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锈色粒肩天牛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锈色粒肩天牛是国槐毁灭性害虫,成虫在树体外活动,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本次防治试验采用绿色威雷,高氯氰可湿性微胶囊剂和吡虫啉可湿性微胶囊剂,这些药剂对锈色粒肩天牛具有击倒快,药效高,持续期长的优点。30d后通过爬行,取食,毒杀效果仍达90%以上;并对卵的防治效果也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
三种新型微胶囊防治桑天牛成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桑天牛是杨树黑杨派天性系树种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成虫必须在桑、构树上进行补充营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研究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及杀螟松等三种微胶囊剂在成虫羽化期喷洒于桑、构树上毒杀成虫,雨季残效均在15天以上;无雨时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微胶囊长达30天以上,杀螟松微胶囊可达15天,均比相应的乳油要好。  相似文献   

3.
农药剂型与药效,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正昌  王习保 《林业科学》1995,31(4):330-337
一种或两种农相混合研制成农药缓释剂微胶囊和乳油两种剂,对林业害虫桑天牛、云斑天牛和松褐天牛成虫及马尾松毛虫幼虫进行了药效、残留、持效性和对人畜毒性等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1994~1995年研究表明,应用灭幼脲Ⅲ号微胶囊与其它农药微胶囊复配防治桑天牛成虫,效果明显;其中以灭幼脲Ⅲ号微胶囊与氯氢菊酯微胶囊复配防治效果最佳,平均产一、孕卵量以及化率都明显优于其它配方,且能延长持效期;而灭幼脲Ⅲ号微胶囊与来福灵9A0微胶囊复配防治效果最差。灭幼脲Ⅲ号微胶囊+优乐得(B)微胸囊与灭幼脲Ⅲ号微胶囊防治效果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5.
兴化市农田圩堤杨树防护林带多年来遭受桑天牛幼虫危害,严重影响杨树生长,并影响杨树的生态、经济等效益。通过调查发现本地圩堤上野生构树是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的主要桑科植物,对桑天牛繁殖起着重要作用,是桑天牛发生危害的主要相关原因。通过营造混交林、树种隔离带,清除、人工捕杀及对构树上成虫喷药等多种防治措施,控制杨树桑天牛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微胶囊剂防治杨树光肩星天牛成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罩笼和林间大面积应用农微胶囊剂防治杨树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成虫试验,发现该微胶囊剂不仅对光肩星天牛成虫致死快,防治效果稳定,且持效期长达40天。防治后下一代虫口大幅度降低,每年在成虫弱化高峰期前喷药1次,即可达一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桑天牛对12个杨树品种的选择及5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笼内接种方法观察了桑天牛在12种杨树品种上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存活情况,用土壤施药方法比较了5种农药对桑天牛成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桑天牛在不同品种杨树上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存活存在显著差异,桑巨杨的抗性表现最好,其次是欧洲黑杨1、07杨,南杨的抗性表现最差。药效试验表明不同农药之间对桑天牛的致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吡虫啉和阿克泰校正死亡率分别达65.8%和40.8%,其它药剂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噻虫啉林间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噻虫啉不同剂型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kg/hm2,1%噻虫啉粉剂7.5 kg/hm2,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0倍液,48%噻虫啉水悬浮剂2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超过90%,持效期可达28 d。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试验区,松褐天牛成虫诱捕量减少69.2%;松褐天牛成虫刻槽密度降低92.6%,松树死亡率下降60%。  相似文献   

9.
我省为害杨树的天牛种类主要有云斑天牛和桑天牛两种,其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与虫源树有密切的关系。防治方法主要采用综合治理,诱饵树毒杀成虫以及熏蒸毒签毒杀幼虫,防治的关键在于治理"动期"(成虫)。  相似文献   

10.
在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期间,采用18%灭幼脲3号微胶囊80%与其它农药微胶囊20%的混合剂,在松林喷雾防治松褐天牛成虫是有效的。以灭幼脲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4号微胶囊(杂环类)防治效果最佳,无论是当时药效,还是10天、20天、30天后的持续药效均达100%,灭幼脲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3号微胶囊(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复配)防治的效果也较好,但30天后的持续有所降低。灭幼脲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2号微胶囊(有机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