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桂芬  黃玉溢  刘斌  熊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93-15294
[目的]研究广西柑橘主产区耕层土壤、叶片和侧根中的钙含量现状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钙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不同树龄的土壤、叶片和侧根样品,分析钙元素含量状况,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柑橘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范围为162~7 550 mg/kg,平均1 343 mg/kg,叶片钙含量范围为1.35%~5.29%,平均3.15%,侧根钙含量范围为0.45%~2.67%,平均1.28%;柑橘侧根钙含量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二者呈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果园耕作层土壤交换性钙、柑橘叶片钙含量与树龄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与土壤pH的相关性在0.01水平显著;柑橘园耕作层土壤交换性钙、柑橘叶片及侧根钙的含量之间存在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柑橘园土壤、叶片和侧根中的钙含量差异较大,大部分的土壤和叶片样品钙含量低于临界值。在柑橘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合理施用钙肥。  相似文献   

2.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茶园茶树及对应土壤样品中铜的含量,研究茶树各部位及土壤中铜的分布特征,以富集系数(BAF)为指标对茶树吸收累积铜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茶树新梢与树体铜含量分别为(10.65±0.68)mg/kg和13.85 mg/kg;茶园土壤全铜和有效态铜含量分别为17.09~89.33 mg/kg和2.72~12.28 mg/kg;树体各部位铜含量和分布率为侧根>叶片>主根>生产枝>骨干枝,其中根系及叶片吸收累积铜占树体的49.87%和22.28%;不同茶园茶树的各部位铜含量、铜分布率及富集系数等均差异明显;不同茶园的土壤全铜和有效态铜含量及铜利用率(PBC)均差异明显;茶树体、叶片、主根、侧根铜含量与土壤铜含量之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南丰和衢州柑橘产区土壤及叶片硼含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丰县126个柑橘园和衢州市51个柑橘园的土壤及叶片中的硼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南丰县和衢州市的柑橘园土壤整体上缺硼严重,南丰县柑橘园土壤中硼含量的平均值仅为0.20 mg/kg,缺硼的比例高达98.4%;衢州市柑橘园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平均值为0.24mg/kg,缺硼比例达96.1%。南丰县和衢州市柑橘园叶片硼缺乏并不明显,南丰县柑橘园叶片仅有12.70%表现出硼缺乏状态,其中,桑田镇柑橘园叶片硼含量平均值最低(77.41mg/kg),有20.00%的柑橘园叶片处在硼低量状态;衢州市柑橘园叶片缺硼较南丰县严重,有41.18%的柑橘园叶片处在低硼水平,叶片硼含量最低的是柯城区(20.67 mg/kg),缺硼比例达54.84%,其余近半数的柑橘园叶片硼含量处于适量和高量的水平。南丰县和衢州市大部分乡镇的柑橘园中土壤有效硼含量的高低与柑橘叶片硼含量的高低并无显著相关性,仅桑田镇、常山县、柯城区表现出负相关性。因此,应根据柑橘园土壤和树体硼营养状况,科学施用硼肥,宜采用土施结合叶面喷施的硼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柑橘园土壤—叶片—果实系统磷素养分迁移转化规律,在湖南省柑橘主产区的32个柑橘园采集了土壤、叶片与果实样品,研究了柑橘园土壤无机磷形态组成,叶片与果实磷素养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柑橘园土壤pH值平均为4.33;土壤无机磷组分以Al-P和Fe-P为主,分别为205.6和213.3 mg/kg;叶片和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2.69和1.80 g/kg;叶片与果实全磷含量与土壤Al-P和Fe-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沙糖桔(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Shatangju)示范园表层土壤和沙糖桔植株叶片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示范园土壤pH值为3.98~5.32,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3 g/kg,低于最适值;有效氮(N)、磷(P)平均含量分别为86.88和19.20 mg/kg,与正常值比较处于适宜水平;有效钾(K)平均含量为63.55 mg/kg,表现为缺乏;中量与微量元素中有效硼(B)、镁(Mg)、钙(Ca)、锌(Zn)含量呈不同程度的缺乏;有效铜(Cu)、锰(Mn)含量适宜,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科学》2020,(4):141-145
采集云南省河口县4个地区香蕉枯萎病发病蕉园的健康和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共24份,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研究同一发病蕉园中健康与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防治香蕉枯萎病从农艺措施角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同一发病蕉园中健康植株根系附近土壤pH高于感病植株,二者之间的差值为0.17~1.77;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碱解氮含量高于健康植株,二者之间的差值为20.25~99.91 mg/kg;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健康植株,二者之间的差值为1.16~253.87 mg/kg;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健康植株土壤,二者之间的差值为92.71~299.03 mg/kg。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健康植株,是健康植株的1.17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浏阳大围山土壤铜锌含量的剖面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浏阳大围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5种类型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按土壤发生学划分土壤层次采集剖面土样,分析测定了土壤中铜、锌总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研究山地土壤及剖面层次中铜、锌含量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围山山地土壤中,全铜平均含量为34.5 mg/kg,其中A层29.2 mg/kg,各剖面层次间全铜含量变化较小,分布相对均匀;而全锌平均含量为104.4 mg/kg,其中A层土壤97.2 mg/kg,小于B层或AB层全锌的含量。A层土壤中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分别为1.85 mg/kg和4.82 mg/kg,多数土壤有效铜低于临界值(2.0 mg/kg),而有效锌高于临界值(1.5 mg/kg)。有效铜含量随剖面变化出现表聚或淀积特征,而有效锌含量大多以A层大于AB层或B层。土壤有效铜、锌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正相关。总体来看,浏阳大围山多数山地土壤锌较丰富,而铜较缺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柑橘对磷养分的吸收利用特性,为柑橘园土壤养分的诊断及施磷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枳砧纽荷尔脐橙幼树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其磷酸酶活性和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25 mg/kg 7个供磷水平处理中,纽荷尔脐橙幼树根系、叶片及土壤中的APase活性和根系的SAPase活性与供磷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在5 mg/kg供磷水平下,根系、叶片及土壤中的APase活性和根系的SAPase活性最大,整株幼树、地上部和根系对磷素的利用效率最高,但叶片表现出缺磷症状;在25 mg/kg供磷水平下,整株幼树、地上部、根系的生物量及磷素的吸收效率最高,植株生长良好,但磷素的利用效率低于供磷水平为5 mg/kg的处理;土壤的供磷水平超过65 mg/kg时,纽荷尔脐橙幼树的生长受到抑制,叶片扭曲、黄化、变小,根系、叶片及土壤的APase和根系SAPase的活性明显降低,磷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明显减弱。因此,25~45 mg/kg的供磷水平对纽荷尔脐橙幼树的生长和磷素的吸收利用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研究河北省赤霞珠葡萄土壤养分和叶片营养元素丰缺状况,并对土壤和叶片相应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指导河北省赤霞珠葡萄主产区果园管理和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河北省昌黎县葡萄主产区共选择57个果园分为高产组和低产组,采集0~30 cm土壤和叶片样品进行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赤霞珠果园中各土层有机质平均含量均小于10.0 g/kg,处于缺乏水平;硝态氮0~60 cm土层平均含量均大于9.0 mg/kg,处于丰富水平;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处于适量水平;速效钾各土层土壤平均含量均大于200 mg/kg,处于丰富水平;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铜各土层平均含量均处于适量以上水平;有效锰0~6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量均大于15.0 mg/kg,处于适量以上水平.高产园叶片中N、K、Ca、Mn、Cu、Zn平均含量为26.7 g/kg、16.9 g/kg、29.5 g/kg、97.5 mg/kg、22.9 mg/kg、141.4 mg/kg,均大于低产组;P、Fe、B元素平均含量为4.1 g/kg、57.8 mg/kg、39.6 mg/kg,均小于低产组.DRIS诊断结果确定叶片对Zn、B、Fe、Mn、P、Ca、Cu、Mg需求强度依次降低,N、K过剩.说明葡萄园应增施有机肥和钙肥,控制氮肥、钾肥用量,适量施用磷肥,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云南省陆良县植烟土壤及烟叶中铜、锌、铁、锰、硼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参照土壤微量元素丰缺标准,陆良县植烟区土壤有效铁含量(76.78 mg/kg)、有效锰含量(36.80 mg/kg)极高,有效铜含量(1.59 mg/kg)、有效锌含量(2.13 mg/kg)较高,有效硼含量(0.54 mg/kg)适中;烟叶中各微量元素含量都较为丰富,烟叶铜含量为0.12~62.99 mg/kg,与土壤有效铜含量相关性不显著(r=0.056),受海拔高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烟叶锌含量为12.62~162.26 mg/kg,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呈极显著相关(r=0.084),受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及土壤pH值的影响较大;烟叶铁含量为71.40~1 861.64 mg/kg,与土壤有效铁含量相关性不显著(r=?0.081),受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烟叶锰含量为13.73~1 020.22 mg/kg,与土壤有效锰含量呈极显著相关(r=0.258),受土壤有效态锰含量、海拔高度、土壤pH值的影响较大;烟叶硼含量为0.58~75.17 mg/kg,与土壤有效硼含量相关性不显著(r=?0.047),受海拔高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恩施茶园土壤中氟的赋存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世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28-2329
采用连续浸提分析法,研究了恩施地区5种茶园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恩施茶园土壤含氟量普遍较高,5种土壤中总氟含量所测值变幅为486.9~1 124.3 mg/kg,平均含氟量为785.4mg/kg.各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按量的大小表现为残余态>可交换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结合态.恩施茶树体内含氟量普遍较高,5种茶叶含氟量所测值变幅为499.94~1 095.43 mg/kg,平均含氟量为698.49mg/kg.茶树体内各部位含氟量大小表现为叶>花蕾>根>茎.土壤中水溶态氟生物有效性最高,交换态氟也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总氟、有机态氟、铁锰结合态氟及残余态氟对茶树体内含氟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4种园林植物对土壤重金属Mn的吸收及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宜Mn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及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种类,利用土培法研究了棕竹、宛田红花油茶、红背桂和地瓜榕4种园林植物对土壤Mn的吸收及修复能力。结果表明:500~1500mg/kgMn处理45d后,棕竹未出现中毒症状,宛田红花油茶、红背桂和地瓜榕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随着Mn处理浓度增大,棕竹根、叶Mn含量呈增高趋势,但地上部与地下部Mn含量比值及Mn迁移率略有下降;500mg/kgMn处理下,宛田红花油茶叶片Mn含量分别是其根、茎Mn含量的2.78、3.68倍,而红背桂根系Mn含量是其地上部Mn含量的2.56倍,但该浓度下红背桂地上部与地下部Mn含量比值及Mn迁移率均较低。可见,棕竹可作为废矿区生态恢复及污染土壤修复备选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长株潭地区5种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即河沙泥、红黄泥、黄泥田、麻沙泥和紫泥田为研究对象,按土壤系统分类原则挖掘典型剖面24个及剖面土样137个,分析测定了土壤全量和有效态铜、锌、镍含量以及土壤pH值、颗粒分级组成、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研究水稻土铜、锌、镍元素的剖面分布特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剖面各层土壤全铜、全锌含量平均值随剖面加深逐渐降低,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全铜含量分别为26.82、21.54、18.54 mg/kg,全锌含量分别为75.84、66.00、63.19 mg/kg,全镍含量分别为18.40、17.50、18.23 mg/kg;土壤铜、锌、镍有效态含量平均值随剖面加深均逐渐降低,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有效铜含量分别为4.04、2.99、1.29 mg/kg,有效锌含量分别为4.77、2.76、1.14 mg/kg,有效镍含量分别为0.54、0.44、0.23mg/kg;黄泥田的全量和有效态铜、锌、镍含量均较高,麻沙泥的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决定土壤有效态铜、锌、镍含量的主要因子,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是决定土壤全铜、全镍含量的主要因子,全锌含量与土壤pH值、颗粒分级组成、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总体上,长株潭地区水稻土0~25 cm土体以及部分剖面土壤全层有效态铜和锌含量高于临界值(铜1.5 mg/kg、锌0.5 mg/kg),呈盈余状态,可满足浅根或中根作物对铜、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近郊蔬菜保护地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沈阳市近郊采集了336个蔬菜保护地耕层土样,通过室内化验分析查明了保护地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含量状况.调查区土壤有效性锰、铁、铜、锌、硼、硅的含量变幅较大,其中,尤以有效铜的变化幅度最大,平均含量为5.81 mg/kg,最低含量为0.02 mg/kg,最高达24.59 mg/kg,两者相差1200多倍.有效锌的变化幅度为0.02~7.83 mg/kg,平均4.89 mg/kg.有效铁和有效锰的含量分别为15.49~140.24 mg/kg,4.77~83.66 mg/kg,平均为83.09 mg/kg和13.93 mg/kg.有效硼的变化幅度为0.12~0.86 mg/kg,平均0.39 mg/kg.有效硅的变化幅度为152~964 mg/kg,平均443.08 mg/kg.土壤微量元素变化幅度大与土壤类型、棚龄和施肥水平有直接关系.碳酸盐土壤上的保护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普遍偏低,其他土壤的相差不大.随着保护地棚龄的增加,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略有提高,变幅缩小.按大田土壤的微量元素丰缺指标,本区的有效铁丰富的占100%;有效锰丰富的占67.86%,缺乏的占32.14%;有效铜丰富的占100%;有效锌丰富的占98.8%,缺乏的占1.2%;有效硼丰富的占23.81%,缺乏的占76.19%;有效硅丰富的占100%.  相似文献   

15.
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具有代表性的194个植烟土样的全钼含量、p H值和89个烟叶样本的钼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黔东南州植烟土壤全钼含量平均为2.32 mg/kg,烟叶钼含量平均为0.53 mg/kg,土壤全钼含量较为丰富,烟叶钼含量较为缺乏;土壤全钼量与烟叶钼含量呈正相关性,土壤p H与烟叶钼含量呈负相关性,但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针对黔东南州植烟土壤及烟叶钼含量低的区域,尚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江苏典型茶园的茶叶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江苏省各地代表性茶园的老叶、嫩叶氟含量及相应土壤pH、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等理化性质和土壤水溶性氟含量。结果表明:茶叶老叶、嫩叶氟含量分别为229.00~1019.08mg/kg、12.02~102.55mg/kg;不同茶园及不同叶龄茶叶氟含量均有较大差异;茶叶氟含量随着叶龄的增长而增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不明显,老叶氟含量与土壤水溶性氟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pH和粘粒含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但与阳离子交换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福建省12个县(市、区)的3种蔬菜(上海青、豇豆和包菜)和相应土壤的汞含量状况,研究大田条件下上海青、豇豆和包菜对土壤汞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调查区菜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汞污染,有29.1%的土壤总汞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指标。调查区蔬菜汞含量范围为0.02~5.21μg/kg,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蔬菜汞的限量指标。调查区土壤有效汞含量与土壤总汞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土壤汞有效度平均值为9.98%,表明汞在土壤不容易转化、被作物吸收。上海青、豇豆、包菜汞含量与土壤有效汞含量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且线性关系优于各蔬菜汞含量与土壤总汞含量的关系。依据拟合的回归方程推算出土壤有效汞的安全临界值分别为上海青0.31 mg/kg、豇豆0.65 mg/kg、包菜1.29 mg/kg。依据土壤总汞含量与有效汞含量的拟合回归方程推算出相应的土壤总汞安全临界值分别为:上海青9.85 mg/kg、豇豆21.18 mg/kg、包菜42.52 mg/kg,均远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苹果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豫西地区22个苹果园红富士苹果叶片N、P、K含量和果实硬度、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进行了分析。[结果]叶片N、P、K含量分别为(21.52±3.30)(、2.37±0.41)(、9.72±1.68)g/kg,Fe、Mn、Cu、Zn含量分别为(99.06±17.32)(、32.22±6.53)(、3.38±0.53)(、26.51±5.58)mg/kg;果实硬度、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分别为(11.13±0.98)kg/cm2(、113.7±8.2)g/kg(、2.35±0.20)g/kg(、48.81±4.98)。叶片养分含量与果实品质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K含量分别与硬度、总糖含量和糖/酸呈显著正相关,Fe含量与硬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果实硬度和糖/酸影响最大的是叶片K和Fe的含量,其他元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沙田柚果园土壤铜素的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沙田柚主产区果园21个0-30cm表层土壤样品和12个土壤剖面的36个土壤样品进行了有效铜及全铜含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沙田柚果园的表层土壤有效铜含量范围是0.18~23.93m g/kg,平均值为3.33m g/kg,高过广西耕地土壤有效铜的平均含量及柑桔园土壤有效铜的适量范围;土壤全铜含量在5.71~71.35m g/kg之间,平均值为29.36m g/kg;果园表层土壤有效铜含量主要受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影响;在土壤剖面中,土壤有效铜及全铜含量随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