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4个常用自交系作母本,5个经过EMS化学诱变处理并经多代自交纯合的材料作父本,按NCII设计配成20个杂交种,研究了其中3个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①杂交种在脂肪含量上的平均表现介于雌亲平均数和雄亲平均数之间;在淀粉含量上既低于雌亲平均数又低于雄亲平均数;在蛋白质含量上既高于雌亲平均数又高于雄亲平均数;②离中优势较为普遍,有53.3%的性状-组合存在显著的离中优势,尤其是蛋白质含量,离中优势显著的组合达85%;③有18.3%的性状-组合存在显著的超高亲优势,有11.7%的性状-组合存在显著的超低亲优势;④在蛋白质含量上,材料M04003、M04008、M04010所配制的组合几乎都表现出超亲优势,为较好组合。  相似文献   

2.
以4个常用自交系作母本,5个经过EMS化学诱变处理并经多代自交纯合的材料作父本,按NCII设计配成20个杂交种,研究了其中3个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①杂交种在脂肪含量上的平均表现介于雌亲平均数和雄亲平均数之间;在淀粉含量上既低于雌亲平均数又低于雄亲平均数;在蛋白质含量上既高于雌亲平均数又高于雄亲平均数;②离中优势较为普遍,有53.3%的性状-组合存在显著的离中优势,尤其是蛋白质含量,离中优势显著的组合达85%;③有18.3%的性状-组合存在显著的超高亲优势,有11.7%的性状-组合存在显著的超低亲优势;④在蛋白质含量上,材料M04003、M04008、M04010所配制的组合几乎都表现出超亲优势,为较好组合。  相似文献   

3.
大麦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杂交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本研究以8个保持系、9个恢复系及由其配制的72个杂交大麦为材料,分析了杂交大麦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单株干重等7个性状的中亲优势与超优亲优势表现以及杂交亲本棱型与杂种优势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72个杂交大麦的7个性状共出现365次显著中亲优势,其中正向显著组合出现348次,负向显著组合出现17次,显著优势组合出现率为72.4%;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出现率差异较大,中亲优势出现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千粒重、单株干重、单株粒重和单株穗数,其中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3个性状的显著中亲优势组合出现率分别达到98.6%、90.3%和91.7%,株高均表现为正向中亲优势,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和单株干重均出现负向显著中亲优势;显著超优亲优势组合共出现99次,组合出现率为19.6%,超优亲优势出现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穗下节间长、千粒重、穗长、单株干重和单株粒重,其中穗下节间长、千粒重和穗长的显著优势组合出现率较高,分别为59.7%、43.1%和20.8%,株高和单株穗数未出现显著的超优亲优势组合;异棱型杂交种的显著超优亲优势组合出现率高于同棱型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亲本间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10份陆地棉优异亲本交配后,对25个杂种F1的10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产量性状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平均值为-2.91%,10个组合具正向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的平均值为22.45%。21个组合均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竞争优势的平均值为-14.21%。4个组合出现正面竞争优势。其它产量性状中单株蛉数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纤维品质性状,2.5%跨长的优势明显,麦克隆值的负向优势明显。高亲值、中亲值和低亲值与F1平均值的相关关系表明。多数性状F1代平均值与中亲值和低亲值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5.
普通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优势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通过7×7的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玉米4个主要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亲子相关及优势值间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含量的杂种优势最高,其次是油分含量,而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则呈现负的杂种优势。各性状的不同组合的杂种优势存在着较大变异。蛋白质、赖氨酸及油分含量的亲子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在亲本组配时应注意高值亲本的选择。蛋白质含量的中亲优势与赖氨酸含量的中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而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中亲优势与淀粉含量的中亲优势呈显著的负相关。赖氨酸、淀粉含量的中亲优势与行粒数的中亲优势分别达正的和负的极显著相关,油分含量的中亲优势与百粒重的中亲优势达正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几个新育成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以4个基本稳定的新种质材料(033、065、118和143)为母本,生产上常用的4个优良自交系(478、515、8112和1029)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6个组合F1的8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雌、雄两亲的一般配合力和雌亲×雄亲的特殊配合力间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根据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分析了各参试亲本的遗传特点及在杂种优势育种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普通小麦5个农艺性状及4个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和性状相关分析。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和株高的优势最大,分别为11.11%和10.34%;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的优势最小,分别为—8.60%和—4.23%。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穗粒数和单穗粒重与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及干、湿面筋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间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4个品质性状间均为显著或不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大豆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国内与国外大豆杂交后杂种优势大小及规律,利用9个亲本做了20个杂交组合,并对其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部分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但不同类型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在单株粒重上被测组合多数超过双亲均值,主茎节数与株高优势表现相似,株高优势强的组合主茎节数的优势率也较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中亲和超亲优势表现相似,分别有6个和8个组合表现为负值,表现为负向中亲优势的组合,超亲优势也为负值.茎粗具有较好的中亲优势.百粒重多表现为超高亲优势.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多数介于双亲之间,超亲优势多数组合为负向.  相似文献   

9.
棉花标记自交系的杂种优势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有标记性状的棉花自交系,提高杂种个体的杂合程度和群体基因型纯度,F1代产量性状表现出了较强的生产优势和优亲优势。44个不同组合的杂种一代,有33个组合皮棉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其中15个强优势组合平均生产优势为49.26%,超过了目前品种×品种生产优势在30%左右的幅度;有优亲优势的29个组合,平均超亲63.25%。自交系Y2-2具有无腺体、超鸡脚叶的标记性状,易繁种保纯。衣分、铃重、配合力高。杂种二代分离严重,生产上不能再利用。通过标记性状选育纯合自交系,利用品种(系)和自交系杂交,是提高杂种优势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M.N.Uddin等测定了4个人工杂交种及其亲本、1个推广杂交种(Comet)以及75个纯系(用一粒传法选自每个杂交种)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和植株重。粒重表现出了最强的杂种优势,而其余产量组分的正的杂种优势,组合间各不相同。所有人工杂交种的株高都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在杂交种和纯系中,高产均与中等位重和中等株高相联系,但杂交种和纯系各性状的测定值均比其亲本的高.在株高和主要产量组分(即单位面积位数和位重)方面,高产纯系与杂交种是相近的,这证明有可能从利用杂种优势的杂文种中找到基本性状与其杂文种相同的纯合…  相似文献   

11.
籼型杂交水稻杂种与亲本的稻米品质比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具广泛代表性的7个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及其配制的63个组合为材料,对籼型杂交水稻11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与亲本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就全部杂交组合各品质性状相对优势而言,无论是超亲优势、完全显性还是部分显性,都表现为负向的几率远大于正向。 组合间杂种品质表现的差异因性状而异,无论是中亲优势指数、超高亲优势指数,还是超低亲优势指数,均以垩白大小、垩白粒率、胶稠度和整精米率等性状组合间变异为大。全部性状杂种平均值都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高亲值。除精米长和直链淀粉含量杂种值极显著高于中亲值外,其余性状都与中亲值接近或极显著低于中亲值。除糙米率、精米率和胶稠度杂种值低于低亲值外,其余性状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亲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5个组合的P1、P2、F1、F2、B1、B2分析了水稻杂种后代粒蛋白质含量的分离变异及优势表明,结果表明,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F2及回交世代呈近似正态分布的连续变异。由于低含量为显性,F1无明显杂种优势,但F1及B1、B2属分离世代,一部分隐性基因得以表达,表现明显的超低亲,超中亲及超F1优势,因组合而异,部分组合存在超高亲优势,超过0优势和平均优势的单株较多,而且杂种后  相似文献   

13.
杂交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中亲优势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个大麦杂种组合F19个性状中亲优势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在株高,穗长,千粒重,穗下节长均表现为一致的正向中亲优势;着粒密度表现出一致的中亲负向优势。其余各研究性状的中亲优势在不同的组合表现不同;明确了应选用平均株高的两亲本配制杂种;并可通过F1穗下节长来选择单株粒重较高的组合。  相似文献   

14.
低酚棉品种间杂种一代的皮棉产量、籽棉产量、单株结铃数、籽棉/铃壳、霜前花率、2.5%纤维长度、比强度和棉籽品质各性状存在较为显著的杂种优势。其它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杂种二代的各性状虽表现为近交衰退,但多数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近交衰嫁率不显著,其中,籽棉产量,2.5%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的平均中亲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且种仁率和种仁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2个大麦杂种组合F19个性状中亲优势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在株高、穗长、千粒重、穗下节长均表现为一致的正向中亲优势;着粒密度表现出一致的中亲负向优势;其余各研究性状的中亲优势在不同的组合表现不同;明确了应选用平均株高适中的两亲本配制杂种;并可通过F1穗下节长来选择单株粒重较高的组合。  相似文献   

16.
普通小麦品质及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普通小麦5个农艺性状及4个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和性状相关分析,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和株高的优势最大,分别为11.11%和10.34%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的优势最小,分别为-8.60%和-4.23%,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穗粒数和单穗粒重与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及干,湿面筋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间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4个品质性状间均为显著或不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玉米籽粒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个籽粒大小差异显著的自交系,配成3对组合,对有关玉米籽粒大小的7个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中亲优势在正交组合中除籽粒密度性状外均表现负向优势,在反交组合中除籽粒厚度有一个组合为负值外其余组合均表现正向优势;当代优势在所有正反交组合中达到显著水平的,在反交中除籽粒厚度的一个组合表现负值外,其余组合均表现正向杂种优势,尤其是粒长、百粒重、长宽比、籽粒密度这4个性状在正反交中均存在显著的当代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17个蓖麻亲本品种以NCⅡ交配设计配成3×14=42个杂交组合,F_1的配合力分析表明:雄亲1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雌亲有10个性状达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有12个性状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以1716,山光大,永26和Lm型雌性系较高,且有其参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也较高。一般配合力方差相对比率大的性状有:开花期、一级分枝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说明这些性状遗传上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而株高、主穗性状、一级分枝蒴果数、一级分枝粒重、单株粒数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比率较大。表明其杂种优势以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利用2个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与6个Reid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12个杂交组合,研究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重、穗粒重和出籽率8个穗粒性状的F1表现、杂种优势和F2群体表现、分离特征及其与亲本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组合F1表现、中亲优势(MH)、超高亲优势(HH)和F2群体的平均值(F2M)、变幅、变异系数、优势衰退(HDR)等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各穗粒性状杂交早代的遗传背景效应突出;F2群体各性状均呈连续正态分布,存在超双亲分离,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杂种优势较小的穗行数、出籽率和穗粗可以根据两类亲本或其均值初步预测其组合F1和F2M值的表现,对于杂种优势较大的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不宜进行预测;除穗行数和出籽率外,其余性状F1表现与F2M、MH和HH以及F2M、MH、HH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HDR与F1、F2M、MH和HH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2×N04、R4×N10和R5×N10组合为进一步开展遗传作图和改良爆裂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最佳群体。  相似文献   

20.
M型杂交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M型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测配的37个杂交组合的F1籽粒及其相应父本进行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628**);杂交大豆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与父本及中亲值相比,具有一定的正向优势,其杂种优势与父本含量的高低呈显著负相关;杂交大豆在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趋于中亲值,且比父本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