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国粮食生产历经几次波动后,现在总产处于下滑阶段。为实现粮食总体水平的增长,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和重点地区上。文章应用基于产量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的综合优势指数法对中国1999—2003年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确定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优势区、规模优势区和综合优势区。最后对每个省份进行综合优势作物相对优势比较,指出各省份最具相对优势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分析可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应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结构调整,以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蔬菜出口的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分析了我国蔬菜出口的状况,并介绍了“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概念。在计算了我国蔬菜出口的“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我国蔬菜与其它农产品的走势,并分种类和品种计算,分析了我国蔬菜出口的优势。针对我国蔬菜出口优势的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泛珠三角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综合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法、显示比较优势法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法,测算了泛珠三角及其内部各省区的农产品比较优势,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泛珠三角大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明显,经济作物和肉类的发展前景看好;蔬菜、水果、茶叶、烟草、肉类应该是重点生产和出口的农产品,谷物、油料、食糖、林产品应根据各省区的资源禀赋优势适当生产和出口,减少乳及奶油的出口。并提出了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宝玉  李刚  高春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58-12762,12811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标SAI,YAI和AAI测定了环渤海区域主要农产品生产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规模等方面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具备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主要有高粱、小麦、玉米、谷子、棉花、蔬菜和花生,其中除了谷子和蔬菜,其他几种农产品均不具有单产比较优势。提出根据区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产业布局,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各省区茶叶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375-377
在分析方法上继承了对称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思想,针对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效率比较优势指数未能反映发展变化情况,提出了发展比较优势指数及其计算公式。通过对我国各省区茶叶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显示出目前我国茶叶生产整体具有比较优势,江北茶区发展迅速,出现了明显的东茶西移。通过规模、效率和发展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为各省区茶叶生产在全国的定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宁夏引黄灌区种植业比较优势量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中的资源优势和区位规模优势的双重性.以县市为单元,对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7类主要农作物分别计算其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以便各县市充分发挥种植业的比较优势,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明晰云南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对于云南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利用2001—2018年云南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等相关数据,测算云南省16个州市蔬菜生产的集中度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依据测算结果对16个州市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做出判断和对比分析,并探讨不同蔬菜种类在云南不同州市种植的资源禀...  相似文献   

8.
芒果是广东重要的经济水果之一,芒果产业发展关系到热区农民增收及乡村振兴。以广东省芒果产业区域比较优势为出发点,基于资源禀赋系数(EF)、效率优势指数(EAI)、规模优势指数(S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CCA),运用数理统计,获得芒果主产区的区域优势对比结果。结果表明:同海南、广西、云南等其他芒果产区相比,广东属于资源禀赋优势、规模优势及综合优势缺乏、效率优势较低的芒果种植区域,其资源禀赋优势第六,产区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及综合优势均第五。纵向比较,广东芒果产业区域比较优势逐年递减,产业竞争力下降。深入分析广东芒果产业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提出在芒果产业生产端、组织端和市场端同时发力,以提升广东芒果产业竞争力,助力广东芒果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楼 《现代农业科学》2009,(1):153-155,159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RCA)对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状况和美国相比的比较优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尽管存在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在整体上中国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较低,且仍处于下降的趋势,令人堪忧。因此提出了提高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斐  严志强  韦燕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97-19199,19210
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广西的区域划分方案,将广西划分为桂东、桂西、桂南、桂北、桂中地区五大区域,并从粮食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与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2个方面阐述了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特征。依据《广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剖析了广西各区域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桂东和桂北地区综合优势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增加量较小,粮食生产优势正在逐步减弱,粮食生产重心正向桂中和桂南地区转移。为解决广西粮食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各区域应该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期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市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平顶山市主要农作物的单产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相比,玉米、薯类、烟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小麦、玉米、薯类、花生、芝麻、烟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对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顶山市农作物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05~2012年的数据,测算出峄城石榴产业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益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并与峄城周围其他地区的石榴产业进行比较优势对比分析,总结峄城石榴产业的比较优势发展状况。结合实际情况,发现土壤环境恶化、劳动力不足、品种结构混杂是造成峄城石榴产业比较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对此提出了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农户以合作社方式生产、石榴的集约化生产等措施来提升峄城石榴产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豆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和质量指数对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优势、国际竞争力以及大豆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还利用综合优势系数分析了大豆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并对影响大豆比较优势的因素作了偏相关分析,从中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国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两个方面入手,对云南茶叶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其他茶叶生产大省进行比较分析。国内竞争力指标采用规模优势指数(简称SAI)、效率优势指数(简称EAI)和综合优势指数(简称AAI)。国际竞争力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简称PRIM)、贸易竞争指数法(简称NTB)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法(简称CA)进行分析。结论是: 云南茶叶国内和国际比较优势较为明显,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竞争力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蔬菜生产的时空变迁与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艳  穆月英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10):1948-1958
【目的】分析中国蔬菜生产的区域变迁与其比较优势的一致性,从调整比较优势角度促进全国蔬菜生产合理布局。【方法】基于2000年到2016年中国蔬菜生产数据,系统分析中国蔬菜生产的区域变迁,利用综合比较优势分析法和资源禀赋系数分析法,测度中国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利用面板回归,分析比较优势对蔬菜生产布局的影响。【结果】中国蔬菜产量前10位的省份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70%,东部地区10个省市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40%以上。东部地区整体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大于1,中部地区小于或等于1,东北地区小于1;西部地区基本等于1。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每变化1%,会引起其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同方向变化0.8%。【结论】中国蔬菜生产集中度较高;东部地区是中国蔬菜主产区,在蔬菜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其主产区地位在不断下降;东北地区蔬菜生产在中国的地位明显下降,其比较优势也呈现同步明显下降;西部地区蔬菜生产在全国地位明显上升,其比较优势同步上升。比较优势是中国蔬菜生产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璋 《农学学报》2014,4(8):112-117
马铃薯作为四子王旗传统优势作物,在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回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生产规模优势指标、生产效率优势指标、综合比较优势指标这些定量评价体系评述了四子王旗马铃薯产业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四子王旗马铃薯产业的综合比较优势和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明显,但没有出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且优势指数出现了下滑,认为这和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信息不对称、营销难,马铃薯加工能力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等不利因素有极大关系。针对此,笔者提出了当地应该转变经营方式、转变营销观念、提高产品附加值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花生产业优势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花生产业具有劳动力、区位、生产规模、资源成本、经济效益等比较优势,以及出口产品质量较高、出口市场稳定等竞争优势,但也存在着总体质量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不高、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科研管理工作没有跟上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