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是全球淡水鱼养殖产量排名靠前的经济鱼类,通过人工引种进入到我国水域系统,经过几十年发展养殖品种、分布等发生较大变化。该研究从罗非鱼形态特点、生长环境需求、繁殖习性等特点进行了梳理,根据罗非鱼引进时间顺序,对常见种类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目前罗非鱼新的养殖模式和消费方式进行了回顾。同时,结合罗非鱼的生活史特征对四川省罗非鱼养殖与水生生态系统保护2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罗非鱼原产非洲,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常见的养殖地点为湖泊、河流、池塘等,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便在水稻田等狭小的水域中,也能够繁殖生长。为了提高罗非鱼的人工繁殖效率,本文将在阐述罗非鱼繁殖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人工繁殖的具体方法,对于其他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原产非洲,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常见的养殖地点为湖泊、河流、池塘等,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便在水稻田等狭小的水域中,也能够繁殖生长。为了提高罗非鱼的人工繁殖效率,本文将在阐述罗非鱼繁殖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人工繁殖的具体方法,对于其他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冷水性鱼类,通常是指生活在18~23℃水域中的鱼类,主要包括冷水性的鲑鳟鱼、亚冷水性的鲟鱼以及裂腹鱼等。特别是鲑鱼,与鲤科鱼和罗非鱼同属于世界三大主养品种。在我国,冷水鱼养殖已有50余年的历史。"冷水性鱼类多数生活在清净无污染水域,决定了无公害的产品特质,又由于冷水性鱼类大多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富含EH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很高的经  相似文献   

5.
对岩滩库区生态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投饵的条件下,在岩滩库区新形成的水域,依靠水域的天然饵料进行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是可行的;通过精心的管理,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罗非鱼食性广、耐低氧、生长快、发病少、繁殖能力强,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养品种之一。但罗非鱼属热带鱼类,耐寒力差,对养殖环境及饲养管理要求比较特殊。我们可通过视频,了解罗非鱼成鱼养殖的注意事宜。(请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是一种热带性鱼类,在我国北方地区自然水域不能越冬。简要介绍了常见的罗非鱼越冬模式和北方地区罗非鱼的越冬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8年云南罗非鱼池塘养殖中单养和混养两种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得出结果,单养模式的单位面积成本高于混养模式,混养模式成本利润率高于单养模式,单养模式的固定成本高于混养模式。云南气候类型多样,水域资源丰富。滇西、滇南一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具备罗非鱼养殖的适宜环境和温度,是省内传统的养殖区,养殖的商品罗非鱼保证了昆明市场80%以上的需求。自2005年以来,随着云南省主要江河水电站的修建,新增了大量的宜渔水面。罗非鱼的网箱养殖,成为解决电站库区移民生活的重要方式,养殖规模日益增大,特别是滇南众多水电站库区地处低海拔温热河谷,水体交换量大,水温较高,适合罗非鱼全年生长,是省内网箱养殖罗非鱼的主要产区之一。据统计2013年云南网箱养殖罗非鱼的产量已经超过池塘养殖罗非鱼的产量。但随着库区网箱养殖面积越来越大,未食饲料和鱼类排泄物等有机质及渔药残留大量进入水体,污染水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渔业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调整,近年来基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曾经在各电站库区蓬勃发展的网箱养殖大幅缩减,云南省罗非鱼产业又回到了主要依赖池塘进行生产的轨道上。目前,主要采用池塘单养、混养两种生产模式。本文对2018年普洱、西双版纳地区的池塘单养和混养的养殖实例跟踪调查,对两种不同生产模式进行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9.
将微孔曝气增氧技术用于鱼类养殖中,可以改变鱼类传统的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益。基于此,以池塘主养红罗非鱼为例,详细介绍合利用底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进行底部增氧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即非洲鲫鱼,是当前全球水产业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并被看作是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有所养殖,且养殖数量和养殖面积仍在不断扩大,通过养殖罗非鱼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罗非鱼苗的运输和投放是养殖罗非鱼过程中需要尤为重视的两个技术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带来经济损失。基于此,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主要就罗非鱼苗运输与投放中应当注意的相关技术提出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对罗非鱼的养殖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罗非鱼养殖产业作为我国最大的鱼类养殖业之一,有着极高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罗非鱼的特性和市场价值入手,通过饲养方法、水质监管、疾病治理等几个方面对罗非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希冀能给从业人员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罗非鱼原产于非洲,是一种既能生长于淡水,又能生长于海水中的鱼类,对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多栖息于水体底层。罗非鱼因其食性广、生长快、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渔农及养殖单位增收增效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但在罗非鱼养殖经营过程中,部分地区由于片面追求"快速"和"大量"的养殖方式,养殖池塘的投入品大量增  相似文献   

13.
宝石鲈栖生于淡水水域,是澳大利亚20世纪90年代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2001年6月,青岛现代农业开发中心从澳大利亚引进5~6cm的宝石鲈鱼种,进行商品鱼试养;2002年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天津津南特种水产苗种培育基地也进行宝石鲈的引养.试验证明:宝石鲈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耐低氧的特性,可在室内水泥池中高密度养殖,户外池塘单养,水库网箱养殖.它与罗非鱼、胡子鲶、白鲳等对温度的要求相似,但肉质、营养价值、市场效益远非上述鱼类所能比拟,可作为当今适合我国国情的引进鱼类品种之一,是值得推广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是仅次于鲤鱼的主要养殖鱼类,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迅速发展。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对罗非鱼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渔民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在鱼类分类上属鲈形目,丽鱼科。原产地在非洲,属热带鱼类,生长快,食性较杂,肉味鲜美而骨刺少,这些优良性状很受养殖生产者、消费者的青睐。但是我国罗非鱼的养殖一直是淡水池塘养殖,鱼的品质很难再进一步提高,而我们地区的老百姓又有喜吃海鱼的习惯,因此淡水罗非鱼在我们地区市场消费份额占的比例很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罗非鱼在我地区得以大面积推广,我站技术人员利用罗非鱼渗透压调节能力强的这一特点,从1997年开始摸索罗非鱼海水高产养殖的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池塘的选择选址在我区大神堂村靠近海边的池…  相似文献   

16.
尼罗罗非鱼原产于尼罗河水系,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的鱼类良种,具有耐低温(下限8℃,上限42℃)、耐低氧,抗病力强,食性杂,肉白厚实,肉质鲜嫩,无肌间刺的优点,受消费者欢迎。但因其性成熟早,繁殖力强,养殖中常出现密度过大,商品规格小的情况。同时因其繁殖速度快,在封闭水域养殖过程中,极易种群失控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养殖效果。因此,寻求控制罗非鱼繁殖过度的方法,是提高其养殖效益的关键技术举措。  相似文献   

17.
河段静水面和水库网箱养鱼的特点:一是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天然饵料:二是采用人工投饵,饵料利用率较高:三是可以强化养鱼生产(密度大、生长快),缩短养殖周期;四是容易控制竞争者和掠食者以及控制鱼(特别是罗非鱼等种类)的繁殖,便于防治鱼类的各种疾病。故单位产量的成本低于其他养殖方式。网箱养鱼能借助风浪、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属热带鱼类,水温低于8~10℃就会死亡。在我国,除台湾、海南省等东南沿海的罗非鱼能自然越冬外,其他地方都无法生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养殖好罗非鱼,就必须解决好越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才能越冬保种。抓好罗非鱼越冬期的饲养管理事关当年及来年的生产和效益,是养殖罗非鱼十分重要的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20.
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近年来频繁暴发的链球菌病严重影响了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无乳链球菌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阐明其感染机制和免疫逃避机制,对预防与治疗该病至关重要。对鱼源无乳链球菌的侵染途径、肠道的定植策略以及逃避宿主免疫监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无乳链球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