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索全膜玉米不同时期覆膜对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选择4种不同覆膜时期,在玉米关键生育期测定0~100 cm土层含水量,研究生育期耗水、生育期降水、年降水的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冬季土壤封冻到春季土壤解冻采取秋覆膜可减少27.6%的土壤水分损耗;土壤解冻到玉米播种采取顶凌覆膜的可减少16.0%的土壤水分损耗.全膜秋覆膜较顶凌覆膜生产能力提高9.27%、生育期降雨生产效率提高0.16kg/mm,顶凌覆膜较播前覆膜生产能力提高7.44%、生育期降雨生产效率提高0.13 kg/mm.  相似文献   

2.
西吉县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的强力实施,尤其是以秋覆膜的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地膜覆盖技术的大力应用,西吉县马铃薯种植区域进一步扩大。根据本县农业生产和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要求,总结提出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4-2006年连续3 a在榆中县进行了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既有效地提高了耕层土壤含水量,使马铃薯出苗早、壮、全,生长发育良好,也改善了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增产效果明显,较常规覆膜栽培、露地栽培分别增产29.36%、65.03%。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卫市兴仁镇是典型的早作雨养农业区。全镇总耕地面积2.2万公顷,平均年降水量只有280mm左右,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却是年降水量的4~7倍,是宁夏干旱发生危害最频繁、最严重和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之一。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解决春旱严重、春播无法下种的问题,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大力推行了以覆膜保墒集雨技术为主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一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2008年在会宁县四方吴乡三房吴村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需水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育期需水264mm左右,造成干旱的原因不是降水总量不足,而是降水与玉米生长发育期需水不吻合,尤其是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需水进入高峰期,此期需降水补充,如无有效降水,应采用集雨补灌等主动抗旱措施。  相似文献   

6.
旱作雨养区,长期进行播期半膜覆盖种植,仍然解决不了水分亏欠的矛盾,为此,在降雨量400.00 mm左右的原州区开城镇深沟村,以马铃薯晋薯七号为栽培作物,进行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研究,分别测定0.00~20.00 cm土层地温和0.00~100.00 cm土壤含水量,以探索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旱地玉米全地面覆膜双垄沟集雨沟播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全地面覆膜双垄沟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连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对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全地面覆膜双垄沟玉米可增产1468.0kd/hm^2产量,增幅为14.68%,全地面覆膜双垄沟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率为43.6kg/mm;半覆膜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年为37,9kg/mm;一膜两用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率为34.2kg/mm。  相似文献   

8.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增产幅度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极其显著地高于半膜双垄沟播技术、半膜双垄沟播明显高于半膜平铺穴播,不同覆膜时间增产幅度以秋季覆膜处理最高、顶凌覆膜次之、播前覆膜最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幅度明显表现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三个旱作区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穴播(下同)增产率分别为48.1%、39.6%和34.3%,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40.6%、35.0%和31.7%,播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35.0%、30.3%和28.0%;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量则表现为:半湿润偏早区明显高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又明显高于半干旱偏旱区,特别是年降雨600mm的旱作区秋季、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产量分别达到12375.0kg/hm~2、12192.0kg/hm~2,达到了旱作玉米超高产.  相似文献   

9.
不同膜色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地温及水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膜色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水分生产效率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提高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温度。0~200 cm土壤含水量全膜覆盖明显高于半膜平覆和露地,0~100 cm土壤含水量全膜覆盖高于半膜覆盖1.66%~2.42%、高于露地0.78%~3.50%;覆膜后耕层土壤温度均高于露地。覆膜能提高马铃薯鲜薯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早春白色地膜半膜平覆处理马铃薯鲜薯产量31 657.23 kg/hm 2,增产62.7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9.51%,为最佳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10.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水分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水分高效利用机理。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秋季全膜双垄、顶凌全膜双垄和播前全膜双垄0-20cm土壤含水量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分别提高5.5-5.8%、4.5-4.7%和0-3.2%,1m土壤贮水量较播前半膜平铺分别增加48.4-51.7mm、36.4-38.8mm和0-25.6mm,正是由于秋季全膜双垄和顶凌全膜双垄前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玉米4-5月份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6.8%、平均达到70.2%,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7.25kg/mm·hm2、平均达到32.10kg/mm·hm2,在旱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平均增产率为42.6%、平均增产量为2699.6kg/hm2。其中,秋季全膜双垄、顶凌全膜双垄和播前全膜双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8.2%、45.0%、34.5%,平均增产量分别为3057.8kg/hm2、2852.9kg/hm2、2187.9kg/hm2。  相似文献   

11.
在半干旱偏旱区,采用秋季全膜双垄沟播集水栽培,能提高无效降水的有效性,是缓解自然降水不足,提高稀植作物产量,解决旱作农田提高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垄沟覆膜集雨对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以马铃薯为供试作物,研究了垄沟覆膜集雨对水分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条件下,垄沟覆膜集雨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土垄集雨和裸地平作提高126.8%和277.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7.4%和252.1%,氮肥利用率提高8.82和16.47个百分点;在不施肥条件下,垄沟覆膜集雨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土垄集雨和裸地平作提高153.2%和195.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8.5%和184.3%。  相似文献   

13.
循化县为推广和种植全膜马铃薯,加大宣传,精心组织,落实地块,涉农部门农科人员进村入户,在田间地头对马铃薯种植户进行全膜马铃薯栽培实用技术培训,并做好地块选择、土地平整、土壤处理、起垄覆膜、种子下播等关键环节现场技术跟踪服务工作,使种植区群众掌握了种植全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甘谷县山旱地区推广种植的丰产性高、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强的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品比试验.结果表明:LE111品种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5.
宁南旱区马铃薯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对马铃薯起垄覆膜微集流膜际、起垄未覆膜垄侧和双行靠3种种植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起垄覆膜微集流膜际种植技术有较好的集水、保墒作用。增产显著,与双行靠种植相比增产22.67%~54.0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3.67%。  相似文献   

16.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注灌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榆中县试验观察了不同注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注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商品性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80%NW(N 120.0 kg/hm2、P2O590.0 kg/hm2、K2O 60.0 kg/hm2,初花期和盛花期各注水30 m3/hm2)处理下马铃薯块茎折合产量最高,为36 285 kg/hm2,马铃薯期初花期-盛花期0~60 cm土层含水量各处理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高,2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且相互间无明显差异。在水分不成为限制因素的条件下注水对水分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宁南山区全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以晋薯7号脱毒种薯为供试材料,研究种植密度3.75万~7.50万株/hm2下的产量,以7 500株/hm2为1个处理梯度。结果表明:密度在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0 366.7 kg/hm2,较密度3.75万株/hm2增产30.1%,增产效果显著。因此在高产栽培管理水平条件下,最佳种植密度增加到6.00万株/hm2,对于提高马铃薯单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通过按带幅起大小垄,实施全地面覆盖,集保墒、集雨、增温、增产为一体的一项适宜于我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种植技术。其主要优点是:①通过在大小垄上全部覆盖地膜,充分收集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将春季5毫米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集雨沟,有效解决了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从而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  相似文献   

19.
甘肃发展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主要模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阐述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本技术原理与优势,分析了当前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应用模式的不足;并根据甘肃旱作农业不同的生态区域类型,提出了发展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适宜种植模式和覆膜模式,以期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通过按带幅起大小垄,实施全地面覆盖,集保墒、集雨、增温、增产为一体的一项适宜于北部干旱半干旱区的抗旱种植技术,其主要优点是:通过在大小垄上全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将春季5mm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集雨沟,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保证马铃薯生育期内的水分供应:早期能够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具有明的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