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180 g/hm2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显著,且与其他各处理相对防效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进行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水稻本田恶性稻飞虱药效研究,结果表明: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1 d的防效可达95%以上,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对其他有益生物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建议在稻飞虱2~3龄若虫盛期用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135 g/hm2对水675 kg/hm2喷雾。  相似文献   

3.
刘庆友  姚骏  李金叶  代诗武 《农技服务》2011,28(8):1165+1173-1165,1173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WG防治小麦蚜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以及与江苏安邦的25%吡蚜酮WP相比的优势。结果表明: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WG防治小麦田蚜虫速效性强,持效期长,对小麦安全,可在今后的防治中推广使用,建议用量以135 g/hm2为宜,防治适期为蚜虫盛发初期。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防治稻飞虱的新型药剂及掌握其适宜施用量,以常规药剂25%吡蚜酮WP、60%烯啶虫胺SG为对照药剂,开展了新型杀虫剂50%氟啶虫酰胺WDG和40%吡蚜·呋虫胺WG防治稻飞虱的田间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40%吡蚜·呋虫胺WG 20 g和50%氟啶虫酰胺WDG 10 g对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每667 m~2用40%吡蚜·呋虫胺WG 20 g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强,用药后3 d即可达到控制稻飞虱为害的效果,药效可维持15 d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治稻飞虱,筛选出低毒、高效的替代农药,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稻飞虱均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以50%烯啶虫胺SP240g/hm2和60%烯啶.吡蚜酮WG150g/hm2对稻飞虱的防效较好,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相似文献   

6.
进行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是防治水稻飞虱的较好药剂,135 g/hm2剂量处理药后2、7 d防效分别达83.93%、97.03%,对水稻安全,建议适期用90~135 g/hm2对水750 L/hm2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7.
在早稻上进行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药效示范试验,结果表明: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120 g/hm2防治早稻稻飞虱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用药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600 g/hm2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0 g/hm2,于稻飞虱若虫高峰期施药分别可提高防效33.21%和27.49%,并且可以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风险,起到保护水稻生产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吡蚜酮、烯啶虫胺及吡蚜.烯啶防治水稻灰飞虱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推荐应用25%吡蚜酮WP 300 g/hm2、50%烯定虫胺SG 100 g/hm2和80%吡蚜.烯定WG 100 g/hm2作为辽宁省防治水稻灰飞虱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9.
呋虫胺等几种新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与黑尾叶蝉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呋虫胺等几种新药剂对稻田稻飞虱与黑尾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80%烯啶·吡蚜酮WDG 150 g/hm2、30%烯啶虫胺WDG 240 g/hm2+50%吡蚜酮WP 225 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居前2位,在药后9~28 d,它们的校正防效达80.08%~96.23%;20%呋虫胺WDG 300~450 g/hm2、30%烯啶虫胺WDG 300 g/hm2、50%吡蚜酮150 g/hm2+20%呋虫胺WDG 300 g/hm2对黑尾叶蝉的防治效果较佳,在药后15~28 d,它们的校正防效达94.54%~100%。  相似文献   

10.
2017年进行了80%烯啶虫胺·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水稻安全。因此,可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按80%烯啶虫胺·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90~120g/hm2,二次稀释后兑水对水稻中下部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1.
评价20%呋虫胺悬浮剂等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0%呋虫胺悬浮剂等药剂控制稻飞虱的效果。20%呋虫SC 20~30ml/667m~2、50%吡蚜酮WG 20ml/667m~2、50%吡蚜酮WP 20ml/667m~2、对稻飞虱均有较好防效,且3种药剂的持效性相当。为20%呋虫胺SC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可在生产中与吡蚜酮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对试验药剂80%吡蚜酮·烯啶虫胺WG和对照药剂25%噻嗪酮WP防治稻飞虱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吡蚜酮·烯啶虫胺WG对水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且对水稻安全.每667 m2用药量为12 g时,药后3d、7d、14d、21 d防效分别达84.97%、89.19%、91.26%、92.28%;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噻嗪酮WP,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呋虫胺等几种新药剂对稻田稻飞虱与黑尾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80%烯啶·吡蚜酮WDG 150 g/hm2、30%烯啶虫胺WDG 240 g/hm2+50%吡蚜酮WP 225 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居前2位,在药后928 d,它们的校正防效达80.08%28 d,它们的校正防效达80.08%96.23%;20%呋虫胺WDG 30096.23%;20%呋虫胺WDG 300450 g/hm2、30%烯啶虫胺WDG 300 g/hm2、50%吡蚜酮150 g/hm2+20%呋虫胺WDG 300 g/hm2对黑尾叶蝉的防治效果较佳,在药后15450 g/hm2、30%烯啶虫胺WDG 300 g/hm2、50%吡蚜酮150 g/hm2+20%呋虫胺WDG 300 g/hm2对黑尾叶蝉的防治效果较佳,在药后1528 d,它们的校正防效达94.54%28 d,它们的校正防效达94.54%100%。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防治褐飞虱的有效药剂,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提供参考,笔者开展了褐飞虱防治药剂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0%烯啶·吡蚜酮WG、25%呋虫胺OD、25%吡蚜酮SC对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药效期较长。建议防治褐飞虱在卵孵至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防治药剂选择80%烯啶·吡蚜酮WG150g/hm~2、25%呋虫胺OD480mL/hm~2、25%吡蚜酮SC450mL/hm~2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防治稻飞虱常用农药品种的田间实际防治效果,选用烯啶虫胺10%水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呋虫胺20%可溶性粒剂、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吡虫啉10%可湿性粉5种药剂进行了防治稻飞虱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10%水剂、噻虫嗪25%水剂、呋虫胺20%可溶性粒剂与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吡蚜酮复配制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延缓稻飞虱对吡蚜酮单剂的抗药性,开展3种吡蚜酮复配制剂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2017年稻飞虱发生不严重的情况下,施6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210 g/hm~2、3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375 m L/hm~2、80%吡蚜·烯啶水分散粒剂150 g/hm~2,施药后6、16、30 d对稻飞虱的校正防效均在95.3%~99.0%之间,3种吡蚜酮复配制剂均表现出杀虫效果好、控制时间长的优点,速效性和持效性兼具,适于作为治理稻飞虱抗药性的主推药剂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4种药剂防治单季晚稻稻飞虱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种药剂防治单季晚稻稻飞虱的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80%吡蚜酮.烯啶虫胺防治稻飞虱的效果好,且速效性快,持效性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明确几种新药剂及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烯啶·吡蚜酮、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等5种农药在水稻孕穗期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80%烯啶·吡蚜酮WG 9g/667m~2、50%吡蚜酮WP 12g/667m~2、25%噻虫嗪WG 4g/667m~2药后3d防效分别为94.66%、86.31%、83.30%;药后7d防效分别达到97.05%、93.13%、90.73%;药后14d防效仍分别保持在99.29%、96.75%、94.41%。10%吡虫啉WP 40g/667m~2和25%噻嗪酮WP 80g/667m~2药后3d防效分别为80.53%和68.46%;药后7d防效分别为85.84%和82.24%;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3.77%和84.94%。【结论】80%烯啶·吡蚜酮WG 9g/667m~2、50%吡蚜酮WP 12g/667m~2、25%噻虫嗪WG 4g/667m2对稻飞虱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当前防治稻飞虱比较理想的药剂,建议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25%噻嗪酮WP 80g/667m2和10%吡虫啉WP 40g/667m2对稻飞虱还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效比使用初期已明显大幅下降,建议逐步减少使用或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水稻飞虱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0%烯啶虫胺·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20 g/hm~2对水稻飞虱药后3、7、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78.4%、88.3%、93.2%;表现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且安全性好,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对照药剂中,施药后3、7、14 d,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0 g/hm~2、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00 m L/hm~2、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300 g/hm~2,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58.50%~68.60%、76.10%~81.50%%和73.80%~85.40%。  相似文献   

20.
对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几种主要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0.00%烯啶虫胺.吡蚜酮WG施用20g/667m2防治对褐飞虱具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性好;10.00%烯啶虫胺AS施用160g/667m2防治褐飞虱的效果,均优于25.00%吡蚜酮WP32g/667m2、10g/L醚菊酯SC120g/667m2;80.00%敌敌畏EC160g/667m2+25.00%噻嗪酮WP120g/667m2防治褐飞虱的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