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彭苗苗  杨亚春  李莉  倪大虎  杨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20-11621,11635
[目的]揭示皖稻153抗倒特性强的成因。[方法]对两系杂交中籼皖稻153和其双亲及部分同型主栽组合等茎秆和根系性状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皖稻153较之其他参试品种,在茎秆性状上具有适中的株高和较强的抗折力;在根系性状上具有丰富的根系数量和明显的根长优势。[结论]皖稻153表现出较小的倒伏指数和较强的抗倒能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可控温室对杂交中籼品种——皖稻153耐高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抽穗扬花期遇持续高温条件下,皖稻153的结实率仍达66%以上,明显高于高温敏感品种,且达极显著水平;每穗总粒数、每稳实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指标也与高温敏感品种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知,皖稻153具有较强的耐高温特性.  相似文献   

3.
皖稻16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与常规品种七秀占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稻瘟病等特点,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介绍杂交水稻皖稻153亲本特征特性,阐述其高产制种技术,包括安排高温时段抽穗扬花,培育素质匀称的多砨壮秧,宜早喷施九二○,抓好稻瘟病和黑粉病的绿色防控措施等,以为皖稻153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品种来源: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1892S作母本,RH00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  相似文献   

6.
皖稻185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定向改良协优57(协青早AX057)的父本而选育出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在2004年品比、2005年中籼验证试验和试种示范中,表现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适宜于在江淮流域作一季中稻种植。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名称:皖稻185.[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皖稻79是籼型温敏不育系X07S与紫恢100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1998~1999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平均产量8.45 t/hm2;2000年参加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3 t/hm2 .1999年白湖农场120 hm2以上的大面积示范,产量9.16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9. 44% .200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皖稻119是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光(温)敏核不育系宣69S为母本、以广亲和恢复系WH26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籼新品种。该品种于2002年参加安徽省中籼C组区试,2003年继续参加省区试,并破格进入中籼稻生产试验,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是一个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及沿淮区域种植的优质中籼稻新品种。1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9.
皖稻125系安微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选育出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在历年的省区试、生产试验和试种示范中,表现出早熟、高产、适应性强等突出优点,适宜在长江流域稻作带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97在农业生产中每hm2产量达10.5 t时各经济性状指标,并介绍了与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中籼皖稻119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维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71-5372
对皖稻119(原名两优6326)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有效穗和穗粒数对产量具有互补性。高产栽培策略是:协调穗、粒结构,在足穗、大穗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如有效穗不足,可通过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增加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2.
李吉树 《农技服务》2008,25(2):49-49
根据皖稻97父母本的主要特性,提出皖稻97大面积高产制种的技术关键:合理安排播差期,培育适龄壮秧,保证足够的基本苗,花期的预测和调整,适时适量喷施"九二0",提高结实率,严格去杂,抓好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3.
齐两优918是合肥齐民济生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自育两用不育系033S与优质抗倒恢复系R918配组育成的两系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和2010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217t/hm2和8.975t/hm2,分别比对照增产7.06%和5.81%,米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3级优质米标准,并具有抗倒性强的特点,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2012年7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文详细介绍了齐两优91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杂交中籼皖稻97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皖稻9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中籼新组合皖稻 93是以宣城市农科所自选的两系光 (温 )敏核不育系X0 7S为母本 ,WH16为父本配组育成。该组合产量高 ,米质优良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沿岸地区种植。其亲本开花习性好 ,易于制种 ,具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从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米质、抗性、适种区域等方面总结了抗倒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7.
栗云端 《农技服务》2013,30(8):803-803,807
从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米质、抗性、适种区域等方面总结了抗倒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两系新组合皖稻153产量构成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示范表明,超级稻皖稻153具有生态适应性好,株叶形态结构合理,茎秆粗壮,穗大粒多,高产稳产,后期转色好,米质优等特点.产量形成分析表明,群体颖花量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在群体颖花量的构成因素中,有效穗和穗粒数协同作用,二者对扩增颖花量的净贡献率分别为57%和43%,因此要获得高产,在栽培上应主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兼顾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9.
2005-2006年皖稻153在天长,明光,长丰,霍邱,望江,广德,黄山等地多点示范推广,2005年经历了抽穗期的低温阴雨,灌浆成熟期频繁台风考验,均表现出抗倒,结实率高,稳产等特点。天长市农委组织的十二个新品种展示,  相似文献   

20.
皖稻153(1892S/RH00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中籼新组合,在历年的省区试、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优质、高产、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2006年分别参加全国长江中下游中籼区试和湖北、江西、河南和广西引种试验,表现突出,在全国区试D中比Ⅱ优838增产4.94%.达极显著。米质优,提前破格进入生产示范。在湖北省区试中比两优培九增产3.75%,在河南省引种试验中比Ⅱ优838增产3.67%.在广西引种试验示范中比特优63增产8.8%。[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