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由于水稻品种布局演变,水稻收获期不断推迟,让茬越来越迟,秋播季节紧张矛盾十分突出,造成小麦播期不断推迟,导致小麦产量偏低,影响了大面积高产稳产。而稻田套播小麦是腾茬过迟或涝灾时的有效应变高产栽培技术,而传统稻套麦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秸秆全量还田下的新情况,在稻秸秆全量还田种麦仍然存在情况下,为进一步完善稻套麦配套技术,解决稻套麦冻害、草害、倒伏、早衰  相似文献   

2.
扬麦158套播栽培亩产400公斤配套技术唐孝荣,蒋国祥,翟廷广,黄玲,施吉文稻田套播麦就是在水稻收割前将小麦种子直接插入稻出的一种栽培方法。它能保证小麦适期适墒播种,可以有效地解决晚熟水稻收获迟、腾茬晚、小麦难以适期播种的矛盾,有利于稻麦双高产。在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稻秸秆还田量与套播麦产量关系的试验分析,得出结论: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可减少秸秆离田的时间和费用,增加套播麦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提高粮食产量;但稻麦共生期不宜过长,最佳共生期在3天以内。  相似文献   

4.
稻套麦是一项省工、节本、高效、有利于稻麦双高产的栽培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市晚熟粳稻种植面积的发展,稻套麦面积迅速扩大,现已遍及全市各个乡镇。多年的实践结果表明,稻套麦具有早苗、全苗的优势,也存在争壮苗困难的问题。这主要由于稻麦共栖期过长、基苗肥施用偏迟、或因播种过早而造成冬前旺长苗,越冬阶段拔节遭受冻害。因而能否争得壮苗是稻田套播麦高产的关键。根据我们近几年的试验结果和高产典型经验总结,稻套麦要培青壮苗,必须采取以下5项技术措施:1开沟烤田土壤有利育壮苗开沟烤田既是调控水稻群体动态,促极壮秆、高产防…  相似文献   

5.
超高茬麦套稻是指在小麦收割前15d左右,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套播在麦田中,稻麦形成一段共生期,麦收时留麦茬30cm左右,其余麦秸全部或部分自然还田。该技术彻底免除了传统的耕翻整地、育苗移栽等繁杂工序,是典型的省力节本、高产高效稻作新技术。超高茬麦套稻集全免耕、套播、旱育、免插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秸秆还田条件下稻茬麦播种质量、提早播期与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设计稻收麦播秸秆覆盖还田一体化装备。以久保田PRO688Q联合收割机为母机,将小麦播种装置安装在收割机输送装置上方,通过链轮将收割机驱动轮轴的动力传输至种子箱内的排种轴进行排种,种子经6根均匀分布的输种管下落至地表,秸秆随后覆盖。测试作业试验结果显示,在播量被分别设置为150、225和300kg/hm2时,实际播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2%、3.3%和2.5%;在收割留茬25cm条件下,稻收麦播秸秆覆盖还田一体化作业效率为0.277hm2/h,田间切碎秸秆分布的变异系数为19.3%。该装备可替代传统的零共生人工稻田套播小麦作业,同时为稻麦轮作地区稻田套播小麦与秸秆还田复式作业机械的研制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油菜是江南的当家油料,经济效益又好于小麦,还能为后作提供好茬,在冬季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热门话题。基于长期沿用的育苗移栽方式,不仅播栽期要求严格,且费时费工,制约了油菜面积的扩大。丹阳市皇塘镇农科站经过连年试验,摸索出一套几乎可与移栽油菜同样高产的套播技术。稻田套播油菜由于播种推迟、全生育期短、主茎叶龄少、个体生长量小,而且冬前生长慢、春季生长快,应围绕争三苗(早苗、足苗、壮苗)、防三害(渍害、草害、病虫害)抓好以下配套措施:一、选好茬口,适墒早播。选择早熟晚粳茬口,在10…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基施沼肥在小麦等作物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基施沼肥对小麦冬前苗情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肥(基施)可有效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培育冬前壮苗;提高小麦穗数、千粒质量和单产,产量增幅为6.4%~7.9%。  相似文献   

9.
超高茬麦套稻是指在小麦收割前15天左右,将处理后的稻种随接套播在麦田中,稻麦形成一段共生期。麦收时留麦茬30cm左右,其余麦秸全量或部分自然还田。该栽培技术集全免耕、套种、秸秆还田为一体,具有自然培肥土壤、节省机械作业能耗、简化栽培程序、增加种植面积的特点,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长江中下游棉产区多实行麦棉套作制,由于这种栽培制能充分利用土地,有效地提高复种指数,因此,黄河流域也正在引进推广这种栽培制度.但是由于麦棉套种产生了共生期(占整个生育期的38%左右),小麦播种年年都要在茂密的棉林中钻行套播才能不误农时,这就给小麦机械播种作业带来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长期以来小麦播种不得不依靠人工进行(即在枝丫交错的棉行间,由一人手拿锄头打沟,一人随沟撒籽,再由一人用锄头覆土等多工序完成).不仅费工、费种,而且大面积播种质量难以保证,直接影响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1.
电动小麦撒播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 近年来,在稻、麦两熟制种植地区,常规的种植方式普遍存在着水稻收获期推迟、小麦种植时间较晚的问题,大多数小麦种植错过最佳播种期,严重影响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抢抓小麦种植农时,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地区采取了稻田套种小麦的种植方式,但一般都是人工撒播。由于稻田人工撤麦作业条件差,播种量、作业幅宽和人员行走速度都无法控制,从而出现了稻田撒麦不均匀的问题,造成小麦出苗均匀性差,直接影响到小麦产量。为此,研究开发一种电动撒播机,可以提高稻田撒播小麦的均匀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小麦种植产量。  相似文献   

12.
晚茬套播麦高产栽培技术镇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朱克明在晚稻区推广套播麦,解决了养老稻和麦子适期早播的矛盾,减少了迟播拖腿田面积,是晚稻区提高麦子单产水平的有效栽培途径。前茬还可以相应扩种增产潜力更大的晚粳稻,有利于全年粮食增产。随着套播麦栽培技术的改进和...  相似文献   

13.
满红 《山东农机化》2006,(11):25-25
小麦冬季受冻死苗的主要原因是冬前栽培措施不合理和恶劣气候因素的影响。为防止小麦冬季受冻死苗,应在品种合理布局、冬前培育壮苗的基础上抓好越冬期间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晋南是山西小麦的主产区,其产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全省的粮食产量。通过翼城县近年小麦生产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认为小麦冬前弱苗面积偏大,是导致小麦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分析了产生弱苗现象的各种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在冬小麦种植中认真抓好培育壮苗,消灭三类田的措施,为领导决策和技术推广提供了信息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晚播小麦因播种偏晚,冬前积温少,根系弱,冬前和初春麦田群体偏小,虽然在播种时加大了播种量,但如不注意管理,与适时麦相比,势必造成减产。因此,春季对晚播麦田进行科学管理,对提高晚播小麦的产量,尤为重要。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16.
试验证明,适时冬灌比早春灌,具有良好的防旱防冻、促根壮蘖增穗作用;小麦越冬期秸秆覆盖能保墒和提高土壤水分的调节能力,为当季小麦生长和套播玉米创造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于小麦孕穗和灌浆期喷翠竹生长剂,其增粒增重作用显著。采取冬灌、越冬秸秆覆盖和孕穗、灌浆期喷生长剂等配套措施,可实现保墒与节水相结合,壮苗促蘖增穗与增粒增重的统一,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的稻茬麦种植面积近66万hm~2,主要分布于沿淮丘陵地区。该区域田块土质粘重,适耕期较短,加之前茬水稻割茬高,造成稻茬麦种植时的整地质量差,影响小麦出苗率和出壮苗;前茬水稻腾茬时间晚,使小  相似文献   

18.
试验证明,适时冬灌比早春灌,具有良好的防旱防冻,促根壮蘖增穗作用;小麦越冬期秸秆覆盖能保墒和提高土壤不汾的调节能力,为当季小麦生长和套播玉米创造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于小麦孕穗和灌浆期喷翠竹生长剂,其增粒增重作用显著。采取冬灌,越冬秸秆覆盖和孕穗,浆期喷生长剂等配套措施,可实现保墒与节水相结合,壮苗保蘖增穗与增粒增重的统一,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一、稻田套播麦应用价值1995~1999年镇江市稻套麦技术应用面积占各年小麦种植面积的50%以上,促进了水稻品种粳型化,提高了迟熟晚粳种植比例。1998年晚粳面积占水稻面积的502%,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生产水平,单产年递增256kg,从1994年的5143kg/667m2提高到1998年的6168kg。小麦生产除1998年因受到罕见的春季暴雪严重灾害减产外,其余各年都稳定在历史最高单产水平。稻套麦节省了整地用工,具有省工、节本、高效、稳产,有利于全年增产的优越性,有利于麦作适度规模专业化、…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省运城地区的小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水分和肥料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以及实现当地小麦高产稳产的必备条件,试图探索出适合小麦生长的最优环境要素,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