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工红松林杈干与经营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人工红松林杈干形成机理,提出人工红松林杈干综合控制技术,对已发生杈干的人工红松林,可根据不同培育目的,采用不同的经营对策及控制技术,提高人工红松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红松籽是红松林的副产品,由于它的营养价值高,又是天然的绿色食品,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数量逐年上升,价格不断上扬,红松林的松籽经济总收益已大大超过采伐木材的经济效益,将现有红松林改建成干果生态经济林,提高松籽产量,是发展松籽产业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影响人工红松林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人工红松林改造成母树林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实践证明,采取这一技术既可提高红松种子的产量,又可使人工红松林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天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与燃烧性的研究刘艳红,张维,许翠青(东北林业大学)宋玉福,马广辉(黑龙江省第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牡丹江市林业局)阔叶红松林是小兴安岭的地带性顶极植被,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作用重大。本文从天然红松林物种多样性、环境多样性与森...  相似文献   

5.
伊春红松     
黑龙江伊春是红松的故乡,这里的红松林是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美的红松原始林,也是全球顶级的红松群落。伊春境内的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辖1.8万公顷阔叶红松林,是中国仅存的温带针阔混交林带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统之一,是全球研究红松林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6.
天然红松林卫生清理和透光抚育集材方式的效益评价郭树平,景维新,徐存保,宋影(黑龙江省林科院)(黑龙江省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天然红松林的卫生清理和透光抚育是天然红松林经营中的重要内容。采伐的方式对森林影响甚大。合理的采伐后,可改善林内的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7.
艾婷婷  姚博 《防护林科技》2013,(1):44-45,49
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林基本上可分为人工诱导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人工诱导的同龄阔叶红松林和人工营造的同龄阔叶红松林等3种类型。文章对这3种人工阔叶红松林经营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人工红松林杈干形成机理 ,提出人工红松林杈干综合控制技术。对已发生杈干的人工红松林 ,可根据不同培育目的 ,采用不同的经营对策及控制技术 ,提高人工红松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东折棱河地区的柞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和紫椴红松林等3种典型的阔叶红松林进行了标准地调查,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天然红松林的林分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出现差异的原因,同时判断了不同红松林的群落稳定性。结果发现:在分层现象明显的阔叶红松林中,主林层的红松为优势种,分布最广,占据最大的生存空间,而阔叶树种则在次林层争夺生存空间。在红松林的不同发育阶段,其林分密度不同,但自然稀疏现象的存在使林分结构趋于优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人工红松林杈干形成机理,提出人工红松林杈干综合控制技术.对已发生杈干人工红松林,根据不同的培育目的,采用不同的经营对策及控制技术,提高人工红松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解析木的分析,阐述了人工红松林的生长特点,及人工红松林对生态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得出最适宜人工红松林生长的立地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凉水自然保护区4种红松林型下土壤性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原始红松林,天然白桦红松混交林,天然白桦人要红松混交林和红松人工纯林下土持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无论从土壤理化性质,还是从土壤物质和养分方面考察,白桦红松混交林都较红松人工纯林优越,维护林分土壤地力的功能优于原始红松林;而红松人工纯林较原始松林地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天然红松林下的更新和林分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然红松林下的更新进行调查,阐明了天然红松林下的更新好坏和林分类型及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今后天然红松林经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小兴安岭东折棱河林场2种不同类型的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进行调查,应用重要值、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和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对2种不同红松林乔灌草三层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认为,云冷杉红松林总体物种丰富度、信息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椴树红松林。  相似文献   

15.
天然红松林对病虫害的自然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岳  魏侠 《林业科技》2005,30(1):24-25
利用各种生物因子制约林木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和病害的流行,使病虫害在一定的幅度内维持动态平衡,进而实现病虫害的自然控制,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为科学、有效的借鉴天然红松人工林对红松林病虫害进行自然控制的模式,分别在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天然红松母树林和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林内,对天然红松林植物结构及病虫害的自然控制机理和作用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森林类型下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均高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且两种活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在3个土层中,蒙古栎红松林均高于椴树红松林,且在10~20 cm土层,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3个土层中,椴树红松林均高于蒙古栎红松林,但差异不显著。土壤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总有机碳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丰林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林小气候分析徐存宝,黄华,于常玲(黑龙江省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刘金顶,金淑芳,宋影,景维新(黑龙江省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天然红松林是小兴安岭地带性顶极群落,从其自然发生过程来看。它是生物群体...  相似文献   

18.
结合阔叶红松林的价值和现状,本文提出切实可行的阔叶红松林保护和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经营措施下红松林和杂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红松林择伐区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含水量较杂木林高;土壤容重、总孔隙杂木林高于红松林;红松林内土壤的最大、最小、毛管持水量等指标皆高于杂木林。择伐上层林木栽植的红松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较皆伐造林和直接林冠下造林者好。中度抚育间伐的森林经营措施改良土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红松是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而阔叶红松林,又是我省当前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对阔叶红松林的采伐与更新大家十分关注.林业研究部门,从不同角度,对阔叶红松林进行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意见,虽说是看法不一,争论很大,但对促进阔叶红松林采伐与更新的开展,仍然是有益的. 我所于一九五七年以来就开展了阔叶红松林的主伐与更新的研究.经历了十几年的观测与资料累积.为此,本文在已往调查的基础上,学习生产实践中的经验,着重从阔叶红松林的天然更新效果、林分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