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指出了水资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雨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将雨水收集与景观规划相结合,分析了雨水收集利用的效益,揭示了校园景观与雨水收集相结合的设计方式与利用途径,以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为例,基于绿色校园、生态建设的理念下对校园雨水收集现状进行了研究,计算了校园雨水量,探讨了适用于校园雨水收集系统,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校园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新校区可收集利用雨水量进行分析计算,在合理考虑雨水收集利用率前提下,得出了校区年可收集利用雨水52879m~3,可节约一定自来水用量,同时也弥补了职教园区供水不足带来的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雨水花园是一种生态美观的可持续雨洪利用和管理设施,具有高效能、低成本、建造简单以及养护方便等特点。对校园雨水花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概况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校园雨水花园的功能与类型,提出了校园雨水花园的设计方法、建造步骤和后期维护的方法和措施,期望对城市校园雨水花园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海绵校园"建设为例,提出校园绿地中生态树池、雨水花坛、道路、广场铺装的结构形态,雨水花园、下凹绿地的空间形态与具有高雨水截留能力的园林植物群落构建模式等"海绵校园"建设的雨洪管理措施,系统解决校园水问题,赋予校园"海绵"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校园等封闭区域雨水收集与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雨水收集与利用应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雨水经收集、沉淀、净化、消毒、储存可以作为冲厕、洗路、浇花、水景等非饮用水使用,雨季可以降低校园等封闭区域雨水对城市公共排水管网的压力;同时可以降低对土壤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再者可以节约用水、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改善人居环境质量。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由雨水管道、收集过滤、净化消毒、贮存蓄水、自冲洗、雨水利用等主要部分组成,在建设实践中技术成熟、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高等教育体制和理论的重大变革,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发展时期。以重庆师范大学新校区为例,在对重庆师范大学新校区校园规划现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发现了其规划存在功能分区不明确、道路系统设计不合理、水面景观亲水性不够等不足的问题,同时针对不足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分区、打造良好慢行区域、打造亲水的生态活水系等合理性的建议,以期为山地校园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突显校园生态文化——安徽大学新校区植物景观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安徽大学新校区南实验楼——笃行南楼的现状与特点,以安徽大学校训"至诚至坚,博学笃行"为规划构想,对文化内涵、环境空间和植物配置进行细致分析,在保持对称风格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现景观特色,营造文化家园"的设计思想,将中西空间理念相结合,遵循自然式植物配置原则,在相似的空间环境中,展现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环境宜人,独具特色的校园风貌。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为例,从校园景观现状分析入手,指出了广州大学校园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对校园主入口空间、户外开放空间、交通空间等重要景观节点进行了更新改造,并以此改造点为例对优质的大学校园景观进行了特性总结,以期营造人文与自然为一体的特色校园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雨水收集及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理论,使雨水通过渗、净、蓄、排的方式得到利用。并以怀化市麻阳锦江中学校园景观结合各区域不同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进行了相关设计,以达到资源的持续使用并与文化景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校园景观是校园环境面貌和文化特色的体现,以郑州大学新校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将郑州大学景观按照景观类型划分为20个样地进行评价。以POE理论为前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校园景观评价模型,并对各景观类型样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大学新校区景观质量较好,校园文化氛围、景观生态性和校园景观特色等是决定校园景观优劣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为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新校区的环境特点与办学特色,探讨了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原则,确立了与校园各功能区功能相契合的生态园林景观与人文景观设计方案,对法学类高等学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浦江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景观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论述了校园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一、生态性原则: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恒的主题。充分尊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是校园环境规划的最基本原则;二、人文性原则:人文性原则体现在历史文化和现代精神两个方面;三、人性化原则:人性化设计原则最重要的三个方面为空间分割合理、尺度舒适安全与可识别性强;四、延续性原则:景观环境规划是校园总体规划的延伸和拓展,应在校园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强化校园总体规划的原则和特色。通过科学营造校园环境使浦江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更加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赵阳  刘雅琨 《北京园林》2007,23(4):42-45
本文对北京市香山公园雨水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合香山公园的雨水处理措施和雨水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为例,对使用者进行了环境认知的调查研究,以获得高等院校新校区建成环境的评价。通过绘制认知地图、调查问卷、语言描述及访谈等方法,分析了校园的意象空间结构、一般意象要素和总体评价,形成了使用者对校园规划设计的反馈,从而为校园建设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单位,校园景观设计应区别于其他建筑景观,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的重任,形成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展现校园典雅、简朴的品质,表现新校区景观建设的时代精神。从分析高校新校区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出发,结合工程实例探析新校区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构思,探讨关于新校区景观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单位,校园景观设计应区别于其他建筑景观,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的重任,形成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展现校园典雅、简朴的品质,表现新校区景观建设的时代精神。从分析高校新校区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出发,结合工程实例探析新校区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构思,探讨关于新校区景观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响应国家绿色校园的号召,新时代下国家政策的驱动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教学楼建筑提出了新的考验。尤其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对师生的工作效率影响较大,虽然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做出了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但研究多集中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或绿色评价等单一方面,缺乏综合性的空气质量评价研究。以国家现行规范和相关理论基础为依据,针对教学楼建筑空气质量的特殊性结合现状问题,汇总并探讨了前人的实验数据与经验,提出了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教学楼建筑空气质量的提升提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京集水型公园绿地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城市水资源现状和园林绿地灌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集水型公园绿地途径,包括:铺设生态型透水地面、收集道路雨水、收集公园建筑物顶的降水、收集和利用公园大型广场雨水以及利用山坡绿地、微地形绿地、公园林地进行雨水收集。对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式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介绍昆明市呈贡新区的降雨情况、雨水利用条件以及当前雨水利用规划的现状。阐述了屋顶雨水收集、就地滞留池、下凹式绿地、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与人工生态湿地、透水性铺装等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措施以及雨水利用与景观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20.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是由老校区和正在扩建的新校区所组成,建设成一所环境优雅、具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是该院绿化的根本宗旨。因此,对新老校区园林植物的配置与改造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对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园林绿化现状进行广泛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学院后期校园绿化和改造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