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2015年8月30—31日喀什地区强降雨天气的成因,探讨强降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以期为研究喀什地区强降雨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乃升  戴宇珩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76-14878,14939
选取我国西北地区99个气象站1959~200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据此分析了极端降雨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极端降水日数偏多年、偏少年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西北地区极端降水阈值、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雨量均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大;时间上,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雨量除西北东南部呈减少趋势,其他地区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在西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偏多年和偏少年,其环流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次农业灾害严重的连阴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和NCEP提供的1°×1°FNL分析场资料等,分析了2011年9月3—20日陕西秋季连阴雨期间大尺度环流及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连阴雨期间,亚欧上空大型环流相对稳定,9月10日之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南亚高压和副热带急流位置明显偏北,700 h Pa陕西中南部多维持切变线,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持续相互作用,形成了长达18 d的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4.
2013年7月27-28日大连地区出现了强降雨的过程,本文通过对2013年7月27-28日影响大连的系统背景、环流背景、动力特征、温度平流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能够对强降雨的特征加强认识.通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大连降水最重要的原因是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动;产生强降雨的关键因素是垂直运动上升大小和中纬度冷空气的入侵;对于短时突发性暴雨产生也受冷涡暴雨和气旋暴雨的影响,会使降雨比较集中而且会有较大的降雨强度.这些结果对于研究大连的强降雨可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西南地区东部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E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61~2012年西南地区东部洪涝年际变化特征,研究了西南地区东部洪涝典型年份大尺度环流合成特征以及水汽输送对其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主要降雨型是西多东少,总体呈上升趋势;中高纬由乌拉尔山高压脊、亚州东部高压脊以及贝加尔湖至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低压槽形成的两脊一槽的环流型与西南地区东部洪涝年密切相关,这是导致西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的主要环流背景;夏季风向北面以及西面输送的水汽扩展强度是否减弱是西南地区东部水资源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2013年7月18日四川盆地西部出现多年难得一见的特大暴雨天气,这次暴雨遍及阿坝、德阳、成都、雅安、绵阳等城市,其强度和波及范围甚大,对降雨地区造成了极大影响。西南涡的涡度的分布是一大难点,本文根据对西南涡的形成以及其在此次降水和水汽输送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关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分析在此次降雨过程中,西南涡对其的重大影响。通过对这次暴雨过程的分析,本文也尝试着揭示西南低涡的一些特征、水汽输送和降水分布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刘德安  王凤娇  刘慧  徐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117-1120,1131
利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对滨州市2011年12月3-7日和2012年3月16-17日2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大雾天气产生的环流形势及其形成的大气层结特征、垂直运动特征、温湿条件等。结果表明,稳定的环流形势及地面较弱的气压场是大雾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风力小,空气湿度大,有利于雾的形成;低层西南气流是大雾形成并维持的主要水汽来源;近地层形成逆温层,使大气层结处于稳定状态,是大雾形成和维持的重要条件;低层垂直运动较弱,对水汽的扩散不利,有利于雾的维持。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夏季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四川盆地1981-2015年夏季10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区域性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对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讨论其环流异常特征.研究表明:近35年四川盆地总降水量及夏季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较为一致;盆地夏季区域性极端日降水量的99%分位阈值为40.5 mm/d, 2005年开始极端日降水事件明显增多,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多发于7月下旬以及8月中旬;极端日降水事件呈现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结构;端日降水事件的形成与四川盆地的大气净加热以及周边大范围地区的净冷却形成的加热场异常梯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产品等对2007年3月4日大连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雨过程高空500 h Pa环流形势为两脊一槽型;西南涡、江淮气旋是本次降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暴雨出现在江淮气旋发展的强盛时期;大气的斜压性是江淮气旋存在发展的启动机制;西南涡形成的低空急流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充足的水汽、热量和动量条件,同时与南侵的强冷空气交汇于大连上空,形成上升气流,为此次降水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常规资料对晋城市城区2016年7月18—19日强降水过程的天气概况、形成条件、环流形势、致灾因子、预报预警工作等进行分析,以期为暴雨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安徽省近年来黄山站、九华山站(高山站)及其周边站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高山站和周边站降水特征指标、风场分布,使用正交经验分解(EOF)分析安徽省暴雨高度场特征。结果表明,高山站的降水指标均高于周边站,降水多集中在6—8月,黄山、九华山多年平均降水量(降雨日)分别为2 290.3mm(197.7 d)、2 077.6 mm(187.7 d),多年平均暴雨强度(暴雨日)分别为83.3 mm/d(8.5 d)、79.6 mm/d(7.7 d),其中主要影响高山站暴雨为700 hPa偏西风,一定海拔内的地形对降雨起到促进作用;对500、850 hPa高度平均场进行EOF分析,黄山、九华山500 hPa第一模态主要分别呈纬向、经向型分布,850hPa第一模态均呈经向型分布,其中500、850 hPa环流形势分别对黄山、九华山暴雨影响更大,因此通过探讨高山站与周边站降水、大气环流等特征研究,以期为山区降水预报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年酸雨监测数据 ,分析了金华市酸雨污染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 ,金华市酸雨污染严重 ,酸雨中SO42-/NO3-比值逐渐下降 ;1年中春、冬季酸雨频率高 ,pH值较低 ;燃煤、大气环流转换、悬浮物、降雨特征对酸雨率及降水pH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次山东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金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0-21841
2003年4月17~18日山东出现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在西南涡的影响下产生于地面倒槽之中。笔者分析了产生这次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结果表明,降雨前水汽量急剧增加,700 hPa最大上升速度区与850 hPa最大水汽通量的叠加区域是大暴雨的落区,高能舌为大暴雨提供了必要的不稳定能量。暴雨发生前低层能量有不断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寒潮天气过程发生的环流形势的演变过程及各种物理量变化特征如涡度、垂直速度、温度平流等方面对2011年3月12—14日、2012年4月22—24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2次春季寒潮天气过程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这2次春季典型寒潮天气过程均是出现在亚欧中高纬地区环流形势由纬向型向经向型转换过程中,前期温度一般较往年同期异常偏高;强盛的冷平流造成气温大幅下降,地面冷高压强烈发展最终形成甘肃省河西地区寒潮天气;但2次寒潮过程环流形势也有所不同,天气过程的强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东北部大雪天气个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资料、T213物理量产品,红外云图、湿度图、风廓线,对2009年12月8日、10日夜间造成2次呼伦贝尔北部大雪天气事件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2次天气事件发生在前期欧亚地区西风环流控制呈现高指数特征,呼伦贝尔异常偏暖背景下;②影响系统蒙古气旋—东南移动变成倒槽—东北上形成强烈的东北涡;③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在50 N°附近形成降雪动力。  相似文献   

16.
应用常规天气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2011年7月18-19日发生在赤峰市三个旗县的局地暴雨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出此次暴雨的大气环流特征和多普勒雷达产品的一些典型特征,为今后类似天气的监测和临近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8月20~21日山东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对2008年8月20~21日山东地区暴雨至大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及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较先进的总结分析,表明这场降雨主要是由西风槽、黄淮暖切变等多个天气系统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吉安市2010年6月17—20日出现区域性暴雨的降雨过程,并对环流形势特征及高低空配置和暴雨中尺度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上空具有多种尺度的辐合上升运动,4个雨团活动中心分别与4个大暴雨中心对应,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是造成新干强降水的直接原因,边界层内入侵的浅薄冷空气不仅触发对流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边界层的水汽向暴雨区输送,增加降水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1年6月18日龙州县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中高纬两槽一脊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变以及高压脊线位于23°N附近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大尺度环流影响系统;暴雨发生时,该地区水汽明显增强,边界层抬升运动明显,存在强垂直上升运动,而且龙州县等降雨区位于高能区,层结极不稳定,这些均是导致暴雨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014年6月19日-20日出现在湖南娄底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简要介绍了暴雨出现的500 hPa环流背景,并从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暴雨产生的原因。指出:本次过程的高空影响系统为中纬度西安到重庆的低槽;暴雨出现前的一天低空已出现西南急流,且暴雨发生时低空水汽辐合中心与暴雨对应较好;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和热力不稳定是促使降雨加强并形成暴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