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荷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从姜荷花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保鲜、组织培养、育种及其它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概述,为姜荷花的引种栽培和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我国姜荷花产业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姜荷花耐热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姜荷花耐热性,以姜荷花叶片为材料,分别在常温(对照)、30℃、35℃、40℃、45℃、50℃的恒温箱中各处理24 h,测定其电导率、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超氧物歧化酶活力(SOD)、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姜荷花在35℃处理时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与常温相比差异不显著,SOD酶活性最高,半致死温度为42℃,表明姜荷花的抗高温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姜荷花抗寒性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姜荷花的叶片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姜荷花叶片在-10℃、-5℃、0℃、5℃、10℃、15℃、常温(25℃)条件下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下姜荷花的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显著,当温度降到10℃时,姜荷花叶片中的P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经计算分析,姜荷花的半致死温度(LT50)为-1.4℃左右。因此在生产中温度要尽量要不要低于15℃,如果在闽南地区周年生产,冬季要有保温设施。  相似文献   

4.
自然降温对姜荷花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自然降温过程中姜荷花叶片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叶绿素、脯氨酸含量等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进行姜荷花抗寒性的评价。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条件,随着环境气温的降低,姜荷花叶片的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叶绿素、脯氨酸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在生产中应在11月中旬采取一定抗寒措施,保护姜荷花不受到降温天气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遮光对姜荷花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设置了五个不同的遮光处理,研究光照强度对姜荷花切花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姜荷花株高显著增加,叶片含水量减少,比叶面积增大,叶片厚度减小;在60%遮光处理和70%遮光处理下姜荷花生长状态良好,叶长叶宽较为理想,切花产量较高,花茎较全光照处理显著增高,苞片长和宽为最佳观赏效果,苞筒长度适中(70%遮光处理的苞筒长最短),开花持续时间长(60%遮光最长),苞片粉红艳丽,末端绿色区域减少,60%遮光的花朵艳丽坚挺,70%遮光的花朵秀气怡人,都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说明生长期用60%~70%遮光网遮光是可以改善切花品质的。  相似文献   

6.
以姜荷花‘红色印象’植株的多个部位作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诱导、增殖扩繁、生根壮苗以及出瓶移栽育苗的研究,完善姜荷花工厂化组培快繁流程,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以姜荷花球茎、储藏根、球茎小芽、侧芽、幼嫩花芽、幼嫩叶片6个部位为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的MS培养基,对丛生芽诱导培养、丛生芽增殖培养、生根壮苗以及移栽育苗等步骤进行优化。姜荷花‘红色印象’最佳外植体为球茎小芽和侧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 mg/L或5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卡拉胶7 g/L,最佳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3 mg/L+NAA0.1mg/L+蔗糖30g/L+卡拉胶7g/L,生根壮苗培养基选用1/2MS+NAA0.1mg/L+蔗糖20g/L+卡拉胶7 g/L,经过炼苗后出瓶移栽,组培苗种植基质选用细泥炭和细椰糠1∶1混合基质最佳,出瓶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表型稳定。利用EST-SSR标记对母株和随机选择的组培苗进行扩增分析,证实DNA水平上无明显变异。通过对姜荷花‘红色印象’外植体和培养基的筛选,实现姜荷花组培快繁流程优化,建立高效完整的姜荷花工厂...  相似文献   

7.
1-MCP在姜荷花切花贮运保鲜的适宜熏蒸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姜荷花鲜切品种‘清迈粉’为试材,研究2μL/L 1-MCP处理在不同贮运温度、熏蒸时间和重复熏蒸下对姜荷花贮运期间生理代谢指标(失重率、叶片叶绿素和花瓣的细胞膜透性、花青素、乙烯释放量、Prof、SOD、POD、O-2、MDA)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贮运(12℃)对姜荷花花瓣产生一定的冻害,常温贮运(25℃)效果较好;常温下6 h和24 h熏蒸均能显著地抑制乙烯释放,其中,24 h熏蒸处理效果较好;常温下重复熏蒸对姜荷花保鲜产生负作用。因此,常温下24 h熏蒸处理是1-MCP对姜荷花鲜切花贮运保鲜的适宜熏蒸条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迪庆青稞的栽培技术的研究 ,结果表明 :短白青稞的最佳播种时段是每年的 3月 2 5日至 4月 5日 ,采用机器条播或人工条播 ,播种深度为 4~ 8cm ,在合理的施肥及病虫得以有效控制时 ,产量可达到 4 36 5kg/hm2 。  相似文献   

9.
一、水稻双季双直播的含义、难点及特点(一)含义水稻直播技术是对传统育秧移栽方式的改革,实践证明收到了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效果。1997年全市推广直播稻3.0万hm’。水稻双季双直播是指双季连作稻两季均采用直播的方法。即连作早、晚稻都将已催芽的种子直接插入大田,并进行相应的田间作业管理,两季都省去育秧、拔秧、插秧等工序,简化了作业环节,是水稻直播技术的又一发展。(二)难点地处浙江省北部的嘉兴市,年均气温15.4~16.4℃,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C出现初日在3月21日至4月2日,平均终日在11月18~21日,>10C活动积温为49…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闭鞘姜栽培技术的研究,掌握种苗繁育技术,并在扦插方法上获得创新性突破,“分枝顶芽扦插”成苗率达95.6%~98.9%。筛选出最佳栽培模式——网棚种植,每公顷可产鲜根茎60.6 t。  相似文献   

11.
阐述胜红蓟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习性,总结胜红蓟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第二代桉树(尾叶桉U6)次生林的相关培育技术措施:伐根、炼山、补穴、留萌、弃萌、施肥培土等技术。分析了两个年度、两个小班、两种不同的培育措施,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番杏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生蔬菜番杏的特征、特性作较全面的描述,同时介绍番杏在闽南地区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宁南山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试验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养仓 《中国马铃薯》2006,20(4):217-219
研究比较了垄上覆膜、垄上未覆膜、双行靠3种栽培方式。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比双行靠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单株薯块重,提高产量,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增加土壤耕层0~40cm土层含水量,生育期提前,提高产量构成因素,使产量提高43.67%。  相似文献   

15.
引进曙光油桃进行栽培观察。该品种经过5年来引种观察,各项指标及性状均表现良好,适宜在当地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生长栽培。本文依据引种试验情况,针对该品种特性和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制定栽培措施,并总结出其栽培技术要点,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高油115在北京山前暖区和冷凉山区不同生态区的生育规律观测和配套技术研究,明确该品种生长发育需≥10℃积温3 100~3 200℃·d.北京地区粮饲兼用生产适宜密度为42000~46 500株/hm2,作为专用青贮的适宜密度为51 000~55 500株/hm2;春播高油115的N、P2O5,、K2O最佳施肥配比应为311.25;粮饲兼用适宜收获期为吐丝后55~60 d,此时收获子粒产量高,秸秆饲用品质也较好;作为专用青贮最佳收获期为吐丝后25~30 d.  相似文献   

17.
宿根甘蔗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  陈凯  黄毓芬 《中国糖料》2004,(2):22-24,27
研究了宿根甘蔗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宿根甘蔗具有发株早、生长快、成熟早、榨季早期蔗茎较长的优势。指出了宿根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有效茎数少,其次是蔗茎较短。还重点分析了ROC16和ROC22两品种的植株生长、苗数消长及产量结构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掐尖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合丰49和合丰50大豆品种在1~3片复叶期掐尖,以不掐尖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掐尖时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掐尖对大豆的株高、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和粒数产生了一定影响,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大豆产量在掐尖处理中表现一致,2个品种均是1片复叶期掐尖产量最高,合丰49与合丰50 分别较对照增产9.65% 和28.80%.因此,1片复叶期掐尖对大豆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绿青葙的引种试验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绿青葙的植物学特征、生长适应性、营养价值及食用功效。根据当地生产实践,提出绿青葙的播种时间、播种方式、田间管理以及采收方法等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直播稻主要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直播是当前主要的轻简稻作方式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直播稻虽然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等优点,但在生产上也暴露出了全苗保苗难、草害重、易倒伏等缺点,大面积生产风险较大.从分析直播稻的不同播种方式和主要生育特点入手,结合本地生产实践,提出了直播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推广上存在的优点和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