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G)的关系。方法:采用RI-1000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6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水平.统计分析血清ALT、AST、CHE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0~G4)的关系。结采:血清CHE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降低,而ALT、AST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升高;G4级患者的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G1、G2、G3级患者,G3级低于G1、G2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G4级患者的血清AST水平明显高于G1、G2、G3级患者.但G1、G2、G3级患者AST水平以及各炎症分级之间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E比ALT、AST更能反映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是一项有意义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61例CHB患者均经肝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同时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患者Hp感染的程度。观察Hp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的差别。结果 G0~1和G2~4在Hp阳性组和阴性组中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S0~1和S2~4在Hp阳性组和阴性组中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p阳性与否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是指各种原发病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患者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肾衰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其临床分期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患者150例,均符合慢性肾衰的诊断标准,其中肾功能代偿期25例,氮质血症期30例,肾功能衰竭期40例,尿毒症期55例;年龄20~80岁;均未行透析治疗,所 相似文献
4.
鸭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和致癌性研究──启东和高邮地区鸭的肝脏病理变化与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与鸭肝病及肝癌的关系,取鸭肝癌高发地区启东市2年以上鸭114只和低发地区高邮市1.5年以上鸭98只,分别经血清学检测鸭DHBV,逐个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两地区带毒率和阳性鸭群与阴性鸭群的病变性质及程度,采用Ridit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统计推断。发现无论是高邮鸭还是启东鸭,同一地区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鸭群,DHBV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肝病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肝癌检出率无显著差异;高邮阳性鸭群和启东阳性鸭群相比较,胆管增生、淀粉样变和细胞变性及肝癌检出卒等多项指标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证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病因不同所致。高邮鸭肝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东方次睾吸虫感染,而启东鸭肝病和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黄曲霉毒素中毒。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与否对两地区鸭群的肝病及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青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记物和转氨酶与肝脏组织学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记物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学的关系。方法:543例40岁以下的乙肝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10例(ALT正常,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B组95例(ALT升高,大三阳);C组179例(ALT正常,HBsAg、抗HBe阳性、抗HBc均阳性而HBeAg阴性,简称小三阳),D组59例(ALT升高,小三阳)。全部患者均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检查;对各组病例的肝内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ALT异常组肝内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较ALT正常组严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比较,炎症程度差异无量著性(Hc=0.4327,P>0.05),而纤维化程度小三阳组较大三阳组严重,差异有显著性(Hc=7.008,P<0.01)。组间两两比较:在炎症程度方面,除A组与C组,B组与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在纤维化方面,除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5—0.001)。结论:ALT正常的HBV感染者,肝内也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改变,及时行肝活检讨了解病情及指导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CP分级)与血清前胶原Ⅲ肽(PⅢ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72例病例入院后即检测血清PⅢ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等,此后每2月检测1次.按CP分级标准将病人分为A、B、C 3级.计算各级PⅢP值与正常人之间、各级之间、同一病人不同CP分级状态之间、同一病人同一CP分级不同时期之间的差异以及各级PⅢP值与有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追踪观察各级CP患者出现高PⅢP值者预后情况.结果A、B、C 3级PⅢP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3级之间PⅢP值也有明显差异;同一病人不同时期不同分级状态PⅢP值存在明显差异(P<0.01);各级中出现高PⅢP(>2u/ml)者半年内的死亡率(36.7%)明显高于PⅢP值<2u/ml者(8.52%)(P<0.01),即使是A级出现高PⅢP值者,预后也差.结论血清PⅢP值对肝硬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同时对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及预后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银耳多糖与透明质酸的保湿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银耳多糖的保湿性能,为银耳多糖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相同的化妆品配方体系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银耳多糖,按照由北京工商大学等单位起草的化妆品保湿功效的测定方法,采用德国CK公司的CM825型皮肤水分测试仪,将所得产品的保湿性与添加透明质酸产品的保湿性进行对比,研究了银耳多糖的保湿效果。[结果]在该研究所述的配方体系中,添加0.05%银耳多糖的产品的保湿效果已经优于添加0.02%透明质酸的产品。添加0.10%的银耳多糖在该研究所述配方体系中可以达到最佳的保湿效果。[结论]银耳多糖的保湿效果与透明质酸相当,其替代透明质酸作为保湿剂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CHB患者和45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HBeAg阳性的CHB和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0×10~7 copies/mL和5.85×10~6 copies/ mL;HBeAg阴性的CHB和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23×10~6 copies/mL和4.57×10~6 copies/ mL。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V-DNA阳性、ALT升高例效均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肝硬化患者的HBV-DNA阳性例数高于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B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变化与HBeAg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分析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BeAg阳性者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而HBeAg(-)抗HBe(+)者较多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慢重肝或肝癌。抗-HBe(+)者的病情和预后较HBeAg(+)者严重(P<0.001)。抗-HBe(+)者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株感染所致。分析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以及其它HBV标记物的特点,对估计其所感染的HBV类型、肝病轻重和预后好坏,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比较猪苓多糖单用或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杂的疗效。结论HBIG 猪苓多糖单用猪苓多糖对慢性HBV感染者HBeAg的转阴有一定效果,且以前者为优。但对HBsAg转阴无效,未能诱导产生抗HBs,对HBV-DNA的转阴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寿胎颗粒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安福隆)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组采用干扰素注射联合加味寿胎颗粒冲服,10 g/次,3次/d,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e抗原阴转率60%,HBV-DNA转阴率为76.7%;对照组e抗原阴转率33.3%,HBV-DNA转阴率为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加味寿胎颗粒可以显著提高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血清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采用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活检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检查作对照分析。结果: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中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即伴有肾组织HBV阳性)的发病率为47.5%;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78.9%);主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52.6%)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1.1%),免疫荧光IgG、C3和C1q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明显较肾组织HBV阴性组严重(P<0.01);血清免疫学检查发现,乙肝病参相关性肾炎患者血清e抗原阳性率较高(84.2%),而e抗体阳性率较低,肾组织HBV阴性组则相反。结论:血清乙肝病参抗原阳性患者肾组织HBV阳性组与肾组织HBV阴性组在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实验室相关检查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在缺乏肾活检的情况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诊断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7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级、Child—PughB级、Child-PughC级各25例)和25例正常对照血清IL-18、IL-18BPa亚群(IL-18BPa)水平。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L-18BP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且Child—PughA、B、C三级IL-18、IL-18BPa的水平依次递增,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检测血清IL-18、IL-18BP水平有助于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严重程度,IL-18BP可能不足以中和IL-1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含量与HBV前S1抗原(Pre-S1)、HBV-M和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荧光定量法和生化分析法分别检测50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HBV-M、HBV-DNA水平和肝功能。结果随着HBV-DNA含量升高,Pre-S1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肝功能异常与HBV-DNA含量无关(P〉0.05)。HBV-DNA5 7含量为10~10 IU/mL且HBeAg阴性者肝功能异常率最高(64.0%)。结论 HBV-DNA含量与Pre-S1阳性率呈正相关,但与肝功能异常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脏组织病理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评估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肝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和肝活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肝组织学评估结果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健脾法、补肾法和健脾补肾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进一步分离提取培养T细胞,采用大鼠健脾、补肾和健脾补肾药物血装进行千预检%}}J 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28+分子的表达结果3组药物血装千预后CD4+分子表达率升高}P<0.05), CD8+分子表达率降低}P<0.05),补肾组药物血装千预后CD3+表达率升高(P<0.05),补肾组和健脾补肾组药物血装千预后CD28+分子表达率升高(P<0.05)〔结论健脾法、补肾法和健脾补肾法均能调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补肾法对慢乙肝患者T细胞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