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每年6月中下旬玉米出苗之时往往适逢高温高湿天气,该天气条件非常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据调查,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生长初期发病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玉米绝收;中期已长出玉米穗时发病,会使玉米大  相似文献   

2.
玉米生长初期发病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玉米绝收;中期已长出玉米穗时发病,会使玉米大幅减产;晚期发病,则会出现籽粒不饱满的症状。该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15%,严重的可达30-40%左右。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3.
4.
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将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危害较重。温暖潮湿区发生较多,有些年份在制种玉米地突然流行,重者可引起毁种,危害玉米和类蜀黍属植物。1.病原属鞭毛菌亚门节壶菌属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性寄生菌,  相似文献   

6.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为害玉米较重的一种叶部病害。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杆,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初为白色至黄色小斑.渐变成褐色或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隆起成疱状.有时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后期病斑表面破裂.散出褐色粉末。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斑多发生于节的附近.遇风易倒折。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一、发病原因1.田间脱肥,玉米生长不良,抗病性降低。一般不施基肥或施用量较小,同时玉米苗期追肥量过小或过晚,导致玉米5~8片叶时,土壤肥力不足,田间出现脱肥现象,营养不良,叶片发黄,抗病性降低,是引起玉米褐斑病大流行的一个主要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玉米密植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种植密度越来越大,造成玉米田通风透光能力越来越差,严重影响田间的温湿度,使田间的温湿度随密度的增大而逐年增加,加上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玉米品种抗病性参差不齐,使玉米病害为害程度逐年加重。玉米褐斑病、小斑病,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生较重,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时减产70%左右。褐斑病一般在玉米12片叶前发生比较严重:小斑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后期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9.
10.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每年6月中下旬玉米出苗之时往往适逢高温高湿天气,该天气条件非常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据调查,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玉米出苗之时往往适逢高温高湿天气,该天气条件非常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生长初期发病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玉米绝收;中期已长出玉米穗时发病,会使玉米大幅减产;晚期发病,则会出现籽粒不饱满的症状。该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15%,严重的可达30-40%左右。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  相似文献   

12.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来危害玉米较重的一种病害,2004年在任丘市首次发现后这两年又有加重发生的趋势。一般长势弱的田块,抗病能力弱,病害发生严重;秸秆还田地块,菌源积累多,病害发生严重。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长达12片叶以后发病轻。发病部位多在玉米的第五叶以上雌穗以下。  相似文献   

13.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每年下旬玉米出苗之时,往往适逢高温高湿天气,非常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据调查,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玉米褐斑病在任丘市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干旱年份较少发生,在多雨年份发生较多,发生严重时可引起毁种。  相似文献   

15.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2):96-96
园艺防治:及早发现,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菌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整形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  相似文献   

16.
玉米褐斑病(Physoderma maydis Miyabe)是近年来为害玉米较重的一种新病害,多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开始发生,抽穗至乳熟期为显症高峰,严重时叶片干枯,对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发生为害较重,温暖潮湿区域发生较多。有些年份突然流行,重者可引起毁种。2004年玉米褐斑病曾在灵寿县  相似文献   

18.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县本是玉米上的一种次要病害,但近几年由于玉米种植品种的不断变化,玉米种植密度越来越大,造成玉米通风透光能力越来越差,严重影响田间的温湿度,使田间的温湿度随密度的增大而逐年增加,加上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玉米品种抗病性参差不齐,使玉米病害为害程度逐年加重。田间一般病株率5.5%,严重地块达到13%。进入7月份后,如遇降雨频繁并出现了高温、高湿天气,势必导致该病大面积流行,而且一旦发病,病情呈迅速上升趋势。随着玉米生长发育和植株的增高,将大大增加防治难度,如不及时防治,势必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玉米褐斑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阐述玉米褐斑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原因,并提出其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农业防治、药剂防治两方面的内容,从而为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