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本文结合安康市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总结调查经验,阐述和探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样地和样木复位的关键技术措施,为广大林业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样地和样木的复位率关系到清查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总结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中样地与样木复位的传统方法和易出现的问题的同时,介绍RFID技术的特点与优势,简要提出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使用RFID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森林资源清查的概念、清查周期、监测内容,分析了甘肃省森林资源清查体系建设概况及固定样地分布,为做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固定样地用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了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以吉林省第7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资料和吉林省TM遥感影像为基础,对固定样地调查结果与遥感影像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并采用点对点匹配法,分析了固定样地作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时的精度.结果表明,采用固定样地调查与遥感影像分类调查森林资源总体精度较高,森林覆盖率误差仅为-1.04%,而点对点匹配检验时森林类型误差达到52.99%.  相似文献   

5.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森林资源清查中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指出现行指标的局限性,并结合近年森林清查工作实践,提出新的指标选择,以服务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为全面准确评估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卫星遥感技术作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增加了清查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介绍了天津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遥感判读工作流程,在对判读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遥感技术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清查成果能否客观、真实地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关键要素。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抽样方案设计、调查技术方法和实施操作过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抽样方案设计是影响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优化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防止系统抽样周期性变动和人为特殊对待等问题对清查成果质量的影响,从1994年开始,浙江省采用固定样地加部分替换样地(临时样地)的抽样设计方案进行防偏技术试验和研究。采用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自1989年以来的3期调查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分析,3期调查数据的3组样本两两之间均通过了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总体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不存在明显的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是森林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的基础性工作,翔实、准确的清查数据则是林业事业和生态保护事业的重要决策依据。为促进青海省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分析总结了青海省森林资源清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完善对策,以期为以后的清查工作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护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天然林区的森林资源,促进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以GIS为手段,利用森林经理调查和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材料,在分析土地资源结构、生态环境及林种结构现状后,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天然林区的土地资源配置和林种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天然林区土地资源配置及林种结构极不合理,经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林种结构调整后,用于生态公益林的土地资源增加,生态公益林面积比例超过70%。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地调查与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监测与繁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六盘山境内天然分布的国家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的生态学习性、生物学特性,及其致濒原因.结果表明,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共有20科30属37种,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植物本身的繁殖特性、生境变化等,提出拯救保护措施,从而为宁夏合理开发利用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奠定理论基础,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立,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稀有濒危植物数据库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S ACCESS数据库软件研制开发了甘肃省稀有濒危植物数据库及其信息管理系统(GSREP)。该数据库收录甘肃省天然分布的稀有濒危植物366种或种下等级,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甘肃省重点保护植物、中国高等植物特有属及部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珍稀植物。根据物种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等领域的用户需求,设置数字型、文本型、日期型和 OLE型(图片图形)字段96个。根据中文名、拉丁学名及特定地理范畴(产地、林区、自然保护区)等查询条件,可使用户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及相关报表。  相似文献   

12.
2020-01ml 目录     
目的传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不便于结果比较。目前,物种保育价值模型主要通过林分丰富度核算森林当前保育价值,但未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对树种生长的潜在影响,不能体现森林的长期保育价值。近年来,逐步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新理论中,尚未出现适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福建土地利用情况计算生境质量并划分等级,首次提出生境质量调整系数。利用生境质量和森林分布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构建出基于生境质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模型(HQ-BPV模型),由此将土地利用的影响融入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中。结果(1)福建省生境质量分布整体呈现内北高南低、内陆高沿海低和自然保护区高非自然保护区低的态势。(2)福建主要植被类型的平均生境质量按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 > 竹林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林 > 灌丛 > 针叶林 > 经济林。(3)调整后栎类和栲类的物种单位面积保育价值最高,为3.58万元/hm2,调整后各优势树种(组)的物种保育总值中阔叶混交林价值最高,为658.42亿元,构建模型核算的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2 056.39亿元。结论基于能够量化土地利用影响的生境质量指数,构建出HQ-BPV模型用于评价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价值核算提供新思路,有利于森林资源监测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内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区,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有较大影响.珍稀濒危植物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且极其重要,成为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是否受到良好保护的标志性特征.采用路线法、询问法和样地法,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区内有珍稀濒危植物23种(1变种);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分布于海拔1 450~3 100 m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生活型表现为木本类20种、草本类3种,木本类占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的21.3%~26.0%,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正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景洪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梅  刘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333-9335
介绍了景洪市的地理区位、气候及城区概况。在分析景洪市植被系统组成、物种多样性、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外来物种、植物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规划了7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内容,包括:重点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努力建设森林公园,开展科学普及工程建设;设立野生生物禁猎(采)区和连接廊道;加强野象谷公园的建设,并将该区域建设成为动物园;加强城市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防止入侵种危害。提出了"确定模拟自然的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形成城市植物生态系统;确定城市园林植物的物种基数,达到保护与发展物种多样性的目标;应用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规划,形成园林景观的多样性;引种驯化新的园林植物和培育新的园林植物品种,丰富园林植物的多样性"4项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应用对策,以及"城市周边乡村经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同发展;保护物种和综合治理栖息地;充分利用迁地保护方法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项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通过巢式样方法对明溪县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小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号、1号、2号、7号、3号、5号与4号小区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12.780、10.940、9.359、9.261、8.768、6.161和6.108,由于保护背景的差异,不同自然保护小区在物种多样性上差异显著。明溪县自然保护小区内有14种植物在福建君子峰自然保护区未发现,说明自然保护小区的存在可进一步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人为干扰强度、保护小区面积、海拔高度、森林郁闭程度等因素中,人为干扰强度对自然保护小区的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自然保护小区可作为物种流的传布通道、生态系统的缓冲体系以及高效的生态系统服务体系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气候和生境异质性对华北地区植物生活型分布格局的影响。[方法]根据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对华北地区30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进行统计,分析华北地区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并采用SPSS软件对物种丰富度和环境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华北地区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46.04%),其次是隐芽植物(41.40%)和地面芽植物(32.86%),地上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比较贫乏。回归分析表明华北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主要受生境异质性和气候因子的共同影响:高位芽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海拔高差和最冷月均温相关,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以及隐芽植物物种丰富度均只与海拔高差相关,1年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各因子的相关性都较小。[结论]海拔高差是华北地区不同生活型植物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即生境异质性是影响华北地区植物生活型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GAP分析是评估区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性的科学方法.收集了截至2013年9月福建省已建的93个自然保护区相关资料,在分析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热点区分析和GAP方法分析了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3个尺度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物种尺度上,存在鼋、大刺鳅、虎纹蛙等12种保护空缺物种;(2)生态系统尺度上,已建自然保护区基本涵盖了福建省全部生态类型,但内陆湿地与水域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面积仅占该类型生态系统总面积的3.13%,远远低于国际标准(10%);(3)景观尺度上,福建省漳浦前湖湾湿地、永定王寿山等17个地区存在空缺,亟需加强这些空缺区的保护,以进一步完善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北温带原始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保护对象,是我国北方红松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首个通过森林认证的自然保护区.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有助于提高对自然保护区功能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能够为生态功能区划布局,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以及生态保护的...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部分。为了分析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趋势,笔者等选择保护区建区25年来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情况及动植物资源的演变趋势,通过调查区域内动植物资源现状和总结区域25年以来年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与建区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概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保护区近25年来年均气温以升高趋势为主,21世纪初较20世纪80年代末升高0.989℃;年降水量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21世纪初较20世纪80年代末减少3.3 mm。保护区荒漠植被出现群落面积减少、局部覆盖度下降、群落类型减少趋势;动物出现珍稀濒危数种减少、区系演变和动物种类数量减少的趋势。为掌握和应对气候变化对安西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判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量化判定是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甘肃省11个主要天然林区作为优先保护区判定的基本地理单元,以兰科植物的区系丰富度、特有性和等级性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区系互补性原理确定最低保护区组合及其优先序。结果表明:甘肃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为:白龙江下游林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小陇山林区、康南林区;最低保护区组合按其优先序依次为:白龙江下游林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东祁连山林区。所设计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判定方法继承了关键区系分析法和保护优先区域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考虑居群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