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长叶胡颓子锈病菌及其重寄生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叶胡颓子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胡颓子春孢锈菌引起的长叶胡颓子锈病 ,使长叶胡颓子叶枯、落叶。长叶胡颓子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sp .是长叶胡颓子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 ,为国内外首次报道。该重寄生菌寄生长叶胡颓子锈菌春孢子器处 ,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长叶胡颓子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长叶胡颓子锈菌的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为害林下药材——猴耳环的蚧虫种类及其发生情况,2017年-2021年对广东省各地野生和栽培的猴耳环进行了蚧虫种类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结果发现为害猴耳环的蚧虫有4科6属9种,经形态鉴定分别为澳洲吹绵蚧Icerya purchasi、黄毛吹绵蚧I.seychellarum、双条拂粉蚧Ferrisia virgata、柑橘堆粉蚧Nipaecoccus viridis、长椭圆软蚧Coccus longulus、南亚蚁软蚧C.formicarii、三列鬃软蚧Trijuba oculata、芒果白轮盾蚧Aulacaspis tubercularis和褐圆金顶盾蚧Chrysomphalus aonidum。这9种蚧虫中除三列鬃软蚧外其余8种均是首次在寄主猴耳环上发现,属于寄主新记录。本文介绍了这些蚧虫的鉴别特征、为害部位、寄主范围,并为猴耳环蚧虫防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2021年5月,广西东兴市马路镇竹围村和马路村发现一种严重危害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和茄瓜Solanum melongena L.的粉蚧,形态学鉴定为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Williams&Granara de Willink),且得到了28S r DNA分子鉴定结果的证实。这是广西首次发现世界危险性入侵害虫木瓜秀粉蚧。文章介绍了该虫自然条件下的为害状、形态特征、分子鉴定结果,并讨论该虫可能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硬圆盾蚧(Aspidiotus rigidus Reyne)在印度尼西亚广泛分布,为害棕榈科(Palmae)、巴蕉属(Musa spp.)和山竹(Garcinia mangostana L)。该虫2009年在菲律宾吕宋岛八打雁省首次发现严重为害椰子,之后传播迅速,至2014年1月,已传播到菲律宾的多个省份并对当地椰子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硬圆盾蚧与椰圆盾蚧形态相似,难以准确区分。本文对硬圆盾蚧的暴发情况、鉴定、寄主、分布和防治进行了综述,并对加强该虫检疫的重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最近三年,在山东省东阿县发现一种蚧虫类新害虫,该虫发生在大豆上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对当地大豆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标本经山西农业大学汤(衤方)德教授鉴定为:毡蚧属鲍氏毡蚧Eriococcus borchsenii(Danzig)该虫在聊城地区尚属首次发现。经过调查观察,该虫在东阿县一年发生三代,危害大豆的地上部分,在茎叶和豆荚上刺吸汁液,严重的虫体覆满整株茎叶呈重叠鳞片状,除直接危害外,害虫排泄物还引起煤烟病的发生,影响光合作用。除危害大豆外,还可在小蓟、苣卖菜等杂草上寄生,未发现  相似文献   

6.
2020年9月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新发现一种严重发生的粉蚧,经制作玻片标本,形态鉴定为木瓜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 Williams and Granara de Willink),后得到28S序列比较鉴定确认.该虫为国内新入侵物种在江西的首次发现,在赣州主要危害园林绿化植物和杂草,其中以木芙蓉...  相似文献   

7.
印巴黄蚜小蜂 Aphytis melinus DeBach 在茶长本圆蚧 Abgrallaspis cyanophylli(Signoret)雌成蚧不同时期的产仔蜂总数、寄生介壳虫数和平均每蚧寄生子蜂数以卵成熟期寄主居首位;产卵和出爬虫期寄主居次;发育早期雌成蚧居三。产生的寄生蜂子代雌性比率排列顺序与此相反。在二龄蚧虫,被寄生数最少,子代均为雄蜂。羽化4、12、24和48小时后的印巴黄蚜小蜂分别在卵成熟期寄主首次产卵24小时,结果表明:随着羽化后首次产卵时间的推移,平均每蚧寄生卵数增加,而产于寄主虫体背面与腹面卵的比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在柑桔园中,利用天敌防治柑桔蚧类被日益重视,作为柑桔介壳虫的一类天敌——致病微生物的研究渐趋深入。 常见的柑桔蚧类的致病微生物多为真菌类,最重要的为蜡蚧轮枝菌,该菌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锡兰、古巴、印尼、英、美、波、印等国都有报道,台湾亦早有(日本人)报道,大陆于1982年在贵州发现,以后在南方几个省市相继发现,说明在南方分布较广泛,北京也发现该菌流行(温室白粉虱上)。该菌可使多种柑桔介壳虫大量死亡,如柑桔软蜡蚧、红蜡蚧等,还可寄生褐圆蚧、矢尖蚧、长牡蛎蚧、黑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河北省首次对花生珠蚧进行了系统观察,确定了珠蚧的种类。摸清了该虫的寄主范围、危害程度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明了该虫在邯郸市生活史和发展规律;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又名酸柳、酸棘、黑棘等.是一种小浆果植物,落叶灌木或亚乔木,主干可达10m,常见2m左右.常与樟子松、落叶松、云杉营造混交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绿化荒山荒坡、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最佳造林模式.沙棘具有抗干旱、耐寒冷、耐贫瘠的特点,是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最佳树种之一,同时义是轻工和食品、医药上业等的重要原料.所以被人们誉为"神奇植物"、"绿色瑰宝"、"整治国土的生物武器".  相似文献   

11.
杰克贝尔氏粉蚧(Pseudococcus jackbeardsleyi Gimpel et Miller)在东南亚地区分布较广,寄主植物多达200余种,对寄主植物的为害十分严重。2009年4月,深圳检验检疫局从进口泰国莲雾中首次截获该虫。本文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及国内外截获情况。  相似文献   

12.
甘肃西峰发现槭树绵粉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西峰发现槭树绵粉蚧1996年5月上旬,我们在西峰市温泉乡何家坳村何宝林承包的一个集体果园7棵苹果树上及何成芳1棵山芋树上发现一种本区过去未曾见过的介壳虫,经山西农业大学武三安博士鉴定为槭树绵粉蚧Phenacocusacris(Signoret)。...  相似文献   

13.
花生田新黑地珠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调查与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在华北地区首次对花生的新黑地珠蚧进行了系统观察。探明了新黑地珠蚧在唐山市的年生活史和发生规律,明确了该虫发生与土质、雨量、耕作制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确定了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菠萝灰粉蚧在中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蚧科(Pseudococci-dae),被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特别是墨西哥到巴西之间,另外欧洲、非洲和亚洲也有少量分布。新菠萝灰粉蚧于1998年在我国首次发现,随后在广东省的部分地区大量暴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CLIMEX 3.0与ArcGIS 9.3结合的方法研究该虫在我国目前以及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气候条件下,新菠萝灰粉蚧在我国的适生范围主要分布在18.3°N~27.3°N,包括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福建、湖南、江西、四川、重庆、浙江、西藏等省市,适生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03%。其中整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大部分地区、云南南部、福建东南部和台湾西南部高度适生。基于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适生区向北扩展,面积将增加至全国总面积的18.97%;到2050年,适生区北界将向北移至32.8°N,上海、江苏和安徽南部均将成为适生区。鉴于新菠萝灰粉蚧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研究结果,应进一步加强针对该虫的检疫、根除措施,完善疫情监测体系,预防其新的进入和扩散。  相似文献   

15.
梨齿盾蚧 Quadra spidiotus perniciosus(Comstock)过去记载多为害果树,而1984年在我市的寿光县发现为害杨树,继而在全市各地陆续发生。1985年后全省各地在杨树上也相继发现虫情,并造成了严重危害,使杨树生长面临严重威胁,为有效地控制该虫蔓延趋势,保护杨树资源,山东省林业厅于1988年将该虫列为检疫对象。几年来对梨齿盾蚧的发生危害以及检  相似文献   

16.
乌苏里梨喀木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苏里梨喀木虱(Cacopsylla burckhardti)是2010年在甘肃省和政县皮胎果树上发现的一个新种。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害虫的为害情况、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该虫在甘肃临夏1年1代,以成虫越冬,若虫共5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描述了藤黄树链蚧Asterolecanium garciniae的田间形态特征和显微形态特征;给出了结构测量值;提供了生态照片、显微照片和显微绘图;评述了与近似种A.javae、A.russellae和A.sumatrae的区别;提供了寄主和分布,首次报道了新的分布地曼谷;藤黄树链蚧为我国口岸首次截获,该研究结果可为链蚧的检疫鉴定及该种蚧虫的截获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场办检疫人员在对入境旅客携带物实施检疫时,发现一名旅客携带大量榴莲,上面布满粉蚧,检疫人员当场截获并送至江苏局植检实验室。经初步鉴定并经南京林业大学严熬金教授复核为南洋臀纹粉蚧。该虫隶属于粉蚧科(Pseudococcidae),团粉蚧亚科(Trabutininae),臀纹粉蚧属(Planococcus),被列入新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属于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此对该虫的特征、寄主等作详细介绍,以期对口岸一线检疫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2月,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芬兰进境的板材中截获介壳虫,经鉴定为芒果蛎蚧(Lepidosaphes tapleyi Williams),为我国首次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芒果蛎蚧分布于大洋洲的基里巴斯、图瓦卢,非洲的埃及、肯尼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苏丹、坦桑尼亚,亚洲的文莱、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曼、巴基斯坦和新加坡等。该虫是杂食性害  相似文献   

20.
截获秀粉蚧(Paracoccus interceptus Lit)是一种重要的水果及林木害虫,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在东南亚地区分布较广,已入侵古热带区,中国大陆目前无分布报道。2015年5月,广西局从进口泰国榴莲中首次截获该虫。本文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及国内外截获情况,提出了该种与其近似种的主要鉴别特征,提供了秀粉蚧属种类检索表,供检疫鉴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