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归种苗大田移栽后,部分植株出现提前抽薹开花结果的现象,称为早期抽薹或提前抽薹,当归早期抽薹是当归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一般早期抽薹率在10%~20%视为正常。  相似文献   

2.
当归提早抽薹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归生长发育周期一般为3a,第1年为育苗期,第2年为成药期,第3年为抽薹开花结籽期。但在生长过程中有的植株在第2年就提前抽薹开花。提早抽薹的当归根部不能膨大木质化,使得产量下降,失去药用价值。据田间调查,当归主产区岷县、漳县、渭源等地,因提早抽薹而造成的损失达10%~30%以上,已成为当归生产中一大问题。因此,防治当归早薹技术对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成因当归生产上在第一年夏季播种育苗,来年定植,秋季收获肉质根作药用,留一部分不挖的当归于第三年开花结实.栽培过程中有部分植株于种植的第二年即抽薹开花,即称为提早抽薹.提早抽薹的植株,营养物质用于开花结实,根部不再膨大呈肉质,而是呈柴性,缺乏油气,不能入药.提早抽薹植株,严重时可达50%,甚至50%以上,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早期抽薹对白芷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以早期抽薹与非抽薹(同时期正常生长)白芷植株为对象,在生长过程中设置8个取样时间,对其植株农艺性状和根部香豆素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白芷生长过程中,早期抽薹和非抽薹植株的株高、鲜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及干重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根长、根直径、根鲜重及干重、根冠比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早期抽薹植株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及干重、根干重、根折干率与非抽薹植株的均有显著差异,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早期抽薹植株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及干重均显著高于非抽薹植株,根折干率显著低于非抽薹植株。正常抽薹植株根中的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在生长前期(4月6日前)显著高于同时期早期抽薹植株,生长中期非抽薹与早期抽薹植株间的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高低交替变化,至收获期(7月14日)非抽薹株的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分别为0.283 8%、0.157 9%,高于早期抽薹植株的0.268 8%、0.068 0%,其中,异欧前胡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上述结果表明,早期抽薹不但影响白芷植株地上部的生长,还影响地下部根重量及香豆素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以红太阳(RedCreole)洋葱为试材,研究抽薹与未抽薹植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时间,抽薹植株与未抽薹植株存在一定的差异;鳞茎形成期,未抽薹植株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抽薹植株可溶性糖含量、C/N值及POD活性较高。抽薹期,抽薹植株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未抽薹植株可溶性糖含量、C/N值及POD活性较高。这可能是不同处理植株发育进程不同的原因。电泳结果显示,二者蛋白质组分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用经过严格选种的当归二年生子实在耕地上育苗,小苗率高,翌春移栽事提前抽台率较传统法育苗移栽的低5.6个百分点,归根产量增加10.8%,为当归宜种区有效利用提前抽薹植植株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当归生长发育周期一般为3年,第一年为育苗期,第二年为成药期,第三年为抽薹开花结籽期;但在栽培过程中,有的在第二年就提前抽薹开花。抽薹的当归根部木质化,不能供为药用,致使种植田产量下降,效益低下。据笔者多年来田间调查,当归主产区因提早抽薹而造成的损失达10%~40%,最为严重的年份可达50%以上,已经成为当归生产中的一大主要问题。因此,防治当归早期抽薹对提高当归产量、增加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水杨酸和冠菌素对当归早期抽薹过程中抗氧化酶、内源激素、多胺、抽薹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期为更好解决当归早期抽薹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喷施水杨酸和冠菌素的当归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光光度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实验手段分别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多胺含量及抽薹相关基因表达量,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以上指标与抽薹率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对照,水杨酸和冠菌素处理均增强了当归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茉莉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褪黑素含量,降低了丙二醛、脱落酸、腐胺、酪胺、苯乙胺含量,下调了抽薹正调控基因HD3A、FT、MADS8、AGL8、GA20X6、GA20OX1表达量,当归早期抽薹率下降。【结论】外源水杨酸和冠菌素均可抑制当归早薹;相较于水杨酸,冠菌素主要通过增强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内源脱落酸含量,抑制当归早薹;证明了水杨酸和冠菌素可以缓解早春干旱、低温、长日照等环境条件造成的当归抽薹。  相似文献   

9.
控制当归早抽薹一直是当归生产中的一大主要技术问题。文章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云南当归产区气候和环境特点,从优良种源的培育和筛选、种苗繁育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和生物措施四个方面总结提出了云南当归早抽薹综合控制技术,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漳县当归大田进行了当归成药期生长动态及其早期抽薹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归成药期地上部分生长呈“慢-快-慢”的“S”形趋势,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株高快速增长期,茎叶物质积累则在8月底达到峰值;根直径在7月中旬开始迅速增加,且根部的膨大生长一直持续到采收期;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根部物质积累快速增长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提前抽薹的高发期,此后抽薹率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11.
药用植物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抽薹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当归药材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早期抽薹不仅降低药材产量,对药材品质也有严重影响。综述了当归早期抽薹的概念、发生机制、对药材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等。导致当归早期抽薹的主要机制包括遗传因子、生境因子、营养物质、栽植密度、施肥等栽培措施。生产中优选良种、温室育苗、控制苗龄、低温贮藏、合理密植等农艺措施均可有效控制当归早期抽薹。研究当归早期抽薹发生的机理机制、调控基因、春花基因、选育耐抽薹品种,对于实现当归优质、高效、稳产、高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内源激素与大葱抽薹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大葱抽薹植株与未抽薹植株生长过程中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以及玉米素核苷(ZR)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较高水平的ABA、IAA、zR含量以及较低水平的GA3含量对大葱抽薹具有促进作用;4种内源激索含量越冬前低、越冬后高,有利于大葱抽薹。  相似文献   

13.
当归早期抽薹是制约当归丰产的主要障碍,当归的早期抽薹往往导致当归产量下降,根部不能药用,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在大田生产中,当归早期抽薹率一般为20%~30%,严重者高达60%~80%,甚至绝收。20世纪80年代以来,岷县与中科院专家对当归早期抽薹进行了专项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功,对这一问题获得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认识,也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上的创新和技术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当归防早期抽薹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当归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当归防早期抽薹栽培技术,包括留种、育苗、移栽及当归早期抽薹控制措施,以供当归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种子春化与光周期处理对大白菜花芽分化和抽薹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白菜在进行种子春化处理时.不同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影响很大.8℃的经比3,13℃下植株的花芽分化开始得早,分化速度快,抽薹时间早.抽薹期早晚不同的大白菜品种在花芽分化和抽薹上存在着大的遗传差异性,春化15d时,3℃和13℃的处理温度,均不能使晚抽薹材料S-1和YC完成花芽分化并引起植株的抽薹;13℃下春化时间达到30d时,YC也不能分化完全的花芽和发生抽薹.在低温处理基础上,长日条件对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均有促进效应,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激素处理对叶用莴苣抽薹的影响。【方法】以绿色散叶莴苣耐抽薹GS59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同激素喷施处理后,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叶用莴苣中相关激素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整个处理期内未发生抽薹;矮壮素处理后,叶用莴苣株型紧凑、茎粗壮且不易发生抽薹;赤霉素与生长素处理后植株均提早发生抽薹;三碘苯甲酸处理后,叶用莴苣早期无显著变化,后期发生迅速抽薹现象,但植株叶片小,茎细弱。【结论】在生产栽培时,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激素选择。为了提高产量,可喷施矮壮素;为了促进抽薹开花,赤霉素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春甘蓝较耐寒、抗病、高产、耐贮运,是湖南省渡"春淡"及外销的重要蔬菜产品。因其用工少、成本低、适合规模种植,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品种。不少经营者却为了抢占市场而盲目引进新品种(如高原明珠F1)、提早播种、提前移栽,或为省工一次性施足基肥,常常出现大面积未熟抽薹现象,造成减产或绝收。一、春甘蓝未熟抽薹的原因春甘蓝的抽薹开花需同时具备2个条件:首先,甘蓝是绿体春化型作物,植株要长到  相似文献   

18.
南方地区栽培春甘蓝,无论早熟栽培还是中晚熟栽培,先期抽薹现象时有发生.常造成很大的损失。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气候异常,冬季温度偏高(暖冬),春季又常发生倒春寒,同时又因栽培不当等因素影响.故易使春甘蓝普遍发生先期抽薹现象。2002年松溪县种植的66,67公顷春甘蓝普遍发生较为严重的先期抽薹。据对3个乡(镇115户农户约2公顷的春甘蓝田间调查,先期抽薹率在5.49%~81.7%,平均抽薹率达35%左右,给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当归与3种作物间作对当归早期抽薹及麻口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裂区设计方案,研究了当归间作苦参、蚕豆、大蒜对当归早期抽薹及麻口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抽薹率以间作苦参处理最高,间作大蒜处理较高,间作蚕豆处理最低。当归折合产量以间作苦参处理表现最高,但不同株距处理间变幅较大。当归麻口病感病株率以间作蚕豆处理最小,间作苦参处理次之,间作大蒜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20.
在当归苗期选用8种外源激素的不同浓度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研究外源激素对当归的抽薹率、生长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外源激素在当归苗期进行喷雾处理,对当归抽薹、地上部分生长(株高、叶片、冠幅)都有一定的影响,可有效提高当归单根鲜重和产量。其中青鲜素1.700 g/L处理效果最佳,抽薹率最低,为6.67%,较空白对照低32.66百分点;地上部分生长量(株高、叶片数和冠幅)略高于空白对照;单根鲜重最大,为120.60 g,较空白对照增加182.63%;折合产量最高,为10 130.04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163.78%。综合考虑认为,用青鲜素1.700 g/L在当归苗期进行喷雾处理不但可有效降低当归抽薹率,且对当归地上生长量(株高、叶片和冠幅)无显著影响,并增加当归单根鲜重、提高当归产量,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