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农村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地区.由于西部的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导致农村贫困.长期的贫困又使西部农村人口素质普遍较低;加之落后的传统观念,使得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更少,贫困愈来愈严重.治理西部农村贫困,必须继续从治理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入手.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的区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当前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下区域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的异质性变化,研究基于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进行了效率评价,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综合评价矩阵对31个省区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天津、广东等5地属于”效率高-经济强”型地区,四川、广西、陕西等6地属于”效率低-经济弱”型地区;东、西、中部地区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1983~2004年陕西粮食产量与主要投入要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陕西省1983~2004年粮食年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成灾面积、农业劳动力数量等6项投入要素的关联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以了解近22年产投结构变化情况及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限制和推动因素.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数、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始终是影响陕西粮食产量前三位的投入要素,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成灾面积三种投入要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变化.稳定耕地面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村劳动力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是增加陕西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退耕还林项目对缓解贫困的影响,文中以甘肃南部武都区为例,通过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结合180份调查问卷,建立了适合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生计综合能力指数体系,并对参与该工程的农户进行了比较分析。经分析,退耕后,参与项目的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和一般农户在人均纯收入和生计综合能力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且绝对贫困人口受益最大,而富裕农户在上述三个方面却发生了倒退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1995-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碳排放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IPCC表观消费量法和投入产出法,测算1995-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家庭碳排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城乡家庭碳排放总量差距不断扩大,而人均差距减小;城镇逐渐以间接排放为主,农村仍以直接排放为主;城镇煤炭排放比重下降迅速,农村煤炭排放比重仍较大;收入提高使排放结构发生变化,城镇增幅最大的为交通通讯排放,农村为居住排放;人均家庭碳排放的城乡差异方面,东部发达省区较小,西部欠发达省区较大.  相似文献   

6.
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的应用效果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11~2012年连续在陕西、山东和海南等22个省(直辖市)40多个基点开展的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的田间应用试验示范以及农产品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具有显著的防控农作物病害、促进农作物增产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效果.分析了氨基寡糖素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下一步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RS的武都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92、2006和2011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1992-2011年间武都区的植被覆盖度分别进行计算,分析了其年际间的动态变化,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方面对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了驱动力分析,最后采用PCA对选取的影响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武都区的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中高覆盖区增幅最为明显,达到46.30%。植被覆盖类型以向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转变为主,2011年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面积已占总面积的70.57%。人为因素尤其是人口因素是影响武都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老区农村人口素质与农民经济收入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陕甘宁老区是我国的贫困地区之一 ,许多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百元 ,农民生活十分贫困。笔者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 ,阐述了人口素质对经济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并具体分析了陕甘宁老区农户户主文化程度、年龄等农村人口素质与农村经济收入的定量关系。为解决该区域的贫困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贫困地区贫困文化问题的探讨——以西海固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西海固地区为例 ,分析探讨了在当地环境和文化相互作用的因果机制下贫困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及其对贫困维持的重要作用 ,指出这一文化的核心——当地农户安贫知命、自我均衡的心态与思想观念 ,是使中国贫困农村长期无法摆脱贫困的根源所在 ,并初步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以鄂政办发[2010]1号文件,向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印发(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了全年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解决4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题;扶贫搬迁1万户、4万人;在2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启动1377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雨露计划”培训转移5万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力争老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