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气候变化与树木年轮结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化与树木年轮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由于气候变迁、大气CO2浓度增加和空气污染不断加重,对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气候变化和年轮结构的关系研究作一总结和介绍,着重突出该领域的发展进程、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发展前景,希望加快这一边缘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树木年轮碳氢氧稳定同位素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树木年轮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基础理论、其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及碳氢氧稳定同位素联合示踪技术在树木年轮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森林树木死亡率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大洲森林树木死亡的影响,研究了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和干旱而引起树木死亡的原因,阐述了树木死亡过程机制,分析了气候变化和森林状况的关系,以期为应对气候变化造成森林树木死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和长白山岳桦树线树木年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生长在海拔1950m岳桦的树轮生长特征和气候关系的分析,评价了长白山树线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长白山岳桦树线对气候因子有明显的敏感性,与其它研究不同的是,影响树线处岳桦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并不是当年夏季的温度,而是上年冬季的平均最低温度和当年3月的温度。尽管研究区降水量很大,但年轮宽度与上年冬季和当年春季的降水呈显著相关。另外,由于气候因子的年际变化对岳桦径向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年平均温度的升高并没有在年轮宽度上表现出持续的增加。图2表5参39。  相似文献   

5.
6.
树木年轮与全球变暖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年轮宽度、密度、同位素含量等都与气候因子温度、湿度以及其他成分的变化有复杂的相关关系。总结了树木年轮的几种研究方法在全球温度变化中的应用, 同时利用树木年轮分析对全球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 并对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年轮年代学研究的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木材是人类的重要资源,作为薪材和加工材料在古人的生产与生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木炭、干木材与饱水木材等遗存进行树木年轮学研究,可为文化遗存的年代、气候环境变迁与木材利用等研究提供独特的视角。文中梳理了树木年轮学在考古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从木材遗存的定年、碳十四年代校正、历史气候与环境考古、森林开发与木材利用史以及新技术发展5个方面介绍了国际上树轮考古学的研究前沿,结合国内树轮考古学的现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9,(5):113-120
蓝光强度是一种新的反映树轮密度的指标,自2002年提出以来,由于其操作简便且可能提供木质素密度的信息,在重建北半球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夏季气温变化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对蓝光强度的原理和试验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外蓝光强度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通过对其存在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及现有的解决方案的论述,进一步明确蓝光强度的研究潜力,尤其是针对在国内开展蓝光强度研究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祁连山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样本,建立了青海云杉树木年轮宽度年表,应用相关分析和响应函数分析等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了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年轮宽度与当年3-8月的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与3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最为显著(P<0.05);与当年3、5月的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当年4月日照时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响应函数分析表明:青海云杉年轮宽度与上年10月和当年3、5月平均气温、上年12月和当年5、8月降水量、当年4、7月的日照时数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综合来看,祁连山区青海云杉生长同时受春季温度、夏季降水和春季日照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地区板栗为材料,建立板栗年轮宽度、早材宽度和晚材宽度3项年轮结构指标的标准化年表和差值年表,分析板栗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和响应,并对可重建的气候因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板栗年轮宽度和晚材宽度的年表质量明显好于早材宽度年表,其中差值年表优于标准化年表,其样本总体代表性达到93%,第1主成分方差解释量达到40%。差值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和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早材宽度和晚材宽度与各项气候因子间响应关系不同,在将来重建过去气候时,可利用年轮宽度和晚材宽度重建当年6月的温度,晚材宽度还可以重建当年7月的降水,早材宽度重建当年3月和4月的温度。  相似文献   

12.
Community-based forest management (CBFM) is the principal strategy in managing inhabited ‘forest land’ in the Philippines. It involves the participation of local communities in various forestry activiti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forestry, advance social justice and improve socioeconomic welfare, and promote a stable and healthy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agroforestry farms in CBFM sites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The incorporation of trees in farms and landscapes has led to enhanced carbon storage and sequestration. Half a million hectares of agroforestry farms in CBFM sites in the Philippines are estimated to store 25 MtC while sequestering 2.7 MtC annually. Lessons are drawn from three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s under development using CBFM as the main approach. Income from carbon credits is not sufficient to recover the cost of tree planting. The transaction costs of forestry CDM projects are substantial and could prove to be the greatest barrier to project fruition.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must find ways to encourage project developers by simplify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forestry carbon projects. Forest definition must be assessed. Project developers and the government could also explore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 which is more flexible than the CDM market. Policy and technical studies must be conducted to ascertain the potential of the REDD for CBFM sites in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3.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a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ina is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Beginning with the Rio Conference of 1992 China has played a progressively enhanced role in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have been taken in the overall context of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making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mong ...  相似文献   

14.
树木年轮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树木年轮分析在温度、降水序列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概况,着重探讨气候变化对树轮宽度、密度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如温度、降水对树木生长的"滞后效应"、"幼龄效应",并就树轮年代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作简要探讨,提出今后年轮气候学的研究应结合中、小时间尺度的树木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需阐明树木和环境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量化关系,应加强各类代用资料与仪器观测记录结果的对比分析,并加强对年轮气候模型的验证,研究方法应由经验性分析转向机理性研究,并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森林在固碳方面具有经济、有效、持久和生态协调性强的特点,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从生态功能、大力发展森林、科学经营等方面探讨了发展森林资源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森林死亡是森林衰退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全球升温导致全球范围内尤其半干旱区极端气候频发,造成大面积森林死亡,对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等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森林死亡呈现出不同的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研究森林死亡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生态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样地网络实地调查与遥感分析是进行森林死亡动态监测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对森林死亡的定义、生态影响和监测方法以及气候变化与森林死亡之间的关系等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结果发现未来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深入分析干旱胁迫的时空特征,厘清干旱的季节性特征和融雪时间的变化等,并加强生物群系之间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和控制实验的研究,以揭示干旱和升温对森林死亡的作用机制。第二,研究干旱胁迫下树木的碳储存与利用机制以及生态水文过程等现象,深入探讨两者的耦合机理,并增加对大气CO_2、氮沉降、臭氧和干旱动态变化以及植物生产力、树液流动、菌根作用等的分析,构建和完善基于过程的树木死亡机理模型,以便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森林死亡事件的发生。第三,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体系,为大尺度上的森林死亡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的影响多被认为是负面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然而对林业生产也存在着正面作用。文中借助3个例子来说明降雨量和气温的变化可能对林木生长潜势的影响,以及在气候变化和发展森林资源中如何予以善用。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林木生长量,特别在生长明显受温湿度约束的温带、寒温带、高海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改变各地区引种树木的种植分布,扩大生长快、效益好树木的种植范围;改变树木受温湿度所制约的边缘分布区,使其逐步变成适生区或种植区。可以利用现有气候、生物地理、引种、遗传改良等知识,结合进一步的系统试验研究,在林业实践中把气候变化变成机遇,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伊春林区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兴安岭林区地处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为适应气候变化,该区应从营造混交林、推进良种选育、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的间伐和轮伐期经营、森林病虫害防治以及森林防火等方面着手,建立一整套适应气候变化的森林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