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瘟病是世界各稻区分布最广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 nov. comb. (anamorph 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属高度变异的真菌。国内外曾对其复异进行了较长时期的研究,认为异核现象、准性生殖及非整倍性是变异的机制。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及稳定菌系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是引起水稻发生稻瘟病的病原菌,它的致病性容易发生变化,抗病品种的感病化与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有直接关系。因此,研究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变异及致病性稳定性,对水稻抗病育种及抗病基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关于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性,国内外有关学者作过许多研究,但迄今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尚不一致。曾在国际水稻研究所作过研究工作的欧世璜先生认为稻瘟病菌极富变异性,致病  相似文献   

3.
麻疯树毒蛋白(curcin)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松赤枯病菌(Pestalotia funerea)、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为实验菌,检测了麻疯树毒蛋白(curcin)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5μg/mL curcin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的产生.浓度提高到50 μg/mL时,水稻稻瘟病菌基本不形成孢子,对松赤枯病菌的孢子形成抑制率达83.8%.光镜下可见处理菌丝明显缩小、变形.SDS-PAGE显示,处理菌丝的蛋白质条带减少.curcin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发育的阻碍作用可能与curcin阻碍了蛋白质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128种南药植物提取物对6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p.cubense(E.F.Smith)Syn.et Ha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Berk&Curt)Arx]、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syd.)Butl.]和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6种病原菌为供试菌种,对47科128种南药植物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室内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有36种植物提取物对6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在60%以上;22种植物提取物对至少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在80%以上;经方差分析,荜茇、艾纳香、白背叶、香茅、阴香、九里香、花椒、高良姜、益智、山柰、姜等11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与化学农药0.5mg/mL施保功的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卡氏白和尼罗红染色观察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异宗配合的子囊菌,但至目前,关于其有性世代产生过程和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利用两个稻瘟病菌菌株Guy-11与2539在多种培养基上进行杂交试验,观察有性世代产生情况。结果表明,两菌株在所有参试培养基上杂交后均能产生子囊壳,但子囊壳的数量、产生速度和成熟度各不相同,以燕麦培养基为最佳。为了进一步观察有性世代的结构,我们采用卡氏白和尼罗红对子囊和子囊孢子进行染色和荧光观察。荧光显微镜下,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细胞壁均能被卡氏白染成清晰的亮蓝色,细胞结构清晰可辨。成熟的子囊壳内可产生大量的子囊,子囊中含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通常含有4个细胞。同时,子囊孢子能够被尼罗红染成橘红色,表明子囊孢子中储藏大量的脂肪类物质。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观察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结构的荧光染色方法,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表达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编码harpin广谱抗性激发子的hrf1基因的转基因系为材料,在温室和田间病圃鉴定它们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分析转基因水稻抗稻瘟病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转hrf1基因水稻对稻瘟病菌ZC3、ZD1和ZG1小种表现高抗,对ZB13表现中抗,表明hrf1基因在水稻中表达可以产生非小种专化抗性。在稻瘟病圃中对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转hrf1基因水稻在T1、T3、T5和T7代对稻瘟病菌都表现很好的抗性,表明转hrf1基因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能稳定遗传。 转hrf1基因抗病水稻中防卫反应基因OsPR1a、OsPR1b、PAL和Chia4a以及正向调控水杨酸介导信号传导的NPR1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转基因抗病水稻中硅含量显著提高。Harpin编码基因在水稻中表达,可能通过激发水稻中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提高水稻中硅含量等,从而使水稻产生对稻瘟病菌的广谱抗性。  相似文献   

7.
从海南省10个县市的15个不同地点采集橡胶树RRIM600品系的叶、枝、果、根等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共获得内生真菌507株,415株能够产生孢子,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18个属,23个种,其中丝孢纲真菌9个属,10个种;腔孢纲真菌6个属,9个种;子囊菌门真菌3个属,4个种。初步研究表明:在所研究不同地区的橡胶树中,穗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均有分布。不同地区橡胶树内生真菌定殖率为17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菌Rab族蛋白的结构及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稻瘟病菌基因组中假定的Rab蛋白结构分析、建立系统进化树、预测Rab蛋白可能的组织和时空表达特点.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基因组共有11个假定的Rab蛋白成员.这些蛋白均含Ras超家族典型的结构域,但具有可以区别于Cde42等Rho家族小GTP酶的特征,部分Rab成员表现出组织与时空表达的特异性;进一步系统进化分析表明,23种真菌Rab蛋白在进化树上聚成8个分枝,并显示出Rab蛋白的分化可能早于真菌种类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1.2%瑞拉菌素EW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拉菌素Zuelaemycin是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Streptomyces venezuelae var.qinlingensis.n.Var产生的一种农用抗生素,属于氨基糖苷类,可有效防治稻瘟病Pyricularia grisea。为验证其对稻瘟病防效,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在陕西、湖北、宁夏、四川四省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瑞拉菌素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6.5g/hm^2和18g/hm^2时,对水稻叶瘟病的防效分别可达83.2%和87.2%,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分别可达77.81%和82.17%,与有效成分用量225.0~337.5g/hm^2的三环唑WP的防效相当或优于后者,1.2%瑞拉菌素EW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增产效果也高于其它对照药剂。综合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2%瑞拉菌素EW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效,优于传统药剂,在大田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伟丰 《杂交水稻》2006,21(3):10-12
水稻香亭病(Balansia oryzae-sativae Hashioka),又被称为水稻"一柱香"病(Ephelis oryzae Sydow),是当前影响杂交水稻种子出口的一种真菌病害.从该病原菌的命名、分布、寄主、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经济损失、检测方法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稻瘟病是危害世界水稻生产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快,水稻品种的抗性一般仅能维持3~5年。培育和种植抗性品种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对稻瘟病菌致病机制和抗性基因分子机理的系统研究,加深了对该病原菌-宿主系统中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诱导的免疫反应机制和病原菌效应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机制的了解。本文综述了水稻抗稻瘟病的两种天然免疫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目前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机制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稻瘟病是危害世界水稻生产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快,水稻品种的抗性一般仅能维持3~5年。培育和种植抗性品种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对稻瘟病菌致病机制和抗性基因分子机理的系统研究,加深了对该病原菌-宿主系统中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诱导的免疫反应机制和病原菌效应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机制的了解。本文综述了水稻抗稻瘟病的两种天然免疫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目前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机制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自1560年意大利首次发现稻瘟病以来,稻瘟病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病害。由于其致病真菌的高度易变性,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长期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不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有关报道也逐年增多。本文综述了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稻瘟病品种抗性鉴定、评价与利用,抗性遗传分析及抗病育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盼能为今后水稻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二、近年来茶树分类的研究进展随着收集材料的不断丰富,植物学界对山茶植物的理解亦在逐步深化。如在1925年,梅尔却(Melchior)综合前人的见解,把山茶属分为5个组。对于茶的学名和分类学地位问题,大多数学者都认为Camellia与Thea两属应该合并。合并后的属名照理应该是Thea,因林奈发表这两个届时,是Thea先于Camellia。可是那时还没有提到属名的优先律,况且又涉及到其他山茶的归属问题。在1935年的荷兰国际植物学会上又订了规定:“凡是两个属合并时,皆以第一次采用合并名为有效。”同时,还认为林奈的两卷《植物种志》虽属同年不同月份发表,而仍当视作同期发表。因此,则认为1822年司维特所定的茶之属名Camellia为有效,而O.孔茨(Kuntze)在1881年提出茶树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相似文献   

15.
南平地处闽北山区,地形复杂,气候温暖多变,雨量充沛,极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1981年~1982年连续暴发成灾;1989年局部地方流行,损失稻谷二百余万公斤。本文针对该地区稻瘟病的发生,对稻瘟病的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一些探讨。一、稻瘟病发生流行因子 1.病原菌:南平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复杂,致病性强的小种居多。连续八年监测结果,有6群24个小种,主要优势群  相似文献   

16.
24种热带禾本科植物的绿肥价值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热区24种禾本科植物,对其N、P、K、Ca、Mg、S等17种矿质元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这24种禾本科植物的N、P、K含量中等,纤维化程度高,根据分级标准,一级绿肥占4.2%,二级绿肥占50.0%,三级绿肥占45.8%;中量元素Ca、Mg、S和微量元素丰富,重金属含量低,是安全的热带绿肥;其中狼尾草和早熟禾本科植物的P、K、Ca、S、Fe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参试绿肥。  相似文献   

17.
科技动态     
未来杀草新武器真菌除草剂许多野生植物常常会感染一些严重的病害,这些病害是由形形色色的真菌对不同的寄主所近成的影响。经观察研究发现:某些病原体能对杂草造成极大的危害,但同时又能秋毫不犯农作物。这一发现为植物病理学展现了新的前景。美国是天早利用真菌研制除草剂的国家,欧洲各国在这一领域里也正奋起直追.最早的真菌除草剂是美国科学家研制的克力高和地劳宁。这两种除草剂投放市场都已达10年之久。克力高的杀伤目标是一秆称之为北方节山暴豆的植物,而地芳宁的杀伤对象则是马利筋总。上述两种真菌除草剂的研制成功为其它新产…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侵染引起的稻瘟病是全球水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利用6对SSR荧光标记对采自四川绵阳、营山、雅安、北川和武胜地区的5个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24个稻瘟病菌中检测出4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观测等位基因数为7.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1,所有位点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5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0.374)低于期望杂合度(0.502),暗示群体内存在因近交而导致的杂合子缺失。AMOVA分析显示,绝大多数遗传变异(81.17%)存在于群体内个体间,仅有18.83%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的差异。5个地理群体间呈现高水平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为0.057~0.528)。Mantel检验表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未达显著水平,说明稻瘟病菌的遗传变异呈现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群体遗传学数据分析表明5个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流(基因流水平为0.472~4.347),基于贝叶斯聚类法的Structure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19.
白叶枯病菌拮抗菌筛选及水稻叶围微生物互作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8年7月~10月, 于田间汕优63水稻叶片上分离采集微生物, 并进行叶围微生物鉴定,以筛选白叶枯病拮抗菌。结果表明:除极少量分布的真菌和细菌外, 主要种群包括真菌类群Alternaria和 Fusarium属; 细菌类群Flavobacterium, Xanthomonas, Pseudomonas和Bacillus属。对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微生物为Bacillus属,而且Bacillus属细菌对其余大部分叶围微生物具有程度不同的拮抗作用,可以初步断定其产生的拮抗物质具有一定的广谱性。  相似文献   

20.
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MT)推出两个抗稻瘟病(Magno-porthegrisea)持续时间长的G种,名称为“oryzicaLianos4和5.属半矮秆、长拉、米质优,食0性好,目前已种植15000万公顷.因为精症病原菌变异快,生理小种多,一些抗病品种很快变成感病品村.而这两个品种种植已达5年,仍十分抗病,持续抗病时]和大大超过其他抗病品种.对稻瘟病持续抗性好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