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已成为当前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由于IBD病毒血清型多、交叉免疫幅度小、弱毒疫苗性能差,故许多鸡场虽接种疫苗,但仍有该病发生,且常与鸡新城疫(ND)混合感染。针对以上情况,各地研制出诸如IBD卵黄抗体、IBD、ND双抗卵黄液和抗血清等作紧急防治,大都收到明显效果。根据近年来的报道和我们不断探索发现,不同疫苗和方法接种产卵母鸡的IBD、ND卵黄抗体效价有明显差异。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防制养鸡生产中不断发生的鸡新城疫(ND)和传染性法氏囊炎(IBD),作者用自行研制的ND和IBD二联高免卵黄抗体液,对教学实习鸡场饲养的鸡只预防及对河南省内外各地确诊为ND和IBD单独感染发病或混合感染发病的100多万只鸡,分别采取皮下或肌肉注射以及饮喂法防治,临床统计结果表明,其预防保护率达98%以上,有效治愈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鸡新城疫(ND)是严重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两大疫病.据调查,两病的混合感染率可达70%~80%,混合感染的发病鸡群,病死率在80%以上.因此,IBD和ND的免疫  相似文献   

4.
朱保林 《畜牧与兽医》1991,23(5):210-211
<正> 近几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商水县流行严重,在鸡群抽样检测感染率高达58%,鸡感染IBD病毒后,损坏免疫器官——法氏囊而导致鸡体免疫应答降低或消失,以致一些病的免疫失败,特别是对新城疫(ND)影响更为明显。所以在发生IBD雏鸡群中,应用ND弱毒苗免疫接种效果不理想,时常发生ND,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防治ND,我们借鉴有些资料采用ND高免卵黄抗体对ND的防治,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药制剂对鸡混合感染ND、IBD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一,选120羽25日龄血清DNV和IBDV抗体效价呈阴性健康的罗曼蛋鸡分雏,在攻责前或出现症状后分别饲喂含不同水平瘟毒杀的日粮,研究瘟毒杀对人工混合感染ND、IBD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毒杀处这迟症状和死亡出现时间,日粮中添中1%和2%毒对混合感染ND、IBD病鸡的预防保护率达到75%和85%,添加2%和3%瘟毒杀对混合感染ND、IBD病鸡的治愈率达到70%和75%,与攻毒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瘟毒杀也优于IBDV+NDV二联卵黄抗体的疗效。瘟毒杀预防和治疗ND、IBD混合感染的适宜剂量分别为2%和3%。试验二,用瘟毒杀治疗ND、IBD自然混合感染的病鸡,治愈率达到80.33%,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卵黄抗体治疗组(P<0.05)。瘟毒杀是治疗ND、IBD混合感染的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6.
试验一,选120羽25日龄血清NDV和IBDV抗体效价呈阴性健康的罗曼蛋鸡公雏,在攻毒前或出现症状后分别饲喂含不同水平瘟毒杀的日粮,研究瘟毒杀对人工混合感染ND、IBD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瘟毒杀延迟症状和死亡出现时间,日粮中添加1%和2%瘟毒杀对混合感染ND、IBD病鸡的预防保护率达到75%和85%,添加2%和3%瘟毒杀对混合感染ND、IBD病鸡的治愈率达到70%和75%,与攻毒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瘟毒杀也优于IBDV+NDV二联卵黄抗体的疗效。瘟毒杀预防和治疗ND、IBD混合感染的适宜剂量分别为2%和3%。试验二,用瘟毒杀治疗ND、IBD自然混合感染的病鸡,治愈率达到80.33%,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卵黄抗体治疗组P<0.05。瘟毒杀是治疗ND、IBD混合感染的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鸡新城疫(ND)均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毒性疾病,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特别是近年来,IBD 和 ND 的流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疫苗接种仍然是预防这两种疫病的主要手段,但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在接种疫苗后仍发生 IBD 和 ND。因此,发生 IBD 和 ND 能否通过治疗来减少损失是广大养鸡生产者极为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鸡血清抗体(IgG)可通过蛋黄传递以及 IBD 和 ND 常呈混合感染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市广泛流行,许多鸡场虽接种过 IBD 疫苗,但仍有该病发生,且临床及剖检所见常与新城疫(ND)混合感染。据此,笔者试制了抗 IBD、ND 高免卵黄液(下称高免卵黄液),经在本市初步应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最大危害是引起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减弱。近年来,该病在我省部分地区危害日益严重,其发病率为80%左右,死亡率约为10—50%。严重的是在鸡发生IBD时,许多鸡群又继发感染ND,从而增加了死亡率。目前对发病鸡群尚无有效药物,故养鸡单位对此深感焦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国许多地方均有发生。据文献报道,IBD一方面对新城疫(ND)的免疫有抑制作用,又能激发ND的发生,有时两者混合感染,对鸡群的危害较大。为此,我们从1986年起,对临床上发生ND的鸡群,作了IBD的调查,结合实验室诊断试图说明IBD与ND的相互关系,现把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目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几大传染病之一。临床常见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发生而继发新城疫(ND),引起鸡群的大批死亡。今就防治问题简述如下: 对IBDV和NDV混合感染鸡群的防制,及时加大剂量注射NDⅠ系苗,是迅速控制疫情的一个较有效的措施。大剂量的NDⅠ系苗注入鸡体可发挥与强毒NDV竞争的作用,致使ND强毒不能继续繁殖。另有报道,NDⅠ系苗是较好的干扰素诱导剂,注入  相似文献   

12.
鸡新城疫病(ND)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3~6周龄的幼雏最易受感染 IBD,死亡率在5~36%.IBD 的危害不仅在于使鸡增重减少而影响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由于病毒破坏了淋巴细胞,使免疫器官法氏囊受到损害,鸡体抵抗力下降,导致 ND 等疫苗的免疫失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防治主要应用弱毒苗和灭活苗,但由于病毒变异和超强毒株出现,病原体混合感染,其它疾病引起免疫抑制,应激因素的刺激等,造成鸡IBD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失败。如何提高IBD疫苗的免疫效果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陆钢等(1995)在雏鸡免疫ND和IBD疫苗前后,以0.2%蜂花粉拌料,肌注芦荟提取液0.1mL/只,在二免后1个月时,ND和IBD效价较对照组提高1个滴度,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3~6周龄幼雏最易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死亡率在5~30%。此病主要是导致免疫抑制,使ND等疫苗免疫失败,并降低宿主抗病力,易诱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 1983年以来,IBD在我市郊县逐步蔓延,给养鸡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危害最大是引起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免疫应答减弱或消失.近二年来在我省部分地区危害极为严重,发病率为80%左右,死亡率为10-15%.严重的鸡发生IBD时,许多鸡群继发感染鸡新城疫(ND),更增加了死亡率.过去我们一直采用IBD、ND二联高免卵黄液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毕竟因其是来自同种动物,有随卵黄传递其他一些病原体的危险.很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又开展了异源IBD、ND高免血浆的研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初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用动物:6个月龄健康绵羊5只; 2、IBD、ND诊断液:IBD阳性血清和抗原,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鸡新城疫荧光抗  相似文献   

16.
鸡的三大传染病鸡新城疫(ND)、马立克氏病(MD)和鸡传染性囊病(IBD)均早已有疫苗预防,但 IBD 近二、三年到处流行,MD 和 ND 也常发生,均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免疫不确实造成的。IBD 多采用饮水免疫,14日龄和50日龄各采用饮水免疫一次,种鸡在126日龄再加饮水免疫一次。这种免疫程序的效果很不理  相似文献   

17.
鸡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冻干苗与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7%;新城疫(ND)Ⅳ系冻干苗与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7%;单独大肠杆菌接种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3%,两种疫苗与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为33%;死亡率为20%.结果说明.IBD弱毒或ND Ⅳ系冻干苗接种对鸡感染大肠杆菌无影响;两种疫苗联合接种则大肠杆菌对鸡的致病性增强。IDB野毒和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为47%,死亡率为27%;隐性ND野毒和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为27%,死亡率为20%;IBD野毒、ND野毒和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为47%,死亡率为33%;单独IBD野毒接种发病率为33%,死亡率为20%;单独ND野毒接种组发病率为27%,死亡率为13%;单独大肠杆菌接种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3%。结果表明,IBD病毒、隐性ND野毒可以明显增加大肠杆菌对鸡的致病力,尤以HBD病毒明显.  相似文献   

18.
山羊抗 IBD、ND 二联高免血清抗体效价,IBD 为AGP1:1024~4096,ND 为 HI1:1280~5120;实验室治疗有效率,IBD 为96%,ND 为90%;实验室预防保护率·IBD 为98%,ND 为94%,双抗血清在-15℃~-20℃保存一年,其 IBD 效价为1:64,ND 为1:320.现地治疗早期 IBD 病鸡3627只,ND 病鸡4689只,治愈率分别为96.2%和90.4%;治疗 IBD、ND 混感鸡1692只,治愈率为91.7%。现地预防受 IBD、ND 威胁鸡4680只,平均预防保护率为97.1%.  相似文献   

19.
鸡新城疫(ND)在自条件下除鸡感染外,也不同程度的感染其它禽类。关于火鸡对ND的感染性问题,国外有不同的报道:有人认为火鸡与鸡对ND具有相同的易感性;而另有报道,火鸡对ND的易感性不如鸡敏感,鸡群中流行ND时,与病鸡接触的成龄火鸡出现轻微的临床经过而康复;也有报道雏火鸡感染ND后死亡率高,而3月龄以上的火鸡很少死亡,人工感染时,多数火鸡仅呈轻微经过。鉴于当前我省养火鸡单位和农家不断增加,为保证火鸡业的发展,在生产实际中迫切需要制定出火鸡的ND免疫程序。为此,首先用标准毒株在实验室内感染火鸡和火鸡  相似文献   

20.
在制备IBD和ND二联卵黄抗体以及在计划鸡群的IBD和ND免疫程序时,都需要对鸡体内的IBD及ND抗体水平进行监测。通过对一群鸡按一定免疫程序高免IBD疫苗和ND疫苗后,利用鸡所产鸡蛋卵黄液和相对应鸡的血清测定IBD琼扩(AGP)抗体效价和ND凝集抑制(HI)抗体效价的对比试验认为:用卵黄液测定的抗体效价与用鸡血清测定的抗体效价呈一致关系,完全可用鸡蛋卵黄液代替鸡血清进行鸡体内IBD和ND抗体水平的监测。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