效微生物菌种之一,芽孢含量直接影响菌肥效果。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发酵液中芽孢数量,探究牛粪沼液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1产孢影响。采用分批培养法确定发酵培养基中沼液最适浓度及碳源与氮源种类和含量。利用比浊法和稀释平板涂布法检测枯草芽孢杆菌的菌体数量及芽孢产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沼液中金属离子含量。结果表明,牛粪沼液中含有对产孢有显著影响的Ca~(2+)、Mn~(2+)、Mg~(2+)三种离子;当沼液与水配比为11时,产孢效果最佳;麸皮和大豆粉分别是菌株生孢最佳碳源、氮源;最适碳源和氮源含量分别为2.0%和0.5%(质量比),35℃,120 r·min~(-1)恒温培养24 h后,产芽孢率可达83.77%。 相似文献
19.
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测定和酶学性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P-NPG为底物,为通过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的考察,确定了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酶酶活的最佳测定条件;并对该酶的PH稳定性、热稳定性、米氏常数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BmSuc1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及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及经昆虫激素处理后的表达变化规律,明确昆虫激素对BmSuc1基因的调控作用,为深入解析BmSuc1基因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Suc1基因在家蚕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及外源激素处理后的表达特征,并通过双链RNA (dsRNA)干扰试验检测家蚕20-羟基蜕皮素(20E)受体基因(USP)干扰效果及BmSuc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BmSuc1基因在家蚕中肠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丝腺、表皮和血淋巴,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很低或几乎不表达;BmSuc1基因呈脉冲型的表达模式,在家蚕每个龄期的将眠时、五龄后期(上簇前)及预蛹时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利用外源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分别处理五龄第2 d发育良好的家蚕,发现经20E处理后12和18 h,BmSuc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注射0.1%二甲基亚砜(DMSO)的对照组(P<0.01,下同),但在测定时间范围内JH处理组的BmSuc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体外转录合成USP基因的dsRNA注射五龄第3 d家蚕,注射后24和36 h,USP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即dsRNA干扰成功。利用RNAi技术干扰USP基因能阻断20E信号转导,致使BmSuc1基因表达受抑制,其相对表达量在干扰USP基因后24和36 h显著下调(P<0.05)。【结论】BmSuc1基因主要在家蚕蜕皮和变态时高表达,暗示其可能参与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添加外源20E可诱导BmSuc1基因转录,而阻断20E信号转导途径会抑制BmSuc1基因表达,即BmSuc1基因作为20E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下游靶基因,直接或间接受到20E信号调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