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园林的风格漫谈(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庭风 《广东园林》2002,(2):33-35,32
作为日本园林的风格,我们常会提到池泉园林、枯山水、假山水、筑山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如池泉观赏园、池泉回游园、坐观式枯山水,等等。一般,池泉式与筑山式是相对的,枯山水与池泉园或真山水是相对的,回游式与坐观式是相对的,筑山庭与平庭是相对的。下面就上述园林的风格进行分类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佛山——伊丹友好交流中心是为促进佛山市与日本伊丹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兴建的.该中心是一座三层高的灰瓦白墙日式建筑,其独特、清新的气质为人们所瞩目.与之配套的庭园为了使其与建筑物和谐协调,及营造一种日本园林意境和建筑环境,我们采用了以日本园林风格为指导的庭园布局与,设计.一、庭园设计友好交流中心内庭被连接门厅和和室的玻璃连廓分隔为两个小庭园,在这两个小庭里,我们尝试用“枯山水”和“池泉筑山庭”这两种园手法来表达日本园林的两种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3.
浅析日本园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园林始于皇家园林,随着历史的发展又出现了武家园林、寺院园林和公共园林。它的发展经历了6个阶段,第一是飞鸟奈良时代的自然山水为骨干的池泉式园林;第二是平安时代以舟游式为主的寝殿园林和净土园林;第三是镰仓幕府时代的回游式池泉园林和枯山水;第四是室町幕府时代的回游和舟游结合的池泉式园林以及由枯山水发展来的石庭;  相似文献   

4.
养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慧  彭重华 《广东园林》2009,31(1):28-31
中国古典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养生文化的影响,其选址布局、建筑营造、植物配置、筑山理水及园林欣赏等方面更注重给园主人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养生环境。文章回顾了养生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邓锐  周妍 《广东园林》2020,42(1):41-44
澳门园林融合了中西方不同的风格,形成兼容、开放、多元的园林形式。卢廉若公园作为澳门近代"三大名园"之一,其独特的历史使公园形成与众不同的风貌——以大面积的水体、山石及植物进行造景,又融入了西式装修风格。通过史料考证和现场调研,对卢廉若公园的总体布局和景观序列进行分析,并探寻公园从叠山理水、建筑特色到楹联绘画体现出的诗情画意,继而深化人们对卢廉若公园意境美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园林中造假山始于秦汉,秦汉时期的假山从"筑土为山"到"构石为山"。由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之风大盛,出现了专门堆筑假山的能工巧匠、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年),建艮岳于汴京(今开封),并命朱力以"花石岗"的名义将江南的奇花异石运往汴京。自此民间宅园赏石造山,蔚成风气。造假山的手艺人被称为"山匠"、"花园子"。明清两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把假山技艺引向"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阶段。明代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均有关于假山的论述。现存的假山名园有苏州的"环秀山庄'、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北京北海的"静心斋"和中南海的"静谷"等。  相似文献   

7.
密云园林历史悠久、方兴未艾。古典园林风格独特、因地制宜、师法自然,亭隐廊幽,佳山妙水,层出不穷。现代园林建设波澜壮阔、日新月异,为园林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密云古典园林形式多样,博采众长。有城市绿化,皇家园林。寺庙祠庵园林,道路绿化,陵地园林,私家园林和名胜古迹。早在4100年以前“古共工的游息之所”即今不老屯镇燕  相似文献   

8.
何为园林?1988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曰:"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园林中造假山始于秦汉,秦汉时期的假山从"筑土为山"到"构石为山".由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之风大盛,出现了专门堆筑假山的能工巧匠,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年),建艮岳于汴京(今开封),并命朱力以"花石岗"的名义将江南的奇花异石运往汴京.  相似文献   

10.
杭州园林形式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其造园之风,始于晋唐,兴于五代,盛于南宋,而绵延至今.历史积淀,既涵盖一个个围墙之内的皇室花园、寺院丛林、特色花园、专题公园、群众乐园和私人雅舍;也包容不筑藩篱的景点楼台、山巅梵塔、湖面香荷、山边飞瀑、滨湖绿坪、街口雕塑、盆景奇石、堆砌假山、广场飞鸽、小桥流水、屋顶架园和墙头芳藤……匠心所至,风光无限.凡可入景怡人,足以赏心悦目的,均纳入广义的园林文化范畴.对于这笔珍贵的园林文化遗产,有必要作深入的探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热带园林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敏  吴刘萍 《广东园林》2004,11(1):8-14
热带园林,是一种基于气候带资源特征的地带适宜性园林形式,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营造中生态与关学和谐共存的典型文化载体之一。对热带园林基本概念、发展特点及其景观特色的学术研究,有利于构建地域景观适应型的“地带园林学”理论体系,开拓中国岭南园林与世界同气候带相关园林形式交流借鉴的学术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苏州园林是我国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其中清代潘世恩修建的凤池园具有文人园林和城市山林园的共同特征,是清代中期苏州著名的私家园林之一。通过收集整理文献、图像资料,对苏州潘氏凤池园的园址范围、景点要素和空间布局进行合理推敲,而后完成总平面图的复原,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潘氏凤池园的园林特点为:布局旷奥对比鲜明,空间步移景异;山水组合灵活多变,园景自然成趣;花木林植丛植为主,氛围雅致天然;建筑个体形式多样,构景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朱建宁 《广东园林》2005,28(2):6-13
中国传统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目前风景园林界对待中国传统园林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一是传统园林休矣论;其二是传统园林复兴论。前者将传统园林看作是无法融人现实社会的死物,否认发扬传统的积极意义;后者从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出发,  相似文献   

14.
该文简述了园林生态美的意义及不同园林形式中生态美的地位,详述了园林生态美的创造手段、养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15.
湖南古亭     
“无园不有亭,有亭即成景”。山、水、建筑和花木是中国园林构成的四要素,而园林建筑中尤以亭为胜。明朝《园;台》载:“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古时筑亭,多从交通、战略来考虑。在长沙历史地图上记载,古城长沙,今湘春北路至新河之间,有座“迎恩亭”,这便是昔日城内官员出城迎接皇帝和钦差的地方,也是湖南最早的古亭。  相似文献   

16.
适宜北方生态园林景观的宿根花卉的特点与观赏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园林是以遵循生态学原理建造植物群落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植物景观将成为今后园林的主体,而宿根花卉以其独特的群体景观效果,具有一次栽植,多年生长,省工力,易管理、见效快的特点,且种类繁多,花期形态各异,色调丰富多彩,将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中发挥重要作用。园林设计中,将宿根花卉与乔灌木、藤本植物、  相似文献   

17.
1983年,广州市园林局代表国家参加德国慕尼黑的国际园艺展。作品"芳华园"的设计手法既传承了岭南园林传统风格,也打破了某些局限,因地制宜,叠山理水,巧用植物和石景,构园得体,融入诗情画意。它是我国在国外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露天园林,是近现代中国园林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国际上反响热烈。  相似文献   

18.
正"和园"位于顺德北滘,是近年新建、具有一定社会轰动效应的岭南古典园林作品,以传统技法再现古色古香、趋于自然的石山、石桥和亭台楼阁。其英石堆山和黄蜡石溪涧格局延续了传统岭南园林的掇山叠石手法,以广东英石和黄腊石为主材,运用堆石法、置石法和挂壁法,将英石竖置或横置,采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结合理水形成逼真的庭院悬崖瀑潭、英石壁山;通过随意平置、抛石和埋石等手法,形成自然的黄腊石溪涧,效果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9.
南胡颓子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胡颓子(Elaeagnus Conferta)是一种常绿攀援灌木,速生,丰产,可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和开发。南胡颓子营养成分丰富,有待开发成绿色食品。此外还可以应用在庭园、园林中,作为景点配置,搭设棚架。  相似文献   

20.
师法自然巧夺天工——浅谈园林中的叠石造山玄武区园林绿化管理所周文东中国古典园林常以山石为主景,有“无园不石”之说,北方如颐和园、北海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富家园林,南方如苏州的网狮园、环秀山庄,南京的瞻园,扬州的个园,杭州花港观鱼等著名的园林,均有掇石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