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
2005年10月以来,面对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严峻形势,我区在秋季动物防疫计划中,在规模场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禽集中全面免疫的基础上,2005年12月6日至12月12日,集中力量、组织实施所有家禽的免疫效果抽样监测工作。1监测范围、对象和方法全区规模禽场按0.1%比例抽检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掌握马鞍山市2022年春季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科学评价马鞍山市2022年春季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效果,对马鞍山市五个县(区)的11个家禽养殖(屠宰)场、23个家畜养殖(屠宰)场共1020份血清样品进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马鞍山市口蹄疫野毒感染率较低,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蓝耳病、新城疫、狂犬病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达到农业部要求标准,但蓝耳病及狂犬病的免疫水平参差不齐,要加强蓝耳病、狂犬病等重点动物疫病的防控,落实好监测预警、检疫监管等各项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对畜禽业的危害非常严重,目前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最有效的途径,免疫抗体监测能很好地反应出免疫效果的好坏.为了掌握洛江区重大动物疫病的疫苗免疫效果,按照泉州市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要求,对洛江区6个乡镇(街道)的1531份免疫血清进行了抗体监测.结果显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农业部规定的合格标准,说明洛江区2016年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5.
6.
2003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防控禽流感,晋江市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采取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的免疫方法,实施对禽流感100%的强制免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建立了稳固的免疫保护屏障.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为准确掌握防疫质量和免疫效果,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全市定期组织禽流感免疫效果的监测.现将2008年晋江市H5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某规模猪场不同日龄仔猪、不同阶段种猪和不同胎龄母猪的猪瘟免疫抗体进行跟踪监测,以对该场不同猪群猪瘟抗体水平和免疫状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该场不同日龄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变异系数较高,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免疫程序优化。不同阶段种猪群中,公猪的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和平均阻断率较低,变异系数较高,应及时补免;不同阶段母猪群的猪瘟免疫程序较合理。不同胎龄母猪的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1胎母猪较低,2-5胎基本相同,但随着台龄增加平均阻断率不断增大,变异系数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8.
9.
对本实验室2011年受理检测的92个规模化和散养猪场猪瘟、口蹄疫等血清学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分析,结果表明,猪瘟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6.86%,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为60.82%,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为51.75%,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合格率为55.52%。结合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测,部分猪场存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圆环病毒、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抗体阳性率为48.10%,猪圆环病毒抗体阳性率为53.21%,链球菌抗体阳性率为48.89%,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阳性率为25.58%。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采用RT-PCR及PCR技术,对广西梧州市7个县(市、区)屠宰场2015—2016年送检的1 304份猪组织样品(肺脏、淋巴结、脾脏)进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HPRRSV)、猪瘟病毒(CSFV)核酸检测,对7个规模场送检的70份病死猪组织病料样品(肺脏、淋巴结、脾脏)进行HPRRSV、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圆环病毒(PCV)核酸检测。采用ELISA技术,对梧州市7个县(市、区)送检的8 572份血清检测猪瘟免疫抗体,对2 066份血清检测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结果显示:HPRRSV、CSF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规模场病死猪组织病料的PRV核酸阳性率为14.3%,PCV为57.1%;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0.41%,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3.48%。监测结果表明:梧州市流行的生猪高热病主要涉及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病2种病毒病;猪蓝耳病和猪瘟的强制免疫,有效控制了该地主要猪病毒性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5.
1998-2002年对深圳市属猪场布鲁氏菌病、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蓝耳病等4种猪病进行监测,结果布鲁氏菌病的平均合格率97.94%;猪瘟的平均合格率79.88%;猪伪狂犬病的平均合格率80.01%;猪蓝耳病的平均合格率67.78%。对上述4种猪病每年的平均合格率进行均数差异显著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说明4种猪病变化平稳,免疫效果较稳定,表明上述猪场的防控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掌握安徽省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等主要猪群疫病的感染及免疫状况,2015—2018年,从安徽省东部、中部和南部选取12个生猪养殖场,应用荧光定量RT-PCR和ELISA检测方法,连续4年对上述疫病病原和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每年均检测出口蹄疫3ABC阳性抗体,O型和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猪瘟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情况较好,抗体合格率均超过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标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酸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猪伪狂犬病在猪场中存在一定的流行,gE(野毒)抗体阳性率在0.74%~19.90%之间;gB免疫抗体合格率在35.64%~71.16%之间,合格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小型猪场的主要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普遍低于中型猪场,保育猪群和育肥猪群抗体合格率低于其他生产阶段猪群。结果提示,该地定点猪场的口蹄疫和猪伪狂犬病防控效果不理想,不仅存在一定的病毒感染,免疫抗体合格率也偏低,病毒流行风险较高,需要加强监测和免疫;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总体防控效果较好,但需要加强种公猪免疫。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国家级固定监测点猪群的伪狂犬病流行情况,2015—2017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安徽省12个固定监测点猪群进行了猪伪狂犬病个体流行率估计,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样品。结果显示:所调查的12个监测点猪群的个体真实流行率从2015年的33.6%(95%CI:27.8%~39.5%)降为2016年的1.1%(95%CI:0~4.0%),2017年小幅回升为6.9%(95%CI:3.0%~10.7%);12个监测点中,有8个检出猪伪狂犬病感染抗体,最高的个体表观流行率为77.0%(95%CI:62.9%~91.2%);感染猪场中,种猪群的个体阳性率高于其他猪群;2015年存栏量≥1 000头猪场的个体阳性率较高,感染风险是<1 000头猪场的2.0倍(95%CI:1.0~3.8),而2017年却相反,存栏量≥1 000头猪场的感染风险是<1 000头猪场的20%(95%CI:0.1~0.5)。结果表明:安徽省定点监测猪群的伪狂犬病感染面依然较广,但流行程度呈下降趋势;种猪群和小规模饲养猪群是当前猪伪狂犬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