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蝙蝠葛茎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色谱等方法从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茎叶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其结构经光谱分析(MSI、R1、H-NMR、13C-NMR)和化学分析方法确定为:尖防己碱(Ⅰ)、青藤碱(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Ⅳ)和β-胡萝卜苷(Ⅴ)。其中化合物Ⅰ和Ⅱ在蝙蝠葛茎叶中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果实的化学成分,为忍冬果实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抑菌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忍冬果实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齐墩果酸、原儿茶酸、苜蓿素、槲皮素、咖啡酸和木犀草苷。【结论】忍冬果实醇提物和醇提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以乙酸乙酯部位的作用最强。从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忍冬果实中分离得到,为研究忍冬果实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综合开发利用忍冬果实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从粤东产内折香茶菜(Rabdosia inflexus)茎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用波谱学方法将其结构鉴定为:胡麻素(Ⅰ)、熊果酸(Ⅱ)、β-谷甾醇(Ⅲ)和Kame-bacetal A(Ⅳ),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内折香茶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硅胶色谱等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辣木茎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多萜醇(1)、植醇(2)、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3)、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辛基)酯(4)、杜叶醇(5)、N-苯乙基乙酰酸(6)、顺-3,4-二羟基-β-紫罗兰酮(7)、4-[(4'-O-acetyl-α-L-rhamnosyloxy)benzyl]isothiocyanate(8)、甘油亚麻酸酯(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2、5、7为首次从辣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翻白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对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显示:从翻白草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6S,9R)-9-O-β-D-glucopyranosyloxy-6-hydroxy-3-oxo-α-ionol,[(6S,9R)-roseoside],1}、咖啡酸(caffeic acid,2)、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3)、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4)、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5)。5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细毡毛忍冬叶绿原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对细毡毛忍冬(Lonicera similis Hemsl.)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其进一步利用,并为寻找新的活性物质提供指导。[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各种光谱技术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细毡毛忍冬叶中共分离得到6个绿原酸类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I)、绿原酸甲酯(II)、绿原酸乙酯(III)、5-caffeoyl-1,3-quinide(IV)、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Ⅴ)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Ⅵ)。[结论]除绿原酸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犁头草化学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层析的方法对犁头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犁头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6,7-二羟基香豆素(Esculetin)、7-羟基香豆素(7-Hydroxycoumarin)、齐墩果酸(Olea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槲皮素(Quercetin)和秦皮甲素(Esculin),且9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荷青花全草植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麦芽醇-6'-O--D-呋喃芹糖基--D-吡喃葡萄糖苷(1)、3,7-二甲基-正辛基-1-苯甲酸(2)、苯甲酸丁酯(3)、苯甲酸乙酯(4)、香草酸(5)、香草酸甲酯(6)、咖啡酸-1-O--L-呋喃阿拉伯糖苷(7)。1~7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荷青花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罂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本研究结果填补了荷青花全草成分分离与鉴定的空白,为进一步探究荷青花植物的开发利用及其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贵州牛皮消块根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运用硅胶柱、制备薄层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经UV、NMR、MS等多种波谱学分析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鉴定出5个化合物:咖啡酸甲酯(1)、香草醛(2)、2,5-二羟基苯乙酮(3)、白首乌二苯酮(4)和β-谷甾醇(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特有植物巨车前酚类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巨车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巨车前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H NMR、13C 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结构。【结果】从巨车前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酚类化合物,经鉴定为4-甲氧基桂皮酸(1)、咖啡酸甲酯(2)、6-羟基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3)、阿魏酸甲酯(4)、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5)、丁香酸(6)、对羟基苯甲酸(7)、高车前苷(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巨车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和5为首次从车前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眼柄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性腺发育相关基因(DMC1、VASA和VTG)表达的影响,探讨性腺抑制激素(GIH)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DMC1和VASA只在凡纳滨对虾精巢和卵巢中表达;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而注射眼柄粗提物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显著增高(P0.05);相反,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VASA以及卵巢中VTG基因表达量显著增高,但注射眼柄粗提物后性腺中的VASA和卵巢中的VTG表达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眼柄粗提物通过影响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对沙门菌感染雏鸡空肠黏膜上皮损伤的保护作用,以450只1日龄SPF健康雏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沙门菌组、干酪乳杆菌组、预防组、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用HE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雏鸡肠道黏膜结构变化和肠道中炎性因子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与沙门菌组相比,饲喂干酪乳杆菌预防使肠绒毛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维持肠绒毛的完整性。2)饲喂干酪乳杆菌使得沙门菌感染组的促炎因子IL-17、IFN-γ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而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综上,饲喂干酪乳杆菌能保护雏鸡肠道健康,减轻沙门菌对雏鸡空肠黏膜的损害,加强肠道的免疫功能。本研究为干酪乳杆菌预防畜禽沙门菌感染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克隆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含DM结构域的Dsx基因(MroDsx)部分序列,DM结构域包含5个保守的半胱氨酸(Cysteine)和2个组氨酸(Histidine), 且与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Dsx基因DM结构域具有73%的相似性。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PCR)结果显示:MroDsx基因仅在性腺中特异性表达,且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在精巢发育早期(主要是精原细胞)高表达,随着精巢的发育MroDsx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结果进一步显示:MroDsx转录本在精原细胞表达量高,在精母细胞以及精细胞中较弱,在成熟的精子中不表达,与荧光定量的结果一致。基于对MroDsx转录本的表达分析,推测MroDsx可能参与罗氏沼虾精巢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两种药用植物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3种病害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药用植物砂地柏和马齿苋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灰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的活性.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马齿苋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灰霉病菌和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到78.69%和60.28%,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差;砂地柏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59.75%,对其他两种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差.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用植物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随浸提液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使用浸提液原液时,砂地柏残渣堆肥浸提液和马齿苋残渣堆肥浸提液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66.30%、61.02%和78.72%、76.75%,其次为黄瓜霜霉病,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长期食用黄豆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日常膳食营养提供依据。方法 先将小鼠按照年龄分为1月龄(幼年)、6月龄(中年)、9月龄(老年)组,每组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1组、1:2组和1:4组,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喂养,1:1组、1:2组和1:4组分别将基础饲料与黄豆按1:1、1:2和1:4关系配比进行饲养。喂养4个月后,采集小鼠盲肠段内容物进行微生物分析。结果 1月龄小鼠食用不同比例的黄豆后,与对照组比较,肠道细菌总数、乳酸菌数、双歧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均下降明显(P<0.01);6月龄小鼠1:2组的肠道细菌总数、乳酸菌数、双岐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远远高于其余各组(P<0.01);9月龄小鼠食用不同比例的黄豆后,肠道细菌总数下降,且食用较高比例的黄豆,肠道乳酸菌数、双岐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1或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食用不同比例黄豆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不同,6月龄食用1:2黄豆最佳。  相似文献   

16.
固态发酵中2种微生物降解玉米秸秆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这2种菌株在固态发酵条件下降解玉米秸秆的效果,通过25 d的室内发酵培养试验对固态发酵中添加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后玉米秸秆的有机碳、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以及β-葡萄糖苷酶活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第10~16 d时,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玉米秸秆分解速率、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均达到最高,发酵25 d后,2种微生物处理的玉米秸秆分别累积降解了21.79%和20.12%,说明两者的降解效果差异不大;与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相比,哈茨木霉处理的秸秆剩余量、有机碳含量、剩余秸秆有机碳总量分别降低了1.67%、0.26%和1.80%,秸秆纤维素降解率、秸秆木质素降解率、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升高了6.99%、6.54%、0.7 FPU·m L~(-1)、0.04 IU·m L~(-1)和9.26 IU·m L~(-1),说明添加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可以降解秸秆,但两者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OsRacD, belonging to rice (Oryza sativa L. ssp. japonica) Rho family of the small GTPases, is a pivotal gene involved in rice photoperiod fertility conversion of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which influences the rice fertility via controlling the pollen tube growth. Using OsRacD as bait, tw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 genes designated as OsRhoGDI1 and OsRhoGDI2 were screened by yeast two-hybrid system. To further study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OsRhoGDIs, and als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sRhoGDIs and OsRacD, the upstream regulation sequences of OsRhoGDI1 and OsRhoGDI2 were cloned by PCR, and the cis-elements in the promoters were predicted using internet tools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everal kinds of response elements, such as phytohormone response elements, lightregulated elements and adversity induced elements in the promoters of OsRhoGDIs, some of which were similar. Comparing with the promoter of OsRacD, several pollen tube germination related elements were found. On one hand, th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OsRhoGDIs were complex, they may be regulated by several signaling pathways commonly, and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s were similar to some ext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fertility of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may be controlled by the cooperative expression of OsRhoGDIs and OsRacD.  相似文献   

18.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的多种饵料鱼暴发细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烂鳍、白尾等临床症状,严重威胁长江江豚的食物和水生环境安全。自患病的?条(Hemiculter leucisculus)等饵料鱼的肝、脾和肾中分离出多株菌株,其中分离株SS161012经16S rDNA、gyrB基因序列测定,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分析等方法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该菌编码溶血素(Hly)、外膜蛋白(Omp)、粘附素(Aha)、丝氨酸蛋白酶(Ahp)等毒力基因。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株SS161012可通过注射感染和划痕浸泡感染致试验鱼死亡,且创伤浸泡感染死亡率明显高于注射感染。药物敏感性测试显示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BD PhoenixTM分析鉴定系统基本药物和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水产常用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采自浙江庆元县的缨口鳅属(Crossostoma)鱼类一新种,即亮斑缨口鳅(Crossostoma galericula Zhang sp.nov.)。测量标本均采自同一地点,体长35.0~46.5 mm。背鳍条III-8;臀鳍条II-5;胸鳍条I-13;腹鳍条I-8;侧线鳞91~97。体长为体高的5.1~5.4倍,为体宽的5.4~7.0倍,为头长的3.7~3.9倍,为尾柄长的5.9~6.6倍,为尾柄高的7.2~8.8倍,为背鳍前距的1.9~2.0倍,为腹鳍前距的1.8~1.9倍。头长为头高的1.5~1.6倍,为头宽的1.1~1.3倍,为吻长的1.8~2.1倍,为眼径的5.5~6.4倍,为眼间距的2.8~3.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1~1.3倍。头宽为口裂宽的2.2~2.5倍。新种吻褶具13条吻须,吻须基部均与吻褶相连,排成1排;与近似种横纹缨口鳅(C.fasciolatus)相比,新种有如下明显的区分特征:(1)最长吻须与眼径等长;(2)背鳍基后部两侧具1对亮斑;(3)各鳍均无明显的斑纹;(4)腹部裸区延伸至腹鳍起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灌胃嗜酸乳酸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7d后取材,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对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细胞亚群、结肠PP结中TLR2+和TLR4+细胞、结肠组织中IFN-γ和IL-4水平及小肠sIgA水平进行检测,明确2种乳酸杆菌对肠道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2种乳酸杆菌对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且与嗜酸乳酸杆菌相比,植物乳酸杆菌更倾向于提高CD3+CD8+T细胞比例;而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对脾脏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极显著提高结肠PP结中TLR2+细胞比例,而对TLR4+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极显著提高结肠组织中IFN-γ水平,嗜酸乳酸杆菌还可极显著提高IL-4水平。2种乳酸杆菌均能显著提高肠道黏膜sIgA水平。【结论】2种乳酸杆菌均可提高结肠PP结中TLR2+细胞比例,嗜酸乳酸杆菌上调Th1和Th2型免疫反应,植物乳酸杆菌上调Th1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