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盆景艺术变化无穷。怎样能使盆景的艺术境地更高、更美呢?这是盆景爱好者们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我国第一部造园专书《园冶》中就叠假山论说道:“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虽有人作,宛自天开。”这里虽然是为园林叠假山而论,但对我们制作盆景也同样适  相似文献   

2.
曹世卿的《奋发向上》(蚊母)(见《中国花卉盆景》今年第一期彩页“武陵盆景”),敝人以为该盆景树冠清秀,修剪整齐,悬根露爪,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我觉得,曹先生在制作过程中忽略了两个问题:一是树冠基本修剪成了等边三角形,这是一忌,应改成不等边三角形。解决的办  相似文献   

3.
96年第3期《中国花卉盆景》上李润先生的《根艺配座的要求》,提出了一个根艺制作与欣赏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这里对作者所持的某些观点提几点不同看法。一、作者在文章中所举的三个例证,其实两个并无配座。一件是李久贡的《冲浪》(见1995年第4期《中国花卉盆景》彩页)。这件作品中三只鸭下面的部份,显然是“浪”,作品既然题名《冲浪》,那么这“浪”就应视为主体,是与鸭相辅相成的主体的构成部份,而  相似文献   

4.
讣告     
植物盆景,随着时光的流动,它总是要这样那样,或快或慢地不断变化着。做为一个盆景人,怎样遵循、把握这种变化,适时的使用恰当的技艺、技巧予以改作,以求得变化和在变化中又求得新意。这,实际上是一个盆景人,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提高的过程。 2001年,文者虽在《中国花卉盆景》当年的第8期,写了一篇《我给一株铁树接个头》的文章,介绍自己这盆拱卫式铁树盆景的制作经过(见图照1)。至今,已有四五个年头了,盆景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被接上的那个大的球体,底部周围也丛生了不少子球。这样就对原来盆景的整体和谐有了不少的冲击,美的画面受到了影响。于是就动了改作念头。  相似文献   

5.
拜读李志远先生的《造型·求意·畅神——盆景〈王维诗意〉创作谈》(见《中国花卉盆景》2005.8以下简称“李文”),并欣赏了所附照图,总觉得还有些问题可商榷。“独坐幽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李文”误引作“逸不知”——笔者注),明月来相照”。盆景《王维诗意》(以下简称“诗意”)就是以这首广为传诵的《竹里馆》创意制作的。笔者以为,以古诗词意制作盆景,制作者一定要了解那位诗人的生平、代表作、作品的基本风格及诗人写作那首诗时的境况等,要熟悉诗中的关键的字、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诗眼”。这些,对制作者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看点以及深入开掘  相似文献   

6.
鸡血藤是一味补血行血舒筋活络的中药,亦是制作盆景的佳材,观赏药用兼备。它是豆科崖豆藤属的木质藤本植物,有亮叶(叶大)和毛叶(叶小)两种。“鸡血藤在园林绿地中可用于攀援花架、花廊、假山、墙壁,有类似紫藤的效果”。(《中国花经》347页)它与紫藤同科不同属,外表形态相似,最明显的区别是:紫藤冬季落叶,鸡血藤四季常青;紫藤花序下垂,鸡血藤花序上扬,结果后才渐渐下垂。笔者十余年来用鸡血藤树桩制作了数盆盆景,它一年四季皆可观赏。春  相似文献   

7.
我市花卉协会盆景根艺研究会理事刘东山,对盆景艺术有着执著的追求,尤其偏爱水旱盆景。他博采众长,潜心研究名家水旱盆景的艺术风格,创作手法日臻成熟。他的作品在省市盆景展中多次获一、二等奖。其中《溪林图》获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二等奖(见照图)。《溪林图》由丘陵、山林、溪流三大部分组成(没有摆放人工制作的配件),描绘了北方地区野趣十足的自然景观。绿嫩的新叶与苍老的板条形成鲜明的对比,蕴育着一种极强的生命力,象征了唐山人民震后重建家园的顽强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制作树桩盆景时所利用的桩材,有时难以完美无缺;栽种好后,可能仍有不满意的地方。若欠均衡,可用点石造势之法,进行协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两件欠均衡的树桩盆景,建议给以点石纠正。一、高胜山先生制作的《真柏》盆景(见《中国花卉盆  相似文献   

9.
吉佩龙制作的真柏盆景(见《中国花卉盆景》2000年7期插6),雄伟、壮实,树冠波浪起伏,清翠欲滴。清秀得既象云朵,又象山丘,它的表面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山水盆景起源这个学术问题,国内一直处于争鸣之中。归纳起来有4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晋代。《盆景》一书认为《南齐书》中曾记有‘会稽剡县刻石山,相传为名’,这可以算是盆景假山的滥觞”。另一说起源于夏朝,《岭南盆景》一书载:“盆景起源……有近40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盆景的含蓄美》(见1992年第8期)一文配发的松树盆景《依恋》(下称“依”)和《倩影婆娑》(下称“倩”),未能表现出松的刚劲美。除“倩”的根尚可外,两景其实难觅“最美点”。“依”的主干曲折,浑圆呆板,显不出“弯曲中藏有力度,变化中求气势”。除右边两“片”略小外,其余四“片”大小几乎相等,层距相差无几,无张无弛,无收无放,  相似文献   

12.
读冯、夏先生的文章后,又仔细欣赏了原作《榆树》(见今年一期插6),首先使我感到疑惑的是,明明是“直干式”桩景冯先生却说成是“一件典型的组合式盆景”.这是一个明显的概念错误。直干树下植以一丛兰草,盆内点上几块小石,成为“典型的组合式”。照此说来,那水旱盆景应改名为组合盆景,因为水旱盆景比冯先生所说的那件“典型的组合式盆景”更为“典型”。翻一下当今已出版的盆景专著,在树木盆景造型  相似文献   

13.
榕树盆景的奇特美,已被人们认同(见李志远、思翔文《中国花卉盆景》2000年4期、2002年7期)。树根在附石盆景中有“改”石,固石、代座的作用,亦有艺友介绍(见谭芉或文《中国花卉盆景》1995年5期),榕根的张力,也应引起我们关注。我多年培育榕桩,发现榕根钻出盆底排水洞后,增粗较快,有的  相似文献   

14.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创立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盆景艺艺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对《盆景世界》的几点希望盆景是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无艺术性便没有欣赏价值可言。但离开了精细高超的创作技术,也不可能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山野间生长着一棵古朴雅美的树桩,移之于盆欲使其成活尚难做到,又何能构成艺术佳品?近年郊区大兴土木,一座座山头被推平,其间会偶尔发现可用来制作盆景的珍贵树桩(我所见到的直径十厘米以上的构骨不下十余棵),苦于不知它们的生理特性和加工制作技艺,只  相似文献   

15.
贵州的盆景制作手法,主要受岭南和川派风格的影响,把岭南的蓄枝截干和川派的扎干综合起来,剪扎互用,利用树桩原胚的先天树干,因势利导,制作出了俊秀、自然的以火棘老桩为主的盆景作品。秀丽——可说是贵州盆景艺术的主流。看贵州在全国获奖的作品《飘》(见《中国花卉盆景》1994年第七期),树种为火棘。主干采用高提根的手法,加强根部的整体宽度和  相似文献   

16.
秦翥翊     
秦翥翊,1947年7月生于广西阳朔,1966年开始从事园艺工作,1970年起迷上了盆景艺术。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之滨,自然资源丰富,景色优美,为他创作独特的山水盆景奠定了基础。他常常不辞辛劳,遍访名山,有时冒着生命危险,进深岩,攀高峰,漫山遍野地寻找制作盆景的素材,甚至忍饥受饿、风餐露宿也在所不辞。为了创作出具有美妙意境的作品,他除了向大自然学习外,还深入研究古典文学及绘画艺术中的各种构图章法,著有《盆景漫笔》。此文由中国新闻社采用后,先后被香港《文汇报》、《大公报》转载。1978年,在首届全国盆景艺术展览中,他的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被作为佳作  相似文献   

17.
“盆景是一门艺术”这一立论,已得到艺术领域内外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为何在此又旧话重提呢?原因是拜读了朱贞佳同道《论盆景艺术的唯美主义》一文(见《中国花卉盆景》一九九三年第三期,下文简称《论》文),不得不有感而发。一、盆景艺术作为艺术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盆景是艺术。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它和政治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进行艺术  相似文献   

18.
张夷先生说:"盆景是能讲话的,也是可以写的……写出一个新艺术环境……"这件附石盆景《乡土情韵》(见《中国花卉盆景》2009年第4期封底,马树萱制作),体现了一种快活的情绪和诗歌的精神。这种情怀使得加工后的石头改变了单一、偏执、冷酷、坚硬……的个性,成为和谐的"肢体",出现"物化"的力量。得用使然,石头回报以"角色"的忠诚,承担起一种不  相似文献   

19.
四、五两月,山东青岛、潍坊两市相继举行“花卉盆景、根雕、百鸟展览会”。《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和山东盆协筹备小组的同志前往祝贺,并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分别给两个展览会发去《中国花卉盆景》杂志、《花卉报》和“盆景艺术”卡片两万余册(份),受到当地  相似文献   

20.
由于江河溪涧的分隔,造成两岸人们交通的不便;但只要搭上一座桥,天堑即可变成通途。古代人用石块垒成拱桥,象弯月、似彩虹,状形颇美。现代人用水泥从河底竖立桥墩,在江河上筑起坦荡的平桥,桥沿设栏,栏上装置饰灯,更为壮观。桥,既为交通工具,又是一种观赏的景物。“桥式”盆景是一种形美、义美兼备的盆景型式。出于如上的见解,笔者对“桥式”盆景颇感兴趣,试制了一件作品,现将制作过程介绍于下,祈请同好指正。《榕桥深情》(见右上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