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蕴奇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1):133-134,156
阐述了在我国建设“农业数字化期刊群”的必要性和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克之 《河南农业》2005,(11):36-37
顾名思义,农业期刊就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报道对象,着重宣传党的有关“三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传播致富信息,重点推广和普及农业实用技术,宣传农村新人新事的期刊。在当今全党工作重心向“三农”倾斜、全社会都在关注“三农”问题的情况下,农业期刊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再加上前年自上而下的报刊整顿,取缔了一些质量低下、内容不健康、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报刊,为农业期刊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有了机遇并不意味着农业期刊就可以高枕无忧。在农业期刊逐渐推向市场,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农业期刊如何生存发…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最基本的问题,农业期刊作为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者和承栽者,在现阶段要重新审视自身在为“三农”服务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农业期刊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以合理策划选题实现动态的、阶段性的办刊目标,通过建立过刊赠送制度和“农业数字化期刊群”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覆盖的最大化和农业期刊的免费浏览.同时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名刊工程实施后的基本情况。目前农业高校社科学报还没有一种期刊达到或接近“名刊工程”入选要求,“全、散、小、弱”是农业高校社科学报的真实写照。农业高校社科学报应借鉴入选名刊工程学报的发展之路,进行改革创新,以农为基调,作好学术定位,办出特色;根据学术定位成立学术编委会;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才能在众多文科期刊中求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普期刊一般面向农业领域的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浓村技术员、农民等群体。农业科普期刊的定位是服务农业、浓村和农民,长期“务农”的思想使农业科普期刊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定性模式。虽然提出了“开门办刊”,还不足以吸纳农村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新现象,很难满足农民发家致富的新需求,新愿望。使得国内的农业科普期刊一直没有摆脱媒体中的弱势地位,期刊发行量和经营创收一直徘徊不前。当我们向农民灌输科普意识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自身办刊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农村对科技、市场和信息的渴望和需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农业科普期刊办刊理念的分析与思考,明确指出农业科普期刊传统的办刊理念已无法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并提出农业科普期刊应将培养农民科学素质置于优先目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的基本状况,对《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期刊概览2014》上所列的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的类别、年份、地区、主办单位、联合办刊和刊期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13类189种核心期刊中综合性农业类期刊占比最高,占12.17%,1980年-1989年期间创办的农业核心期刊最多,占41.80%.189种核心期刊中,有63种核心期刊主办单位位于北京市,主办单位是研究院所、各类学会和高等学校的核心期刊最多,另外,50.26%的农业核心期刊是双月刊,35.98%是月刊.  相似文献   

8.
对1992--2006年我国农业期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5年总文献量622篇,年度分布呈波浪式增长趋势。研究内容以“综述与评论”和“分析与评价”为重点,构成比分别为26.84%和26.69%。载文期刊162种,以《农业图书情报学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为主要载体,3种期刊载文量270篇,构成比43.41%。研究主体是期刊编辑部人员,核心作者发文量最多的为6篇,仅有3人。研究文献的独著率、合作率和合作度分别为54.80%、45、20%和1.90。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国农业期刊方阵”的基础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我国农业期刊发展基础与现状的初步分析 ,提出了建设“中国农业期刊方阵”的对策 :进一步加强治理整顿和优化期刊结构 ;提高期刊整体质量水平 ;重视期刊基金设立 ,加大择优支持力度 ;组建农业期刊集团 ;制定有利于期刊发展的对策 ;加快期刊国际化步伐 ;加强引进人才和人才培养 ,以及加快期刊编辑出版现代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广东农业科学》2006,(10):103-103
本刊讯 由中国农学会和中国期刊协会农业期刊分会组织的“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评选活动结果已于2006年9月揭晓,经过专家评委会评审,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广东农业科学》荣获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技术类一等奖,本刊常务副主编骆浩文同志、编辑部主任杨贤智同志荣获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主编金犁奖。  相似文献   

11.
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装备水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晓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79-6481
从理论角度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装备水平"2个概念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农业机械水平和农业装备水平分别是作物层面和地域层面"人—机"关系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李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93-19794,19797
在介绍"柠檬市场"理论的内涵以及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现象基础上,剖析了农产品"柠檬市场"中的消费者行为特征:一是农产品消费者在市场谈判过程中心理契约形成的非平等性;二是农产品"柠檬市场"中购买决策规则趋向简单化;三是在农产品"柠檬市场"中,消费者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剖析了农产品市场"柠檬困境"对消费者影响的经济学含义,从农产品信息收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农产品信息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个方面分析了产生影响的成因。为了解决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与建议:一是构建优质农产品信息产生的体制、机制;二是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产品经营模式,促进市场功能优化;三是拓宽农产品信息传播渠道,建立高效反馈通路;四是转变农产品消费者传统消费思维方式,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健康、有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绿色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效应”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绿色农产品的经验型特征及消费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基础上,分析了绿色农产品市场中“柠檬效应”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并指出:营造具有“正信号”显示的制度环境,是消除“柠檬市场”.构建绿色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三品一标"农产品是目前我国经过认证并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的农产品类型。对梁子湖区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条件、发展环境、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存在的发展瓶颈和问题,从推进规模化和标准化、加强生产环境管理、加强宣传力度、健全全方位的"三品一标"农产品服务体系4个方面,提出梁子湖区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梁子湖区"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姜松  曹峥林  王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78-10680
基于重庆市农业"四项补贴"的经验数据,构建panel data模型分析农业"四项补贴"对粮食产量的总体效应及"四项补贴"各分项对粮食产量的结构效应,基于F检验和Hausman检验识别模型具体形式,运用GLS或FGLS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农业"四项补贴"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农业"四项补贴"对粮食产量的结构效应存在差异,农资综合补贴对粮食产量的效应最强,良种推广补贴次之,农机购置补贴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各级政府应继续强化农业"四项补贴"支持力度,并不断优化其结构,促进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16.
潍坊市是农业大市,摸清全市农业碳排放情况,挖掘农业碳汇潜力,对潍坊市推进农业“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潍坊市农业生产资料、畜禽养殖、土壤呼吸等农业领域碳排放量及农业碳吸收量进行计算,分析探究影响潍坊市农业碳排放和碳吸收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推广减少碳排放技术及措施、推广增加农业碳汇技术及措施、建立农业减排增汇保障机制等三方面推进措施,确保潍坊市农业“双碳”目标如期实现,以期对全市农业低碳发展发挥理论先行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析"农友"网站发展策略切实有效服务"三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友”网站现状,分析农业网站的发展趋势,提出从加强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及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方面发展“农友”网站,同时加大资金来源渠道,增强网站总体实力,以切实有效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8.
王祯<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全局性的农书,在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文献学角度,对关于<农书>的著作和论文进行了归类;同时也从数字化方面,把包含<农书>的数字化成果列举出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所引起的"基因污染"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断增殖和扩散的污染,其污染传统作物,可能增加害虫抗性和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通过分析"基因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风险,在剖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探析我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关于"基因污染"防治在法律规制层面上存在的缺乏可操作性、强制性和时代性等问题;相应地提出了健全我国"基因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制构想。  相似文献   

20.
就安徽省明光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展开研究,从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基础建设、试点示范、宣传工作、技术合作、协同长期机制方面介绍了明光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总结出具体的经验模式,指出其通过应用新农具,实现新融合,建设新阵地,农机、农艺、农信、农经融合发展,探索了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到田模式,加速推广了绿色增效模式集成技术,推动了农村三大产业的融合,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最后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实践中存在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智慧农业瓶颈问题、农业电子商务瓶颈问题、信息化进村入户问题、信息法制与安全隐患问题,提出相关应对办法,以期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