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印楝人工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种植在元谋不同年龄的印楝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的植物群落种类组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的植物种类以泛热带分布和全世界分布为主。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调查样地多样性进行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生物多样性指数随印楝林盖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说明盖度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2)印楝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主要通过林荫,印楝盖度<40%时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不明显,而当盖度>40%时,影响明显;(3)印楝林下植物生长好于对照,印楝枯枝落叶对林下植物生长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印楝人工幼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楝幼树生长1a抽3次梢,即春梢(2-4月)、夏梢(6-8月)和秋梢(10月)。幼林树高、地径的连年生长量在栽后第1a最大,第2a最小,以后各年较一致。1a中印楝季节性生长分为3个时期,即滞生期(1-3月和11-12月),生长量较小或生长停缓;生长期(4-10月),生长量明显;快速生长期(5-8月),树高的生长高峰出现在7、8两月,占全年生长量的62.1%,地径的生长高峰开始比树高生长高峰早,结束得晚。月平均温度对当月树高、地径生长量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程度;月平均降水对当月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也达显著程度,但对当月地径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月平均温度对树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较月平均降水量的大。造林保存率较高;定植后第2a结果株率为53.3%,到第4a为93.1%。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配方施肥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无性系人工林生长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施肥试验,为樟树人工林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显示,施肥处理对樟树无性系人工林的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和枝叶鲜重影响极显著,其中处理7的地上部分鲜重较对照提高了47.16%,枝叶鲜重提高了59.09%;5种养分元素对枝叶鲜重的影响为N>P>Zn>B>K,最优组合为N2P3K4B4Zn2,即每株施108.70 g尿素+555.56 g钙镁磷肥+250 g氯化钾+54.55 g硼砂+8.70 g硫酸锌。  相似文献   

4.
印楝原产于印-巴次大陆及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地区,分布海拔范围一般为1000m以下,最高达1830m。印楝喜光照,幼苗不耐荫蔽;正常生长的年均温不低于20℃,常年极端低温大于0℃,对霜冻敏感;在年均降水量450~1200mm的地方生长最好,能耐受不足130mm的降水和较长的干季;对土壤类型要求不高,但在渗透性和排水性好的土壤中长势好;土壤肥力对印楝的生长比水分的供应更重要;不同地理种源的印楝生长差异很大;杂草对幼树影响很大,除草能促进其生长;印楝的活性成分提取物虽能防治多种病虫害,但仍有60多种害虫及某些病害为害它。  相似文献   

5.
在宁南县金沙江干热河谷进行印楝栽培,试验研究表明:及时补充施肥是确保幼树生长的重要措施。对印楝幼树补充施肥时,应以氮肥和磷肥或氮肥与磷肥、钾肥配合施,能较好地促进印楝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干重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印楝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和印楝素含量,研究了愈伤组织固体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印楝愈伤组织的最适固体培养基为MS NAA 3.0mg/L 6-BA 1.0 mg/L 蔗糖40g/L 琼脂0.7%,以pH值为5.8,培养温度(25±2)℃,光照900Lx培养条件下的印楝素产出率最高,达44.76OD457/皿。  相似文献   

7.
在室温下用间歇式快速搅拌法从印楝种仁中浸提印楝油和印楝素。讨论了料液比以及浸提时间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种仁300g,以750mL石油醚做溶剂,在快速搅拌条件下浸提21min时印楝油得率最高;将300g去油后的印楝种仁以900mL甲醇做溶剂,在快速搅拌下浸提21min时印楝素得率最高。由此得出,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油的最佳条件是:溶剂石油醚、料液比1∶2.5(g∶mL,下同)、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出油率30.4%;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素的最佳条件是:溶剂为甲醇、料液比1∶3、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印楝素A的得率为0.438%,印楝素B的得率为0.142%。  相似文献   

8.
印楝实生苗年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年生印楝实生苗生长动态、苗木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模式以及苗木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印楝苗的年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特征,据此方程可以建立苗高、地径与生长时间的拟合模型,结合二次多项式对苗木连日生长量的动态模拟,可将苗木生长划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其中处于速生阶段苗木的高和地径生长量均超过全年总量的70%,地径处于生长初期阶段的时间短于苗高,但生长量占全年总量之比是苗高的2倍;苗木生物量积累与苗高和地径的相关性极为密切,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全株的69.1%,全株含水量是干质量的1.58倍;在制约苗木生长节律的气象因子中,偏相关分析表明:温度是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9.
干热河谷印楝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生长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印楝树高生长量指标与坡位、土壤含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速效P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坡位、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组合是影响印楝生长的主导因子。缺磷少氮和水分含量低是印楝人工林土壤的共同特点,在选择造林地或制定营林措施时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元谋干热河谷印楝幼林施肥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幼林经22个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幼林的生长有非常明显的增益效果。综合N、P、K肥各水平对幼林生长的反应,N150P150K50是印楝幼林比较优越的施肥配方,该处理的树高和地径分别是对照的1.9倍和2.7倍;施肥处理的肥效指数达到2.86~14.17,树高、胸径生长对P、N肥反应敏感;偏相关分析表明:N、P、K肥与幼林各生长性状之间都存在正相关,但只有N、P肥对幼林生长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施肥对5年生紫薇生长和开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幼龄紫薇地径及冠幅生长影响不显著,对苗高生长有显著影响,施肥后,紫薇营养生长综合指标OD值的从大到小的次序为PK>NPK>NP>CK>NK;不同施肥处理间紫薇花序宽、花枝比、着花数有显著差异,但施肥对花序长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施肥后紫薇开花质量综合指标OD值的从大到小的次序为NP>NPK>CK>NK>PK.总体来看,施肥对紫薇开花特性的影响大干营养生长,P是影响该地幼龄紫薇营养生长及开花质量最主要因素,NP和NPK处理对幼龄紫薇生长及开花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地区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来,中国引进印楝属2个种24个种源。本文概述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的相关研究,分析引种印楝子代的形态特征、物候、生长规律、传花授粉和种子产量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印楝大多数种源在云南省具热带气候特征的干热河谷地区能正常开花结实和生长。开展了引种印楝的区划,提出了优良种源和优良无性系选择的标准,探讨了印楝农药原料林建造的技术措施降低印楝杀虫剂生产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印楝扦插繁殖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激素种类、浓度、扦插基质、插条类型、生根时间和扦插季节对印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云南3~5月印楝扦插成活率较高,其中以3月中下旬扦插效果最好;插条类型以1年生木质化枝最佳,扦插基质以河沙为好;经IBA处理的插穗成活率及生根时间均优于ABT1生根粉和2,4-D,该3种试验激素的最佳处理浓度均为1000mg/L。  相似文献   

14.
印楝的世界地理分布与引种栽培概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印楝在原产地和广泛引种的地区被誉为神奇之树,在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印楝的起源地被认为是印-巴次大陆及和东南亚的干旱地区,约一百年前引种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引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1995年引种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面积正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