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年话鸡     
鸡,是人类驯化动物最早获得成功的一种家禽。远在游猎时代,它就和人们生活在一起了,鸡在我国古代为六畜之一,我国殷商甲骨文中就记载了鸡。在龙山文化时期的三门峡庙底沟居民点的遗址中,就发掘出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鸡腿骨和前翅骨。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也发现了鸡骨。这说明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国已开始养鸡了,距今至少已五六千年历史。“鸡”与“吉”音近,民间多视为吉祥物,“大鸡(吉)大利”。周亮工《书影》云:“正月一日,贴画鸡。今都门剪以插首,中州画以悬堂,中州贵人尤好画大鸡于石,元旦张之。”中国的吉祥图案就有“石上大吉”,为雄鸡…  相似文献   

2.
鸡年话鸡     
熊和平 《云南林业》2005,26(1):26-27
过了农历猴年的大年三十,便是辛酉鸡年了。于是,"鸡"又一次成为人们新春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动物学中,鸡属乌纲雉科家禽,它的形、性,可说是妇幼皆知了。追溯人类养鸡的历史,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国风·君子于役》篇就有过"鸡栖于埘(鸡架)"的诗句,可见鸡已是人类老朋友了。  相似文献   

3.
褐马鸡属鸡形目,雉科,马鸡属。俗名褐鸡,也叫角鸡。《本草纲目》一书中称为鹖鸡。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禽,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为山西省“省鸟”。为了更好地保护其生存、繁衍,我们于1980~1983年开展野外观察。1985年又进行了室内饲养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黄鼠狼,人们就会想起“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句歇后语。很多童话也把黄鼠狼当作坏蛋。其实这是一桩大冤案。黄鼠狼学名叫黄鼬,头小如鼠,性野如狼,毛黄褐色。属食肉目鼬科动物。黄鼠狼以食鼠为主,是地地道道的益兽。《本草纲目》说:“此物健于捕鼠及禽兽,又能制蛇虺。”近年来对黄鼠狼的食性分析证明:老鼠占黄鼠狼的食物总量的80%以上,其余食物为蝗虫、蛉、蛴螬等农业害虫。科研部门曾解剖了4539只黄鼠狼,其中只有两只的胃里有鸡,五只吃了幼兔。可见黄鼠狼吃鸡只是偶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朱的过去朱最早记载,见于我国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距今两千多年历史,春秋时代《禽经》载名朱鹭。明代《食物本草》书中“又有红鹤,相类色红,《禽经》所谓朱鹭是也”。它在动物分类上,属鹳形目,亚科,被誉为“东方宝石”。朱系亚洲东部特有种。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但是在本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受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朱栖息地环境不断恶化,分布区迅速缩小,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至70年代后期,俄罗斯和朝鲜半岛的朱相继绝迹。日本为挽救濒于灭绝的朱,于1981年把野外仅存的…  相似文献   

6.
方刚说 :“当我写人有难处的时候 ,我便去写动物了”。于是 ,我们便读到了一本视角新颖、思维独到的、有关动物生存哲学的好书———《动物哲学》。在《动物哲学》中 ,方刚以他优美、简洁、流畅的文笔 ,描写了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蛛形动物、头索动物、软体动物、圆口动物、棘皮动物、以及昆虫类、鱼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等一百多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行为方式。不过 ,《动物哲学》并不是一本单纯的科普小品。方刚写作这本书的原意是想通过对各种动物行为习性的探索和反思 ,向我们揭示其中暗蕴着的…  相似文献   

7.
《山西林业》2013,(3):4-6
第一条为了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传播和扩散,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是指携带危险性病原体,危及野生动物种群安全,或者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的陆生野生动物;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是指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者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业在经历了多年的曲折、徘徊、反思之后,目前已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双跨”时期:跨世纪、跨越式发展。这种跨越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是什么?它将在哪些领域跨越、又如何实现跨越?日前,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在京接受了《文汇报》记者的专访,就此作了详尽的阐述。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本刊登载此次访谈的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猴年伊始,禽流感在亚洲肆行,短短几周,已有数人因染“鸡病”而亡。面对严峻事态,人们又不得不仿效对付果子狸的办法,对鸡也开始实施满门抄斩。  相似文献   

10.
雉鸡之国     
<正>鸡形目:一个古老的鸟类类群自古以来,鸡就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生活在自然界中的野生鸡类是我们祖先的主要狩猎对象,是人类获取蛋白质和能量的重要来源。后来,我们祖先学会了驯养动物,而鸡就是最早被人类驯化和利用的家禽。中国是现代家禽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根据考古发掘,发现在中国黄河流域有16个地点曾保存有鸡的化石,其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  相似文献   

11.
遗迹往往是历史射向现代的一束光.通过这束光,能把我们带往遥远的过去,能听到历史深处的回声.坐落在南京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即是如此.在这里畅游,你会感觉到一种震憾,600多年前的金戈铁马声会阵阵入耳,风起云涌的人民造反画卷仿佛历历在目,波澜壮阔的社会结构重组好似在一幕幕展开,甚至那忠贞不渝的帝王爱情也会令你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2.
杭州问茶 田园湖山风韵长 从北京出发,坐了一夜的火车,一到杭州,就立即走访浙江作家协会主席叶文玲先生,谈起杭州茶事,她回忆起西湖南山路国际茶人村品茶诗会的情景。在茶席中她兴致勃勃,出上联云:生生所好,相期于茶;古籍出版社王翼奇先生对出一联,岁岁为文,独言以纸;戴盟先生对曰:句句求新,记志以笔;诗会副会长张学理先生云:字字堪珍,最惜是墨;次日,王翼奇先生又打电话给叶文玲先生,另加两联,其一:款款之情,尽抒诸笔,其二:娓娓而谈,不绝如缕。杭州茶事诗意雅致如是。  相似文献   

13.
14.
遗迹往往是历史射向现代的一束光。通过这束光,能把我们带往遥远的过去,能听到历史深处的回声。坐落在南京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即是如此。在这里畅游,你会感觉到一种震憾,600多年前的金戈铁马声会阵阵入耳,风起云涌的人民造反画卷仿佛历历在目,波澜壮阔的社会结构重组好似在一幕幕展开,甚至那忠贞不渝的帝王爱情也会令你荡气回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影响防风带近距离防风效果的结构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北部半干旱风沙区为研究区,调查现有防风林带的距离防风效果,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冠层疏通度、冠下疏通度、林带宽度、栽植密度、林带与风向夹角、林带高和平均枝下高占林带高的百分比与距离带缘5倍树高处的风速降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防风林带近距离防风效果的主导因子为冠下疏透度、林带与风向的夹角和枝下高占林带高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林学会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林学会于 2 0 0 1年 1 2月 1 9日至 2 0日在四川农业大学举行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研讨会的有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和四川省林业厅的专家、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导、部门负责人等共 3 0人。受四川省林学会理事长曹正其厅长的委托 ,副理事长、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冬生教授出席指导并作了学术报告。研讨会由学会秘书长张江陵高级工程师主持。四川农业大学为研讨会的顺利举办作了周详的安排。会议收到论文 1 9篇 ,有 1 5位专家发了言。大家围绕建…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五种处理方法 ,探讨综合保水技术对坡地苹果梨产量的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 ,五种保水技术均能提高土壤含水率、叶片含水率和苹果梨产量 ,而以措施A效果最好。试验从1995年开始 ,并于1996年11月通过吉林省科委鉴定  相似文献   

18.
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本文对四川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背景、意义、内容、途径进行了论述,指出“把四川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提出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应当包括森林、草地、农田、城市和河流五个子系统内容,采取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大工程治理战略,构建生态经济产业群,发展无公害农业,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依靠科技和法制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转入多拷贝rolB、rolC基因的三倍体毛白杨进行高生长量、生根率和内源激素(IAA、ABA)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以研究多拷贝rol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再次分别转入rolB、rolC基因后,部分株系试管苗的生长受到了抑制,但各株系生根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rolB基因转化植株的内源IAA平均含量高于rolC基因转化植株,其IAA/ABA值亦高于rolC基因转化植株。试验结果表明rol基因的多拷贝促使转化植株快速大量生成毛状根。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人工湿地的类型及其功能,进而说明人工湿地对蓄水防洪除涝、补充地下水、处理污水、提供食物、美化环境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