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方法]以中浙优1号等4个超级稻为试材,于2009年在广西钦州市的传统中稻区、冬种辣椒区、冬种蔬菜及马铃薯区和双季稻区进行了超级稻+再生稻栽培示范项目,示范面积为167.9 hm2。[结果]在传统中稻区和冬种辣椒区推广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在冬种蔬菜、马铃薯区虽然水稻有所减产,但可使一年三熟或多熟,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宽松,确保农民在冬种作物上增产增收;在双季稻区虽然产量略低,但节省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使农民有充裕的时间再种植一茬冬种作物。[结论]利用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全生育期缩短1个月左右,产量与双季稻差别不大,并且具有省种、省工、节水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钦州市是广西发展冬种马铃薯的重要冬作区,为解决生产中存在品种单一的问题,满足种植户对新品种的需求,改善品种结构,2020年对合作88、兴佳2号、丽薯7号、桂农薯1号、荷兰15号6个马铃薯品种开展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6个参试品种的马铃薯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比较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田间性状、植株性状及晚疫病抗性表现,希森6号产量最高,商品薯率高,大薯多,生育期适中,较适合钦州市种植,可作为钦州市冬种主推品种;其次为桂农薯1号,综合表现较优,可作为中早熟品种在钦州市推广,种植潜力较大;荷兰15号产量表现居第3位,可作为早熟主推品种,尤其适合在“稻—稻—薯”一年三造轮作区大面积推广;兴佳2号食用品质好,受市场欢迎,可作为早中熟品种在钦州推广;丽薯7号可适度发展,丰富本地市场。  相似文献   

3.
钦州市冬种马铃薯一体化栽培技术是指系统优化集成选用具有高产稳产性能的优质脱毒种薯(原种二代),采用高垄窄行覆膜密植栽培模式,利用机械耙田和机械起畦培土,实现轻简下种,结合一次性全田配方施肥、下种后畦面撒施杀虫颗粒剂、灌水灌肥促苗、定向除草、科学管水、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控和控苗防霜冻等多项技术为一体化的冬种马铃薯生产方式,实现冬种马铃薯生产高效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4.
梧州市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合梧州市栽培条件的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种薯处理、适宜播期、播种密度、稻草覆盖厚度、施肥水平、栽培模式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种薯经消毒催芽后再播种,有利于马铃薯健壮生长;冬种马铃薯以11月上中旬播种较好,过迟播种马铃薯的产量、商品率及经济效益都会降低;合作88马铃薯品种免耕栽培采用82500株/ha的种植密度综合效益最好;采用小畦种植马铃薯稻草覆盖厚度以7cm为宜,大畦种植稻草覆盖厚度以8cm为宜;每公顷施三元硫酸钾复合肥1200kg加硫酸钾450kg时,免耕马铃薯的鲜薯产量、生物产量、商品率最高;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高垄免耕栽培都是较好的栽培模式,两种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的产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7,(3):20-21
马铃薯已成台山市主要冬种作物,传统黑膜覆盖在生产上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难降解,长期使用后大量累积残留在农田,造成土壤污染。目前应用一种生物降解环保农用地膜冬作马铃薯栽培,并与黑膜覆盖、稻草覆盖两项传统技术作对比,对马铃薯生长情况、经济形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为冬种马铃薯提供新的生产资料和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6.
冬种马铃薯高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暖,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开展“稻-稻-马铃薯”、“稻-菜-马铃薯”耕作模式。近年来,惠安县冬种马铃薯生产有长足的发展,栽培面积达5000多亩,亩产达1200-1500公斤.平均亩产值2240元,平均亩利润1300元。冬季种植马铃薯,能充分利用冬闲田,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项目。几年来,我们对马铃薯的高优栽培技术开展了一些探索,取得较好成效。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山市冬种马铃薯生产现状、发展潜力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中山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分析阐述了该市冬种马铃薯的发展潜力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在中山市发展冬种马铃薯产业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政策和产业结构上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而且还要做好冬种马铃薯良种的引进、更新和繁育工作,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扩大冬种马铃薯栽培规模,大力推广冬种马铃薯创新栽培技术,逐步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使中山市冬种马铃薯得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马铃薯是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冬种作物,也是食品加工及多种工业的原料,销售市场广阔,出口需求量大。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广、生育期短等特点,适合在兴宁地区作冬种栽培。要实现冬种马铃薯优质高  相似文献   

9.
蔡超群 《福建农业》2005,(11):11-13
同安区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具有丰富的温、光、水资源。从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上旬的总积温2261℃,全年无霜期326天,非常适宜冬种马铃薯栽培。为了推进我区马铃薯优质高产,确保春粮增收,增加农民收入,根据我区几年来示范片的栽培经验,浅谈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一、选用良种,适期播种我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多数是“克新3号”、“克新4号”,该品种早中熟,适应性广,生长势旺,品质  相似文献   

10.
惠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惠安县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试验、示范的主要基地。我镇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种植模式和农业经营体制的探索上开展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一些成效,其中稻-稻-冬种马铃薯、稻-夏秋菜-马铃薯的种植模式,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效果十分显著。2000-2003年3年的大面积示范,仅冬种马铃薯一项平均亩增收达  相似文献   

11.
黄清桂 《福建农业》2007,(11):11-11
同安区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具有丰富的温、光、水资源。全年无霜期326天以上,适宜冬种马铃薯栽培,但由于近几年大田栽培缺苗现象严重,马铃薯较难实现高产稳产。针对这一严重问题,笔者经过多年深入调查研究,并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探索马铃薯缺苗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良技术措施。一、现状同安区历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  相似文献   

12.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冬种马铃薯4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探讨了各种栽培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和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期不同土层温度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苗期以免耕+盖稻草和免耕+盖稻草+盖膜处理最高;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以免耕+盖稻草处理最为稳定;出苗率则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而免耕+盖稻草栽培方式的马铃薯干物重和产量最高.在冬种马铃薯生产上,采用免耕+盖稻草或免耕+盖稻草+盖膜的栽培方式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经过2年的田间试验、示范,在稻作区推广冬种脱毒马铃薯稻草包芯栽培技术,平均每667 m2用稻草150 kg及土杂粪等有机肥500 kg,可比普通栽培增产200 kg以上.根据晋江市2008-2010年试验、示范情况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稻作区冬种脱毒马铃薯稻草包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免耕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脱毒三级马铃薯大西洋1号为材料,进行马铃薯免耕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栽培方式中,以免耕沟土铺底加6750kg/hm2稻草覆盖种植行的方式最好,马铃薯产量达22245.6kg/hm2,比对照常规翻耕栽培增产6547.2kg/hm2,增产41.7%,每公顷增收3306.7元。因此,免耕沟土铺底加6750kg/hm2稻草覆盖种植行这种栽培方式可以在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南方稻区冬种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研究了露地无覆盖(对照)、稻草、渗水膜、普通膜和黑色膜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0~20厘米土壤温度依次为普通膜>渗水膜>黑色膜>稻草>对照,表明覆盖可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加快天门市马铃薯生育进程、提高产量和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开展了冬种马铃薯双膜促早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冬种马铃薯双膜栽培具有增温、提早出苗、提前和延长地下块茎膨大时间的作用,比无棚单膜栽培增产18%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秋冬种区马铃薯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根据马铃薯冬作区的生态条件及耕作栽培制度,构建马铃薯的生态育种技术并应用该技术选育新品种。通过对较耐寒抗病早中熟材料的选择利用、杂交;低温驯化实生种、实生苗;冬种环境条件下进行实生薯家系、株系、品系鉴定;不同生态条件下适应性和丰产性鉴定、区域试验、生产示范以及抗性鉴定。构建了冬种马铃薯的生态育种技术并应用该技术选育出聚合了耐寒、抗晚疫病、早熟、高产等多个特性而且通过了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桂农薯1号和桂农薯4号马铃薯新品种。针对马铃薯冬作区特定的气候生态条件与耕作栽培制度,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生态育种技术,能够培育出适合该区域种植的聚合耐寒、抗晚疫病、早熟、高产等多个特性的马铃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阳江地区"稻-稻-马铃薯"三熟轮作种植模式的特点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出该种种植模式的高效栽培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双季稻机插栽培技术和冬种马铃薯黑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期推动阳江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并为该新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怀集县立足当地气候和土壤现状,通过试验、试种、示范等方法推广冬种马铃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由此总结出轻霜区冬种马铃薯避霜种植技术。结果表明:使用轻霜区冬种马铃薯避霜种植技术种植的马铃薯长势好、抗性强、品质优良、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适宜怀集县和周边轻霜期区域种植,为轻霜区推广冬种马铃薯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冬种马铃薯最佳播种期,进行冬种免耕马铃薯栽培小气候变化及最佳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冬季马铃薯栽培,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以11月10日前后播种最佳,稻草覆盖栽培以其卓越的保温保湿以及平衡气温的功能产量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