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在西南大后方建立茶叶科学研究和出口基地,于1939年9月由实业部所属中央农业实验所(以下简称中农所)和中国茶叶公司(以下简称中茶公司),联合派出王涛(中农所人事课长)和国内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中茶公司技士)、李联标(中农所技士)等到山水秀美的贵州湄潭南门外筹建湄潭实验茶场,1940年元月由中农所委任我国著名昆虫专家刘淦芝博士为实验茶场首任场长。至今,  相似文献   

2.
白天人 《贵州茶叶》2006,34(3):17-19
茶叶是湄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代宗师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中唐时期的湄潭属夷州。北宋乐史撰《大平寰宇记》江南西道载有:“夷州土产茶、播州土生黄茶”。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1939年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建立实验茶场,对茶树栽培、育种、制茶、  相似文献   

3.
湄潭是贵州省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县,2008年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09年,又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特色产茶县”称号,成为全国十大重点茶叶生产县和特色产茶县之一。湄潭物产富饶,是久负盛名的“黔北小江南”,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绿色生态茶乡。截止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8万hm2。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湄潭建成的茶场和茶叶研究所,为湄潭成为贵州茶业第一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产业强县、旅游活县”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茶产业由简单的一产向二、三产业的成功延伸,富了种茶百姓、活了涉茶企业、强了县域经济。近年来,黔北“小江南”湄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使湄潭进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湄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新道路。通过大力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茶、米、烟、畜等特色农业产业,全县走上了富有湄潭特色的富民强县道路。湄潭作为贵州省最大的茶叶生产县之一,茶叶产量从2001年的2346吨猛增至2008年7660吨,增幅达70%,建成了农业部定点茶叶市场。全县主打“中国茶海、休闲湄潭”旅游品牌,2009年,共接...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4月19日,贵州现代茶业科技80周年座谈会暨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建所80周年座谈会在湄潭美丽茶园拉膜会场召开。会议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雪芬、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姜爱芹、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胡继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正厅长级副院长陈永祥、国家现代农业茶产业技术体系病害岗位科学家周玉锋、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老一辈茶学专家张其生、孙继海、汪桓武,湄潭和各地方茶办、茶企、高校、茶叶所科技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省农科院茶叶所副所长郑文佳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5.
正抗战爆发,杭州沦陷,杭州的茶产业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在贵州湄潭建立"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人们习惯称为"中央茶场"。中央茶场从杭州请来龙井茶技师,把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传到湄潭,得以传承和发展。1抗战前西湖龙井茶的文化积淀与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6.
段建真 《茶业通报》1993,15(3):5-10
最近二年农业部组织了机采协作试验组进行机采试验、示范,贵州省都匀茶场、湄潭茶场、湖北省羊楼洞茶厂、湖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浙江省杭州茶叶试验场、广东省普宁华侨农场、湖光农场、安徽祁门茶叶科学研究所、屯溪试验茶场、周王茶场、上海白茅岭农场、江苏芙蓉茶场、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等都有机采的成功经验。不久必将在全国形成大规模的机采生产茶园,根据这些试验、示范工作经验,对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湄潭象山金三角茶文化之精髓——民国中央实验茶场,不得不说该场开拓者张天福以及四位杰出的领导人刘淦芝、李联标、林刚、朱源林,可称之开拓贵州茶业的"五元老",说到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不能不说德高望重做出重大贡献的四位学科带头人——邓乃朋、夏怀恩、刘其志、王正容,其业绩或传记都有浅陋报道,因工作关系抑或多年近邻,笔者与刘其志先生走得甚近,也是在同一单位共事最久的人,长达半个世纪,笔者1957年到省茶试站,分在  相似文献   

8.
<正>1解放初期贵州茶场情况贵州茶场早期,无论是面积还是产量,规模都不大。解放后的贵州,只是接收了国民党遗留下的湄潭茶叶试验场、西南垦殖公司(现平坝果树园艺场)及图云关林场(现贵阳森林公园)保留的成片茶园,分别为36hm2、2.7hm2、3hm2。当时的湄潭茶叶试验场也仅有初制厂,工人20~30人,从揉到烘,用笨重手工方式生产,每年生产红绿茶1t左右。2农垦系统茶场为了保证城市供应、为出口服务,贵州省从  相似文献   

9.
挖掘弘扬利用中央实验茶场——象山茶文化的核心内涵:人文精神和科技创新的双翼,托起湄潭乃贵州未来茶产业的腾飞,掀起茶文化和茶旅游产业的繁荣,让象山文化品牌之大旗,在茶树原树地的上空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10.
正1940年王正容从遵义县新舟高小毕业,因父刚逝,家境贫困,1941年4月与同街坊刘其志、祝敬奇,走路进入中央实验茶场制茶训练班,从此涉茶一生。1943年5月,王正容考试成绩优良,正式留场录用为练习生,半工半读,师从李联标先生,李先生兼任湄潭职业技术学校茶科主任,王正容也兼任茶  相似文献   

11.
湄潭苔茶     
湄潭苔茶分枝多,生长快,苔子壮,持嫩性好,制绿茶味醇厚,香气高长,高产优质,是遵义地区当家品种。湄潭茶场苔茶大面积亩产干茶250—300斤,小面积500—700斤。1964年经中国农科院茶叶所推荐为全国16个优良地方茶种之一,并参加全国茶树良种区域试验。据安徽省祁门茶科所试验,苔茶9年平均亩产鲜叶1621.1斤,比当地祁门种增产56.96%,制红茶品质亦优于祁门  相似文献   

12.
张其生  张易 《贵州茶叶》2005,33(4):26-27
张天福先生是我国近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是我国近代茶业的开拓者,尤其对乌龙茶的研究和开发,已作出了杰出贡献,不愧为“福建茶皇”、“乌龙茶王”。在张老从茶一生中,却很少人知道他对古老神秘的贵州茶业还有一段神奇的情结。张天福先生在贵州的时间并不长,进出才二年:即1939年春开始到贵州各地茶区考察选址,直至1940年湄潭实验茶场成立,  相似文献   

13.
湄潭茶产业逢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生产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眉尖”茶就被列为贡品。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湄潭翠芽”品牌。目前,全县茶叶产业规模在贵州产茶县中名列第一,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和“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为这个产茶大县增添了一道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正1创作背景:一方好山水,一泡好茶汤。贵州省湄潭县产茶历史悠久,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茶,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的记载。湄潭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示范县,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是贵州茶叶第一县。她风景秀丽,是人间的天堂,她美在群山之巅,美在深水之潭,美在如诗如画的茶海碧波里,美在茶农辛勤劳作的欢声笑语中,美在茶乡姑娘跳跃流动的指尖里。  相似文献   

15.
贵州发现世界上唯一的茶种化石,标志着贵州的茶历史在100万年以上,分布着各类野生及栽培茶树品种资源600余种,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尤其是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两个品种,是中国茶树品种的优良品种。同时,贵州是茶树和茶业经济的故乡,明清以来,茶业是贵州省的一大产业。本文就如何将全国茶叶资源大省和传统产茶大省贵州,发展为茶业大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主要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茶叶品质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弄清贵州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保障茶叶质量安全。选择贵州省云雾、都匀、湄潭3个主要产茶区,采集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Cr、Cu、As、Cd、Zn的含量特征分析,以NY 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中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负荷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茶区茶园土壤质量良好,云雾、都匀、湄潭3个产茶区PLIzone均小于1,污染负荷指数表现为湄潭茶区>云雾茶区>都匀茶区。3个产茶区土壤Cr、Cu、As、Cd含量均低于无公害茶园土壤限量值,只有湄潭茶区少部分样品Zn超标。3个茶区茶园土壤Cu和As之间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Cd与Cr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Cd和Cr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周培霞 《贵州茶叶》2009,37(4):29-30
中国西部茶海,是由湄潭、凤冈、余庆和省茶叶研究所联合提议,为整合遵义地区茶叶资源、打造百万亩茶园、形成特色茶叶产业带的发展趋势搭建的平台。借助西部茶海的品牌效应。各成员县的茶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动和发展.茶叶旅游观光及宣传品牌的茶事活动纷纷扬扬,但合力不足、  相似文献   

18.
正象山,在抗日战争之前是宁静的贵州小县城湄潭近郊的极平常的荒坡,又名打鼓坡,坡上有零星茶园,但不成片不成行,是数千城里人坟葬之地。1939年10月,民国政府经济部责成中央农业实验所(以下简称中农所)和中国茶叶公司(以下简称中茶公  相似文献   

19.
敬礼!老茶人     
2011年5月4日,作为湄潭县茶文物普查人员,我们走进了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老茶人林蒙嘉的家。82岁的他四十八年前从省城来到湄潭工作,一生致力于茶树育种研究,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茶叶科研。在张其先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林老师家门前,推开林蒙嘉老人的家门,一位拄着单拐的老人  相似文献   

20.
湄潭是中国名茶之乡,茶叶已成为湄潭全县支柱产业,是贵州全省茶叶生产第一大县。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前身是建立于1943年的"贵州省立湄潭实用职业学校"。"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后备人才,挖掘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人文景观"等是当前职业教育首当其冲的任务。通过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地位,让能工巧匠进校园、进课堂,激发学生精技强能的热情。此外,利用湄潭中等职业学校的悠久历史和"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不可复制的资源优势,建立湄潭为核心的"茶业职教联盟",高调亮出"贵州遵义茶业学校"的牌子,提高"中国名茶之乡"的形象,使"遵义茶业学校"成为名符其实的"茶叶小黄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