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鲁木齐市石墩子山水厂取水枢纽工程中,由于洪水期或乌拉泊水库冲沙时,水中含沙量较大,且泥沙粒径较小,若采用自然沉沙,要求工程中沉沙池的长度较长,由于受场址地形条件限制,沉沙池达不到设计长度,且水厂要求取水枢纽处出池水中的泥沙含量小于2000mg/L,经过方案技术、经济、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比较,采用斜管沉沙池方案进行工程设计。就斜管沉沙池的工作原理、优缺点、适用条件、工程设计及注意事项和建成后的沉沙效率进行了叙述和论证。自2001年8月建成至今,结果表明:斜管沉沙池运行状况良好,功能发挥正常,管理方便,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在各种规模的水厂以及老沉淀池的改扩建和挖潜设计中都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2.
水电站沉沙池按常规大多布置在枢纽首部,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因此可将沉沙池同坝体相结合,以满足空间布置要求,而在此条件下对沉沙池的沉冲沙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模型试验发现了某水电站坝身式沉沙和冲沙系统设计中的水力学问题,提出了裁弯取直、加分流墩、增加整流池以及改变冲沙方式等措施,在此基础上,对沉沙和冲沙两种工况下沉沙池内的水流流态、断面流速分布等水力特性进行了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沉沙池优化后,沉沙和冲沙效果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优化后的沉沙池在沉沙工况时其内水流流速较小、分布更加均匀,便于泥沙沉降,冲沙工况下水流能够集中在冲沙底孔进入沉沙池,水流流速较大,可以顺利将泥沙冲出沉沙池。  相似文献   

3.
针对引黄灌区一种新型重力式沉沙池开展研究,这种沉沙池通过在沉沙池中布置斜管缩短泥沙沉降距离,进而提高沉沙池沉沙效率.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利用Star-ccm+软件中的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了河套灌区斜管式重力沉沙池的水流运动过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斜管式重力沉沙池流场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沉沙池斜管区域流态比较稳定,有利于泥沙稳定沉降;沉沙池首部与斜管区前部底端与后部顶端存在的旋涡区不利于泥沙的稳定沉降;池尾溢流堰的吸水作用影响了斜管区域的流态稳定,降低了泥沙沉降效率.研究表明,该型沉沙池下一步需要对调流板孔洞布置形式、斜管布置高度、溢流堰位置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直线型沉沙池存在的泥沙去除率低、适应性弱和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基于泥沙沉淀特性、水流特性和泥沙在池内的分布特征,对引流段和溢流堰进行改进;结合涡流排沙原理,在溢流堰后部设置涡流管,实现双重沉沙.通过搭建物理模型,测试沉沙池不同点位水流流速、泥沙粒径及质量分数,研究双重沉沙池泥沙沿程变化规律及沉沙率.结果表明:一重沉沙主要为推移质泥沙,沉淀量达到95%以上;二重沉沙主要为悬移质泥沙,相对于无溢流槽和涡管分别提高了12.70%和18.80%;系统总的沉沙率可达到96.88%以上,极大提高了池内泥沙的沉沙率,充分说明改进后的沉沙池对提高泥沙沉降效果的作用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微灌工程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河水滴灌重力沉沙过滤池工程是通过简单的工程措施将地表水中的泥沙、有机物等进行沉淀和过滤,使处理后的河水水质达到滴灌最末级管路及滴头允许的范围内。其工程构造包括沉沙池、过滤网、引水管道、冲沙廊道等。文中对联丰村重力沉沙过滤池进行现场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在河道泥沙含量小于2kg/m3时,经过重力沉沙过滤池对泥沙的处理,出池河水能够达到滴灌水质要求,泥沙含量显著降低;河水经过过滤网处理后,清水池中泥沙粒径在0.1mm以下,同时滤网还有清除浮游生物及水中杂质的作用。通过试验说明,这种型式的沉沙池在处理含沙量较低的河水时效果明显,沉沙加过滤优于传统箱式沉沙池。今后将继续优化布置型式,结构尺寸,滤网角度,使其适应不同泥沙含量的河水处理。  相似文献   

6.
沉沙池是引水工程中常见的工程辅助措施,对提高引水水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钱塘江为提高流域配水效率、改善排涝格局,规划实施引水工程,并拟修建沉沙池作为辅助工程。为分析沉沙池的工程效果,构建了一二维耦合的水沙模型,以一维模型模拟钱塘江的水沙作为二维模型的输入条件,模拟分析了沉沙池的泥沙沉淀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尺寸方案下沉沙池的沉沙效率。结果表明,一二维耦合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钱塘江的水沙变化状况,有助于系统地把握沉沙池的工程效果,优选更好的沉沙池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引江济汉工程中引水渠道内泥沙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引江济汉工程渠道引水防沙的设计要求,在收集基本水文泥沙和工程基础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维恒定流非均匀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设沉沙池和设沉沙池后引水渠道内泥沙淤积情况,模型计算结果可以为引江济汉工程中渠道引水防沙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圆中环沉沙排沙过滤池是一种新型的浑水沉沙、排沙、过滤装置,为水沙分离提供了另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新疆呼图壁城镇工业供水工程圆中环沉沙排沙过滤池的局部断面数值模拟试验,初步了解了其下部沉沙池流场分布情况。入水口区域附近存在顺时针方向的漩涡区,且能量较大,对局部范围处的流态影响较大。出水口处即过滤槽进水口处流速较大,符合实际规律。充分验证了在选取过滤料粒径范围时,考虑大粒径压重的必要性。通过FLUENT计算得到了沉沙池内的清水流速矢量图和流速等值线图等水力参数。进一步说明了沉沙池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对类似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定期冲洗式沉沙池截沙率计算进行分析及应用,得出了沉沙池泥沙截沙率与沉降率的两种计算结果相差很小。结果说明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实际工程计算,对以后沉沙池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引黄灌区,泥沙治理问题已成为灌区发展瓶颈,改变传统集中沉沙、清淤待沉治理方法,实现远距离输沙、分散沉沙,转变沉沙池功能,提出、尝试和总结新治沙思路和方法,为引黄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提孜那甫河道含沙量高、枢纽所在河段河曲发育等特点,枢纽设计确定了"利用河势,稳定主槽"的指导思想,依据水沙运动理论和当地实际条件选择枢纽位置,并采用一岸集中引水、另一岸用过河涵洞输水的布置方案。枢纽工程自1997年通水以来,运行安全,取水防沙效果良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多泥沙游荡性河道上引水枢纽工程的一个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东城提灌工程沉沙池设计的主要成果,该项设计遵照设计规范【1】要求的设计内容,及其主要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包括沉沙池设置条件、设计入池流量、泥沙设计特征值及设计标准、沉沙池类型和运用方式、沉沙池总体布置、沉沙池工程布置、沉沙池运行设计、水沙运行观测和原型观测等,特别是后两项常被设计者忽略,导致设计不完整。另外也介绍了本工程的工程布置和运行方式的创新和特点,可试作设计规范的范本,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处理好大流量漏斗式沉沙池的沉沙与排沙问题,研究较合适的沉沙及排沙体型,以大盈江漏斗沉沙池为例,研究了沉沙池整体流场,通过整流墩使工作段达到"静水"沉沙的流态.沉沙及冲沙的实验表明:有害粒组的沉降保证率大于80%.排沙孔口进一步优化后,排沙量与沉沙量达到平衡时,池内淤沙不影响沉沙池正常运行.漏斗式沉沙配合8条廊道冲沙的体型满足大流量沉沙池的要求.研发了一个基本解决大流量沉沙池的沉沙排沙问题的体型,为后续的体型研发工作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主要阐述结合水库运行方式。在保证水电站安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以水库代替沉沙池来进行沉沙和冲沙的可行性研究。为了验证以库代池的可行性,进行了坪头水库泥沙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运行9年来,取水口及进水隧洞、泵站前池有大量泥沙淤积,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运行。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该工程泥沙淤积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取水河段河势变化和取水口工程不合理的布局是泥沙严重淤积的2大主要原因,通过稳定取水河段河势、取水口改造2大主要措施来减小进沙、保证安全取水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此外,加强取水口上下游河段地形的监测,开展河床演变分析和进行全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水隧洞和泵站前池的泥沙淤积及运行规律,为今后研究河床及水沙条件变化下取水工程安全取水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宁东供水工程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之一,是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关键性供水工程.宁东水厂是宁东供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处理能力为40万m3,根据用户分布和用水水质要求不同,采用分质处理、分压供水.宁东水厂供水安全保证率高,技术难度大,工程在建设和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上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新工艺并且在运营管理中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宁东水厂采用斜管沉淀池与池底刮泥机组合应用进行泥水分离,在水处理工艺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对宁东水厂斜管沉淀池与池底刮泥机的组合应用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黄河调水调沙使小开河灌区引水条件变化,灌区供水和生态安全受到威胁.针对灌区面临的引水量减少、淤积严重、清淤弃土无处放置、沉沙池功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渠首工程改造及建设输沙管道等工程措施.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利用泥沙资源、分散处理泥沙、改良土地、加强监管等一系列运行管理措施是有效的.在应对水资源供需...  相似文献   

18.
宁东供水工程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之一,是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关键性供水工程。宁东水厂是宁东供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处理能力为40万立方米,根据用户分布和用水水质要求不同,采用分质处理、分压供水。宁东水厂供水安全保证率高,技术难度大,工程在建设和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上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新工艺并且在运营管理中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宁东水厂采用斜管沉淀池与池底刮泥机组合应用进行泥水分离,在水处理工艺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对宁东水厂斜管沉淀池与池底刮泥机的组合应用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电站沉沙池按常规大都布置在枢纽首部,由于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可对沉沙池的布置位置及结构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结构安全、功能实现及经济性的综合比较,验证沉沙池布置在引水隧洞末端的可行性,经水力计算后能满足工程布置需要,同时兼做压力前池,运行条件更为合理,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沉沙池功能。  相似文献   

20.
受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 ,首次实地对雨水集流工程中的沉沙净化设施—沉沙池、过滤池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思路等进行研究并附以实例加以证实 ,必将有助于雨水集流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