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大文 《科学种养》2010,(10):44-44
<正>钙制剂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现根据临床经验将钙制剂在奶牛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汇总如下,供参考。1.生产瘫痪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乳热症,是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以知觉消失和四肢麻痹、卧地似瘫为特征的严重代谢疾病。常以静脉注射5%氯化钙注射液或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0~1000毫升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爬卧母牛”综合征又称“趴窝母牛”综合征,也称母牛睡倒站不起来综合征,是母牛产后发生的一种类似于生产瘫痪、但按生产瘫痪治疗又不能痊愈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也常发生于低钙血性生产瘫痪之后。其临床特点是母牛在排除心血管、严重的产科及外科疾病前提下,按照生产瘫痪治疗后仍然爬卧不起。患牛死后剖检可见后肢肌肉群损伤和变性,坐骨神经及腓神经出血、损伤有水肿,心脏扩大、呈灶性心肌炎,肝脏脂肪性变性和浸润,肾上腺肿大。临床中多见于3~4胎的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3.
刘国信 《科学种养》2008,(12):43-44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奶牛发病多因分娩前后血钙浓度急剧下降和大脑皮质缺氧。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养猪生产中,母猪瘫痪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天气寒冷的早春季节发病率高。母猪常在产后20~30天发病。该病不仅影响母猪的使用价值,还影响仔猪的质量,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一、发病原因1.日粮中钙、磷不足。当母猪日粮中钙、磷不足时,母猪产仔前后就会动用骨骼中的钙和磷,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体内钙、磷缺乏而发生瘫痪。高产母猪多发,泌乳量达到高峰时,病情多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5.
奶牛子宫炎是一种生殖系统疾病,多发于母牛产后,是奶牛三大疾病之一,在兽医临床上被视为一大顽症,严重的患牛会失去饲养价值最终淘汰。该病常呈现慢性经过,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低,是导致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卵巢静止是指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奶牛卵巢功能暂时性处于静止状态,不表现周期性活动;而卵巢萎缩,则是由卵巢静止时间过久引起。在实际生产中,奶牛产后卵巢静止及萎缩都是引起奶牛不发情和不孕的重要病症,虽然发病率很低,但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奶牛繁殖率是提高奶牛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奶牛产后监控和配种过程中,可通过中西药结合的保健疗法,有效地提高繁殖率。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炎诱导子宫发生炎症从而影响奶牛的生育能力。奶牛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发生子宫内膜炎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然而,对于围产期前后患子宫内膜炎荷斯坦奶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仍不清楚。因此,我们选取年龄、体重和胎次相近的20头健康奶牛,分别于产前15 d,10 d,5 d,0 d采集其静脉血液,检测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产后,无论是否患子宫内膜炎,在该20头荷斯坦奶牛产后5 d,10 d,15 d跟踪采集静脉血液,检测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通过对比围产期前后患子宫内膜炎荷斯坦奶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相对于未患病奶牛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早期预防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临床症状 该奶牛在小区饲养,上一胎产奶量曾达到40千克/天,干奶期主要饲喂粉碎干玉米,发病前饲喂自配混合饲料,配方较随意,饲喂量达到6.5~7千克,天。发病时食欲不好,经口投喂乳酶生治疗无效。随即牵回家饲养,当天(2010年10月14日)即瘫痪,患牛痉挛、体温低,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腐蹄病,是指奶牛蹄的真皮和角质层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患牛表现疼痛,起卧困难和跛行等。该病属奶牛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四蹄皆可发生,以后蹄多见;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季发病最多。一、病因分析一般认为,奶牛蹄变形是腐蹄病发生的主要根源,运动场地中有石子等坚硬物是腐蹄病发生的主要诱因,运动场卫生不洁、泥泞或潮湿是腐蹄病发生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1.
奶牛冬痢的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伟 《科学种养》2009,(12):46-46
奶牛冬痢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0月中旬至次年的4月底都可发生,以春节前后发生最多。临床表现常呈暴发性流行,传播快.发病率高,表现严重愎泻和产奶量明显下降。该病具有群发性特点,大群中一旦发病会迅速蔓延,并在1~2天内波及全群,但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奶牛泌乳中期的饲料配方,试验选用16头泌乳中期奶牛,参考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膘情、体型等因素,采用随机区组对比设计,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组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饲喂奶牛场使用的精料补充料,试验1组、试验2组合试验3组分别饲喂专门设计的奶牛饲料精料补充料A、B和C.结果表明:试验前(产后71天)组间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第110天、第140天对照组奶牛产奶量低于试验前,这是由于奶牛泌乳中期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奶牛处于平稳期,产奶量自然会略有下降;产后第110天试验2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产后第140天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试验2组,即B饲料配方效果最为显著,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各组奶牛乳成分含量在试验前(产后第71天)差异均不显著(P>0.05);产后第110天和产后第140天试验组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乳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产后第110天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产后第140天试验2组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乳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1组合试验3组(P<0.05).乳糖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2组和试验1组日粮OM、EE、CP、NFE、NDF和ADF表观消化率较高,显著高于试验3组和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试验2组.即B饲料配方可以显著提高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乳干物质含量及日粮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子宫脱出,是指子宫或全部产道(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及阴道)翻出于阴门之外的一种产科疾病。一般发生于奶牛分娩后12小时之内,常随胎儿或胎衣一起排出。该病为奶牛的多发病之一,以年老、经产及体质瘦弱的牛较易发生。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恰当,可导致奶牛繁殖性能丧失,严重者可引起大出血或继发败血症而死亡。一、病因分析根据临床经验,可引起奶牛子宫脱出的主要原因有:奶牛年龄较大,生产胎次过多,饲料单纯、搭配不当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五师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奶牛的常发疾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其中奶牛的胎衣不下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胎衣不下是指奶牛产后超过12 h后胎衣仍然不能排除,常引起子宫炎症,影响再次怀孕和产奶,严重时危及奶牛生命.为找到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酮病是指因糖、脂肪代谢障碍使血糖含量减少,而血液、尿液、乳汁中酮体含量异常增多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消化功能障碍(消化型)和神经系统紊乱(神经型),以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脂肪肝、酸中毒,以及体蛋白消耗多、食欲减退或废绝为临床特征。常发于产后3周左右的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一、发病原因血糖代谢负平衡是导致该病的根本原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奶牛低磷性红尿病是一种营养代谢病,临床上以低磷酸盐血症、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常发生于产后不久的3-6胎高产奶牛,病死率高达25%~30%。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产后1h和24h的初乳及三合激素诱导产后高产奶牛提早发情。结果表明,应用产后1h的初乳、产后24h的初乳及三合激素处理后,奶牛的发情率分别为90.00%、35%和100%;奶牛的配种受胎率分别为38.75%、41.67%和35.00%。应用产后1h的初乳处理产后高产奶牛的发情率较高,与三合激素处理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方法处理后奶牛的受胎率差异不明显,结果相似(P>0.05)。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产后1h和24h的初乳及三合激素诱导产后高产奶牛提早发情。结果表明,应用产后1h的初乳、产后24h的初乳及三合激素处理后,奶牛的发情率分别为90.00%、35%和100%;奶牛的配种受胎率分别为38.75%、41.67%和35.00%。应用产后1h的初乳处理产后高产奶牛的发情率较高,与三合激素处理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方法处理后奶牛的受胎率差异不明显,结果相似(P>0.05)。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身体虚弱,新陈代谢机能下降,机体抵抗力降低,如果此时护理不好,不仅影响奶牛的健康,使其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对犊牛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影响。为使奶牛尽快复原,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1.病因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黏液性或脓性炎症。分娩时或产后细菌感染为多发原因,此时细菌最易侵入,加上牛舍不洁,牛床潮湿,粪便污染严重等,使奶牛产道发生细菌感染而发病。人工授精使用的器具消毒不彻底,用不卫生的输精器械操作等往往导致细菌侵入子宫。少数细菌侵入子宫一般不引起发病,细菌繁殖引起发病通常取决于子宫黏膜抵抗力的强弱及生殖激素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