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省连续引进一批二棱大麦品种,在各地试种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解这些品种与播种期的相互关系,以便合理利用,全省组织了这次品种播种期试验。试验于1983—84年度在湖南农学院实验农场进行。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选用二棱大麦品种矮早三、76—25,早熟三号为供试材料。第一期11月12日播种,以后每7天播种一期,共播四期。田间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小区面积2厘。试验地前作凉薯,肥力中等。播种前在播种沟内亩施稀猪粪水50担,钙镁磷肥50斤。播幅4寸,幅距4寸,按每亩基本苗15万折算播种量。12月24日第一、二播期亩施尿素10斤,3月6日第三、  相似文献   

2.
供试品种芦竹青。试验地前作为水稻,肥力中等,灌溉条件较好。试验面积一亩,分三个处理,即每亩移栽5000株,10000株、15000株,二次重复,小区面积0.05亩。顺序排列,3月25日播种,5月20日移栽。活蔸后,5月30日浇猪粪尿每亩20担,6月10日施碳酸氢铵10公斤,6月19日开沟埋施过磷酸钙50公斤,益阳产复合肥20公斤,碳酸氢铵25公斤,8月11日破杆,8月20日每亩施入粪尿3担,猪尿水15担,碳酸氢铵15公斤,8月28日浇水抗旱一次,11月1日收三麻。  相似文献   

3.
于都县岭背公社棉技员邹来沅,一九八一年种的五亩“瑞良一号”棉花,共收皮棉1024.6斤,亩产达204.2斤创造了赣南地区棉花亩产的最高纪录。他的经验主要是:宽窄行种植,密度不少于6000株;精细整地,开好主沟,春季注意排渍,秋季及时抗旱;施足底肥,亩施猪栏粪40担,磷肥60斤;讲究播种质量,播前晒种、浸种、磷肥拌种;早管促早发,子叶一展开就间苗,松土,两片真叶就定苗,缺蔸补苗不补籽,早施苗肥,亩施尿素10斤或碳铵15~20  相似文献   

4.
万户乡从1952年推广改良棉以来,几经反复,为打破丘陵红壤不宜植棉的论断作出了答案——五年棉花单产翻一番。 (一) 万户乡地居鄱湖之滨的山岗上,丘陵红壤,易涝易旱。全乡有十个植棉村,21,493个棉农,总耕地面积20,035亩,其中水田6,374亩,旱地13,661亩,其中植棉12,000亩。植棉最多是1972年,已实播棉花13,040亩,总产12,682担,单产97.3斤,比1949年翻了九番,比大跃进前的1957年植棉6,230亩翻了一番,比57年总产皮棉3454担翻了二  相似文献   

5.
遵照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我所工人和技术人员于一九七○年选育出花生新良种“粤油551号”。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实行了专业研究和群 众科学实验相结合,边鉴定,边示范、边繁殖、边推广,使该品种于七四年刚完成区试鉴定,全省就在生产上繁育推广了五千多亩。 “粤油551号”是采用我省已大面积推广的“粤油22号”(“辐狮”ד伏花  相似文献   

6.
寿宁县现有茶园58000亩,其中82%的面积分布于300~800米海拔,常是茶毛虫主要发生地区。据历史记载,一般每隔5~6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猖獗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仅一九七九年发生严重的面积就达11895亩,产量损失近千担。为了防除此虫,寿宁县多年来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得不偿失。1984年7月通过宁德地区召开病毒防治茶毛虫现场会后,在省茶科所植保室的密切配合下,寿宁县为大面积实施病毒防治茶毛虫新技术,于同年9月26日在凤阳乡,将徙手捕捉的300斤茶毛虫五龄幼虫用病毒喷后,放置于官田村茶场的0.7亩茶园里;随后又从10月8日开始  相似文献   

7.
试验于1986年在本所进行。设6月7、12、17日三个播期,亩播12.5公斤,每个播期分7月12、17、22日三个插期,共9个处理。重复三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0.03亩。试验结果如下: 1、生育期:观察结果表明,同一播期,一般是随着插期的推迟,全生育期天数有所延长;但同插期不同播期,随播期的推迟多数处理全生育期延长。秧龄相同的不同播插期全生育期天数变化有随播插期的推迟而延长的趋势。例如6/7播种,7/12、17、22日插秧的  相似文献   

8.
江西原来是个零星产棉的缺棉省。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棉花生产有很大发展。即使因为1954年特大水灾和大跃进后几年中“左”的错误曾经有过两次大的降落,但在“文革”前的十七年中,棉花增产幅度一直居于全国各产棉省的前列。1957年全省棉田即达107万亩,总产量51.6万担。1965年棉田达164万亩,总产量达106万担,比1957年又翻了一番,比1949年增长了三十多倍。棉花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我省纺织工业的发展。但是,十年动乱,我省棉花生产遭受严重挫折,1971年总产曾倒退到42.7万担,单产降至29斤;1978年也只有69.6万担,单产40.6斤,成为南方棉区单产最低的省。其中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属省科委下达的制种高产攻夫课题,在省种子公司的指导下设计实施。旨在摸索不育系包颈度和产量与“九二0”用量的依变关系,为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1986年(单因子)和1984年(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试验结果一致。、现将1986年的资料统计整理如下。 一、设计及经过 试验田选择在曾家坳乡金盆村陈自会的责任田,土质砂壤,肥力中等,前作油菜,制种组合威优64。三期父本分别于 3月 31日、4月8日、4月15日播种。5月11日插1、2期父本, 5月 12插 3期父本。 5月 14日父本开沟深施复合肥10斤/亩,尿素 3斤/亩。 5月3日播母本,5月24日插母本。插前亩施…  相似文献   

10.
据初步考证,花生在我省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从十九世纪开始,花生生产就由自给性生产转为商品性生产,发展很快,到本世纪的前三十年,我省花生栽培进入最兴盛的时期,全省常年播种面积为50余万亩,总产量103万担,平均单产200来斤;播面大的年份达80余万亩,总产123—140万担,平均单产达250—270斤,最高的1914年达到329斤。但1936年后,由于战争频繁和出口量减少,花生生产日趋衰退,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大大减少。1947年,全省花生播种面积仅37.7万亩,总产79.2万担。  相似文献   

11.
今年,省下达棉花生产计划,面积六万亩,亩产皮棉六十六点七斤,总产皮棉四万担,其中收购任务三万四千担。据摸底调查,全区实种棉花五万九千亩,收获面积五万三千亩,亩产皮棉八十五斤,总产皮棉四万五千担,交售四万二千担,亩产超历史(六五年五十五斤),总产、收购超计划。植棉史上,第一次有了亩产过百斤的县,一百六十五斤的公社。亩产过二百斤的大队,二百五十斤的生产队,三百斤的户大批涌现。结束了“亩产皮棉八十斤不敢讲,百斤不敢想”的低产历史,开拓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建德县农业局与莲花公社胜利大队协作,于1979年开始进行了“适度嫩采”,提高茶叶品质的尝试。1979年胜利茶场的基础是133亩投产茶园,亩产干茶178斤,总产干茶237担。当时采茶“大呼隆”,采的是“齐大茶”。以春茶为例,常年总是要等到“谷雨”后三、五天开园,“五一节”前后旺采,“立夏”前一、二天已基本结束,整个春茶采期只有  相似文献   

13.
松溪县城关镇西门大队共有茶山315亩,其中可采茶园188亩。78年产干毛茶352担,平均亩产195斤;79年产干毛茶398担,平均每亩221斤;80年产干毛茶462担,平均每亩产246斤。亩产每年以12%递增。其中下馒头垅26亩福鼎大白茶,平均亩产干毛茶314斤。最高的一片试验园,面积3.45亩。80年收鲜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目的:探索麦后直播棉花的生育动态、产量结构以及皮棉亩产过百斤的栽培技术措施,为棉田耕作改制和实现机械化积累经验。二、试验实施过程:1、试验地面积0.67亩,粘性红壤土,肥力中下,前作小麦万年2号,供试棉种为“479”。2、耕作管理:5月31日割小麦,当天下午用牛翻地。6月1日大雨,2日下午按设计要求整地作畦,突击播种。亩播种量15斤。畦宽(包沟)6尺,播四行棉花,宽行2尺,窄行1尺,平均行距1.5尺,株距0.4尺,计划密度一万株/亩,实际密度7,684株/亩。整地时亩用麻枯100斤开5寸深沟施于  相似文献   

15.
1984年,我省棉花生产获得了单产过百斤、总产超历史的丰收,跨入了全国百斤皮棉省的行列,结束了我省棉花亩产长期徘徊在六七十斤上下的局面,有力地回答了我省不宜种棉的错误论调。据统计,全省实播棉田121.66万亩,总产皮棉138.28万担,单产为114斤,比1983年亩产77斤增长48.1%,和历史最高年1982年相比,播种面积减少了29.77万亩,而总产却增加7.04万担,单产增长31.0%,总产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69.5万担翻了一番,单产增长1.2倍,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平。今年棉花生产大丰收,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85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广东省台山县召开了《南方片花生品种区试及广东省花生“粤油92”中试总结会》。广西、福建、江西、云南、广东等省(区)24个单位3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派员到会指导。 会议交流、总结了三年花生品种区试的情况和花生育种的经验,并参观了台山县三合区、冲篓区示范、繁殖“粤油92”的现场。 与会代表认为,三年来,多数区试点能按照《全国花生品种区域试验方案》认真进行试  相似文献   

17.
我场自一九五八年办场以来,充分发挥山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橡胶生产.现有水田面积480亩,茶叶563亩,橡胶10331亩.1981年虽然遭受了“七·二四”“九·二二”台风、洪水袭击和白粉病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但仍然取得了丰收.粮食总产达2604担,茶叶160担,干胶片103.85吨,总产值124万元,净盈利五万元.  相似文献   

18.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国内外茶区茶苗的毁灭性病害。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印度、中非等国及我国的台湾、浙江、广西、广东、四川等省都有发生。1975年华南农学院和广东海南岭头茶场茶科所曾对海南五个茶场的100多亩苗圃进行调查,发病面积达到98%,其中死苗率达80~90%的苗圃约占20%。1976年广东省罗定县金鸡公社播种茶籽150担,本可供3000亩地的茶苗,但由于此病的侵染,只够种50亩。同年白马岭茶场播种茶籽30担,茶苗全部因发病死亡。而目前在防治方面尚未有一种方法或药物能彻底消灭苗床上的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19.
我们紧紧捕捉住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给棉花造成的惨重损失这一契机,根据受涝时间和受涝程度,于灾后7月18日在同一块田间选择光秆无绿叶、单株主茎1片绿叶、2片绿叶、3片绿叶、4片绿叶、5片绿叶的植株挂牌。灾后分别于7月18日、7月22日根外喷施1%尿素液加“883”3~5毫升,7月19日施碳铵375公斤/公顷(25公斤/亩),7月26日施尿素94公斤/公顷(6.3公斤/亩)。每5~7天调查1次,观察涝灾棉灾后主茎不同绿叶数棉株的生育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 世界油菜生产近几十年来发展很快,1980年与1960年相比,面积扩大近一倍,单产提高三分之一以上,总产增长近一倍。1980年世界油菜总面积为17532万亩,亩产120.7斤,总产21148万担,1982年为19759.5万亩,146.5斤,28944万担。中国1980年分别为5629.5万亩,84.8斤,4774万担。1981年我国油菜亩产143斤,第一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38.3斤),总产8129.8万担,第一次超过加拿大(4966万担)。1982年我国油菜面积为6182.5万亩,亩产183斤,总产11312.8万担,分别比1949年增长1.72倍,1.82倍和6.7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