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Micaps资料、三明市区域站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5月22日三明市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雨过程发生在500Hpa南支波动、三层强的西南急流、中低层的暖式切变及地面倒槽的环流形势下,暴雨发生前48h无西南急流,而暴雨发生前的12h左右,三层西南风迅速增大形成自上而下的西南急流,且各层西南急流有夹角,表现出一定的垂直风切变。本次暴雨发生前物理量场有较好的表征,雷达速度场在短临预报中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2016年7月25—26日辽阳地区暴雨过程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辽阳地区国家级自动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通过Micaps的高空风场、高度场和地面海平面气压场分析辽阳地区2016年7月25—26日的暴雨过程,得出影响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径向环流带来的充沛水汽、地面低压和低层风切变导致气层辐合抬升,同时,较长的维持时间是此次暴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NPCE在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27日唐山地区一次局地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对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和副热带高压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冷暖空气汇合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原因;暴雨开始前期的高温高湿为此次暴雨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产生的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也为强对流的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此次局地暴雨过程水汽条件充足,水汽沿太行山自南向北持续稳定输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14年1月29日兰州中川机场发生的一次低空风切变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低空风切变是飞机在逆风降落的过程中,由于逆风突然增大所遭遇的逆风风切变;此次低空风切变主要是由午后近地面的动量下传造成的,700h Pa的急流带和近地面较强的热力湍流为动量下传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由河西弱冷空气和地面快速增温影响形成的地面辐合线也是造成此次低空风切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Micaps实时资料和数值预报及物理量产品,对临夏州2013年"8·10"区域性暴雨、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动力、热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雹降水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为典型的"东高西低"型,过程前期,副高西伸北抬且稳定,进退频繁,导致较强冷空气在副高外围堆积,副高东退时爆发,促使能量释放而造成的暴雨降水过程。综合分析了"8·10"暴雨天气过程,探讨了强降水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形成的物理机制,寻求对预报有指示意义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6.
临夏州“8·10”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实时资料和数值预报及物理量产品,对临夏州2013年"8·10"区域性暴雨、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动力、热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雹降水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为典型的"东高西低"型,过程前期,副高西伸北抬且稳定,进退频繁,导致较强冷空气在副高外围堆积,副高东退时爆发,促使能量释放而造成的暴雨降水过程。综合分析了"8·10"暴雨天气过程,探讨了强降水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形成的物理机制,寻求对预报有指示意义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203-205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常规气象资料,对发生在2013年8月23—24日甘肃省临夏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0h Pa西风带急流轴南压,为这次暴雨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有效位能;临夏特殊的地理环境、暴雨发生前大气热力不稳定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热力条件;中、低层西南、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一方面为这次暴雨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另一方面有利于降水落区不稳定能量的增大,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能;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风切变、总温度平流和差动平流场等物理量对此次暴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Micaps资料通过环流形势、物理量要素等方面对2016年吉林省春季一次大范围暴雨成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 h Pa南、北2支高空急流、500 h Pa冷涡和东部阻高、地面强气旋是此次暴雨发生的主要环流形势,850 h Pa偏东、西南2支急流为此次暴雨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吉林中部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为暴雨主要发生落区,东部阻高导致降水时间较长是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及卫星云图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7年8月29日发生在青海省大部地区1次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北强南弱、东多西少、持续时间长,以稳定性降水为主;500 hPa新疆槽中分裂的短波槽不断东移,同时地面东路冷锋南下至青海东部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副高边缘西南气流与东伸的中东高压形成两高之间明显的切变影响青海省南部与东部;地面小尺度的地面辐合及弱冷空气、午后副热带高压内部的热力抬升和地形抬升对此次降水的产生也有一定的触发作用;湿层深厚、水汽条件好,具备了强降水发生所需的水汽条件,有利于此次降水天气的产生;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的配置加强了上升运动;降水区存在的较强的垂直速度及层结不稳定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次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区域站降水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7月22日发生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的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在东高西低的典型暴雨环流形势下,高原短波槽、副高西伸北抬及低层切变线共同作用造成的,同时,偏南气流和地面锋面也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因子;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在相同的时间均最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卫星云图上对流云团的发展移动与TBB梯度大值区暴雨落区有很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MICAPS资料、JMA全球模式和NCAR/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14日发生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中尺度切变线、低涡降水天气形势背景、物理量条件等方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中低空急流下沉北抬,高空双急流中心逐渐拉近,这种风的垂直变化是暴雨产生的动力原因,同时低涡加强及其与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南北向急流配合致使中高层西南气流源源不断地为降水提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并有渤海低空急流配合时更有利于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切变线及其北侧的风速辐合区;此次过程为明显的暖式切变线,其物理量场呈垂直分布;高低空配置利于上升运动维持,降水的水汽输送不仅依赖于对流层中低层的急流,还依赖于中层西南急流,雨强的增大与中高空急流风速辐合中心的建立有关。  相似文献   

12.
黄菊梅  陈静静  唐杰  袁泉  余文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72-1127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1°×1°NCEP再分析资料、FY-2C静止气象卫星TBB图像以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造成湖南2009年6月8~10日强降水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强降水是在西太平洋副高的一次增强北抬并迅速南落,中低空切变线长时间维持及摆动,温湿能配置下形成的。分析发现雷达产品和卫星TBB图象、低层θse和CAPE高能区以及强的辐合上升区等与降水时段和落区对应关系较好。T639和EC对500hPa西太平洋副高的西脊点位置的预报,都随着时效的延长,位置都偏东,强度偏弱,导致湖南强降水预报的落区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预报山西春播期暴雨天气,更好地为农服务,文章根据天气学理论,利用常规探测资料、数值预报、多普勒雷达和FY-2E红外卫星等资料,对2014 年5 月9—11 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北涡南槽”和华北“东高西低” 形势是此次暴雨的有利环流背景,低空切变线和850hPa东南风急流是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切变线激发的中低云系直接导致强降水的发生。地面辐合线提前1~2 h出现,对进行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有明显的参考意义。东西两路冷空气的对峙,地面辐合线的停滞;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垂直结构,使得上升运动持续加强;前期地面最高温度持续升高、低层暖湿平流的持续输送,均是强降水长时间持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赵繁盛  赵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43-18346,18432
2006年7月10日辽东半岛地区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天气,利用常规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以及MM5模式,对发生在大连地区的这次暴雨天气进行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由高空槽、副高后部切变云系、北上台风的外围云系、地面倒槽相互作用引起的对流天气过程。切变线云系中不断产生并发展加强的多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这次过程的直接中尺度系统。MM5模式模拟结果分析揭示了造成此次暴雨时,对流层低层存在很强的西南低空急流,台风充足的水汽配合低层旺盛的西南流场为雨区输送水汽和热量;切变线结构为低层有辐合中心,高层有辐散中心,垂直运动场上对应有强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动力条件;暴雨区上空存在着较深厚的高湿水汽柱和高温层,为暴雨的产生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暴雨区高层有明显冷气流侵入是产生暴雨天气的触发机制;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强度变化对这次暴雨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齐杰  孙莹  王浩  王焕毅  白华  杨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56-6557
[目的]分析丹东地区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实时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以及稳定度和动力条件,对2009年6月9日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蒙古气旋为暴雨的产生提供抬升的动力,江淮切变线将南部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副高西侧有江淮切变线,东侧的西南气流叠加形成的西南急流在丹东南部有水汽通量的幅合,使南来的水汽在丹东南部堆积抬升,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加强了中尺度上升运动,致使此次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从而产生暴雨。[结论]该研究为暴雨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邓见英  刘志雄  王萍  曾俊  胡英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27-17230
利用NCEP/NCAR、TBB和WRF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资料,对2009年7月1~2日湖南湘中持续性暴雨过程期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中小尺度对流运动,局部的降水量达到了强对流风暴量级;锋面上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向南面运动,是产生这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回波带中具有中尺度天气系统并沿着切变线自北向南滚动更迭,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直接原因;长时间的辐合对这次暴雨落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是产生大暴雨的动力条件;持续的暖平流、垂直风切变对暴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桂北一次强降水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回  朱敬海  梁利  潘杰丽  陈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67-14971
[目的]分析2010年5月27-28日桂北一次强降水过程。[方法]利用2.5°×2.5°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5月27-28日广西桂北一次锋面暴雨过程的水汽通量、假相当位温、非地转湿Q矢量等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重点探讨非地转湿Q矢量在广西前汛期锋面暴雨落区中的预报应用。[结果]孟加拉湾水汽向广西输送,并在桂北产生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为桂北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850 hPa假相当位温锋区(密集区)南压至广西北部,桂北处在假相当位温锋区中,低层高湿的不稳定能量与中层向下渗透的冷空气导致中低层位势不稳定建立,从而为此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热力条件;广西北部低层850 hPa处在等Qx*值线梯度最大区域和较强的Q矢量散度负值区重叠的区域,为未来桂北的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结论]该研究为暴雨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9年6月18~19日和2010年8月14~15日,在东北冷涡的影响下,黑龙江省出现初夏和盛夏历史同期罕见的区域暴雨。利用常规观测和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极端暴雨过程相同之处在于大降水都出现在500 hPa冷涡中心的东侧,850 hPa暖湿切变线北侧,700 hPa和850 hPa风向风速辐合线之间,湿层深厚的区域和假相当位温梯度大值处。区别在于初夏暴雨对于系统强度、水汽、不稳定能量和低空急流的要求均高于盛夏暴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EC等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分析了湖北省2017年6月23日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得出此次暴雨过程预报落区偏大、范围偏北的原因。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背景为发生在副高外围西南急流出口区左侧、切变线和风速涌线南侧的暖区暴雨,范围小、雨带集中;副高脊线偏西偏北,西南急流中心轴偏北偏东,急流北界偏南、偏西分量较大,不利于江汉平原到鄂东北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过于信赖EC形势预报导致了此次暴雨预报出现偏差,暖区暴雨可多参考华东模式;当上下层西南急流都很强盛时,特别需要警惕在暴雨过程前期西南急流加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暖区暴雨。  相似文献   

20.
王莉  丁治英  刘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54-16858
[目的]研究GWDO参数化方案及地形对一次大别山暴雨的影响。[方法]利用NCEP/NCAR 1°×1°分析资料和常规、非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以及WRFV3.1.1版本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对发生在2008年6月21日05:00~14:00大别山地区的一次中尺度切变线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控制试验中加入了地形重力波拖曳系数(GWDO)的参数化方案,通过敏感性试验分别讨论了GWDO参数化方案和地形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地形拖曳系数对暴雨的强度或落区有很好的改进作用,考虑或不考虑地形拖曳系数得到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加入该参数化方案后无论暴雨的强度或落区均较未加入之前好;没有拖曳系数时,切变线扰动强,重力波活动明显,降水在重力波明显区较强。大别山以及周围的地形对此次切变线降水也有重要的作用,当去除大别山地形时,切变线上的降水强度均有显著的增加,雨带西部增强最明显;当去除大别山东南部的地形时,东部降水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地形不利于此次暴雨的加强。雨带上雨强的变化,不仅与地形有关,且与切变线上的扰动变化也有关。[结论]该研究为暴雨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