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4、林改中民主决策应当注意哪些事项?答: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会前必须做好充分的酝酿,可以搞一些家访,召开一些小范围的党员会议、村干部会议等,也可以开展与村民对话,让大家事先了解"方案"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区的林业生产一直是靠政策扶持、国家投入和行政命令。主要原因:一是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含糊不清,林地被其他用地所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林木产权不明晰,农村集体林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但实际上,有些地方的所有权者并未起到管理制约的作用;二是林业投入效益低,投资环境差,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投资者一般都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3.
《林业工作研究》2005,(5):32-54
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 1、为什么要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有哪些重要意义?首先,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林业发展动力机制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省林业发展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占全省林地面积85%的集体山林,存在归属不清、权责不明、  相似文献   

4.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简称林改)是我国林业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土地承包经营在林地上的实践,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林改主要解决集体林业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的经营主体不明确、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调整和理顺林业生产关系,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达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陈明 《甘肃林业》2001,(2):35-36
长期以来,由于林业投入主体单一,资金不足,栽植与管护严重脱节,导致成活率、保存率低,“春天栽,夏天黄,秋天进锅膛”的现象比较普遍。近年来,江苏省响水县借鉴农村土地大包干责任制的形式,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拍卖林地,为加快林业发展拓开了一条新路子。一、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调动广大干群参与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是群众,关键是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出来。为了统一全县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县上先后组织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分管…  相似文献   

7.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林业发展动力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林地产权制度”,依法严格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江西省自2004年省委省政府颁发《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始,在林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改革方针,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为出发点,以“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的税费政策为亮点,还权于民、让利于民,在崇义县、德兴市等七个县市进行试点,积累了丰富经验。2005年4月林权制度改革在江西省全面铺开。本期选取江西省在林权制度改革方面的经验和一些做法,编成专辑,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8.
9.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林业生产关系特别是产权制度明显落后,成为了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为此,国家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建立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体制,一个林权归属清晰、权责利划分明确的集体林业产权制度安排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黎川县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具体做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其他地区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以拍卖林地经营权为主要形式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劲风 ,吹遍响水大地 ,拍卖林地经营权的槌声在响水乡村到处敲响。到目前为止 ,全县共有12600人参与竞买 ,1810人中标 ,共拍卖林地368 7ha、农田林网12333ha ,计128万个树塘 ,拍卖资金总额637万元 ,收回资金356万元。由于领导有力 ,发动广泛 ,程序规范 ,达到了改革促发展、改革增活力的良好效果 ,各项事业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槌声中获得共同发展。一、槌声敲得大地绿改革林业产权制度 ,使林地的经营权、树木的所有权和受益权得到统一 ,充分调动了…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现有林地面积10019.5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5.6%,林区县人口占全省总人口63.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足浙江省情及林情,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持不懈地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全省林业的发展、山区经济的繁荣和林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14.
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过去,我省农场每年在植树造林上也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但林业面貌仍发展不快,可谓“年年种树,年年不活”,“种树难,管护更难”,“春天忙,秋天黄,冬天进炉膛,来年从头忙”,以致于有些干部认为林业生产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部分农场对植树造林重视不够,管理不力,每年成片造林面积一直徘徊在400hm2左右。省农垦集团公司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识到只有使林业产生经济效益,才能真正使林业发展起来,才能产生较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做到这三大效益的统一,我们就必须进…  相似文献   

15.
调查总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成效,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是促进集体林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落实。也是激活集体林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但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量大面广,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搞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林业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为此笔者对镇坪县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专题调研。镇坪是安康市四大林区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 进展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林改的背景 我国的集体林形成于建国初期,其产生、发展、改革大致经历了土改时期的“分山分林到户”阶段(1950—1953年)、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山林入社”阶段、人民公社时期的“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林业“三定”阶段和中央林业决定颁布后的林权改革深化阶段(2003年以来)等5个阶段。尽管林业“三定”以来集体林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不明晰、经营主体未落实、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不高.森林质量很低.我国18亿亩耕地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可是43亿亩林业用地既没有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我国13亿人民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有着43亿亩林地的我国在世界上算得上是“林业大国”,但从产出效率来看,我国只能算是个“林业小国”。  相似文献   

18.
19.
自80年代初期实行林业“三定”之后,在平原农区,随着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林业生产责任制难于适应农村形势的变化,导致林木权属不清,更没有法律文书来确定,约定俗成的做法是“树随地走”、“谁栽谁有”。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不断发展,土地调整等造成林木所有?..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阜阳市自去年以来,通过试点示范、总结经验、全面推开,稳步开展了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