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长期野外调查数据及相关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陕西黄龙山及其周边区县同域分布的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的适宜生境进行预测,并分析2个物种的生境需求及重叠状况.结果表明:2个物种的适宜生境分布格局相似,主要分布在陕西黄龙山林区及周边区县,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1268.75、2218.37 km2,适宜生境重叠面积为1162.63 km2,分别占褐马鸡、环颈雉适宜生境总面积的91.64%、52.41%.2个物种在陕西延安黄龙山保护区的适宜面积分别为549.35、745.88 km2,分别占该保护区面积的60.58%、82.25%,且在黄龙县适宜生境重叠面积最大,其次是韩城市、宜川县、洛川县.2个物种对环境因子的选择表现出相似性和一定差异性.相似性表现为:对2个物种生境分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最湿月降水量、到道路距离、最湿季降水量.差异性表现为:对于最湿季降水量,环颈雉比褐马鸡适应范围更广;对于到道路距离,褐马鸡比环颈雉适应范围更广.此外,最热月最高像元温度对环颈雉影响较大,而最冷季降水量和最热季平均温度对褐马鸡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三明市主要针叶树种(杉木和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树种分布点数据和19个气候环境数据,基于MaxEnt模型模拟现实气候条件下杉木和马尾松在三明市的适宜分布区,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2050和2070年)杉木和马尾松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结果,并运用刀切法确定影响杉木和马尾松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精度较高(AUC值均大于0.9),最湿季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等温性是限制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杉木和马尾松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西部和中部,面积分别占研究区的39.00%和31.63%;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杉木和马尾松的生境分布有所变化:到2050年,适宜生境面积分别减少10.06%和6.35%;到2070年,适宜生境面积略有增加,分别增长1.67%和0.65%.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压力下建立东北红豆杉优先保护区的模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分布模型与保护区规划软件应用于濒危植物的保护,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带来的不确定性,还可以为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提供合理建议。收集中国东北红豆杉历史分布数据,结合气候数据,运用MaxEnt模型预测在气候压力下不同情境下的东北红豆杉潜在分布区,通过保护区规划软件划分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保护区,与现存自然保护区进行空缺分析,评估自然保护区对东北红豆杉保护能力。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东部,气候变化并不会使潜在分布区面积减小,但在未来,会使其位置在不同情境下发生不同方向的移动;松花江三湖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对东北红豆杉保护贡献最高,其所包含优先保护区面积分别为1966.60km2和750.69km2,模拟规划的优先保护区为东北红豆杉进行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提供场所。  相似文献   

4.
川黄檗(Phellodendron chinense)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但由于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导致其野生资源急剧减少,目前已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基于川黄檗的55个有效分布记录点和19个气候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1970—2000年)与未来(2041—2060年和2081—2100年)的潜在分布区格局,并评估制约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研究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精度极高,受试者工作曲线面积AUC值大于0.97;川黄檗当前的高适宜以上生境主要覆盖巫山山脉、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区、贵州中部北部山地以及大巴山南部山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年均降水量、年均温、温度季节变化方差和等温性;在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川黄檗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高适宜以上区域面积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趋势。降水和温度在塑造川黄檗分布格局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当前,川黄檗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适宜区有向北迁移的趋势,这可为川黄檗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以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依据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头潜鸭的实际分布点数据,选择7种环境特征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向海保护区青头潜鸭的潜在繁殖栖息地进行预测,结合向海保护区的功能区划设置对青头潜鸭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训练数据模型预测结果通过ROC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定曲线)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UC值)为0.927,测试数据AUC值为0.998,模型预测结果达到优秀水平.向海保护区青头潜鸭最适宜的生境面积为5.61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0.01%),总适宜生境面积为105467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13.70%),适宜分布区分散在东南部,且大部分处于保护区的实验区.刀切法检验测定得到影响模型预测的主导环境特征变量是坡度和海拔,两者贡献率分别为56.3461%和32.6982%,累计贡献率达89.0443%.环境特征变量响应曲线显示除土壤湿度指数外,坡度、坡向、海拔、土壤亮度指数、绿色植被指数和道路距离这6个因子均与青头潜鸭栖息地适宜性呈负相关关系.建议尽量迁移核心区和实验区之间的人为活动区,以扩大核心区和实验区内青头潜鸭的实际有效面积,进而有效增加青头潜鸭的适宜栖息区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畜禽种业》2008,4(6):73-73
据报,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濒危野生动物褐马鸡在河北省数量有了大幅增加,由10多年前的1000来只增加到目前的3000多只。 褐马鸡属我国特有的珍禽,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0多年前,河北省的褐马鸡数量只有千余只,分布在其西北部蔚县境内的小五台山附近。为加强保护,河北省先后建立了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和金华山-横岭子褐马鸡省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华斑羚是一个孤立的小种群,急需开展救护措施。通过分析该物种在保护区内的适宜生境,为保护区制定物种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基于GIS技术,结合该保护区内中华斑羚分布位点和生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斑羚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模型的评价结果达到优秀水平(AUC=0.967),其中月平均昼夜温差、最干月降水量、海拔、距护林站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斑羚的分布有重要影响;生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中南部,适宜生境面积为4891.23hm2,占研究区域的4.59%;不考虑干扰因子情况下,适宜区面积可增加12685.14hm2。结论斑羚的生境选择可能与斑羚对觅食利益和捕食风险的权衡有关;斑羚对干扰因子具有回避效应,且干扰因子对斑羚适宜生境影响显著,建议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以降低人为干扰。模型预测结果初步明确了斑羚在保护区内的分布状况,对保护区制定斑羚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耀星      张梅    杨勇    吕泽民  张秀卿  王亮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4):129-134
桂花是我国特有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被广泛栽培,主要用于园林绿化、饮食和药用,桂花的栽培品种在城乡园林景观中较为多见,但野生资源破坏严重,生境恶化,物种多样性也随之减少。该文在不同气候情景下,对桂花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可探究气候变化下该物种的生境变迁,并了解其地理分布与气候间的相互关系,为桂花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根据影响桂花适生区分布的31个环境因子和当前桂花生境的368个自然分布点,对当前和未来(2050年、2070年)桂花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用刀切法检验来评估气候因子的重要性。结果表明:1)在当前环境条件下,桂花在我国主要分布在33°N以南的地区,总潜在分布区面积约224.23×104 km2;2)干燥季节的月降水量、潮湿的频率、干旱季节的平均温度是影响桂花生境的主导环境因子;3)随着未来气候的改变,桂花的潜在分布区向北偏东高纬度地区发生迁移,西南地区潜在分布区减少,建议该地区的桂花居群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9.
基于黄花红砂与五柱红砂的现有分布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技术与最大熵(MaxEnt)模型软件,对2种红砂属植物在3个时期的潜在适宜分布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五柱红砂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在青海地区、新疆南疆地区以及甘肃部分地区;黄花红砂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宁夏地区、内蒙古地区、甘肃地区以及新疆与青海部分地区。2种红砂属植物在3个时期的潜在适宜分布区有所增加。黄花红砂的潜在适宜区朝着东北方向移动,五柱红砂的潜在适宜区出现收缩现象。2种红砂属的低适宜区相比较高适宜区与较适宜区变化较大。2)黄花红砂与五柱红砂通过MaxEnt模型运算出的AUC值均>0.9,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精度很高。可以用于2种红砂属植物的潜在适宜分布区的预测。3)控制黄花红砂潜在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为最湿月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和最湿季度降水量,影响五柱红砂潜在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为海拔、等温性和温度季节性变化。上述研究结果对2种红砂属植物资源保护利用与未来分布趋势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MaxEnt模型的阿勒泰金莲花潜在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阿勒泰金莲花潜在适生区能够为新疆阿勒泰金莲花的科学规范种植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依据.以12个实际分布数据及42个环境因子为依据,采用MaxEnt模型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预测阿勒泰金莲花潜在适生区,用聚类分析法划分适生区等级,使用百分比贡献率分析其主要环境因子及生态位参数.结果表明:(1)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显示MaxEnt模型预测阿勒泰金莲花潜在适生区的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的AUC(ROC下的面积)值分别为0.943和0.994,表明模拟效果优秀.(2)影响阿勒泰金莲花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百分比贡献率是日照时数(24.63%)、4月降水量(24.29%)、年平均最高气温(22.89%)和11月降水量(17.91%);阿勒泰金莲花适宜生长在日照时数≥2868 h、4月降水量≤21 mm、年平均最高气温≤9.1℃和11月降水量≤14.8 mm的环境中.(3)阿勒泰金莲花潜在适生区总面积为46042.45 km2,其中最适生区面积7536.71 km2,主要分布于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和哈巴河县的北部.阿勒泰金莲花潜在适生区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降水、日照和气温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马莉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60-6763,6811
通过文献资料以及标本馆的记录,统计出青海省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及各植物的具体分布地,并收集青海省各自然保护区的考察报告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的相关记录,进一步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各自然保护区的受保护状况进行分析和阐述。结果表明,青海省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46种,隶属于36科77属;青海省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青海省的大部分县市都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但仍有13县市没有任何保护区的分布;自然保护区分布共有129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占总种数的88.36%。青海省有17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未受到保护区的保护,其中有4种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种I级保护植物,8种Ⅱ级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12.
吴逸群  刘迺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272-270,272
2007~2008年,在甘肃则岔林区对蓝马鸡种群生存状况作了调查。结果显示:鸦类和猛禽对繁殖期蓝马鸡的卵和雏鸟危害较大;林区内鸦类数量较多(78.7%),潜在威胁蓝马鸡野生种群;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质量下降也会对蓝马鸡种群产生威胁。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提出相关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xEnt模型的紫椿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气候变化通过改变物种的生境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紫椿是一种具有高生态、经济、药用价值的用材树种,在我国与其他香椿属物种一起被称为“中国桃花心木”。了解该物种对生境要求、评价其生境质量、预测其适生区分布有助于紫椿的保护、引种及其人工林的发展。MaxEnt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利用现存不完整、小样本、离散型分布数据构建物种适生区预测模型,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检验预测模型的精度,面积越大精度越高。研究应用紫椿在云南分布数据及MaxEnt软件构建其适生区分布模型,结果表明:适生区分布模型平均训练AUC和平均测试AUC分别为0.959和0.818,说明对紫椿适生区的预测是可靠的;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最冷月最低温(℃)、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最冷季度降水量(mm)、年均温变化范围是决定紫椿适生区分布的重要因素。对当代和未来(21世纪50年代,21世纪70年代)气候变暖条件下(RCP2.6情景)的紫椿在云南省和全国适生区面积进行了计算,结果直观、定量反映了气候变化下紫椿适生区的变迁,预测云南省及全国的紫椿适生区随全球变暖而萎缩。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广东省土地利用规划图和各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资料,在GIS软件ARCGIS8.0和MAPGIS支持下提取广东省省级以上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资料,对区域水平上广东省省级以上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广东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在区域空间水平上表现为随机分布,但保护区间连接度较差;保护区之间的隔离程度表现出显著的差别,基本可以区分为3个类别,其中空间隔离最大的保护区有9个,占已建立保护区的28%。因此,在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应做好选点工作,增加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连接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极小种群濒危植物梓叶槭在中国当代和未来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梓叶槭的分布动态.[方法]以梓叶槭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的梓叶槭分布位点、气候数据集和海拔数据,利用优化的MaxEnt模型和GIS技术,模拟当前、2050s(2041-2060年)和2090s(2081-2100年)(SSP126、SS...  相似文献   

16.
王晓辉  王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06-1708,1742
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理途径(又称Gap分析)方法,通过对较大尺度区域的植被状况、物种分布及其丰富度的分析,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确定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遗漏区域,是目前生物多样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研究的方向。利用Gap分析方法,识别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遗漏区域,探讨符合安徽省实际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构建方法及其在景观尺度上的表现,为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建设与科学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鹅掌楸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未来气候环境对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鹅掌楸的保护措施。  方法  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以鹅掌楸的地理分布数据、Worldclim生物气候变量和人类活动强度数据为依据,分析影响鹅掌楸分布的主导因子,并对其在中国的适宜性分布区进行预测。  结果  MaxEnt模型有很好的预测能力,训练集均值为0.973,测试集为0.953。年均降水量、最湿季度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降水量变异系数和昼夜温差月均值是影响鹅掌楸分布的五大因子,总贡献率超过80%;人类活动强度也有影响,贡献率为2.3%。将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导入GIS软件中进行适生区分级,发现鹅掌楸高适宜分布区在西南地区的大巴山以南向西南方向延伸到贵州中北部地区;在华东地区为北起天目山,向南延伸至浙南和闽北的丘陵山区。该模拟结果与已有调查结论一致。对21世纪50年代和21世纪70年代不同温室气体排放场景(RCP)下鹅掌楸在中国的分布预测表明:鹅掌楸的适宜分布区有向高纬度轻微移动的趋势,分布面积随着年份的增长呈先稳定后下降趋势;至21世纪70年代,RCP 8.5时,面积较当代减少5.3%,与已有研究认为全球变暖情况下生物适宜分布区减少的结果吻合。  结论  该预测结果表明了气候变化将影响鹅掌楸种群分布,可为鹅掌楸未来的栽培与迁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桉树枝瘿姬小蜂是我国一种入侵性小蜂,自2007年传入我国广西省,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危害了我国南部的桉树种植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现在和未来的适生区进行预测,以了解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其适生地范围的变化。  方法  采用MaxEnt预测模型—最大熵模型,通过收集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报道的分布地数据、调查最新发生地危害轻重程度对该蜂在中国的适生区现在以及未来RCP8.5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区进行模拟并检测模拟结果的精准度。  结果  模型模拟结果的测试遗漏率与理论遗漏率基本吻合。AUC 值为0.898,标准差为0.022,表明所使用的数据无空间自相关,模型筛选的参数结果可靠且准确度高。MaxEnt模型预测得到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的最佳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在RCP8.5气候情景下其未来中度适生区面积有小范围的下降,但整体适生区范围显著增加。  结论  通过适生地范围预测结果的分析,本研究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监测以及潜在危险入侵地区制定有效的防治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套侧重水鸟保护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指标体系经过专家咨询和会议讨论确定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指标体系共分为目标层1项、系统层5项、准则层11项和指标层26项.将获取资料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按国家有关分类标准与原则归为3个类型(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物类型),每个类型内的自然保护区再结合自身湿地主体进一步划分为4个小类型(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实例分析了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以近海及海岸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以沼泽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类型中的以河流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并依照保护价值指数进行了等级划分.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和发展地位,总体规划和改建变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