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观察了中华鳖消化道组织结构和粘膜表面。结果表明,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食道粘膜层为复层扁平细胞;胃、肠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肌层有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而且粘膜上皮中腺体的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分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30例胃术前及术后标本X线双对比造影与病理对照,重点观察胃小沟、胃小区的改变及病理基础。胃恶性溃疡周围胃小沟、胃小区达不到溃疡口边缘、而良性溃疡周围胃小沟,胃小区则反是。浅表性胃炎X线诊断较困难,而部分浅表性糜烂性胃炎病例可在X线双对比造影中被发现,胃小区呈糜烂改变,范围也较广泛,在胃小区糜烂改变的背景下,可见到细小的雀斑钡点,周围有一层透亮的晕缺,这种钡点与晕影形成靶子样改变,或表现为点状和线状影,这些表现为浅表性糜烂性胃炎的典型X线征。胃恶性病变周围胃小区也表现为糜烂改变,但其范围较局限。  相似文献   

3.
应用解剖、常规石蜡切片和显微摄影等技术,观察了漠斑牙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对饥饿前后漠斑牙鲆的食道、胃和肠道纹状缘高度、柱状细胞高、壁厚、肌肉层厚以及食道、肠道杯状细胞大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漠斑牙鲆消化道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上皮,胃本体和肠道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直肠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除胃本体外,从食道到直肠粘膜上皮中均有杯状细胞分布,但其数量呈减少趋势。粘膜下层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食道肌肉层为内纵外环的横纹肌,胃本体、肠道及直肠肌肉层为内环外纵的平滑肌。漠斑牙鲆饥饿10 d后各段消化道的褶皱高度降低,纹状缘边界不光滑,甚至局部断裂,肌层和粘膜下层连接疏松。消化道显微结构的测量结果显示,饥饿后粘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显著变小,胃、肠、直肠的柱状上皮细胞高度显著下降,肠前段和中段肌肉层厚和壁厚度呈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皖西白鹅消化管的组织学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成年皖西白鹅母鹅消化管的形态特征,在鹅放血致死后,解剖观察其消化管的组成,取消化管各部分,制作组织切片.结果表明,成年皖西白鹅母鹅消化管由口咽、食管、腺胃、肌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大肠(盲肠与直肠)和泄殖腔构成,其中肌胃和盲肠(2条)发达,缺少唇、齿、软腭和结肠等.消化壁一般分为4层,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其中粘膜下层很薄,十二指肠粘膜下层无十二指肠腺.  相似文献   

5.
胃肠炎是胃与肠管粘膜及粘膜下深层组织舶:重剧炎症过程。胃和肠管的器质性损伤与功能紊乱,极易互相影响彼此,胃与肠管的炎症往往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常见的胃肠炎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染性胃肠炎;另一类是饲喂性胃肠炎。现主要介绍饲喂性胃肠炎。  相似文献   

6.
毕罗Ⅱ式胃大切胃空肠吻合术操作程序的改进张剑辉(阳江市人民医院外科,阳江529500)毕罗Ⅱ式胃大切、胃空肠吻合术广泛应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其中胃空肠全口吻合较半口吻为简单快捷,但需先切开胃浆肌层、缝扎粘膜下血管后再切除胃大部分,操作程序仍感复杂...  相似文献   

7.
生长育肥猪胃肠道正常厌氧菌群的数量和分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厌氧微生物学方法,对2头育肥猪的胃、小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固相、液相和粘膜中的总厌氧菌、淀粉分解菌,纤维分解菌和蛋白分解菌的数量分布和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总厌摒力和3种功能菌群的数量在胃和小肠区段固相内容物中占绝对优势,而在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中以液相菌群占绝对优势,在胃和小肠区段,固相,液相内容物中3种功能菌群的数量间无明显差异,但在盲肠、结肠和直肠段,固相、液相内容物中淀粉分解菌和蛋白分解菌为优势菌群,在各区段胃肠道粘膜中,胃和小肠的3种菌群的数量相对较低,盲肠粘膜中主要菌群数量分布为蛋白分解菌>淀粉分解菌>纤维分解菌(P<0.01);而结肠和直肠粘膜中以淀粉分解菌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78年3月至1982年12月,运用奥林巴斯GIF-KGIF-P_2GIF K_2纤维胃镜检查胃、十二指肠疾病共2381例次。其中胃体、底、窦均具备活检资料者470例。大量病例检查中,发现胃底穹窿部粘膜正常与异常所  相似文献   

9.
动物单室胃肌层分层剥离解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大体解剖方法对兔、狗和猪等动物的单室胃肌层进行剥离,首先,分别用充盈固定法和无张力固定法固定标本;然后,分别将浆膜、粘膜和粘膜下层剥去,获得完整的胃肌层标本;最后,将胃肌层逐层整片剥离.剥离外纵行肌层时,从外表面观察外纵行肌层和环行肌层的分布特征;剥离内斜行肌层时,从内表面观察内斜行肌层和环行肌层的分布特征.解剖时遵循由厚到薄,由集中到分散,顺肌纤维方向剥离的原则.利用此方法观察发现,胃肌层分布范围不均衡,胃的不同部位肌肉配布厚薄不一,各层之间的连接疏密不均,初步建立了单室胃动物胃的肌层解剖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0.
瘤胃臌气中兽医称之为气胀、肚胀,有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继发性瘤胃膨气,多见于前胃弛缓等前胃疾病和食道阻塞等疾病的过程中,病程发展缓慢,呈间歇性臌气。原发性原因是牛、羊等反刍畜吃入容易发酵或霉烂变质的饲料,  相似文献   

11.
对一只意外死亡朱的消化系统各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消化管均具有一般的四层结构,但食管粘膜内有密集的泡状腺,分泌物丰富;腺胃和肌胃均未见粘膜肌,但肌层很发达;小肠绒毛较长,未见中央乳糜管构造,固有膜及绒毛内有丰富的平滑肌束;盲肠亦有短的绒毛,且淋巴组织发达,可形成淋巴小结。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少,小叶界线不清。  相似文献   

12.
长型Leptin(瘦素)受体mRNA在大鼠消化道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试验以5只SD雌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大鼠消化道长型Leptin(瘦素)受体mRNA的表达及其分布.结果表明,长型Leptin受体mRNA在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中广泛表达,从而证明了在大鼠消化道存在长型Leptin受体.  相似文献   

13.
对51头黄羊的胃进行了形态结构的研究。整个胃组织质量占体质量的比率为2.74%~2.89%。成年雄性、成年雌性、幼年雄性和幼年雌性中的比率分别为(2.74±0.11)%,(2.83±0.09)%(2.82±0.14)%和(2.89±0.20)%。瘤胃最大,占整个胃组织质量的72%~76%其次是网胃(9%~10%)、皱胃(8%~10%)和瓣胃(5%~6%)、除瘤胃与体质量呈线性正相关外,其它3个分胃与体质量呈线性负相关。瘤胃表面扩张系数( SFF)值为 8.52.瘤胃粘膜乳突密度为 89。黄羊胃分四层结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前胃粘膜上皮都由复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瘤胃缺乏粘膜肌层、网胃肌层较厚。黄羊前胃无腺体.仅皱胃分布大量腺体。胃底腺主要由主细胞、壁细胞和颈粘液细胞构成、前胃的肌层比皱胃发达。从黄羊复胃形态结构特征分析、黄羊属于混饲者。  相似文献   

14.
长薄鳅属典型的有胃鱼,胃呈V型;消化道较短,仅为体长的0.704倍;肠长为体腔长的1.14倍.食道粘膜层中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和棒状细胞,杯状细胞H.E染为蓝紫色,棒状细胞着色较浅;外肌层为横纹肌,纵行;内肌层为平滑肌,环行.胃分为贲门部、育囊部和幽门部,均有较丰富的胃腺组织.肠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不显著,但直肠粘膜褶明显平缓,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肌肉层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15.
<正> 1.误服了硫酸、盐酸等强酸性腐蚀剂。忌给患者服剐、苏打、碳酸氢钠溶液,否则导致胃穿孔。正确方法,及时让患者饮牛奶、喝鸡蛋清、植物油等,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减少对胃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长薄鳅消化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薄鳅属典型的有胃鱼,胃呈Ⅴ型;消化道较短,仅为体长的0.704;肠长为体腔长的1.14倍。食道粘膜层中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和棒状细胞,杯状细胞H.E染为蓝紫色,棒状细胞着色较浅;外肌层为横纹肌,纵行;内肌层为平滑肌,环行。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均有较丰富的胃腺组织,肠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不显著。但直肠粘膜褶明显平缓,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肌肉层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17.
月鳢消化系统形态及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月鳢(Channaasiatica)消化系统的形态及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为:①肠道呈3次盘旋,肠长与体长之比为0 42±0 02;②随着发育和生长,消化道的粘膜层厚度及粘膜皱褶高度增大、粘膜皱褶及杯状细胞增多;③食道、胃、前肠、中肠和后肠的组织结构区别明显,且食道与胃在组织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过渡性;④胰腺在肝脏中呈弥散性分布;⑤月鳢消化道的形态和结构与其食性高度相关。探讨了月鳢消化道形态结构与食性的关系,认为月鳢消化道具有典型的肉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星杂579产蛋鸡的食管、嗉囊、腺胃、肌胃的组织构造做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其食管、嗉囊的固有层含有大型囊状食管腺,腺胃粘膜肌层,有浅层的单管状腺和深层的复管状腺,肌胃固有层有单管状腺。食管、嗉囊、腺胃和肌胃的大部分分层都很相似,但粘膜肌层都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朱huan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一只意外死亡朱Huan的消化系统各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消化管均具有一般的四层结构,但食管粘膜内有密集的泡状腺,分泌物丰富;腺胃和肌胃均未见粘膜肌,但肌层很发达;小肠绒毛较长,未见中央乳糜管构造,固有膜及绒毛内有丰富的平滑肌束;盲肠亦有短的绒毛,且淋巴组织发达,可形成淋巴小结。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少,小叶界线不清。  相似文献   

20.
犬胃扭转是犬的常见病之一.犬的幽门移动性较大,尤其是大型犬、老龄犬,如果臌气、胃异常蠕动或胃内容物过度充满均可致肝胃韧带、十二指肠韧带松驰或撕断,极易发生胃扭转.现将有关临床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