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禽世界》2006,(6):33-33
鸭的生活环境昼夜交替变化,受此影响,鸭的某些习性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昼夜变化规律。顺应这种变化规律,搞好鸭饲养管理。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饲养管理:鸭群在黎明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鸭子增膘  相似文献   

2.
鸭的生活习性是昼夜交替变化的。受此影响,鸭的某些习性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昼夜变化规律。如能顺应鸭的这种变化规律,实行规律化、科学化饲养,则可以饲养管理好鸭群,降低饲养成本,有效提高蛋鸭的产蛋率和肉鸭的增重速度,从而提高饲养效益。1鸭的采食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稻鸭共作是一项卓越的生态农业技术,它是在中国有数百年历史的稻田养鸭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稻田养鸭,无疑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但在现代农业的冲击下日渐式微。在生态农业中,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日本稻农和农业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又加上围网与昼夜放鸭在田,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稻田养鸭的稻鸭共作模式。21世纪初,日本的稻鸭共作引入中国。中国是水稻种植与养鸭的大国,种稻与养鸭都有悠久  相似文献   

4.
我国稻田养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冉茂林  陈铮 《中国畜牧杂志》1993,29(5):58-59,61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野鸭为家禽进行饲养,并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据有关农史记载,人工饲鸭最初以舍饲(圈养)为主。如春秋战国时期,吴县东南20里有鸭城,便是专业养鸭场地。明清时代逐渐放牧于稻田,形成放牧与圈养相结合。明代霍韬记述了用鸭防治稻田蟛蛴的事迹,其后陈经伦饲鸭治蝗获得成功,陈九振、顾颜等人加以引用,证明此法行之有效。养鸭除虫便在生产上运用,稻田养鸭因此得以发展。 一、我国稻田养鸭的发展 我国稻田养鸭受地域、水源等因素的制约,形成了自身变化规律:在我国农村专业和副业养鸭生产中,利用稻田放牧养鸭占有绝对优势;在地理位置上,南方稻区优于北方,平坝、浅丘优于山区;饲养方式上,放牧优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鸭:在水稻分蘖盛期,将脱温后的雏鸭投放稻田,让鸭群昼夜生活于稻田。以田养鸭,以鹎促稻,适当补充少量精料,使鸭和水稻共栖生长。经50~60天的饲养,稻穗成熟,仔鸭体重已达  相似文献   

6.
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饲养管理:(1)加强早饲。鸭在黎明时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鸭增膘特别快。(2)定时放牧。放牧应在鸭早、中、晚3次采食高峰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食高峰期进行。2.鸭产蛋的昼夜变化规律:据报道,蛋鸭产蛋主要集中在午夜到黎明这段时间,通常不在白天产蛋。饲养管理:(1)在晚上10时准时关灯,以保证其在次日凌晨1~4时的安静环境中产蛋(。2)如发现鸭产蛋普遍是晚上5时,并且蛋…  相似文献   

7.
试论养鸭生产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肉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对优良鸭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养鸭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鸭的生物学特点及鸡、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论述集约化养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为未来养鸭业发展提出对策。1从鸭的生物学特点看养鸭业的发展1.1鸭早...  相似文献   

8.
利用稻田露宿养鸭技术罗林钟,林呈在农村稻田中放人10日龄肉用雏鸭进行露天饲养,可获得稻鸭双丰收。稻田开展露宿养鸭是将雏鸭放人稻田中.4周用菌簧围起来,使鸭子昼夜在稻田中露宿饲养。实行稻鸭其栖的一项新技术。根据笔者近七年的实践总结出技术要点是:l、准备...  相似文献   

9.
我国养鸭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养鸭最多的国家,近些年农村养鸭较原始的水准上。为了推广农村养鸭的先进实用技术和提高农村养鸭的技术水平,特介绍农村养鸭的先进技术和具体操作方法、经验,供广大农村养鸭户应用。 鸭场(舍)的建筑 一、场地选择。选择建场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位置:鸭场尽可能建在离主要公路至少500米以上之处,以利于运输和防疫。稍有规模的鸭场更要避开居民点。如果建肉鸭场,还要考虑到与收购点距离  相似文献   

10.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 lhepatitis 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研究完成后,对养鸭的健康发展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促进临沂乃至全省的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鸭病毒性肝炎病概述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雏鸭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鸭具有成熟早、生长发育快、育肥性能好等特点,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我国著名的肉用鸭品种。养鸭业作为家禽业的一部分,发展非常快速,是家禽产业中最具生命力的产业。长期以来.有关鸭的营养参数多借用鸡或火鸡。随着养鸭业的发展,鸭的营养研究有所加强,但目前有关北京雏鸭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12.
<正>果园养鸭是林果种植和家禽养殖的有机结合,二者可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多年来果园养鸭的实践经验及果园养鸭的好处总结如下。1优点果园养鸭既能除草、又能灭虫。鸭有取食青草和草籽的习性,对杂草的生长和再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据报道,每亩(667平方米)果园放养20只鸭杂草比对照组果园减少30%左右,鸭数再稍增加一些,杂草更少,但鸭的密度要限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否则效果并不好。鸭在果园觅食,可把果园地面上和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养鸭的历史很长,夏商代(公元前二千年)已有鸭的出土文物,养鸭比埃及还早,欧洲养鸭较多的是法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也较多,近年苏联、东欧的匈牙利、捷和罗马尼亚,亚洲的印尼、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养鸭业发展都较快。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2年统计,除中国外,全球有鸭1.5亿只,相当于鸡数的2.3%。我国1984年的鸭数,粗略估算有1.5—2.0亿只,(家禽总数10亿只)占家禽总数15~20%。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湖北、湖南、浙江,四川等省(区),而以四川最多,四川有鸭5000万只。我国现有的家鸭中,真正的肉鸭较少,蛋鸭较多。上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大面积稻鸭共生地区养鸭所带来的恶臭和水系污染问题,并探讨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周围环境和水稻生长等的影响,试验设四个处理组,分别为:稻鸭共生组(T1)、稻鸭共生+紫云英轮作组(T2)、稻田种紫云英不养鸭组(T3)、稻田不养鸭不种紫云英的传统种稻对照组(CK).结果表明: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使水稻生长更良好,得到更高的水稻产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稻鸭农业的农业用水水质污染改善有效果;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相比对照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0.54 g/kg,并能提高土壤中速效养份的含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较好地起到杂草和虫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洪学 《畜牧市场》2006,(4):32-32
鸭子的生活习性是昼夜交替变化的。受此影响,鸭的某些习性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昼夜变化规律。如能顺应鸭子的这种变化规律,实行规律化、科学化饲养,则可以饲养管理好鸭群,降低饲养成本,有效提高蛋鸭的产蛋率和肉鸭的增重速度,从而提高饲养效益。  相似文献   

16.
陶立 《广西畜牧兽医》2005,21(3):129-130
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dtifer,RA)引起的一种雏鸭疾病,是目前养鸭业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各养鸭地区不断有该病的报道,但雏鹅发病少见。2002年4月中旬南宁市郊某个体养殖户饲养的110只狮头鹅开始发病,共死亡37只,淘汰病残鹅13只。经流行病学调查,解剖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雏鹅鸭疫里氏杆菌病所致。  相似文献   

17.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一种可引起鸭产蛋量下降、采食量下降的新发病毒.自2010年4月以来,该病导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养鸭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迅速蔓延至我国各主要养鸭省市.本文综述了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及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鸭坦布苏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痢特灵(呋喃唑酮)是养鸭户(场)常用的药物,对防治鸭白痢有较好的疗效。但应注意防止痢特灵中毒,现将某养鸭场雏鸭痢特灵中毒情况报道如下。1 中毒经过某养鸭场于1995年2月孵出金定鸭雏2240只,4日龄时因病先死15只。为预防其余2225只健康雏鸭消化道感染,特以痢特灵24片(0.1g/片),溶于水中供饮,当晚8时和11时又各投10片。次日上午9时雏鸭出现精  相似文献   

19.
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 饲养管理:(1)加强早饲.鸭在黎明时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鸭增膘特别快.(2)定时放牧.放牧应在鸭早、中、晚3次采食高峰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食高峰期进行.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目前在国内养鸭的主要地域普遍流行。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本病流行严重,成为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其特点是血清型复杂,免疫效果参差不齐,各种菌株的致病性亦有差异。因此,要使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制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极为关键的工作是大量收集各地菌株,详细研究掌握其有关特点和变化规律。本研究在广东部分地区分离到鸭疫里氏茵分离茵7株,并对其细菌形态、血清型、致病性、生化特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为本地区该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