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越冬的马尾松毛虫幼虫上树取食期(4月),喷施含孢量110亿/克,活孢率82.9%,施菌量为37.5kg/hm2的白僵菌粉剂后,感染白僵菌的马尾松毛虫,每平方米11.3头,蛹期死亡率42.0%,第二年蛹期死亡率26.1%。在马尾松毛虫下树越冬期(11月),喷施含孢量48亿/克,活孢率76%,施菌量为30kg/hm2的白僵菌粉剂后,越冬期间,马尾松毛虫死亡率32.2%;第二年白僵菌致死率63.3%;第三年白僵菌致死率13.3%。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Et、枯叶蛾科,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以幼虫危害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森林害虫。我国于上世纪中期就开展了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到70年代,全国已发展到64个白僵菌厂,年生产球孢白僵菌2100多吨,年防治面积达50万公顷,约占森林害虫生物防治总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3.
白僵菌冬前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尾松毛虫越冬前用白僵菌高孢粉、中孢粉、原粉分别配成水剂,喷洒于不同郁闭度的虫害林间,郁闭度0.7以上的松林防治效果显著,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6.5%、78.5%、81.2%。郁闭度0.4以下的松林校正虫口减退率仅为47.2%。  相似文献   

4.
白僵菌是一种寄生性真菌,属半知菌纲。以分生孢子借风力或与虫体接触传播扩散,孢子接触虫体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开始萌发并侵入虫体,在虫体内大量生长繁殖,而致害虫死亡。虫尸在适宜的条件下,在体外长出大量孢子,新生的孢子又借风力或与虫体接触扩散传播,侵害健康虫体。白僵菌对多种农林害虫有很强的致病力,对防治玉米螟、大豆食心虫、水稻螟虫、稻苞虫、稻飞虱、浮尘子、棉花红蜘蛛、马尾松毛虫等都有显著效  相似文献   

5.
1989年春首次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进行飞机超低容量喷药防治,结果表明:1、喷白僵菌乳剂,在气候条件较适宜情况下,效果一般在90%以上。喷敌杀死乳剂,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效果达98%以上;2、与地面人工防治对比,此法花工小、成本低、喷洒均匀、成效高。本文还分析了影响防洪效果的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但采用飞机喷菌液大面积防治松毛虫还是少有。为了摸索在南京地区使用飞机喷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经验,我们于1979年4月9日在紫金山东部松林区进行飞机喷施白僵菌液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一、供试菌粉:安徽省来安县长山林场生产的白僵菌,每克含活孢子47亿。 二、菌液配制:每架次使用200斤菌粉+200斤水喷前进行浸泡过滤并加入0.1%洗衣粉。 三、飞行方式:在试验区四周及中间插信号旗,使用运五型飞机自东向西依次飞行喷药,每架次喷布面积约180亩,共6架次,防治1000余亩。  相似文献   

7.
Bt乳剂是一种广谱微生物杀虫剂,属苏云金杆菌系列。用BT乳剂200ml/亩,防治越冬2~3龄马尾松毛虫,15天平均药效为78.39%。防治第一代3~4龄马尾松毛虫,7天平均药效为71.04%。BT乳剂有抑制下代马尾松毛虫繁殖量的作用,对寄生无效影响较少,经济成本低于白僵菌、赤眼蜂等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8.
陈刚  刘海新 《国土绿化》2009,(12):40-40
白僵菌是一种虫生真菌,通过气孔侵入虫体,吸收虫体水分萌发芽管,随后分泌酶素溶解体壁几丁质,并不断生长菌丝,破坏体壁几丁质及上皮细胞或肠壁细胞而进入虫体体腔。  相似文献   

9.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有特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马尾松毛虫多发生区域,全区平均每年发生面积300多万亩,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安全。为了防治马尾松毛虫,广西推广应用白僵菌作为防治马尾松毛虫的重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控制了马尾松毛虫的成灾和危害,减少了虫灾造成的林木损失。广西生产和使用白僵菌已有30多年的历史,早在初年代就开始了白鹰菌生产和用它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1970年后,随着林业部应用白僵菌防治害虫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广西发展更快。从1971年到1995年、全区累计生产白僵菌原粉452万公斤,平均每年生产17.38万公斤,使用白僵菌防治…  相似文献   

10.
1三界林场简况三界林场位于明光市境内,地处东经118°00′—118°14′,北纬32°30′—32°36′,林区内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捷。本场气候温暖,干湿相宜,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夏热多雨,冬寒干燥。年平均气温为15℃,极端最高气温为41·5℃,极端最低气温为-15℃,年平均降水为12  相似文献   

11.
利用白僵菌高孢粉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观察江苏省溧水县林场从1987年起,通过使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已8年有虫不成灾。在此期间连续进行了室内饲养马尾松毛虫、林间套宠和野外施用白僵菌高孢粉(含孢量1千亿/kg)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①室内6只纱...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主要研究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以不同量复配后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效果  相似文献   

13.
飞机喷洒白僵菌高孢粉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白僵菌 Beeauveria bassiana高孢粉 ES-87液剂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etalus Walkr具有成本低、易贮藏、运输、不杀伤天敌的优点。每亩用0.8万亿孢子浓度并加入0.1克溴氰菊酯,防治效果达79.3%,针叶保存率为85%。在4龄幼虫蜕皮前防治,白僵菌能在林间形成重复感染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复配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主要研究白僵菌和苏云金菌以不同量昨配后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和环境条件进行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菌药混合、3倍沾菌液、5倍菌粉土、40倍以上浓度菌液除治效果都较好。菌量浓度越大,杀虫率越高,生产中菌液以40倍浓度最为适宜。平均气温达22℃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时,平均气温的升降对杀虫率影响不显著,相对湿度越大杀虫率越高。施菌日期越晚茧蛹期杀虫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在新干县通过了吉安地区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填补了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的空白。 马尾松毛虫是国内危害森林最为严重的森林病虫害之一。新干县是一个丘陵县,松林面积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2.1%,且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人为活动较频繁的105国道、京九铁路沿线及赣江沿岸的乡村。马尾松毛虫危害曾十分严重,每隔3年—4年为一猖獗周期,被江西省列为马尾松毛虫“常灾区县市”。以往单纯使用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17.
白僵菌(Beauveria bassana(Bals·)Vuill·)属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寄主范围达10个目200多种昆虫,我区各地均有分布,马尾松毛虫、松茸毒蛾、条毒蛾、茶黄毒蛾、八角叶甲、八角尺蠖,以及叶甲、叩甲、吉丁虫、象虫类、蝽类等森林害虫均有感病死亡。我区有自1960年开始对其进行研究,1971年后广泛应用于大面积防治,据不完全统计,1971—1988年全区应用防治松毛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大量的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使环境遭到严重污染,人畜安全受到威胁,水生动物难以生存,害虫的天敌(寄生性昆虫)一天天减少,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人们开辟了用生物治虫(主要是指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和性激素治虫等)的新路.但因对生  相似文献   

19.
白僵菌超低容量油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punctatus)是危害福建省松林最严重的食叶害虫 ,年均发生面积达 8万hm2 ,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bassiana)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森林害虫防治的生物杀虫剂 ,用于防治马尾松毛虫占福建省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的 70 %以上 ,是一类倍受关注的昆虫病原真菌 ,尤其是白僵菌粉剂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白僵菌的菌粉体积大 ,运输、贮藏不方便 ,用菌量大 ,效果不稳定。为解决上述问题 ,Prior等 ( 1 988)通过对白僵菌的研究 ,首次提出了将昆虫病原真菌的分生孢子悬浮于油中增强其致病力并用于蝗虫防治的想法。与水剂相比 ,油剂在低的相对湿度下更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同时在高温下也更能延长孢子的寿命 ;油剂还有利于孢子在疏水基质上的吸附 ,如昆虫体壁或植物表面 ,可以说它是一种用于防治农林害虫的有效剂型。对白僵菌油剂的研制 ,安徽农业大学等在“八五”期间就开始了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未见在林间使用推广的报道 (李农昌等 ,1 996a ;1 996b)。如何使白僵菌油剂能在林间使用上行之有效 ,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白僵菌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结合多年来湖北省白僵菌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分析不同施药方法和不同药剂处理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无论地面人工防治还是飞机防治,其效果都不错,平均达60%以上;菌药混配防效要好于单一的白僵菌施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