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全一棵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打算把它们栽在自家门前。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一点儿也不强壮,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犹豫了。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  相似文献   

2.
<正>很久以前,摩天岭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妹大牛和莲巧。一天,莲巧在给哥哥送饭的路上,看到一条大蟒蛇缠住了一个孩子。她奋力救下孩子,自己却被蟒蛇缠死。莲巧死后不久,在她的坟旁长出了一棵棵小树。春天,树上开满明黄的花朵,艳丽可爱。后人为了纪念莲巧,就把这种树叫"连翘"。连翘是落叶灌木,茎直立,髓中空。叶对生,卵形,无毛,稀有柔毛(变种),边缘除基部外有粗锯  相似文献   

3.
母亲去打工     
李明 《农村百事通》2010,(12):42-42
母亲突然说她要去打工,这使我和父亲都感到震惊。她的腿受过伤,平时走路多了都疼得要命,何况去干那繁重的体力活。可无论我和父亲怎样劝说,母亲的态度依然坚定。  相似文献   

4.
楼上古寨     
当我看见了高贵的婆婆.不免对母亲感叹:“那通身的气派.竞像个王妃似的。”有了孩子,老公自告奋勇,将照看孩子的求助电话打给了婆婆。没想到.婆婆一口回绝。我赶紧把愤怒的老公推到一边.刚叫了一声“妈”,婆婆就温和了不少。显然.对刚才的冲突.她也有些后悔。  相似文献   

5.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2011年5月1日,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廖理纯率首批浑善达克绿化志愿者奔赴沙地,开始了新基地的建设。截止目前已经有上千名志愿者来到了浑善达克沙地进行义务植树,大家自己动手,建立了隔离牛羊的围栏,解决了灌溉用水的问题,在尝试种植了赤峰杨、新疆杨、樟子松、文冠果等多类树种的同时,已经将35万棵小松树和小杨树种在了志愿者们的基地中。按照计划,截止到今年年底将会再增加15万株松树苗,基地内今年将会有50万棵小树茁壮成长。再过10年,这些小树可以长到超过10米的高度,这50万棵小树可以绿化20000亩的沙地……,这一壮举,感动今天,更会感动未来。  相似文献   

6.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2011年5月1日,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廖理纯率首批浑善达克绿化志愿者奔赴沙地,开始了新基地的建设。截止目前已经有上千名志愿者来到了浑善达克沙地进行义务植树,大家自己动手,建立了隔离牛羊的围栏,解决了灌溉用水的问题,在尝试种植了赤峰杨、新疆杨、樟子松、文冠果等多类树种的同时,已经将35万棵小松树和小杨树种在了志愿者们的基地中。按照计划,截止到今年年底将会再增加15万株松树苗,基地内今年将会有50万棵小树茁壮成长。再过10年,这些小树可以长到超过10米的高度,这50万棵小树可以绿化20000亩的沙地……,这一壮举,感动今天,更会感动未来。  相似文献   

7.
百事可乐     
《农村百事通》2006,(22):68-69
醉酒之后夏天的晚上,一帮朋友吃着烧烤,喝着啤酒,心情很好,不知不觉几个人都喝得差不多了,这时酒喝得太多的小江憋不住了,就跑到对面路边的绿化带小便。过了十来分钟,那帮朋友听到小江在绿化带里大叫:“我招鬼了,我被鬼给缠住了,走不动路了,快来救我呀!”于是这帮朋友就跑向对面的绿化带准备找小江,远远看到绿化带里的小树在疯狂地晃,赶过去一看,只见小江怀抱着一颗刚刚长成的小树使劲地晃,嘴里继续叫喊着。一个哥们儿点着打火机,大家才看了个明白。原来小江捎带着把那棵小树给牢牢扎到皮带里了,因喝多了酒也糊涂着闹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是…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皱纹     
正在孩子的心中,母亲的脸是最富内涵、最为生动的。那纵横交错的沟壑是岁月的印记,那曲曲折折的皱纹是爱的线谱,那失去光泽的肌肤是没有养分的土地。我真正认真地看母亲的脸,被母亲的脸触动心灵,源于一次赏花。那是多年前一次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与哀伤。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可她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与她绽放出的鲜嫩、水灵、娇艳的花朵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相信她那干瘪甚至显得有些丑陋的母体,竟能生出这般亮丽的花朵。令箭茶花  相似文献   

9.
范不辉 《福建农业》2007,(11):23-23
在建瓯市区解放路316号的院内长着一棵特别的龙眼树,原本在闽北山区龙眼树不宜开花结果,但这棵龙眼树却长出沉甸甸的果实。9月5日笔者见到这奇观,大饱眼福。据主人李高松介绍说,这棵龙眼树种植9年,第一次开花结果是在2004年,第二次今年5月,今年挂果约10多公斤。当年,他看到小院里有几株龙眼树苗,就挑了株把它种在花盆里,四五年后树苗一米多高,  相似文献   

10.
<正>在职工医院住院部门口,有一棵齐三楼高的桂花树格外青翠挺拔。每逢花开,清风吹来,病房里就会花香弥漫,清新怡人。这棵桂花树在这里已有24年了,是1988年职工医院创建省级"文明医院"时栽种的。记得那时候它不过是一棵小树苗,叶子稀稀落落,倒是也能开一些花。因为花香,长得矮小,路过的人们总有随手采撷的。树在门外,不属于哪个科室也不属于哪个人,就没有人前去阻止采花人,桂花树的枝杈常常被扯得东歪西倒。一次,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  相似文献   

11.
无私的母爱     
华凯 《新农村》2007,(4):29-29
上世纪60年代,我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逢年过节才能杀一只鸡吃。吃鸡时,大家都喜欢吃鸡肉,唯有母亲只吃鸡头。我们让母亲吃鸡肉,母亲说:“我喜欢吃鸡头。”她吃得津津有味。母亲这么喜欢鸡头,以后每一次杀鸡,我们就互相叮嘱:“把鸡头留给妈。”后来,母亲生了大病,医生说很难治好了。在母亲临终之前,我们让她好好吃一顿喜欢吃的鸡头。我正准备去买,母亲却拉着我说:“别浪费钱了,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吃鸡头。”我诧异地问:“那你为什么每次杀鸡都吃鸡头呢?”母亲说:“傻孩子,妈怎么能跟你们抢肉吃?”这么多年来,我们竟然一直以为母亲真的喜欢…  相似文献   

12.
当我看见了高贵的婆婆,不免对母亲感叹:"那通身的气派,竞像个王妃似的."有了孩子,老公自告奋勇,将照看孩子的求助电话打给了婆婆.没想到,婆婆一口回绝.我赶紧把愤怒的老公推到一边,刚叫了一声"妈",婆婆就温和了不少.显然,对刚才的冲突,她也有些后悔.  相似文献   

13.
正母亲是在中午时分爬上了石柱山的石柱洞。她凭着自己的感觉,那九爷仍盘踞在石柱山上,但究竟在哪里,她自己心里也没有一点底。八百里绵延起伏的深山老林,徒步走上三个月也走不遍每个角落,只能靠运气来碰一碰了。在深不可测的丛林里攀附登山,母亲不时感到身边有兽类的气息在游走。她折一根树棍拿在手中,以作防身之用,累得气喘吁吁,但很快就恢复了状态,仍是健步穿越丛林。她没有目标地在山林中攀登,不知不觉地登上了石柱洞。她也不知道自己咋就这样上来了,只觉得村  相似文献   

14.
<正>深秋里,个子不高的母亲总是背着装满黄豆的背篓,如同一棵会行走的"黄豆秆儿"整日奔忙在家乡的山路上。她清瘦的身躯,背出了我们快乐的童年,更背出了温暖的家。母亲背黄豆的姿势,是我终生难忘的最美姿势。母亲背着沉重的背篓,下山坡时,她的右手总是握一截粗大的树枝,用来支撑自己;她的身子始终略微弯曲,头低着,小心翼翼地踩着每一步。这时,背篓总是高过她的身体,母亲的身形就显得更加得瘦小。有时踩滑了,为了防止自己像一辆刹车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存折     
李晓 《农家科技》2013,(10):80-80
“孩子,快点寄钱回来,妈妈需要一件冬衣了;孩子,把钱寄回来吧,爸爸需要一个电视机。”这是一位母亲的唠叨和催促,不到20岁的儿子,远在东京闯荡,苦苦维生。 几乎每个月末,母亲就要打来电话,让他赶快寄钱回家,说家里快断粮了。妈,您怎么这么急啊。在电话里,他有些烦躁了,对母亲也开始躲避起来。他暗暗埋怨母亲心狠,不知道儿子谋生的艰难。有一年,母亲的生口到了,父亲要他回家,他没有回去,他怕面对母亲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读者王江月问:我的邻居在我家南面种了4棵小树,过了2年,小树变大树,遮挡了我家的光线。我叫邻居把树叶剪掉,或者把树移走,但对方不理我。此事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7.
李彤 《新农村》2012,(4):42
十多年前,母亲信奉佛教,渐渐地,母亲却患上了"重度宗教信仰型"精神抑郁症。那是我们家最黑暗的日子。母亲患病三年,从最初怕她自杀到后期怕她杀人,我在恐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父亲的  相似文献   

18.
正母亲的手是一双习惯了洗洗涮涮的手,上面留有切菜不小心弄伤的,或是炒菜时被油溅上后留下的疤痕。母亲身上的那股油烟味似乎永远也洗不掉,这种气味对子女们来说,熟悉得如同婴儿时所闻到的奶香……母亲是没有休息日的,下班回家也不过是把工作岗位挪到了灶台前。母亲表达母爱的方式就是给我们做好吃的饭菜,每当我们由衷地赞扬某道菜的味道好,她便犹如被  相似文献   

19.
陈超 《农家致富》2004,(13):54-54
有的母亲任何时候都不提起亲,好象孩子从来没有过父亲一样这种教育是很不明智的。有的母亲力贬低父亲,努力让孩子相信父亲是坏人,所以家庭才被拆散。即使情况果真如此,这种教育方法也不好。随着孩子的  相似文献   

20.
《百姓》2001,(6)
谁说“笑比哭好”?我就最怕母亲笑。母亲一笑,就露出那嘴里孤零零的最后一颗牙,让我看了心酸。要知道,母亲还不到50岁呀!母亲常常说:“我爹我娘什么都好,就在牙上对我不好。”母亲把过早脱牙玩笑地归咎于外公外婆——她认为那是遗传。她开完这个玩笑后总是笑,一笑又露出那颗让我难以接受的牙。每逢此时,我心里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