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蝌蚪的饵用价值 蝌蚪尾部肌肉发达,可作为牛蛙和虎纹蛙等食用蛙类的活饵料。笔者曾用蟾蜍蝌蚪养虎纺蛙蝌蚪直至变态;也曾用泽蛙和沼蛙的蝌蚪喂养牛蛙幼蛙与成蛙,效果良好。 二.利用蝌蚪当饵料的可行性 1.资源丰富,四季皆有蝌蚪可供利用。 2.生长快、易培养,一个月左右可充当饵料。 3.养、护、捕结合,促进蛙类繁衍。自然蚧的蛙类,在无人保护的情况下,产卵虽多却存活很少。人工培养蝌蚪则可在捕获的同时留下一些让其变态成蛙,放归田野继续繁衍,  相似文献   

2.
由于2002年商品蛙价格稳步上涨,养蛙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大大激发了养蛙积极性,市场上蝌蚪供不应求。然而2002年春季天气受“厄尔尼诺”影响,连绵阴雨,持续低温,严重影响了美国青蛙的正常发育、产卵、孵化,种蛙死亡率较高,产卵率低;即使有少量提早繁殖,但由于气温低,孵化时间延长,水霉病发生严重。孵化率极低,孵化出的小蝌蚪成活率也相当低。在此,提醒新、老养殖户注意要加强种蛙产前培育、蛙卵孵化及蝌蚪的喂养工作,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种蛙强化喂养饲料要求营养全面,推荐使用“常兴”、“大江”牌蛙料,也可以搭配小杂鱼、蚯蚓等活食。种…  相似文献   

3.
美国青蛙繁殖期间的饲养管理美国青蛙的产卵繁殖一般是一年一次,产卵盛期是每年的3月中旬至7月上旬。如管理得法,一对种蛙一次可繁殖蝌蚪4000~6000尾。一、产卵前的饲养管理1.种蛙的选择及配对美国青蛙6~10个月龄即性成熟,此时即可用作配种。2年龄的...  相似文献   

4.
棘胸蛙作为集药用和食用价值于一体的养殖品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价值较高,参与企业日渐增多,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但传统繁养殖过程中,存在产卵量少,孵化率、变态率和成活率不高,成本较高等问题.通过在棘胸蛙繁养殖过程中引入物联网技术,能大大降低棘胸蛙繁养殖人工成本,可使棘胸蛙产卵量、蛙卵孵化率、蝌蚪变态率和幼蛙成活率得...  相似文献   

5.
周洵 《水产养殖》1993,(1):19-22
本文对棘胸蛙(R.spunosa Danid)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一系列实验考察了亲蛙的性腺发育、发情、产卵情况及卵的孵化情况。与14组自然繁殖的亲蛙对照,11组由LRH—A人工催产的亲蛙受精率及孵化率均较高,能同时获得大量蝌蚪,且能做到集中产卵,同时孵化,个体间基本同步发育。  相似文献   

6.
牛蛙繁殖及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牛蛙能在沈阳地区繁殖和生长,研究了牛蛙繁殖和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牛蛙的产卵、孵化、蝌蚪培育、幼蛙养殖、幼蛙疾病防治、投喂的饵料等,为沈阳地区的牛蛙繁养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朱炳全  傅军 《齐鲁渔业》2000,17(5):43-44
6石蛙蝌蚪与幼蛙的饲养管理 石蛙的蝌蚪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饲养中稍有不慎,将会造成很大损失。变态后的小幼蛙,身体虚弱,对环境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头10天里,其肺和消化道都非常脆弱,因此,饲养管理水平高低是影响石蛙蝌蚪与幼蛙成活率、生长率的关键。6.1蝌蚪饲养管理技术 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其卵经人工孵化一般8~15天可以孵出小蝌蚪。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色,体部长 0.6~0.8 cm,尾长1cm左右,呈鼓锤状,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到了3天后活…  相似文献   

8.
1997年5月 ,湖南省衡东县吴德镇文昭村人曹长水从湖北购进美国青蛙种蛙16只(9雌7雄)进行人工饲养与繁殖。至1999年7月 ,所繁殖的蝌蚪经1年多的精心饲养而成商品蛙 ,最大个体达0.45kg。现将其养殖成功的主要经验总结如下。1基本情况1.1蛙池产卵池1个 ,20m2,水深50cm,墙高1.5m;蝌蚪池2个 ,各50m2 ,水深50cm,墙高50cm;幼蛙池3个 ,各72m2 ,水深10~20cm,墙高1.5cm;成蛙池5个 ,各112m2,水深10~20cm,墙高1.5m。其中 ,蝌蚪池的池壁以混凝土砌成。其…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国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但由于棘胸蛙对繁殖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特别高,尤其是养殖水质须符合野生环境水质标准,导致棘胸蛙的养殖用水量大、设施成本高、疾病多、成活率低。国内现行的人工养殖棘胸蛙技术,其养殖水源需利用天然洞穴和山溪水且水温需另外热源加温控制,且每养殖10天须添加土霉素等消毒药物。养殖池需种蛙池、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和成蛙池等6种池型,棘胸蛙每次从一种池型转入到下一  相似文献   

10.
刘焕亮 《科学养鱼》2003,(12):14-15
三、蝌蚪培育蛙类胚后发育的第一个时期是蝌蚪期,为水栖阶段,其后期则为由水栖向水陆两栖过渡的变态阶段,即蝌蚪变态为稚蛙。该发育期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结构都发生一系列的规律性变化,身体外形由鱼型变为蛙型,呼吸器官由鳃变为肺,其趋势是由适应水中生活向适应陆地生活转变。由蝌蚪变为稚蛙的变态期时间较短,一般为10天左右。各种蛙类蝌蚪发育期持续的时间(蝌蚪培育期)取决于种的遗传性,虎纹蛙为28~35天,棘胸蛙为60~80天,中国林蛙为31~41天,牛蛙为50~85天,猪蛙为60~80天;同时也受温度、营养和放养密度等外界因素影响。蛙类蝌蚪的栖…  相似文献   

11.
1蛙池的场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安静、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之处,亲蛙培育越冬池、产卵池和蝌蚪培育池均为水泥池,每个水泥池面积60m2、深1.2m,池底光滑,向排水口有1%的坡降。蛙池为平面布置,并搭“人”字型温棚。  相似文献   

12.
刘明丽 《内陆水产》2000,25(8):30-30
美国青蛙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 ,是一种体型比是牛蛙小的食用蛙 ,其有性情温和 ,不易受惊 ,跳跃不如牛蛙高 ,耐寒性 ,对酸碱度的忍耐性和抗病能力强等特点。为了扩大养殖规模 ,增加大水面养殖经济效益 ,自1998年以来 ,我们就在井头镇淹水区协同村民养殖美国青蛙 ,至1999年 ,已发展种蛙88对 ,网箱4组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产卵与孵化池条件产卵池2个 ,面积各30 ,水深60cm ,孵化及蝌蚪暂养池4个 ,各30 ,水深60cm ,孵化池为水泥池。整个场地四周用…  相似文献   

13.
蝌蚪是蛙类的水生幼体。棘胸蛙蝌蚪期全程生活在水环境中,其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受敌害生物、自然灾害、农药污染、营养疾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棘胸蛙蝌蚪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率不足30%,但在人工环境条件下,通过改良环境、科学投喂与管理、积极预防等措施,可大幅度提高棘胸蛙蝌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朱炳全 《淡水渔业》2000,30(2):27-29
(上接第 1期 )4 石蛙的人工繁殖技术4 1 种蛙的选择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 4~ 9月 ,5~ 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 ,必须从种蛙冬眠复苏开始 ,做好种蛙的选择和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 ,在冬眠之后 ,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 ,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 ,无破损 ,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蛙 ,雌蛙体重达 2 0 0克以上 ,雄蛙 2 5 0克以上就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 ,产过 1~ 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 ,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 ,但质量不好 ,…  相似文献   

15.
一、蛙池的场地选择与建造 将闲置的甲鱼温棚内的水泥池改为亲蛙培育越冬池、产卵池和蝌蚪培育池。温棚面积为2133米^2,两边池,中间路。每个水泥池面积60米^2,深1.2米,池底光滑,向排水口有1%的坡降。水源为溪流水。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一带,牛蛙在4月下旬至8月下旬产卵、孵化,蝌蚪变态成幼蛙的时间大致在7月下旬至10月下旬。9月中旬以前变态的幼蛙,由于在温度适宜、适口饵料丰富等有利环境条件下生长,越冬前可以长到100~150克,到第二年年底即可长成体重350~400克的商品蛙。9月中旬以后变态的幼蛙,由于处在温度已经下降、适口饵料较少等不利于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因而死亡率较高,少量能够越冬  相似文献   

17.
衡阳县清平乡小井村老屋组,在区、乡办点干部的引导下,养殖牛蛙致富,成为当地有名的养蛙专业组。该组15户,57人,1992年户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坪隙地、流水沟坑建池养蛙,总面积2000m^2,养殖种蛙240对、成蛙240只、幼蛙43000只,蝌蚪160300尾。10月底止,已出售蝌蚪15万尾、幼蛙4万只、种蛙155对,  相似文献   

18.
1 繁育殖场 繁殖场包括蓄水池、产卵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变态池等设施. 1.1蓄水池 蓄水池的面积一般视养殖规模确定.蝌蚪饲养期,用蓄水池可以调节水温,保证充足的水源供应.以孵化蝌蚪20万只蝌蚪为例,需修建一个30 m3的蓄水池.畜水池主要作用是为养蛙生产储备充足的、温度适宜的生产用水.其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带,以便池水的排放.畜水池的大小视养殖规模而定.如果蛙场内有天然的小溪、池塘、人工鱼池等,也可以不建畜水池.但是,必须确保上述水体内的水质优良、无毒、无污染.  相似文献   

19.
黄贞胜 《福建水产》2016,(6):445-452
实验利用水温从18~30℃骤升和缓升两种模式,高温胁迫处理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蝌蚪后,提取其尾部肌肉和内脏团的组织液,进行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等酶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提取液的LDH活力显著高于内脏团(P0.01);高温胁迫下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提取液的LDH活力显著提高(P0.01)。高温胁迫下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的GSH-Px活力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且水温骤升模式下的内脏团GSH-Px活力显著高于缓升模式(P0.01)。在30℃高温胁迫时,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SOD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水温骤升模式的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SOD活力均高于缓升模式(P0.05,P0.01)。高温胁迫下CAT活力均显著下降(P0.01),且缓升模式下的棘胸蛙蝌蚪CAT活力显著高于骤升模式(P0.05,P0.01)。在两种升温模式下,高温胁迫对尾部肌肉的AKP活力均无显著影响;而在骤升模式下,高温胁迫的棘胸蛙蝌蚪内脏团的AKP活力显著提高(P0.05)。高温胁迫下的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骤升模式下高温胁迫的棘胸蛙蝌蚪内脏团的MDA含量显著高于尾部肌肉(P0.01)。  相似文献   

20.
林蛙野放散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所谓野放散养就是利用池塘、水库、泉子等水域为林蛙越冬和产卵、蝌蚪饲养和变态、成蛙登陆自由采食提供生态环境,直至利用林蛙入水冬眠的特性在水中捕捞商品蛙的养殖方式。野放散养的特点是省劳力、省投资、陆地养殖面积大,利用小水面,能获较大效益,最适合山区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