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宁夏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亚萍 《农业工程》2012,2(11):20-22
总结了宁夏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情况,对宁夏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指标及评价指标的选择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适合宁夏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为今后宁夏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一、宁夏玉米收获机械基本情况玉米是宁夏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推动宁夏粮食连年丰产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6年宁夏玉米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水平分别达到73%和59%,从农作物耕种收环节看,宁夏的小麦和水稻收获分别达到77.4%和93%,基本实现现代化,玉米机械化收获仍是宁夏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近几年,宁夏农机部门加大对玉米收获机械的推广力度,多次召开玉米机收现场会,引进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宁夏喷灌事业得到发展,回顾试办几年来的一些经验教训,探讨和研究发展宁夏喷灌技术水平的措施,现提出以下看法。发展喷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宁夏的农作物区大致分为川区和山区两部分:宁夏川素有“塞上江南”之称,黄河在宁夏过境400余公里,构成一个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支持下,宁夏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发展势头迅猛,宁夏南部山区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积极购置马铃薯收获机具。为了引导扶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可持续发展,选择先进实用机型,为2011年度宁夏购机补贴目录提供参考依据,2010年10月,宁夏西吉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11种马铃薯收获机进行了对比选型试验。  相似文献   

5.
宁夏节水型灌区载体建设及考核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是我国第一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省市,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灌区单元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节水措施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效果。在对宁夏灌区用水特点调研基础上,参考国内相关成果,初步制订了宁夏节水型灌区建设及考核标准,为宁夏节水型灌区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产业是宁夏农业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是宁夏南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种植面积从10年前的15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10万亩。现已成为宁夏第一大农作物。近年,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下,宁夏的农机装备持续增加,但机械化水平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马铃薯“拣拾”难题丞待破解。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行业用水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缓慢,成为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研究了宁夏黄河水权转换的关键技术、水权转换期限、节水工程投资、费用构成、价格及价值。实践表明,水权转换关键技术对宁夏黄河水权转换正确引导、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水权制度建设和完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4.2%,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仰赖于黄河的过境水,而这水也是十分有限的。由此可见,水资源的严重匮乏,严重制约了宁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此,积极在宁夏地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对促进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对节水农业的概念及其途径进行说明,阐述宁夏地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必要性,指出宁夏地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有效对策,以推动宁夏地区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苏、宁夏远隔"千山万水",但今秋水稻成熟期,却有江苏的100余台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业在宁夏的川区大地,为宁夏农业提升了水稻机械化水平,同时也为江苏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开辟了新的作业市场和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0.
近53a宁夏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宁夏12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12年气象数据,在划分区域的基础上,运用倾向估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宁夏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3 a来,宁夏地区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存在明显的增加趋势。宁夏北部地区的增加趋势显著大于中部和南部地区;(2)宁夏积温空间分布总体态势是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该地区稳定通过0℃积温的变化范围在2 700~3 980℃/a,最大值出现在中宁、中卫一带。稳定通过10℃积温的变化范围在2 200~3 500℃/a,最大值出现在宁夏地区最北部的银川、陶乐、惠农地区;(3)宁夏地区稳定通过界限温度(0℃、10℃)的持续天数均有显著增加趋势。这种增加趋势是由积温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推后共同导致的;并且宁夏地区积温终止日期推后的速率要大于起始日期的提前速率;(4)近53 a,宁夏稳定通过0℃和10℃积温存在长短不同的周期,有45 a左右的长周期,15 a的中长周期,还存在5~7 a的小尺度短周期,其中以15 a为主周期。  相似文献   

11.
近58年来宁夏可利用降水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宁夏1951—2008年月降水及气温资料,计算了可利用降水序列。运用地统计方法、小波分析法及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宁夏近58年来可利用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多年平均可利用降水量68.5mm,自北向南依次增大;7—9月占全年的69.14%~77.48%;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占年值57.81%~67.44%,秋季次之(19.87%~27.27%),冬季最小;存在3年、6年与10年振荡周期;未来,宁夏大部分地区陆面蒸发呈增加趋势,增幅0.516~6.796mm/10a,且自北向南依次增大;各地年、夏季及秋季可利用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中部干旱带减幅最大(9.839~15.779mm/10a),北部引黄灌区以5.784~8.477mm/10a幅度减少,南部山区则以6.741~8.229mm/10a的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5—2009年山西地区5个站点(大同、阳泉、太原、吕梁和临汾)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了不同地区的气象要素(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和年ET0随时间变化特征,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影响ET0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个站点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从低纬度到高纬度逐渐增大;而平均风速和平均日照时数则逐渐减小。5站点的多年平均温度随时间有平缓上升趋势。大同和阳泉的年ET0高于其他站点,其他站差异不明显。4气象要素中对大同、太原和吕梁站ET0影响最大的要素为相对湿度,对临汾站ET0影响最大的要素为日照时数,温度变化对各站点ET0的影响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3.
青海东部农业区ET_0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FAO-56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2个气象站47年(1960—2006)逐月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气象因子随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ET0年内呈单峰型分布,月际变化较大,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2月份;近47年ET0随时间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变化;风速是影响ET0的最主要影响因子,最高温度对该地区ET0的影响也较为显著;海拔与ET0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2为0.68,且ET0随海拔的增高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在高寒高海拔区,风速是影响ET0的最主要气候影响因子,海拔与ET0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地区潜在腾发量模拟及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程和1980-2008年黄土高原不同经纬度18个气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气象站点参照腾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8年黄土高原参照腾发量年平均值为874.74~1129.79mm,并随着纬度从北到南和经度从东到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0多年间绝大部分研究点的E瓦呈逐年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4.04~48.25mm/10a,无论包头、横山、绥德、延安、洛川、固原、环县和临汾等地降雨量逐年减少,还是东胜、榆林、民和、靖远、海原和长治等地降雨量逐年增加,可见黄土高原的干旱化正在加剧。黄土高原各气象站点的参照腾发量年内最大值均出现在6、7月;5~8月的ET0占全年的比重为52.9%~59.2%,比重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准确评估粮食主产区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及对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的影响,对农田水文循环、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粮食主产区258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ET0,通过M-K趋势检验法、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计算贡献率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主要气象因子时空演变及其对ET0变化的贡献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相对湿度、温度、降水在空间上由南至北呈降低趋势,而日照时间和风速则由南至北呈增高趋势;1961—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全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I区)、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II区)、亚热带湿润地区(III区)及暖温带半湿润地区(IV区)多年平均气温均呈增大趋势,平均风速、相对湿度、降水与日照时间均呈减小趋势;1961—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年内ET0均呈锯齿状下降,且ET0在四季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征;多年平均风速、气温、日照时间与ET0在全区及各分区总体均显著正相关(P0.05),而相对湿度与ET0在全区及各分区均极显著负相关(P0.01);1961—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全区及I~IV区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对ET0变化均具有较大贡献,其中相对湿度为I区、III区及IV区的主要气象驱动因子,其次为平均气温和风速;而II区ET0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风速,其平均贡献率WII(风速)为0.37;综上所述,中国粮食主产区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特征与ET0的响应,均呈现出区域性、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宁夏地区1962—2017年11个国家级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宁夏地区潜在蒸散发(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ET0)日值系列,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ArcGIS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敏感性分析和贡献率等方法对宁夏地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累积相对湿润指数的遵义市农业干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区域农业干旱评估、风险管理及应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遵义地区及其周边国家级气象站点1953—2012年资料,考虑作物实际蒸散量及贵州喀斯特地貌对降水的有效利用能力,利用累积相对湿润指数对贵州省遵义地区农业干旱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遵义市县域净灌溉需水量年均值在160~353 mm之间,遵义各县域累积相对湿润指数Ma的年际变化范围为-0.44~0.68,年均在-0.24~0.23之间,1953—2012年累积相对湿润指数呈现略下降趋势。8—10月是抗旱管理的关键月份。遵义市累积相对湿润指数Ma在空间上呈现从北到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中部的桐梓县,南部的遵义县、湄潭县、余庆县是抗旱管理的重点县域。  相似文献   

18.
京郊平原参考作物腾发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AO56 Penman-Montieth公式和京郊平原区代表性气象站点的长系列、短时序气象资料计算了该地区的逐日ET0,对ET0及其各分项的时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了ET0与主要气象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50年来ET0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就其各分项来说,辐射项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小,而空气动力学项的年际波动较大,且与ET0的年际波动较为符合;ET0的年内变化呈"单峰形"分布,一年内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为162.6 mm,最小值则出现在12月份,为32.3 mm。从ET0的分项来看,5~9月份ETrad>ETaero,而其余月份ETrad相似文献   

19.
石羊河流域春小麦灌溉需水量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石羊河流域1960-2004年的气象资料,利用FAO的CROPWAT模型计算石羊河流域春小麦生育期多年平均蒸发蒸腾量、有效降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利用GIS建立流域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分析春小麦灌溉需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春小麦蒸发蒸腾量、灌溉需水量空间分布趋势为从北往南逐渐降低,生育期降水量由北到南逐渐增大,其中春小麦多年平均蒸发蒸腾量为353.55~452.60 mm,生育期有效降水量为45.13~168.16 mm,雨养条件下石羊河流域春小麦产量减幅为27.90%~65.30%。因此,为保证春小麦产量需进行补充灌溉。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石羊河流域春小麦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为202.79~407.47 mm。  相似文献   

20.
利用渭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23个站点1959—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ET0)和湿润指数。采用气候倾向率、标准化指数、相关分析等方法就该地区气候变化和极端干湿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渭河流域气温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格局,近52年呈升温趋势(0.2℃/10a,P<0.001),升温较快的区域位于子午岭林区、陇东和丘陵沟壑区一带。降水分布东南高西北少,52年来呈减少趋势(-2.2mm/10a,P>0.1),减幅较大的区域位于关中和陇东一带。②湿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由南向北干旱化加剧,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干,秦岭和关中地区最湿。③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在波动中增加,频率5次及以上的年份占48%,极大值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极端湿润事件频率在波动中减少,20世纪60年代至今气候干湿演替规律依次为湿—干—湿—干—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