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书以森林生态理论与技术指导山地森林采伐、木材集材与运材作业,为使森林既得到可持续利用、采伐和更新,又促进其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书的内涵主要包含林分和景观两大内容。在撰写过程中,注重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理论与技术及其推广,注重设置典型样地与长期固定样地试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山地森林可持续经营,归纳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技术新进展,国内外采运作业对林地土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采运综合效益评价的新成果;针对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技术未能真正推广应用、无普遍适用的山地森林生态采运技术体系、无全面科学的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的标准评价体系等问题,提出适合山地森林作业的对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生态意识;加大科研投入,加强装备研发;加大指标评价,加强体系建立提出考虑生态的山地天然林择伐及更新作业技术的研究前景:择伐林地群落恢复研究、林地养分含量分析、择伐林分生长动态仿真与景观择伐空间结构分析等.而山地人工林未来应侧重研究基于分类功能的人工林生态采运技术、择伐空间的优化及可视化经营、择伐后生态恢复动态跟踪研究与环境友好木材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型等,最后提出应加强对山地森林生态抚育间伐及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理论的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实践》是一部学术专著性教材,周新年教授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周教授从事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科研、教学和工程实践40多年,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该教材就是周教授将积累的丰富研究经验与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基础上,进行认真分析、归纳、探索、提炼与升华而成的成果。《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实践》适用于林业工程、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生物学、地理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高等院校本科生与硕(博)士研究生在相关课程使用,也可供相关学科的科研、工程设计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采运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国内外森林生态采运研究新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和作业技术,指出我国今后森林生态采运研究的对策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自生态采运提出20多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生态采运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但由于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采运作业系统的多变性,至今尚未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和技术体系。采运作业系统是一种特殊、复杂的生态经济子系统,具有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交叉、影响的特性,应采取现代工程学和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较为系统、完备的生态采运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生态采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采伐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按森林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伐区区划和设计、山场作业及组织管理等森林经营活动,把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以达到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目的。森林生态采运可归纳为:选择合理采伐方式;选择合理集材方式和工艺类型;设计适合当地条件的机械设备选留母树和保护幼树幼苗;伐后及时更新;合理布设林道网等。综述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的理论,回顾了国内外森林生态采运研究的进展,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森林的生态采伐与运输,其理论基础和主要依据为生态学。所谓的森林生态采运,是指充分地考虑到森林所具有的生态学特性,对伐区进行设计和区划,开展现场作业和劳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等一系列经营活动。其着眼点是把对森林的采伐利用与实行自然生态保护相结合,以达到让森林提供的物质资源和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基于此,通过对生态采伐运输理论进行分析,进一步回顾森林生态采运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的进展情况,并通过对当前森林采运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施生态采运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森林资源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有着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而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效益都有来源于对森林资源的采伐与利用。如何才能够在发挥森林资源利用价值与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森林结构不被破坏,并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才是当前森林生态系统应用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课题。基于此,要从实际森林伐区发展情况的角度出发,对生态采伐与运输的理论科学性、技术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一、关于森林生态采运技术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在采运过程中需要经过有效合理的处理,明确实际生态采运形式,分析我国森林资源采运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分析,及时处理,解决各类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实施方案,加强森林生态采运的有效研究,分析国际上采运形式和方法,分析森林生态采运的不足形式,重点,需要改善的具体方面,以有效的办法,逐步提升森林生态采运的处理水平,提升生态采运的研究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木材采运技术是以木材采运为指导,根据森林的主要特征开展伐区的设计与区划流程,以及组织管理、山场作业等森林的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效的融合起来,最终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目的。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包含经济、生态、社会3大效益,同时人类发展以及生存的环境,都是森林的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因此,木材采运技术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以木材采运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关键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在采运过程中需要经过有效合理的处理,明确实际生态采运形式, 分析我国森林资源采运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分析,及时处理,解决各类问题,提出相应 的处理对策实施方案,加强森林生态采运的有效研究,分析国际上采运形式和方法,分析森林生 态采运的不足形式,重点,需要改善的具体方面,以有效的办法,逐步提升森林生态采运的处理 水平,提升生态采运的研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开发森林生态采运技术是我国新时期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大重要举措,合理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不但能够维护生态平衡,更在节省自然能源的同时促进人类的发展。在才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节能,而且要在进行木材采运及生产时做好一系列完善工作,确保将自然资源使用率发挥到最高。本文将对森林生态采运技术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何采伐才能够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在森林生态采运技术上仍然存在许多严重问题,经费少、科研力度不够等现象都严重影响着我国森林生态采运技术的发展。如何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护我国自然生态林木,这些都是我们要努力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雾水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水平降水的重要组成之一,利用灵敏度高且可定量化测定的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雾水在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中的作用,是目前森林水文研究的热点。从林冠截留雾水、森林对雾水的利用情况以及雾水对森林土壤水、地下水的补给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运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多雾山地生态系统和海滨生态系统中的森林生态水文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实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森林采运行业中也逐渐开展起来。森林采运工作者也在不断的分析影响森林采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而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森林采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上世纪对森林进行大肆砍伐,导致出现水土流失等严重的自然灾害现象。近年来我国为了维护生态平  相似文献   

17.
论采伐对迹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森林采运与森林生态的辩证关系.并用美国学者Franklin的新林业学说看当代中国森林采运.将森林生态功能和木材生产功能结合起来,使两者协调发展.研究了采运作业对采伐迹地的影响以及采运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指出了采运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应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使林业从传统林业走向生态林业.同时也阐明了森林大量采伐带来的生态后果.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采运技术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在回顾我国森林采运技术发展历史 ,分析森林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永续利用和采运技术关系的基础上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采运技术具有 3种形态 ;认为森林采运技术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具有双重性 ,它的发展结果必然是走生态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森林采运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不仅能够维护生态资源,保护物种之间的平衡,更能够为我国持续发展带来良好前景。如何在进行森林采运过程中保护环境,建立可持续经营模式,才能够真正实现我国长远发展的目标?我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林业行业的生产建设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林业的重视,加强了林业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森林采运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合理进行森林的采伐工作,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生长,提高整个林区的生产力,如果对森林资源进行过度的采伐,则会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不利于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在进行森林采运作业时,需要重视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一、森林采运作业对森林生态的影响1、旧管理体制引发的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